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浙江奉化人,现任宁波市第三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市首届名教师,市首批优秀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曾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任教。主持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2次获得市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获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信息资源技术》,著作长篇纪实散文《东瀛留学500天》。他身兼多职,是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宁波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5届理事会理事,第11、12、13届宁波市政协委员,并连续3届担任市政协教育二组召集人,2次被评为市政协参政议政积极分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小说家赫曼·赫塞在《流浪者之歌》一书中写道:“大多数的人就像是落叶一样,在空中随风飘游、翻飞、荡漾,最后落到地上。一小部分的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径上走,任何风都吹不倒他们,在他们的内心中有自己的引导者和方向。”张曦就是诗中所描述的那一小部分人,在面临世俗的纷乱侵扰,面对办学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从不轻易低头妥协,总是凭借自己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勇敢地充满智慧地去承担、去挑战、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正是张曦为人处世做学问的真实写照。
十年磨一剑
接触过张曦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书生校长、谦谦君子。他坚持以自身的学识、人格魅力树立领导威信,感染身边的人。按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说,他是从宁波市最年轻的高中校长起步,熬成了宁波市任期最长的一位老校长;从重点到“轻点”、从普高到职高,他都有所实践,有所研究,有所成功。自1982年2月起,张曦便在宁波效实中学任职;1991年张曦第一次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校长培训班,那时的他仅仅是一名30岁的校长助理。参加培训的几位同龄的宁波青年给培训班带去一股新鲜的血液,当时54岁的班长曾感叹道:你们宁波怎么这么开放,来的都是些小年轻!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张曦笑容满面,场景可谓是历历在目。正是这次培训将其带入校长的队伍之中。1992年10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派,张曦赴日本筑波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学校经营学”研修。谈到在日本的留学经历,张曦无不感慨地说,第一次到日本的时候发自内心地觉得日本发达,深深感受到了国内与其的差距,无论是教育硬件上还是教育理念上。
2008年,在回国15年后,张曦将自己在日本540天的留学经历并结合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管理的实践和思考,写成了12万字的纪实散文《东瀛留学500天》。张曦在该部作品中回顾了日本留学的经历,这段经历不但改变了他的人生,还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研究日本的教育事业,张曦考察了日本10多所私立中小学,向100多所日本学校发出调查问卷。在“闯关”(从语言关、生活关、学习关、打工关到论文关)的种种描述中,他对于帮助过他的人,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他曾在5个日本家庭住宿,都受到了热情接待,从中体验了各种习俗和礼仪,受益匪浅。回国后,张曦作为最年轻的干部被提拔为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这在当时完全是出乎他个人意料的决定。一来,从未进入过校领导班子的张曦完全没有想到会让他直接担任正校长;二来,原本从事重点普高教育的他对即将开始从事的事业——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对其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肩负着“争创首批国家级重点学校”的任务,张曦走马上任了。该校是一所有特色的职业高中,创办于1957年,前身是宁波市十八中学。当谈及该校的一任老校长何曾孚,张曦表达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在其30年的任职期中,学校是蒸蒸日上的。但从老校长1987年离休至1994年的7年内,学校走马灯似地换过6任校长,长则两三年,短则几个月,学校发展也一度停滞不前,领导和群众对校长产生了信任危机。张曦恰恰在个关头接任成为第7任校长。虽然职业学校的生源不是那么的优秀,教学质量也无法用高考率来衡量,但是学校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十八中学很早就成为全国勤工俭学的先进集体,并且拥有很强的实践基础和优良的实践平台,学校的校办工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年盈利就达20多万元。
上任半年,张曦便根据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明确提出了“外圆内方”的办学思路。“圆”就是灵活、适应,即对外要适应社会、服务经济;“方”就是规矩,即校内要遵守规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成为职教中心的一大管理特色。根据这样的思路,宁波职教中心在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上年年有进步,从几家联合办学企业,发展到有54家联办(协办)企事业单位。每开发展一个新专业,都会找到一家联合办学的企业或事业单位。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同时也为企业构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既方便学生就业,也便于企业直接招收熟练的职工。