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孩子学习好,首先要帮助孩子“能”学习。所谓“能”学习是指孩子自身必须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包括注意力、思考力、记忆力、自我认识能力等。这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孩子只有打好了这个基础,才能在学习的大道上快乐、持久地奔跑。
注意力——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保证
(1)理性分析“孩子上课走神”的原因
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家长都会每天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但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孩子上课走神、说话、做小动作,被老师罚站,甚至打电话找家长谈话。这时我们的家长大多认为是孩子还小不懂事没有责任心造成的,以为只要打一顿骂一顿就好了,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另一部分更大的原因则可能是孩子的注意能力问题。另外,饮食习惯、父母态度以及不安定的生活方式都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有关调查发现,正常孩子中有5%~10%的孩子存在较严重的注意能力问题。而在学习困难孩子中,有注意力能力问题的比率更是高达80%以上。
石潭是一个4年级的孩子,他的幽默感和纵横驰骋的想象力常常令老师和家长惊叹不已。有些时候,他在学校的表现很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有的时候,他似乎任何事情都做不好,阶段考试起伏不定。老师和家长都知道他很聪明,认为只要他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但石潭认为自己一直都在努力,说他不努力,他觉得很委屈。
在课堂上,石潭试图坐下来听讲时,他的思绪似潮水般地飘向远方。老师讲课说道天空中布满乌云时,石潭开始想象天空,两分钟之内,他的思绪已经在遥远的星球上和外星人打交道了。而这个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别的内容或分析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了。石潭形容说:“我的头就像电视机,但它并没有遥控,因此我不能选择频道。所有的节目同时在我的头脑里打开。”“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思绪总是四处飞。我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石潭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3-4年级这个特殊阶段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不是家长打一顿骂一顿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家长认真对待,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能力。家长要认识到这不是孩子不听话,并非他的过错,但也不要着急,孩子的这种注意力问题一旦确定,可通过一些特殊的训练得到解决。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注意力的控制方法,例如,当老师讲课时,让他默念着确保自己认真听讲;努力检查做过的作业,并提前制订学习计划。在孩子着手某项活动之前,训练他有意识地问自己:“用什么方法才是最好的?”或“现在做这件事最合适吗?”
为了能帮助孩子解决注意力问题,我们家长要先了解一下注意力的科学内涵。
①注意力的两个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力的指向性是在某一个瞬间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一个对象而离开了其他的对象。例如上课铃响之前,学生的注意指向可能是某一个游戏或某一个笑话;但上课铃响之后,学生的注意指向黑板前站立的老师而离开刚才的游戏或笑话。
注意力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个对象的集中,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上课时,要求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假若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东张西望,那就是分心,他的听课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②注意力的两种类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是被动地由一些主客观条件所引起的。例如,当大家正在专心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一个迟到的学生推门进来,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看电视时,人们的注意力完全被电视的故事情节所吸引,预先并无任何目的,这也是一种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目的,必要时还需要经过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的事物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不是决定于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决定于人自身自觉地提出任务、自觉地确定目标。在有意注意的过程中,正因为有这种自觉的目的,才会导致产生排除一切干扰而使注意得以保持的意志力量。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你对学习的内容喜欢与否,都必须学。因此,就必须做一定的努力,迫使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去,这个过程也是锻炼注意力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例如,有的学生特别不喜欢记忆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可是又不能不背,他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要注意每个单词的不同拼法和读音,而且要一边读,一边写,反复试背,否则就很容易分心。
有意注意是在孩子的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与家长、老师的引导密切相关,又与孩子自己头脑中探索的“为什么”联系在一起。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干某件事时,不要随便干扰他,让孩子养成有始有终地干好一件事的习惯。有些人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就是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③孩子为什么会分心
注意力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集中指向一定事物能持续的时间。如果注意力能长时间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而没有松弛或分散的现象,表明注意力有很好的稳定性。如果注意力极易分散,不断地从一种事物转移到另一种事物上,这就是分心的一种表现了。一般来说3-4年级孩子的注意力能保持30分钟左右,所以每上完一节课,下课休息一会儿,活动一下身体,调整一下情绪,再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而课间休息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超过15分钟,就会使得精神涣散,一时无法再集中注意力学习。
