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势最关键的是要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和目的。不能让人发现,更不能让人预见。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不招人待见,而“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弓拉的越弯,箭才能射的越远,学会隐藏自己,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还能迷惑对方。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他给世人留下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据说,“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
一年,郑板桥专程到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看郑文公碑,因天色已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老翁,自称糊涂老人,出语不凡。他室中陈设了一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因砚台大,尚有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应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印章,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大惊,细谈之下,方知老人是位退隐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郑板桥当下见砚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招,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老人见了大笑不止。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名言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郑板桥养生长寿之法。郑板桥一生中为人处世,始终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他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就是流传至今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含有深刻的哲理,凭借着这种达观大度的心态,郑板桥不但长寿,而且留下了万世美名。
郑板桥的处世哲学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的妙处在于将古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柔若刚、大屈若直、大进若退、大安若危的智慧贯穿于人与人交往的各个方面,并在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方面总结出了一系列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坚持坚忍、宽容、吃亏是福、该糊涂时要糊涂都是处世箴言。
吕端是宋太宗年间的宰相,他书生出身,肚子里有不少墨水。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天下战乱,人情艰苦历练不少,但仍是满身读书人的呆气,似乎是个十足的糊涂宰相。有人为此说吕端糊涂,可宋太宗赵匡义却偏偏认为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任命他为宰相。后来赵光义病重,宣政使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英明,做了皇帝以后会对他们这一党不利,于是串通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楚王为太子。此时,吕端到宫中看望赵光义,太宗快不行了,吕端发现太子却不在旁边,就怀疑事情有变,其中很可能有鬼,便在手板上写了“大渐”二字,让心腹拿着赶快去催太子尽快到赵光义身边来,这个“渐”字的意思就是告诉太子皇帝已经病危了,赶紧入宫侍候。等到赵光义死后,皇后让王继恩宣召吕端,商议立谁为皇帝。吕端听后知道事情不妙,他就让王继恩到书房去拿太宗临终前赐给他的亲笔遗诏,王继恩不知是计,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房中。这时,吕端便飞快来到宫中。
皇后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意思很明显,想立长子赵元祐。吕端立即反驳道:“先帝既立太子,就是不想让元韦占继承王位,现在先帝刚刚驾崩,我们怎么就可以立即更改圣命呢?”皇后听了无话可说,心里只有认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吕端仍不放心,他要眼见为实,太子即位时,吕端在殿下站着不拜,请求把帘子挂起来,自己上殿看清楚,认出是原先的太子,然后才走下台阶,率领大臣们高呼万岁。
吕端事先能明察阴谋,有所防范;事中能果断决策,出奇策击破奸主;事后又能眼见为实,不被现象迷惑,不仅明智,实在是功夫老到。在皇位继承的关键问题上,吕端的“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事愚,大事明。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学识、地位、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生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能宽容别人、迁就别人的个性或是习惯,将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
修炼“愚”的本事。“愚不可及”这句话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用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傻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要是查一下出典,就会知道此话最早出于孔子之口,原先并不带贬义,而是一种赞扬:“子日:‘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装愚可以掩盖自己的聪明,更可以掩饰自己的失误。中国人喜欢“藏拙”,把自己不行、不能的地方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而最好的藏拙办法就是装愚。愚笨似乎总是一个可以并且应该得到原谅的缺点。一个人已经愚笨了,对他还能有什么要求?特别是处于某种轻重不得的尴尬局面时,装愚也许是最佳选择了。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收敛起你的锋芒,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实现你的人生。
做出假象来迷惑敌人
犹太人沙米尔,移民到澳洲经商。一到墨尔本,他就轻车熟路地操起了老本行,开了一家食品店。而他的店对面,正好已有一家意大利人安东尼开办的食品店。于是,两家食品店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安东尼眼看新的竞争对手出现,惶惶不可终日,苦思冥想良久,只想出削价竞争一策,竟在自家门前立了一块木板,上书:“火腿,1磅只卖5毛钱。”
不想沙米尔也立即在自家门前立起木板,上写:“l磅4毛钱。”
安东尼一赌气,即刻把价钱改写成:“火腿,l磅只卖3毛5分钱。”这样一来,价格已降到了成本以下。
想不到,沙米尔更离谱,把价钱改写成:“1磅只卖3毛钱。”
几天下来,安东尼有点撑不住了。他气冲冲地跑到沙米尔的店里,以经商老手的口气大吼道:“小子,有你这样卖火腿的吗?这样疯狂地降价,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吗?咱俩都得破产的!”
