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15101600000016

第16章 罗志康:志在教育 勤在管理

罗志康,余姚市高风中学书记兼校长。曾历任余姚市陆埠中学副校长、余姚市四中书记兼校长,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校长。

罗志康是一位任期近16年的老校长,曾被评为余姚市十大优秀青年,宁波市优秀教师,是宁波市首批名校长,浙江省首批名校长工程培养人选。到底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着这份事业?而他又是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让曾经录取分最低的高风中学脱胎换骨成为余姚市名列前茅的中学?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满怀激情投身于教育工作的教育名家。

去余姚的路上相当顺利,但是高风中学的位置所在却不那么容易找到。辗转了不少时间,终于到达。首先看到“高风中学”校名题字,后来才知道,那是出生在余姚的文化名人余秋雨题的字。

记者采访罗校长的当天恰巧遇上学校的高三学生家长会,据罗校长介绍,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来了。客观地讲,高风中学附近的交通并没有想象的便利,但是学生家长都顶着烈日,用上了几乎所有的交通方式赶来参加家长会……

这是一个宽敞的办公室,办公桌上和茶几上都满满地堆着书籍、资料。办公桌旁的一排书柜里,没有一格是空的。送走了一位客人后,罗校长热情而体贴的接待,使得我们的采访迅速并且顺利地展开。

“老”校长“新”理念

据罗校长讲述,自从1982年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他已经有近28年的教学经历和16年的校长生涯。别的校长在不断地调整工作,他却依然在校长的职位上孜孜不倦地奋斗着。他是余姚市资历最深的校长。在余姚市第四中学,他通过走访座谈,深入了解并且掌握了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集思广益,确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发展”为教育目标,把“以科研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出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作为办学思路,确定了建制度、抓队伍、出质量、上水平的工作思路,通过六年的不断求索,最终把起初办学环境差、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绿化的余姚市第四中学建设成了如今每个学子都向往的学校。在这期间,学校还获得了多项省级、市级先进荣誉称号。在学校正值改制时期,完成了由国有改为国有民办,再改为全民办的平稳过渡,使余姚市第四中学成了让老百姓满意、肯定的学校。

在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的两年里,罗校长也做出了相当的努力,提出“以提高余姚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校长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对余姚市教师和校长的继续教育,为余姚市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承担余姚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培训等,使余姚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余姚市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树立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完善了“上挂、中联、下辐射”的继续教育格局。通过罗校长积极联系,使得余姚市教师进修学院与包括华东师范大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等省、市师干训中心,省、市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采用重组资源、实施上下联动、左右互助、互惠互利的办学策略,开设了研究生课程班、本科班、大专班等多班学历教育。同时开设了骨干教师班、各类岗位培训班。在积极做好决策、组织工作的同时,罗校长还积极参与实施、检查、总结。在2003年7月初至8月底,他整整两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使4000多位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通知培训、其他类教师学历培训、岗位培训得以顺利进行,且总体反映较好。在担任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的两年里,罗校长在更新培训观念、优化培训师资结构、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继续教育新模式上做了积极探索,使余姚市师训、干训工作在宁波大市处于领先水平,学校也获得了宁波市师训、干训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对余姚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督查中,教育部领导对罗校长和他团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4年7月,罗校长出任高风中学校长、书记。当时的高风中学是一所新建的民办学校,虽然硬件设施全国一流,但是学校学生生源差,而且生源不足,师资队伍又年轻,还因为管理不到位,学校校风整体较差,学校的社会声誉并不是很好。到校后,罗校长确立了“以教育质量立校、以科学管理治校”的办学思路,以“对学生负责、让每位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为教育理念,提出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追求有效的管理、有效的教学、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了建制度、抓队伍、抓校风、出质量、上水平、有特色、创品牌的工作思路。

为了扩大高风中学的生源,为了让更多家长信任高风,为了让更多高风学子在学校学会“做人、学习、做事”,罗校长在高风中学创立初期,天天忙于学校管理,甚至把家也搬到了学校,四年的时间里他从没离开过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八年不到的时间里,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观,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校园绿化环境特色和体育、艺术教学特色已经形成。学校也被评为中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余姚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余姚市先进学校等荣誉。虽然如今学校已经在余姚市名列前茅,但是罗校长依旧没有放松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他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多上班,晚上十点才回家。这不仅仅只是对学校的热爱,更是对学校、对学生、对家长的负责。