注意力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及时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善于主动、迅速转移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因为开始进行一种新的学习活动时,精力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没有及时从旧的学习活动中转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这也是分心的一种表现。例如第一节课是语文,第二节课是英语,假如满脑海的中文字词,就没法上好这节英语课了。又如,当学生听到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脑子就一直想下去,不再注意老师后面讲述的内容,自然没有学习的效果。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a.冲动任性
冲动的孩子做事从来不经过思考,即脑子里想的东西马上就从嘴里说出来了;他们很难把思想和行为分开,不能对问题进行分析,不假思索就贸然行事;他们常常违反纪律,即使他们知道这些纪律,也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做事没有计划性,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屡教不改,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别人往往以为他们的这些行为是故意的,是调皮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生理性的表现,并非他们故意不听话。
b.注意力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往往不能完成一项重复性的、没有趣味的、需要做出选择的任务或活动。遗憾的是学习任务往往具有重复性,并且没有趣味性,因此,他们要完成学习任务总是有困难。他们在上课时总是分心,也不能排除干扰坚持完成其他的学习任务。
c.过度活跃
缺乏注意力与自控力的孩子往往过于活跃——过度焦躁不安,多动、容易激动,难以控制自己长时间地坐着。无论是高兴、难过、愤怒还是沮丧,他们的情绪反应都比其他的孩子强烈。
d.持续性差
坚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持久地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需要孩子的长期努力。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很难为一个长期的目标而努力。
e.其他
这类孩子更易于产生焦虑、抑郁、其他不协调行为以及学习成绩差。他们容易与朋友发生冲突、自我评价低,长大后容易出现个性缺陷等问题。
(2)使用特殊训练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①“工作钟”训练法
“工作钟”训练法可以在学校以集体的方式实施,也可以在家庭中单独执行。准备一个闹钟,家长可以把一段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学习(或做一件事情)时间(由家长根据情况做决定),另一部分为自由活动时间。
首先,将闹钟定在学习时间结束的时刻,时间一到,闹钟就响,剩下的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孩子坐在椅子上,集中精神完成学习任务,不能说话,不能做小动作。当闹钟响时就下课,让孩子自由活动。
如果孩子打破规则,则扣除这段时间直至其行为重新规范为止,再继续记时(总的学习时间和总时间保持不变,扣除的这段时间实际上是扣除的自由活动时间)。如果孩子在一次训练内违反3次规则,孩子将不能参加下一段时间的自由活动,而且将在这段自由活动时间作为补偿其打扰行为所花的时间而继续学习。如果这个孩子还继续发出噪音,则把他送到另一间安静的屋子罚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工作钟”的学习时间每天都可以变化,起初学习时间可以定得短一些,而且要保证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随着孩子的注意行为改善,学习时间逐渐延长。对于孩子的进步,家长一定要及时地表扬。
②觉察信号训练法
觉察信号训练是一种用特定的指示语改进注意力不集中行为的方法。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眼看黑板耳听窗外思绪飞往天边”,可是老师很难知道他们是否真正在注意应该注意的对象,因此很难有效地唤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的注意。
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觉察信号训练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训练的内容包括听故事、唱歌以及其他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由家长主持或由录音机主持。在每一个阶段的活动中,有10个预先随机安排好的行为指示语,这些指示语与阅读内容有关,如“有些魔鬼头发很短,同学们把你的手放在头发上”,有的指示语与阅读内容无关,如“举手”、“闭上眼睛”等。这些指示语被称为觉察信号,如孩子在2秒钟内对某一觉察信号有良好的反应,就记1分,意味着这个孩子可以去领一颗糖(第一个星期)或玩儿一种特殊的玩具(后3个星期)。然后又重新开始。训练一共持续4周,每次30分钟。通过这个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能大大提高,达到高度注意。
现在很多老师就把这种觉察信号引进课堂,即在老师上课时,不断加入一些行为指示语,如“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把你的右手举起来”等,以此来判断学生的注意情况,学生中表现好者可获得一定的奖赏,如小红花、小红旗或积分券,学生赚够一定数量的积分券,就可以到老师那儿去“买”奖品。这种迟缓的奖励,可激发孩子一种特别的兴趣和欲望,由此增进所要建立的注意力行为。在家庭教育中,这样的训练也是很有效果的,可以大幅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③许特尔图标法
许特尔图标法是自制的一种表格。在一张20×20厘米的正方形卡片上,画有25个小方格,在每个小方格内无顺序地填上阿拉伯数字1~25,要求按顺序找出1~25的数字,而且必须边读边指出。正常的3-4年级孩子,寻找每张表格的数字时间是30~50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表格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缩短到11~12秒,极个别的人只需要7~8秒的时间。每天训练一次,每遍使用新的表格,或轮换数天前用过的表格;每次使用数张表格。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训练者的注意力,包括注意力的稳定性以及视觉定向搜索运动的速度、范围、辨别力等。
④大脑抽屉训练法
第一步,设计好3道题,例如,第一道题:怎样区别“辨别”的“辨”和“辩论”的“辩”?第二道题:68÷4×3=?第三道题:“游子吟”的作者是谁?题目的难度因人而异,内容可以根据孩子的书本或作业的错题,也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以求配合。
第二步,同时出示3道题。要求:对每道题只能思考1分钟,并且第一个1分钟只能集中思想思考第一道题,不管想明白没有,都不准思考其他两题,也不准开小差想别的事情。第二个1分钟只能想第二道题,不准思考其他两道题。第三个1分钟只能想第三道题,同样不准想其他的两题。
这种训练的关键在于,要求大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思考,从而训练注意力能自如地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就像拉开抽屉一样,一个一个地拉开。
⑤用物质奖励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物质奖励法是通过外在物质刺激激励孩子正确表现自己的一种方法。在家庭中使用物质奖励法对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某种积极的行为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有注意力和自控能力问题的孩子,当能够获得奖励时他们会做得最好。在实施物质奖励法之前,家长首先要制作一个表格,表格分为3列:鼓励行为、终止行为、奖励和特权。
a.家长选出鼓励行为
首先,家长要确定孩子的哪些行为可以被接受、哪些行为不可以被接受,然后把家长期望的行为写下来,确定几项鼓励孩子该做到的行为,这些行为是能够观察到的,并且是通过激发孩子的动机他就能够做到的具体行为,如坐着不动做几道数学题;或安安静静写一页生字,将这些行为填在表格内,再根据行为出现的频率给予奖励。其次,给出每一项鼓励行为能够获得的奖品和奖品的数量。奖品的价值应该能够激发孩子做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