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汉字,这是他们正式进行文字阅读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孩子具备了阅读能力,知识面才能逐渐得到拓宽,才能慢慢地开始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父母作为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主要力量,一定要在这个方面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阅读的妈妈》中的一段话也许会让我们有所启发:“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1-2年级的孩子需要桥梁书
什么是桥梁书
“桥梁书”是引用西方国家书目上的Bridging Books概念,最早来自欧美一些阅读和研究阅读的大国。台湾翻译为“桥梁书”。不可否认,桥梁书刚开始并不是有理论指导的出版物,而是来自小读者的需求。经典桥梁书《小熊》的编辑灵感,来自于哈波柯林斯出版公司的编辑厄休拉,她经常听图书管理员说,不少孩子去借书时常常会说:“这书我能自己读!”于是,她萌生了要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编一套图书的想法。慢慢地,这类书在市场上被读者认可后,才越来越成为编辑的自觉,到后来分类越来越细化,有些出版社在简易读本中就会分出四五个不同的级数,跨越的年龄大约从学龄前到三、四年级,以知名度最高的哈波柯林斯公司出版的“我会读”系列为例,第一级的适读年龄正是学龄前到一、二年级。
英文的桥梁书是从简易读本开始,直到章节书,再往上可以衔接系列书。在《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中,专门有一个针对5-8岁年龄段的推荐,其实就是桥梁书。桥梁书是一种针对小学低中年级孩子,带领他们从图像阅读,顺利跨入文字阅读的出版品,它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优秀的桥梁书具有针对孩子不同阅读水平的显著指向性;每个故事或童话在用字遣词上都有周全的考虑;它的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孩子从喜欢阅读开始,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最后由“亲子共读”转入“独立阅读”。在近几年图画书阅读热潮之后,桥梁书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
一般阅读的分龄观念是:
1.6岁以前亲子共读:以绘本为主。
2.6-8岁自我阅读习惯养成期:以绘本、桥梁书为主。
3.9岁以上:进入纯文字阅读,以少年小说、生活故事为主。
桥梁书概念的提出,既是童书出版观念的创新,也是呵护儿童阅读能力的表现。过去的童书出版常常只有题材概念,如儿歌、童话、儿童小说等;或者只有时间概念,如年度最佳儿童文学选、新时期儿童文学选等;或者只有作家的概念,如某一位作家的作品集等。在所有这些角度中,最缺乏的是阅读理念和读者年龄的概念。例如,儿童的阅读是如何起步的?他要经历怎样的阅读历程?儿童在每个年龄段阅读的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很少有人研究,书店童书柜台的摆放也常常是按体裁来分类。桥梁书正是看到了孩子们在迈“坎”时的困难,作为特定的读物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图像阅读过渡到文字阅读,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桥梁书主要还是站在为了儿童独立阅读的角度而编写,它的意义应是出版品形式的不同,例如:
1.故事的文字长度和插图都顾及到适中、适量。
2.从适合亲子共读的大开本或精装的绘本,变成平装或与成人书相近的开本,方便于孩子翻阅。
3.因文字量增加,由少数页数,扩展成较多的页数,故事情节比较丰富,并且有章节的形式,特别注意遣词用字的难易度和句子的长度。
现在国内的桥梁书都会加上注音,帮助小朋友顺利阅读,因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即使是同年龄,语文的程度也不一样,有些小朋友到了小学高年级,仍需要桥梁书辅助,所以桥梁书还分初阶桥梁书和进阶桥梁书。一般学龄前到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是以读初级桥梁书为主。
把孩子引进独立阅读的门槛
一、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汉字,给他一本纯文字的书必然不合适,但是给他纯图画的书籍,也不合适,因为在孩子正在学习生字的阶段,如果阅读的书籍里没有一些文字作为刺激,孩子永远不能对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应该读一些桥梁书,让他逐渐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转入“独立阅读”。
一本好的桥梁书,会同时照顾到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获得认知,培育情感,建立信念,所以,桥梁书的创作、设计、评价需要从三个维度展开:儿童文学的手段及其滋养,儿童心理的阶段及其需求,儿童社会化的环境及其影响。
首先,桥梁书作为一种过渡书籍,它也是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以及社会角色的转换期来设计的,反过来当孩子这两种心理也由于桥梁书籍而顺利过渡,那么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就可以宣告养成了。
7岁,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学说中非常重要的年龄,是心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分水岭。这位大师认为,4-7岁的儿童,智力、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语言、思维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满怀好奇,摸索着对自己、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如果这种尝试和探索得到积极的鼓励,儿童就会形成主动、独创的意识,拥有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8-11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体会专注、勤奋的学习产生的乐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自卑感,灵活运用聪明才智,体验自我价值。由此,处于7-8岁的孩子,正处于两个心理阶段的过渡期,正是需要桥梁书引导走向独立的阶段。
7-8岁的孩子除了心理处于过渡期,社会角色也到了“转型期”,这也是他需要桥梁书来引导过渡的重要原因。从幼儿小朋友到小学生,是社会角色的转型,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面临着很多社会化的任务:学习角色规范,认识学校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养成合作互助、求同存异的能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同时学会接受与众不同的他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分子。学校生活的适应和与同学的互动,是幼小衔接中的关键问题。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应对,也可以在这些故事里得到启迪,从“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发展,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随着孩子自主意识、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阅读方式也将从“亲子共读”转向“独立阅读”。这样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生拉硬拽,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合适的载体。顾名思义,桥梁书就是引导儿童从“亲子共读”转入“独立阅读”的载体,从图像阅读跨越到文字阅读的辅助。进阶到阅读文字,让想象画面在脑海中成形,初期阶段可能比较吃力,而桥梁书既不会因为内容的深奥而减弱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不会因为过多的文字量而伤及他们正在发展中的阅读能力。桥梁书具备的要素有:
