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15101600000011

第11章 余如玉:用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春蚕奖”、宁波市首届名校长、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宁波市第二届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余姚市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余姚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他就是余姚市实验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届名校长——余如玉。

余如玉于1999年5月开始创办余姚市第一所基础教育段民办学校——实验学校。学校已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学校、省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等近200余项荣誉。余如玉撰写教育管理专著3本,现承担国家级、省课题各2项并且1项合作课题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教科研成果、论文在浙江省、宁波市获奖18余项、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出版《管理如诗》、《玉汝于成》等多部著作。

我们到达余姚市实验学校的时候,余如玉校长正在参加教师工作期末总结大会,由办公室负责人接待我们。从接待人口中得知,余校长的工作一直很繁忙,通常50多天的暑假,他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三四天。他带我们参观了校长办公室,校长工作的地方不是很大,也不奢华,但是很干净,书架上摆满了书,桌上的文件整齐地排列着。可见余校长是个很严谨的人。一个多小时后,教师会议结束,我们见到了余校长,采访也顺利地开始。

披星戴月,白手起家创“实验”

1977年,出生农家的余如玉高中毕业,在听了余姚市大队书记的建议后,他义无反顾地在农民和民办教师两条路中选择了后者,从此便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教学生涯。他先后在余姚市南山、兰山、沿江等7所基层学校任校级领导。1993年担任第五职高的校长,致力于改革创新,使地处半山区的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在基层学校所获得的经验让他明白了普通老百姓需要怎样的教育。

1998年,他向余姚市教委提出了一份关于在余姚市创办一所民办学校可行性的论证方案。1999年5月,他受市教育局选派,筹建创办余姚市实验学校。在一无资金设备、二无独立校舍、三无专任教师的情况下,余如玉迎难而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办学之路。

从租房办学到“招兵买马”,他无不事必躬亲,精益求精。那时,作为这样一所教学楼都还没有盖起来的学校,招生工作的困难显而易见。老师们甚至把招生的摊子摆到了当地塑料城的门口,却依然无法取得家长的信任。最后,凭着余如玉的魅力和热情,他从家里拿出8000元钱作为这所学校办学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不久又向市教委下属的校企公司借款10万元,在报纸上做起了学校的第一则招生聘师的广告。

没有校舍、没有教师,只有一腔热血、一种教育理想和对传统教育的切身感受,他依靠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推销和自身的人格魅力,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

学校的创办得到了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市教育局积极行动,主要领导出面召开了全市骨干教师代表会,动员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应聘实验学校,并选派了2名熟悉基建工作的局科领导和2名基建干部、技术员,配合学校承担起了建设学校的重任。为免除应聘教师的后顾之忧,市教育局还出台政策:2年内为创办实验学校调入该校的教师保留公职,随时可以回公办学校工作。经过考核,第一批30名教师来了。余校长开玩笑说,这打下了实验学校高品质的根基。

回首当年,余如玉校长笑称是“皮包公司”起家。在这样的形势下,余姚市政府给实验学校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按公办学校的政策,行政划拨征地130亩给实验学校,并免交有关建设配套费;同时,将已经落成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城市小学校舍借给实验学校,使实验学校能够顺利启动。

“用理想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对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教育状况,余如玉校长这样说:我国的基础教学很扎实,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文化课的基础教学确实超过欧美国家,这也是欧美国家所承认的,但是我国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是远远超过他们的。但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比如说,学生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强,创新意识不够,这和我国基础教育的模式、评奖的方式、中高考的政策有关系。面对这样的现状,余校长用他理性的目光审视着,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用理想的教育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何为理想的教育呢?就是以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为目标。这样的学生通常符合四个“一”特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有一种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有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一颗负责任会感恩的心灵。

他强调,教师对于学生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他们更好更正确地去学习,而不是权威。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土星”的小故事:有一回他在给学生上课时说到土星有47颗卫星,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说,他在网站上看到最新数据是土星拥有62颗卫星。这件事让余校长感触颇深,他说,学生和教师是共同进步的,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