这种联合办学模式的成功,为宁波市的职业发育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直到今天,它还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内部管理上,他带领全校师生通过大胆改革,建章立制,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并率先在全省开展“集群式模块课程”、“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题的研究,率先在宁波市直属学校中开展“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和“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等一系列改革试点,为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框架倾注了人生中最宝贵的10年心血,为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职业教育改革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宁波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了数以万计的有用之才。而他本人也被推选成为全国城市职教中心研究会秘书长,在全国职教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还被评为“宁波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回想起他在职教中心任教过的学生,张曦常常会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他曾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就餐时遇见了一名气质和相貌兼具的高层管理人员,意外的是,那个女生竟然是他在职教中心任教时教过的学生。当时在职教中心时那位女生几乎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丑小鸭。当年如此普通的一名职高学生,如今已是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家五星级酒店的餐饮总管。张曦说,当时她的入学分数仅为宁波市重点高中的一半。10年多的时间,她从一名起点如此低的职高生成长为五星级酒店高级管理人员,由内而外的转变,和她选择走的道路密不可分,即“职业学校—大专—出国求学”。这对纠正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是一个极好的案例。即使是重点高中学生或许都不可能拥有这样的成就。由此可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是何其重要。而这又和张曦所提倡的人的终身学习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密不可分。但是在职教中心校长位子坐久了的张曦,深深地不习惯这种到处跑企业、不能安安静静待学校教书的方式。归根到底,他还是个一个学者型的校长,是一位老师,希望自己能够站在讲台上上课,机遇又一次垂青于他。
厚积薄发,勇于亮剑
厚积才能够薄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智者胜!如果说10年职教中心的校长生涯是张曦力量的积蓄,那么宁波市第三中学则成为他亮剑的新起点。宁波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868年,经历了七易校名、八迁校址,是宁波市历史最为悠久、久负盛名的老校之一。在悠长的办学历史中,三中师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群众中也拥有着良好的口碑。顶着压力,张曦于2005年来到了这所学校,担任起校长和书记职务。从职业高中到普通高中,他同时也再次面临着人生中的重大转折和挑战——如何继承百年老校传统,让老校焕发新姿?
上任之后,张曦立马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和深入的了解,敏锐地指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文化建设还需突破。面对这两大难题,他提出了“和谐”教育思想,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眼前利益与终身发展4个方面的全面和谐。随后他结合“上省一级重点,迁建新校舍”两大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他多方联系,积极推进“名师工程”计划,率先在全市启动以学校出面跨校聘请“名师带教”活动。在全宁波市范围内,聘请特级教师和名教师为本校中青年教师进行带徒活动,一做就是两年。他亲自作为培训班的顾问和师傅,为本校教师“成名成家”铺路架桥。为了保证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他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如果老教师代表了稳重和经验,那么青年教师就代表了活力和朝气!一个创新的学校就应该充满活力和朝气。在招聘教师这项工作中,张曦严格把关,杜绝人情,而且他通过规范的招聘制度,请教研组长和外校名师组成学科考核组,把最优秀的应聘者选出来。他坚持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选人才。近3年,招聘了好多例如北师大、华师大、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到学校任教。他一贯坚持任人唯贤,重交流,多沟通,求同存异,以亲切和坦诚的态度对待广大教师,对教师没有领导架子。在职评、聘任、评优、出国进修上充分发扬民主,形成了一个和谐团结的教师团队。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之下,2007年4月宁波三中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实现了三中几代人的梦想。
在学校特色的建设上,张曦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出了做强美术班、做优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做大德语课程实验班的思路。近年来,三中美术班的成绩一直处在省内同等学校的前茅,省美术联考状元也多次花落三中。同时张曦又坚持开辟新的亮点。有着日本留学背景的他思维敏锐,富有洞察力和国际视野,主动接受新鲜事物。他整合学校美术教育20年经验基础,建立健全了美术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他领衔的《美术线描》课题获得市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了和国际接轨,学校与德国弗里德里希—吕科特一级文理中学建立了友好姐妹学校关系,同时他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德语课程实验班,争取多方资源,聘请了专业德国老师,填补了宁波市基础教育与德国教育交流的空白,也为学生提供了又一个成才的良好途径,使学校成为宁波市国际教育交流的示范窗口。每年双方都要派出学生互访,增进文化、教育上的合作和交流。在张曦的努力下,三中已经和4所国(境)外学校结成友好姐妹学校关系。
张曦认为,在当今信息化和国际化不断加强的时代,本着时代对学校的要求和教师对学生的责任,他有义务有责任去构建一个帮助学生开拓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加强国际交流的良好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制约学校发展的硬件建设这个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张曦积极向各方建言献策,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亲自参与设计,在学校设计方案的定夺上,据理力争,在学校硬件的配备上狠下工夫,引进了先进的分子显微实验室、数字化传感实验室、电子书包教室、陶艺教室、信息化控制的图书馆。用张曦和学校其他的老师的话说,历时“八年的艰苦抗战”,占地近80亩的新校舍终于拔地而起,三中人期盼已久,富有鲜明江南书院式风格和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新校舍终于矗立在江东大地。