具有针对儿童不同阅读水平的显著指向性;兼具文学性和知识性;
每个故事或童话在用字遣词上都有周全的考虑;
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呈现形式。
桥梁书以前是听来的享受,现在是自己阅读的乐趣,甚至不用等待,自己就可以立即享受,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独自读完一本书,孩子体验到通过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学习的乐趣,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从阅读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经过三番五次的强化,阅读的行为就会巩固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孩子不仅找到了愉悦自我的方式,也完成了这个阶段个体心理成长任务。
从心理发展、角色转换和阅读习惯养成的角度了解桥梁书的功能和应用,更有价值的是,桥梁书里渗透着教育理念,帮助我们实现认识上的跨越。
法国著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巴亚出版社,花了数十年的时间,精心地为孩子设计和编辑了一套桥梁书,为引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构建了一座彩虹桥。引领孩子走上这座桥,老师和家长同样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策略。鼓励孩子自己阅读桥梁书,或者帮他开个头,然后让他自己看下去;大声朗读,根据上下文意思猜测不认识的字词;中间暂停,预测情节,推理结局;与孩子交流阅读感受,等等。当孩子遇到阅读障碍时,不妨对孩子也对自己说:“没关系,慢慢来。”阅读对孩子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会抑制孩子的自信心,打击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如此,孩子的发展、认知、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又何尝不是呢?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就像刚学走路时需要学步车的扶助,桥梁书帮助孩子渐渐摆脱依赖父母的亲子阅读,从而进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领域。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尊重差异是尊重孩子的前提。教育孩子,没有最好的方法,真正的智慧是善于汲取他人的经验同时又能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妥善调整。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都知道开卷有益,那这个读书的习惯,如何培养?
有一句话说得好:“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
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水边,但你无法让它喝水;你可以逼迫孩子每天、每月坐到书桌前,但他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如果他对所读的东西不感兴趣的话。
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这一个规律放在1-2年级的孩子身上,最合适不过。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好奇心强烈,新鲜感重,如果一本书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也不能靠理智的判断去读这本书。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会愿意去阅读,并且容易在内心打开情感闸门,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孩子在阅读中有这份快乐作为收获,就愿意去反复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明智而聪明的父母,常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点,找到诱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这比一千遍一万遍的说教更加有效。一旦把理性的目标结合进来,读书就成为孩子主动选择的习惯。
你不妨试着和孩子一起读书,彼此间进行交流,你对他讲述故事,他向你提出问题,让孩子感受亲子阅读的乐趣。你甚至可以从孩子出生就开始这种亲子阅读,让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培养对阅读最初的兴趣。
一位文化人讲述过育儿的一些趣事:
儿子一生下来,对我写的书法字很感兴趣,每次抱着他,他总爱仰着头看着墙上的黑字。儿子没讲话之前,我们常唱儿歌给儿子听,儿子除了笑,不会跟我们发一个字音。儿子两岁半了,妻子买回一叠无图的生字卡,教儿子读。儿子不出声,只是睁大眼睛认真地看,感觉他也在竖着耳朵听。教了两三遍,妻子把字撒在地上,让他拣回指定的字,儿子可以全部拣对;让他把指定的字送给谁,他也绝对不会选错字,也绝对不会送错人!
这点发现,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乐极了,常常陪儿子玩各种花样的识字游戏。儿子学得很带劲,很轻松。不久,儿子终于开“金口”了,更是可爱,带他去大街上,只要看到有字,他就会停下来认字,读字,不会的字就问。这样,儿子认的字多了。当孩子认识的字到800个常用字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陪孩子一起读一些简单的书了。
接着,我们就开始正式地和儿子一起读故事书。慢慢地,越读越多,儿子认识的字也多。孩子上了幼儿园,我经常从书店买回许多图文并茂、字很大的那种小人书,像《武松打虎》、《哪咤闹海》、《狼和小羊》、《小红帽》……最好是一个故事一本书的那种,这些书籍很适合孩子看。每天我和妻子总要抽出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或者把书中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听。读完一本,就告诉孩子,我们又读完一本书喽,孩子感到很自豪!然后又从故事中抽出三五个字,又玩识字游戏。有时,因为识了一些字,儿子也会捧着书,一个人读一读。
后来,儿子上了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慢慢过渡到读故事。那个时候,我用手指着书上的字慢慢读给儿子听。读的故事多了,儿子无意中认识的字也多了。于是我们又用“随文识字”的方式教儿子认字。
随着儿子的识字量慢慢地增大,二年级的他已经能读一些简单的儿童故事了,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和儿子一起读书的乐趣。很多时候,我会和儿子坐在一起,我伸出一只手,儿子伸出一只手,共同拿起一本书。我读一段,儿子读一段,我读一段,儿子读两段。同时,我又从音像店买来很多的故事磁带给儿子听。我记得我买的各种故事磁带有几十本,比如:《康拉德》、《多立德医生历险记》、《奇妙的绿宝石城》、《宝莲灯》……都是那种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的,这主要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把握语言的美,而且故意把声音开小一点,让孩子尖起耳朵听。所以我孩子从小专注力很好,因为他想听清楚,所以必须集中注意力听,听完后,再从书店里找到有一样故事的书籍给儿子看,儿子很喜欢这种方式。
看来,与孩子共同阅读,不但可以在心理上引领孩子走向阅读,而且,家长买很多孩子喜欢读的书,创造读书的物质环境,也让孩子有了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