“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一直以来,余校长都秉承这样一个观念:教师要智慧教书,学生要快乐学习。余姚实验学校每年都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外,还离不开学校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制定了相关规定,要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坚决不允许教师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拖堂和超量布置作业,都会成为教学事故。为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制定了科学而严格的作息制度。

余校长倡导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老师上课上得多,说明教学效率低,上课上得多的老师是无能的老师。这就在无形中给老师施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事,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很多的工夫。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是学校的教育目标,而学校的发展其基础是各方的支持。很多民办学校都以盈利为目的,而余如玉校长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他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办学,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效能。他在种教育的实验田,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学校,成立12年,获得中考“十连冠”的头衔。各级各类竞赛成绩优异,学校机器人科技小组代表中国参加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举行的四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捧回团体项目银、铜牌等奖项。实验学校的学生在精神面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进步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到过实验学校的人,都为学校高效精干的管理所折服。学校有400名教职员工,可中层正职以上管理人员(含正、副校长)只有6人,并且人均兼课5节,学校只常设中学部、小学部、生活部(膳食部)、办公室,不设总务处,政教处,教务处,实践证明,学校的管理是务实高效的。

现在,在余姚及周边地区,许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实验学校就读作为首选,这不仅仅是因为实验学校的中考各项成绩蝉联了余姚市“十连冠”,也不仅仅是因为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的成绩名列宁波市乃至全省前茅,而是因为家长们对学校教师职业精神的信赖。“这种职业精神的形成,我们是在办学实践中,坚持理想,精心锻造出来的”,余校长曾对全体教师说,学校的质量,首先是教师的品德。具有责任感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校。

管理如诗独具慧眼

余姚市实验学校何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余如玉校长说答案就是提供社会需要的优质服务,让学校获得优质发展。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优质服务依赖于优质教育,优质教育依赖于学校的优质发展。他认为学校的优质发展离不开四件事,即由全体成员协商达成的共同愿景,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共同奋斗的教师专业队伍,良好的教与学的组织。余姚市实验学校的发展,正是围绕着这四件事展开的。

“管理如写诗一样,唯有全身心地投入,强烈的感情融入其中,或喜或悲,力透纸背,才能做到管理到位、绩效优秀,才能做到诗如其人其情,感染读者,改良社会。”在实验学校,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其管理的触角伸至学校的各个方面,一切都有言在先,一切都有文为据,共有几十种制度和几十种规范,它自动约束着每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去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公平公正的考核管理体系和育人第一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上升。

余校长对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要为人师表。因此,学校对老师的衣着也进行了规范,男教师必须穿长裤,不得穿无袖、背心,不得穿拖鞋;女教师不得染发,着奇装异服,在学校不能穿吊带衫、无袖,以免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这方面,校长身体力行,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通过余校长及校级管理层的努力,余姚实验学校的全体成员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愿景和价值基础,他们以学校为自豪,他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他们甚至让家长和学生都拥有了教育的梦想,教育的愿景。“军训让人苦不堪言,回味至今,而集训则更让我感动至深,终生难忘。”实验学校的黄小丽教师说。实验学校的暑期集训制度是创办开始就实施的另一项活动。自成立以来,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为期8~10天的全体教师集训和新教师的军训。教师在烈日下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在专家、名师的讲学中学习最新的教育成果,同时也让新教师在集训中了解艰难的建校历史,感受实验学校的独特精神。实验学校的特级教师张淼说:“以前民办学校可以单纯地靠高收入来吸引教育人才,在公办学校收入普遍提高之后,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实验学校之所以对年轻教师仍然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建立了一整套可以让教师迅速成长的机制。”

校徽和校报的故事

余姚市实验中学的校徽是圆球形的,三条白色的波浪线组成的和平鸽在蓝色的背景下展翅翱翔。余如玉校长介绍说,三条线中间一条象征着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下面一条象征社会和家长积极配合学生成长,上面一条象征学校积极引导和培育学生个性发展,整个造型体现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蓝色的背景是鸟儿在其中自由飞翔的一方天空,也是理智、博大、和平、青春的精神象征。展翅飞翔的造型,象征高瞻远瞩,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其造型表现为向上涌动,蓄势往前。蓝白相间的色彩组合寓意青春、理智和博大。走在实验学校的校园,那只在蓝天下展翅飞翔的白色和平鸽随处可见:校园门口,教学楼的走廊,教师的办公室,体育馆的地板上,学校的宣传册上,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胸前……这个和平鸽造型的校徽已经被实验学校作为商标注册。