沙米尔报之一笑:“什么‘咱俩’呀!我看只有你会破产罢了。我的食品店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火腿呀。板子上写的三毛钱一磅,连我还不知道是指什么东西哩!”
安东尼这才发觉自己上了大当,他不禁叫苦连天,知道遇上了真正的竞争老手。
社会竞争,虚实相间,有时无须真刀真枪,只需虚晃一枪,就足以克敌制胜。
在一个中国国际名酒节上,有一家公司从外地赶来想要从当地订购10吨白酒。但当地酒厂众多,对于采购哪一家的酒,他们久久难以下定论。后来选定了一家名声在外的酒厂,当这家公司说出自己想采购10吨白酒的意图后,酒厂的负责人面对这个大单努力按捺住内心的兴奋,反而冷静地表示自己酒厂的酒今年的定单已满,不过他们可以为该公司争取明年的定单。结果这一招果然有效,买家一下就着急了,表示自己从外地慕名而来,希望公司能够通融一下。卖家还是表示为难,后来才同情地表示,“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结果就是皆大欢喜了。
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做出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己方强时,不急于攻取,须以恭维的言辞和丰厚之礼示弱,使对手骄傲,待其暴露缺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之,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而起,起义队伍日益壮大。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困在都昌城中,黄巾军的围攻则越来越紧,孔融只好让太史慈带兵突围,去请皇叔刘备前来援助。黄巾军把城围得如铁桶一般,怎样才可冲出去呢?太史慈想了一个计策。太史慈骑马持弓出了城,后边还有几个人拿着箭靶跟着。外面围城的黄巾军十分惊骇,马上严阵以待,准备厮杀。而太史慈则到城下的堑壕内,支好箭靶,往来驰射。射了一会儿,便回城去了。过了几天,太史慈又出城射箭,围城的人大都不以为然,只有少数人还站着观看。这样十来天过去了,围城的人也都习以为常,他们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又一天早上,太史慈照例出城射箭,突然跃马扬鞭,冲出重围。等黄巾军想追赶时,已来不及了。不几天,太史慈搬来救兵,解了围城之困。做一些表面看来毫无意义甚至愚蠢的事情,实则可以麻痹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然后趁机行动。这样的战场真假计确是出奇制胜之招,虚晃一枪,最后达到扰乱对手判断的目的。
制造假象,乘疏击懈
安禄山在发起攻击之前,用了整整10年时间施行“假阳行阴”的计谋。安禄山故意装出憨直、笃忠的样子,赢得唐玄宗百般信任,对他毫不防备。公元743年,安禄山已任平卢节度使,入朝时玄宗常常接见他,并对他特别优遇。他竟乘机上奏说:“去年营州一带昆虫大嚼庄稼,臣即焚香祝天:‘我如果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否则请赶快把虫驱散。’下臣祝告完毕,当即有大批大批的鸟儿从天而降,昆虫无不毙命。这件事说明只要为臣的效忠,老天必然保佑。应该把它写到史书上去。”
如此谎言,本十分可笑,但由于安禄山善于逢迎,玄宗竞信以为真,并更加认为他憨直诚笃。最终,导致他的叛乱活动得以进行。
作为办事高手,要能“乘疏击懈”就是要善于制造和抓住各种时机出其不意地向对手发起猛攻,使对手措手不及,神志混乱,毫无防备失去抵抗能力。
虞和虢,都是春秋时期北方的诸侯小国,晋国是当时的大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比较好。假如攻打其中的任何一国,另外一国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把这两个国家攻下,先要拆散他们,使他们分离。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大王就去满足他。他让晋献公拿出两件心爱的宝物——良马和美璧,把这些献给虞公。献公不情愿,荀息说:“大王尽管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享用罢了,一旦攻破了虞国,一切都不属于你了吗?”献公依计行事。
虞公得到良马、美璧,心里美滋滋的。只得答应让晋国伐虢。虞国大臣宫子奇多次劝说虞公,此事万万不可。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为交一个弱朋友而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愚蠢啊!
晋军通过虞国,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虢国。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给了虞公很多。虞公非常高兴。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班师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无防备之心。过了几日,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
献公约虞公出去打猎。没过多久,只见京城中火光四起。就在虞公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国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人们总是看重那些表面的公开的东西,而假象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能够麻痹对手,干扰对方的判断,晋国正是抓住虞王贪财心理,以良马、美璧向虞国贿赂,借用假象致使对方不知不觉地受到蒙骗,然后出其不意,一举而占领了虞国。
诡诈藏形,令其失备。要“攻其无备”,不能单靠对手的疏忽大意,在许多情况下更要靠运用谋略,扰乱对手,令其失备。这就需要用各种手段迷惑对手,麻痹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