每当回想起在宁波三中当校长的六年历程,张曦总是会动情地回忆起2008年学校140周年的校庆盛典。最让张曦感到自豪的是,整个校庆的筹划和筹办过程中,没有占用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并且通过创新节省了大量的经费。或许谁都不会相信,从决定举办校庆到庆典大会结束,一共才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并且期间有21天,张曦本人不在国内。即便如此,校庆工作还是在他的领导班子的努力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全校师生千人合影、历届校友三代同堂、L ED大屏舞台现场直播……一些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张曦和全体师生的合作下顺利完成。比如全校师生千人合影,本来按照预算要请专业的工作室完成拍摄,不算上冲印的成本,就要花费5万多元。但是张曦利用同学们体育活动课的时间,每个班花了短短10多分钟完成,然后通过后期的图片技术合成,成功地完成了1500名师生全家福合影,除去照片冲洗费用,没有多花一分钱。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内,张曦成功地举办了一场高科技、重人文的校庆盛典,得到广大校友和来宾的一致好评。用张曦自己的话说校庆的确应该隆重但是没必要铺张和豪华,他就是要办一场人文校庆,一场科技校庆,一场情感校庆,一场三中人自己特色的校庆。
在“十二五”规划到来之际,根据第4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张曦与时俱进,初步确定了学校下一轮发展的核心是:打造“和美教育”体系,为学生的美满人生奠基,并从“制度化、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四个维度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15年,把宁波三中建设成为宁波市现代化教育的窗口单位。
“和美教育”是张曦最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所在,从美丽校园、美的专长、美好品行、美妙创造、美满人生5个方面诠释了“和美”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用大气的教育造就大器之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张曦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规律,宁波三中可以说是宁波市乃至省内为数不多双休日不上课的高中之一。当初还有家长为此事给他打电话,质问他这样的决定是否是对学生不够负责,担心高考成绩会受影响。但是张曦用事实回答了家长的疑虑:近3年,三中高考成绩一本上线人数每年几乎以10位数的速度在提升,而本科率已经达到了88%。张曦对属下最常说的一个词是:抓住机遇。以新校舍建设为契机,学校积极为学生培养“美的专长”配备了最优质的设施基础:陶艺制作房、插花编织课堂、音乐舞蹈教室……张曦一直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题海战术式的教育短时间内在分数的体现上也许有所作用,但是它的严重后果是,学生的厌学情绪的积累。导致了“高分低能”这个词的出现。其实,高分未必低能。要看这个高分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所以张曦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爱好专长,舞蹈、绘画、运动乃至收藏来充实自己。而且张曦要求以课堂为主渠道获得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开展校园科技节,成立机器人社团、创新实验室,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张曦说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18岁的年纪是人生中最富有活力和朝气的时间段,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接触创新,认识创新,主动去创新。在张曦的关照下,三中的校园科技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机器人社团尤为突出,多次在省级以上比赛中摘金夺银,并屡屡代表中国赴国外参赛。而且张曦主张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们放开手去实践,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公民意识、规则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美好的品行,因为学生的内在美将会是他们在社会立足的关键。随着三中新校舍的建成,“崇真、尚美、致和”的校训融进三中的办学精神,在张曦的带领下必将开启新的篇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成为一名杰出的校长同时,张曦还是一名优秀的治学教师。作为省物理特级教师,他执著耕耘在三尺讲台,还担任首届德语课程实验班物理教师兼导师。他秉承“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摒弃“填鸭式”应试化传统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实践,将课本上枯燥无趣的公式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他说国外的教育让他印象很深,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地去了解知识,去理解知识。碰巧笔者都是文科出身,张曦甚至还开起玩笑说,就是物理使得那么多优秀的人才读了文科,物理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但是我们如今的教育方式却让它成了砧板上的死鱼,没有一点生机。在三中的6年物理教学实践中,张曦还培养出了2名大市物理竞赛的获奖者,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和信心。在繁忙的教学、管理之余,张曦仍然能勤奋学习教育理论,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他能积极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撰写教育教学心得,至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已有60多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并完成了多项教学研究和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获省政府二等奖2项、市一等奖2项。除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自己不断地充电和创新,还有什么让张曦校长那么与众不同呢?