说起注册的事,余如玉满脸笑容。当时,面对余如玉送来的学校校徽,商标局的办事员傻眼了,说从来没有受理过类似业务。但是最终,还是注册成功了。

“品牌是伴随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也不需要豪言壮语的承诺,只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去做,当家长、学生把学校当做可以交心的挚友,当社会把学校当做具有公信力的教育代言人的时候,学校的品牌自然也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余如玉对品牌的独特认识。我们在学校阅览了实验学校的校报,被它的题目《理想》深深吸引住了。余校长介绍,这源于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考察实验学校后,认为这是一所“理想的学校”,所以为该校校报题名“理想”。一群追逐梦想的人造就了一所“理想的学校”,这是给实验学校的创建者们最大的欣慰。

荣誉使强者更强,庸者更庸

在浙江余姚教育界,余如玉始终扮演着一个不甘寂寞的角色。在担任中学校长22年期间,连续21年考核优秀,14年被评为各类市级及以上先进、优秀党员。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春蚕奖”、宁波市名校长等众多荣誉,面对这么多表彰,余校长有自己特殊的荣誉观,他认为这些奖项是对他教育方法的理解和认可,是他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荣誉是一种责任,只有敢于担当的人才能拥有驾驭这些荣誉的能力,它激励强大的人更加强大,使平庸的人望而却步。的确,荣誉属于强者,荣誉应该属于向余校长这样内心淡泊的人,他从来都不觉得“满足”,总是苛刻自己要做得更好。在外人眼中已经很成功的他仍然奋斗在教育岗位上,一刻也不放松。

奉献社会,圆寒门学子上学梦

余校长有颗无私奉献的心,他一直觉得实验学校高水平的师资是实验学校的,也是各兄弟学校的,更是属于全社会的。博大宽容,爱心进步,既是社会价值的判断标准,更是学校追求的教育真谛。

实验学校自创办的那天起,余校长就始终铭记:实验学校作为民办学校,是真正的全市老百姓自己创办的学校。学校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支持!办学是社会公益事业,我们取之于民,理应回报社会。于是,在余校长的引导下,一场主题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携手同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拉开了序幕。

全校师生自愿捐款,成立了学校“理想”爱心基金,9年累计达70多万元。2002年暑假,实验学校为民工子弟学校捐赠电扇36台,日光灯36盏,价值7000余元;2001年,全体党员在余校长的带领下向大岚小学捐赠4600元;2002年,实验学校援建山区白鹿小学价值40000元“理想电脑室”;2007年,资助四明山镇校贫困学生生活费共计70000元……

至今,共向慈善总会、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市特教中心及社会人士、贫困学生捐款达29万元。学校的“理想”爱心基金以独特的“爱心传承捐助”方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每年的寒暑假,实验学子纷纷走进市福利院、市老年公寓、各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家,慰问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谱写了一篇篇爱心传承的动人乐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前,实验学校为了让更多农村品学兼优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开始举办了公费班,以此来回报社会。至今,学校出资近350万元,使近250名家境一般、品学兼优的学子免费接受实验学校的优质教育,首届公费班学生93.7%升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实验学校全体师生立足岗位,心系灾区,先后捐款80余万元,充分体现了学校一以贯之的德育教育成果。

余如玉校长经常说:实验学校不会忘记全市人民的养育之恩,实验学校将以更大力度来关注社会,关爱贫困学生,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验学校独特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

在外人眼里,余校长的忙碌不可理解,他的生活索然无味。以他的名声和地位,他完全可以轻松一些。可是,今天,他还在拼命工作,忙着规划学校的新蓝图。他始终坚信追求永无止境,生命的意义在于追寻,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在这种追寻中才能体味生命的真谛,在这种创造中才能得到生命的乐趣。播下辛苦,收获希望。

