书城教材教辅三思两言实录
15112200000019

第19章 思维冲破牢笼,太阳才能照进来——校教育大讨论的一点思考

2008年:不是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要“无中生有”出自己的唯一,创新便是“无中生有”

●生化学院能否从安守小和山的“山民”短视思维樊笼中解放出来,走出小和山,引入新思维,登攀山峰,建立“山高人为峰”的思维理念?

千落后,万落后,思路落后是主因,战略落后最可怕。

但是落后不能永远落后,后发也可制胜。

●思维领先、开放抢先、攀高率先,才会发展先进。

开放是大势所趋——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奔放、思想的解放。

以开放眼光来谋划发展新路子。

开放是超越自我、超越现实最有力的武器。

把眼光放出去,把脚步迈出去,打开眼睛去看看同行,迈开脚步走进企业、走进行业、走进学术圈,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去服务行业科技指导、去服务政府科技决策,去服务社会科技普及,才会集聚更多的办学资源,服务职能是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内涵和特色之一,做强服务才能做强应用型工科教学。

●思维创新就是按照实情、实际,紧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前沿,原生于自体的实践和思想,生化学院的发展不是在“既有”之中做第一,而是要“无中生有”出自己的唯一,创新便是“无中生有”,聚焦于创新的强烈的学科特色,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创造生化学院自己名字的价值,才能为生化学院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这是我们的科学发展思维观,这是我们的战略理念。

●奉献越多,心态越低,快乐就会流淌过来更多。

境界有多高,视野有多宽,路就能走得有多远。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创造性、突破性的理论成果,对生化学院来说,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深刻领会、实实在在落实是根本,结合当前学校教育大讨论和生化学院教代会“目标、特色、发展”主题讨论,落实在促进生化学院“实学实效”教学建设、“集成交叉开放”科研与学科建设、“能力为本人才培养”学工建设、“科学人文、和谐创新”文化建设等四大建设中。

一、解放思想思维创新

——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十七大提出解放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条道路;

浙江提出解放思想、创新创业;

目标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对生化学院来说究竟要解放哪些思想?如何解放?

首先是解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行为,要重视思维科学、思维方法论;

有思维创新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路径,有路径才有出路,有出路才有发展。

思维创新首先要改变一些思维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

——不宽容创新,落后定势的思维;

——头脑不思考,横向不比较,安心坐井底;

——有利益偏见的斤斤计较的思维,等等。

思维创新的四两拨千斤:有人说思想力是第一生产力,思维产生思想力。

——科学是推动力,思想是牵引力;

——科学是发动机,人文是方向盘。

改变思维才能把学校的精神、思路、理念落实到生化学院的工作当中,思维创新就是让思维冲破牢笼,这样太阳才能照进来。

二、更新教育观念——“实学实效”培育“三实”人才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浙江省省长在2007年4月提出:浙江省高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

生化学院在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创新地提出和实践了“实学实效”教学建设理念体系。“实学”亦即“实际、实用”,“实学”是实际而又实用的学问,学用一致,为现实服务,学贵适用,学贵实效,“实学”是过程,“实效”是目标。

“实学实效”的基本特点是“崇实黜虚”、“崇实求真”,核心精神是实事求是,提倡求实求是,主张实践实行。我们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苦干,学求实学,学见实效。通过“实学实效”教学,为浙江省相关行业第一线培养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人才。

三、以工促农 科技创新

——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学科攻坚突破

胡****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长效机制”。同时指出“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生化学院在学科建设上要继续紧紧抓住“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特色方向作为突破口。对可再生资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实力,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工促农”、“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加工领域,目前还是以农业和食品等学科为主体,缺少与生物、化工、材料、制药等学科进行集成交叉、协同作战态势。生化学院努力探索农副产品加工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国际和国内发展的前沿,举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全院之力,集成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材料等优势学科,依托我校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等平台,选择“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作为攻坚突破口,在此交叉学科领域进行了多年创新培育,与我省高校开展的农产品食品加工和石油基化工等强势学科研究方向错位发展,独树一帜,形成区域创新优势特色,具有突破性和创新力。

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十七大报告里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生化学院要继续加强以人为本,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两手一起抓。进一步加强“新生教育工作平台”、“大学四年贯穿专业教育平台”和“以社团为载体的生化学院校园文化平台”三个生化学院特色学工平台建设,利用准工程师协会、社会实践协会、文体协会三个社团载体来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人文素养三方面素质能力。以前教育人是学生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现在更要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强化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关爱,关心人内心的感受。

五、“文化软实力”让学子自豪、学者向往、社会聚焦

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魂,学校的文化是“泡菜坛子”,是出人才的重要条件。

相较于我党往届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此次报告用了相当的篇幅论述文化。胡****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里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生产力”等新名词。

一所大学或一个二级学院或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一种魅力所在。如果一个二级学院有自己的文化、有魅力,就会使得这所学院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地方,因为它有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对于已经进入这所学院的学子来讲,它的魅力就是学子的自豪、骄傲,而这种自豪、骄傲和魅力就会成为一种激励,使其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学院的自豪自信感能否显著提高是办学是否有效的一个主要标志。各地的企业家、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等也会与这样的学院进行热情交流和合作。

生化学院倡导科学精神,培植人文素养,孕育和谐心灵,激发创新思维,凝练和培育“科学、人文、和谐、创新”学院文化,办学不但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还要培育学院文化,还要追求引领社会文化的目标。

科学是树,人文是土壤、阳光、空气、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