说罗校长的资历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任职各类学校校长的时间长,而是他真心肯为学校付出,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思路,真正把心思花在学校建设上并让付出有所其应有的回报,这也是这位“老”校长站在资深舞台上的武器——“新”理念。

教育需要激情

不管有没有人相信,在教育水平较高从而导致教育竞争也激烈的浙江省,会有一位校长敢说自己这个校长没有太大的压力。那就是罗校长。他说:“我心态很好,虽然办学不容易,但是我对教育很有兴趣,很有激情,我真正把它作为自己的事业。”

罗校长同样也希望高风中学的老师工作能够充满激情,学生学习能够充满激情。虽然这是个被提起过千百遍的老话题,但是很少有人真的在自己的事业上始终保持激情。不过相信罗校长的激情一直燃烧在他胸口,这也是他坚持多年教学的力量。

但是光凭激情怎么能够很好地经营一座学校呢?必须得有管理资本才行,对他来说,管理资本除了和他一起管理学校各事务的同事外,就是他多年来的个人经历。罗校长说自己是余姚市资历最深的校长并没有夸张,他在宁波市教育管理名家候选人申报表中总结到,自己敬业精神强,好学习、勤总结,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要以为这是一般写总结材料的套路,罗志康校长的曾经和现在,用这几句话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

1979年,罗校长就读于锦堂师范英语教育专业,紧接着从浙江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又经历了宁波市连续两轮的高中校长培训后,完成了上海师范大学教管专业研究生课程。在念完浙江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合作举办的教育管理专业后,顺利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罗校长已经年近五十,能够想象得到他在三年前还在攻读博士吗?也许有很多人会问,校长能够掌握实际、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就行了,而且罗校长年纪也不轻了,又何必再去读个博士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不言自明,一个对教育事业真正有激情的人,是会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教育事业中的。富有激情的罗校长又怎么可能放过继续学习的大好机会?就像罗校长自己所说的那样,他自己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在漫长的教学道路上,他一直在边学边做。当然,如今的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学博士了。

他应邀参加过浙江教育学院、宁波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余姚市教育局等组织的诸多讲座,内容涉及求实创新、跨越发展;改革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在校园管理中弘扬人文精神;加强安全工作、建设平安校园;校园文化建设;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学生社团管理等内容。此外,他还承担了多项省、市级课题并获得不少奖项。

说到这些,罗校长办公桌上的那堆杂志就该出场了。以前在书刊中老是会看到比如哪个名人的书桌上书堆得像座山一样的夸张比喻。只是在看到了罗校长的办公桌后,这种比喻突然变得那么贴切。记者在罗校长书桌上看到很多本教育刊物都刊登着罗校长所发表的文章,记者大略地浏览一下,有《教育科学论坛》、《教书育人》、《基础教育参考》、《青年教师学报》、《中小学校长》、《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等。罗校长写的文章内容涉及广泛,但有一篇特别令人难忘。以往人们做和教育有关的心理调查,被调查对象一般是学生。但在《浙江民办教育》这一期刊中,登载了罗校长一篇题为《民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的文章。顾名思义,这已经不是针对学生的心理调查了,而是民办中小学里这些老师的心理状况。可见罗校长注重教育时的心理状况,是在学生、教师两方面同时下工夫抓的。

丰富的经历和出色的学校管理能力以及优良的理论基础,是罗校长能够成为宁波市首批名校长的重要原因。那他对所在的高风中学又采取了怎样的教育管理模式呢?

“做人第一,素质第一”

相比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是更为重要的。高分数、高升学率当然是每一所学校都追求的目标,但是比起这些,罗校长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强调:“我们强调综合素质,学生,不光光是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素质。对于学生,我们要求他们第一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学习,再来是学会做事,接着是学会交流与沟通。当然保证学生的健康是最主要的,而且是身心健康。我们很注重学生的素质,现在我们高风中学的学生素质都很不错。”

做人第一,素质第一,就是罗校长在高风中学提出的最核心的教学理念。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素质,那么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此外,罗校长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当下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会因为情感问题、父母关系不和以及其他心理问题,而对很多事情采取过于偏激的行为,甚至是轻生。心理教育的发展与建设刻不容缓。为此,罗校长特意请了两位分别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心理老师作为高风中学的专职教师,确保能够及时疏通学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学生来讲,第一任务当然还是学习。会做人了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我要求我的学生第一要学会做人,接着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最后还要学会交流与沟通。在当代社会,学生不懂得怎么与人沟通交流,那怎么能走入社会呢?”