最初在笔者进入张曦办公室的时候,发现张曦用的手机赫然是时下最流行的“爱疯四”。用张曦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是一个很潮的人,喜欢尝试学习各种新生事物。因此,“潮人”张曦校长便有了自己的个人主页(http://www .nbsz .com /ceo),并在东方热线上开设了“张老师的博客”。说起张曦最初开设博客的原因和动力,还有一个小故事。张曦是宁波的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一个记者给张曦开了个博客,希望他能将自己对“两会”的心得体会撰写成博文。在一次偶尔浏览自己博文的时候,张曦发现了好多次的浏览量和好多评论,这激起了他发表博文的兴趣,于是就有了“张老师的博客”。“校长,学校食堂能否不让我们吃香肠?”“填报志愿时,哪个最为关键?”……这是学生和家长在张曦博客上的留言,话题五花八门。张曦说,看着自己博文的浏览量突破10万、20万、100万、160万,说不开心那是假的,这也是广大博友对自己的认可!张曦在博客上大多都是写些为人父母该如何同孩子进行沟通的技巧和故事,“我也是一个家长,也有望子成龙这些很世俗的想法,但我也想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对于那些非让孩子念重点中学的父母,张曦在博客上劝说,真正的教育应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有人就是适合搞科研,有人就是适合玩技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意思的是有几位外地优秀教师在网上看到了“张老师的博客”,就产生了到宁波三中工作的念头,他们直接通过网上留言将简历发给了张校长,希望能成为宁波三中的一分子。张曦说,博友们评论他不仅有个阳光男孩式的儿子,他本人更是个阳光大男孩,阳光男孩的进取、豁达和宽容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就是张曦写照。而正是因为他阳光开放的心态,对于生活他同样也抱着享受的态度,可算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琴棋书画均有涉足,虽说不上样样精通,但也小有成就。最难能可贵的是,基本都是无师自通。他曾在教育局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获得过单打亚军、团体冠军;在卡拉OK比赛中,获得过二等奖。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在张曦的同事和学生中都不约而同地听到了这样的关键词——大气、创新、严谨、高起点!大家都说张曦是个潇洒大气的校长,他能够充分向下属授权,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让自己从繁琐的杂务上解脱出来,又提高了下属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老师的眼中,他还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第一次看到他的散文《企鹅归巢记》,不禁为文中描写的笨拙而有灵性的小家伙吸引,进而对这个理科出身的校长的文笔啧啧称奇;他也曾担任过市教育局领导与日中教育交流协会副会长谈判的翻译。如果非要描述张校长,他本人就是一个生气扑面的深受师生喜爱的名士型书生校长。他的教务处主任不无感慨地说张校长就是个特随和的人,他喜欢体育,喜欢文学,就是那种特有亲和力的老师。其中还有个小例子,前几年,三中的财政不是很充裕,为了增加老师的福利,他请有关部门吃了一次公务餐。事后他颇有感慨地说:“为了钱请吃,真是斯文扫地!”淡淡的无心的一句话,流露出的却是一个读书人,一个知识分子对自己精神的操守!在学生们心目中张曦是个平易近人的校长,没有校长高高在上的架子,有的只是老师应有的那份稳重,好多毕业生回去之后校长还能认出他们,甚至有的学生和校长有着很好的友谊。在张曦的办公室,笔者就看到了毕业学生送给张曦的书法作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张曦说,教育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事业,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是要坚持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现在好多家长在错误的教育舆论的误导下,错误地认为高中教育就应该是题海战术,就应该要加班加点。但是教育本质并不应该是这样。他认为,没有高考就没有学校的今天,但只讲高考,那就没有学校的明天!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应试教育体制下那种死板没有创新精神的人,而应该兼具理性和感性审美的人才。
在担任校长的18年的时间里,张曦一直本着对学校、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坚持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学,通过构建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校在各方面的成绩连年提升。“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是张曦对职业的态度。他从来不把工作当成负担,而把工作当娱乐,把娱乐当工作,并以这样的心态对待世事,一直快乐并且幸福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当校长的近20年时间里,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他基本上在宁波市都是有发言权的。即便如此,张曦从不自满,为了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标,他在工作实践中还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和探究。总结了三条将来有待解决的困惑:一是先进理念如何真正“落地”,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二是在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关系上,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三是尚未找到有效破解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好办法。
他说,作为一个有近30年从教经历的老师,深知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因此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教育理念,虽然在坚守时会碰到误解和挫折,但是他坚信自己选择的方向没有错。在他的办公室墙上一直贴着宁波三中的招生海报,海报上那句“给我们三年,还你们一生”不仅是对张曦自己的要求,更是一种鞭策、一种力量,鼓舞着他向着更高、更新、更强的目标努力。
采写:丁思源 史佳 任倩倩 卢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