闲下来的时候,余校长总是不停地反思,在深夜,他有时会独自来到校园,在灯光中仔细端详学校的一草一木,校园空荡荡的,使他心中有一丝失落。于是他深深感到,校园内最美的不是环境,也不是设备,而是人。尽管学校很大,工作也很忙,校园内许多学生的名字他叫不上来,但跟他们在校园里对话,或者在马路上同行,他总会发觉,这里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在这些学生身上,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多么大的快乐。

是的,他没有理由不快乐。实验学校的成功,在于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建成了一所拥有1.2亿资产的现代化学校,丰富了余姚的教育资源,创新了余姚的教育体制。为政府减少了财政开支,每年可为政府财政节省开支1270万元,9年合计7890万元。增加了社会就业,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优质教育机会。学校的成功,让学生获得了成功,学校先后为4850余名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和生活服务,学生素质得到了拓展……在学生成功、学校成功的同时,也成就了老师,其中有1名成长为宁波市名校长,1名成长为省特级教师,3名成长为宁波市骨干教师,25名成长为余姚市学科带头人。实验学校初步成功了,但并没有停步。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余如玉校长以其敢为人先的教育理念,艰苦创业12年,创办了一所在省内已品牌初成的民校。白手起家,校产超亿;质量优质,全面发展;发展教师,骨干涌现;科研强校,智慧教书;关注社会,担当责任;更为可贵的是:余如玉校长呕心沥血,坚持创新创优;率先垂范,十年如一日。熟悉余校长的人说:他是一个“狂人”,是一个把教育事业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有独特思想,敢于拼搏创新的“狂人”;他是一潭活水,与他共事,使人觉得清新高雅,与时俱进。他们眼里的余校长是双重个性的典型代表:他平易近人,每次午饭都是和不同的老师在食堂吃,边吃边聊最近的工作状况;同时他又是雷厉风行的,譬如在他检查某部门工作时,他会直接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工作效率极高。

生活中余校长不拘小节,为人低调。他的衣服从不追求名牌,只要求舒适得体。在最初办校的那几年,因为工作太投入,都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还是周边的老师开玩笑提醒他,把白发染黑。平时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还有一个小爱好就是读诗、写诗。他尝试着用诗的激情去学习管理,用诗的节奏去组织管理,用诗的思维去创新管理。诗歌带给他许多美妙的与众不同的感受。我们从张淼老师那里了解到,余校长一直都是一个很冷静的人,具有一种超前先进的意识。这离不开他丰富的人生历练,他先后到过德国、英国考察借鉴他们的经验。牢记理想的教育都需要创新,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激发人们的创新性,使人们变得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教育。

“一边做校长,一边学习怎样做校长”

工作繁忙的同时余校长还是继续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余校长一直强调与老师、同学结伴成长,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对校长、对为人师表独特的理解和追求。他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他用发展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现在实验学校成功了,但实验学校并没有停步。余校长亲手规划的“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营造学生身心自由发展的乐园——余姚市实验学校2002年至2006年发展规划”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学校又提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为建设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省级名校而奋斗——余姚市实验学校2006年至2010年发展规划”。最近,学校又提出了新一轮的发展目标:“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到2012年,把实验学校建设成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省级名校!”余校长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所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一种没有理想的教育,更不能走得多远。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对现状的不满意和对未来的憧憬。把实验学校办成一所浙江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这是他的一个奋斗目标。虽然,他知道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也许是一条没有终点的征途。

这就是余如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个永远的探索者,一个不断创新的名校长,一个热爱事业热爱诗的有品位的人。他很淡泊,因为他时时提醒自己: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故乡的土地养育了自己;他很自信,“行正无愧天地”是他人格的写照;他很睿智,因为他习惯于独处学习,不断反思,坚定地认为:观点的转变是从学习开始的,命运的改变也是从学习开始的……

采写:项耀洁 邬思思 陈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