学生在校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罗校长也坦诚,如今中学里的一大问题就是手机。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如果上课拿着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上网。“那我们学校采取的措施是禁止学生带手机上课的。但是光禁止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依旧会有学生在上课或者晚上寝室熄灯后偷偷使用手机,所以我们在禁止的同时,也在做疏导工作。和学生本人沟通,和学生家长沟通,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清楚明了的认识,他们会自己分析利弊关系。这样一来,对他自身的素质提升也是大有好处的。”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无论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在高风中学的宣传片中,罗校长总是会强调高风中学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罗校长很自豪地说,现在没有特色的学校是办不下去的,尤其对民办学校而言。高风中学几年来就走出了自己的环境特色、文化特色,真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艺术教育。按罗校长的原话来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本领、知识,一生都受用。”

罗校长担任校长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已近30年,但是谈起他觉得最有成就感和优越感的事,他呵呵一笑,说,虽然我自己在很多学校做过校长,都让学校有了进步,上了档次,但是严格地讲那属于校长分内的事情,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情,还是我看到我们的学生有了好的发展。他们毕业出去以后能够上好的大学,能够有好的工作,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发展,学有所用,那就是我贯彻“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宗旨。这些年也有不少学生让我印象深刻。在四中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家里读不起书,因为是在最穷的农村,而且那孩子没有了妈妈,我当时是破例收的。但是后来他很争气,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在在军队里已经是副师级干部了。另外有一个学生成了企业家,而且做得很大很大,在宁波有好几家分公司。还有一个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现在在新加坡的国家电视台工作。

“从学校角度来说,我管理的这个学校能够获得老百姓的认可,也是让我觉得最高兴的事。”罗校长补充说。

另外,罗校长还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年来在罗校长的联络组织下,高风中学现在已经和马来西亚、波兰、俄罗斯等国家的学校艺术团有了较为深入的交流。学校从多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罗校长介绍,学校的艺术馆设有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和演艺厅。在音乐室,有大小乐器近三百件。围绕艺术馆的墙面上挂满了历届学生的美术作品,形成了相当浓厚的艺术气息。在图书馆有藏书10万册。天文馆也放置了省内中小学最大的天文观测台。学校体育馆可同时容纳两千多人并设有室内篮球场。值得一提的是体育馆内安装有空调,这是现今很多高校的体育馆都没有做到的。

罗校长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每年都要请来国内外在文艺、学界领域著名的,甚至是大师级的名人来高风中学进行讲座、指导。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大师闵慧芬、王永德、高韶青等人曾经在高风中学相聚,亲传二胡演奏技艺。高风中学的学生曾和央视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同台主持,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也曾多次来校开展讲座。因为学生的艺术个性非常突出,又有实际的艺术表演能力,高风中学民乐团两次承办余姚市的新年音乐会。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表演多、其他社团活动多,罗校长却表示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他把这些活动的频率控制得较为合理,像学校音乐会等,基本上是一周一次。

罗校长把学生社团的作用看得比较重,他认为如果学校社团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那么学生社团就是学生通往成功的桥梁。

先进的校园文化

罗校长介绍,校园文化就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校园文化虽然主要指向精神文化范畴,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有师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制度和规范,有师生在一定理念和价值引领下广泛的教育教学生活与人际交往方式,校园文化的组成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践行文化。一个好的校园文化,能产生很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广大师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影响整个学校的建设,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定能很好地塑造师生真善美的理想人格。

“学校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似乎在很多地方都听过,但是在罗校长这里,可以延伸出新的意味。在他的观念里,学校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深究却是人才的竞争,本质上则是文化的竞争。他认为学校文化和校长领导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学校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罗校长早在2009年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上就说,高风中学以严子陵高风亮节精神命名,就是把培养学生高风亮节的品德作为学校办学的追求。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没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对于学校文化来说,没有人比校长更具影响力了。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校长要通过倡导、培育和维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教职工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来促使所有学生成功,促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打造学校卓越品牌。

他谈到,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亚文化。除具有多样性、发展性、传承性等社会文化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先进性、规定性、教化性、辐射性等特征。校园文化的主体及客体决定了其先进性。学校主体一般具备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精神境界高、思想敏锐、品德高尚的特点,因此对许多问题总能有理性的把握,并能够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校园文化是在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亚文化状态,受经济发展水平、政治需要、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阵地,其根本任务是育人,提高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校园文化融合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成员价值取向,融合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特点,从而形成特定的教风、学风、校风,对全校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且通过全校成员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罗校长极其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因为他觉得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的本质核心,有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育人作用和传承作用。当罗校长带领记者参观高风中学时,记者领略了该校最有其特色的文化长廊。长廊里悬挂着各式的主题文化图文板,有我国的名胜古迹、世界遗产,也有学生的书画作品,学生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耳濡目染,在不经意中就学会了一些知识。长廊外沿,排列着二十四孝的图文石雕,无时无刻不在宣传着“孝”文化,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在一块块石碑上清晰地向我们透露着这方土地所要熏陶的文化。

作为学校主体的师生员工,既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要受到既有文化的约束。表现为政治需要、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对师生员工有硬性约束作用,办学理想、育人目标、价值取向对师生员工有软性约束作用。

在《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罗校长提出加强建设物质文化、美化学校校园环境;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加强建设精神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策略。高风中学可以说是他对这些策略实际应用的典范学校。

校园环境、文化一起抓

校园绿化覆盖面积广不足为奇,但是高风中学的绿化诚然别具一格。在学校正门,有一株自日本引进的千年古罗汉松,造型古朴、奇特。科技馆南面的两株针柏,树龄已上千年,是名副其实的“树王”。科技馆北面是一片罗汉松林,有大小罗汉松三十余株,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大操场南边小山上,种有一排整齐的大阪松。东面有刻着大海波涛、云雾飘摇的泰山石。篮球场周边的五针松和或伏或立的奇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以一种水墨山水画的感觉。

若非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实在很难想象高风中学到底有多美。校园内还有一处别的中学绝对没有的景观——鹦鹉园。这里见到的鹦鹉不仅个头比在动物园看到的大,而且品种各异、颜色鲜艳,据说这些鹦鹉都能“学舌”。鹦鹉园与学校的风雨长廊、二十四孝图文石雕一切构成了该校独特的风格与景观。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提供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条件,更是孕育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客观物质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也是罗校长一贯秉承的校园建设理念。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所以罗校长认为,带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每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我校将现代理念和学校文化相融合,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我当初根据学校新建校的特点,主编了《高风中学教师手册》、《学生手册》。”罗校长谈及这事颇有自豪感。

在学生培养制度建设方面,他和学校领导团队一起完善创建“先进班级、星级寝室”制度,规范学生文明修养。

罗校长还建立“我与文明同行、争做文明学生”制度,弘扬校园文明正气。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和谐校园。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制度,为学生一生打好基础。我们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一辈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大有好处,好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引路人,好成绩源于好习惯,我们让学生依据校纪校规要求反复实践,通过多次重复成为习惯;也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培养学生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养成好习惯;也通过我们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同时我们还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受到积极影响,形成好习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活动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罗校长在他自己编著的书里所提到的观点,他也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这个观点。

事业教育应该是每所学校都会进行的对新生的教育工作。但是在当代社会,如果有一所学校的事业教育内容中包含《三字经》,那是为了什么?

“百善孝为先”,罗校长引用一句古话,说:“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勤学、求实、创新,我已经说了,素质永远是第一的,崇德位于校训之首。我们进行事业教育的时候还包含《三字经》,别的学校没有的东西我们有。教这些不是为了做噱头、搞特殊,而是要让学生从中学会做人。我要让他们先学会孝敬父母,先会爱自己的家,然后在学校他们会爱自己的班级。逐渐把这种高度提升到爱自己的学校,最终一定要让他们学会爱自己的国家。”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罗校长说,如果没有这种过渡,让学生爱校爱国,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的爱而已。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我经常举办家长会和学生家长多沟通,请家长们配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这也是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或者能够尽早、及时发现学生带有的这种不愿说出来的情绪。我自己几乎每周都要给学生们开一次讲座。讲座的主题也一直都是如何做人。”罗校长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管理智慧源于校长执著的事业追求,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学校管理智慧源于校长积极的学习反思;学校管理智慧源于校长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将继续努力,真正引领教师、学生和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做一名好校长、名校长。”这是罗校长对自己这些年来的管理总结,也是他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采写:姜京 陆菁菁 章敏耀 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