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5074000000002

第2章 1-2年级,激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1)

通常我们认为幼儿园时期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可以率真稚气、可以无忧无虑,而且没有家庭作业,但是,每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的意义远不止是游戏和玩耍,他们是世界的未来,他们必须根据自然的规律成长,学习知识和技能。于是,孩子们不可抗拒地要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1-2年级就是这个教育过程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个时期显然成了激活孩子一生的关键时刻。家长应该主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并且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

孩子角色暂时转不过来,家长别着急

孩子从幼儿园升上小学,身份角色也突然间由“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无论是谁,去到一个新环境,都会充满不适应与陌生感,那些由于陌生或者不适应产生的迷茫、恐惧、排斥、不理解等情绪,是孩子们必须经历的心理上的一道门槛。

“哇——”平静的校园里突然响起一个小男生嚎啕的哭声,他一边流着眼泪鼻涕,一边抱住急着要去听开学讲座的爸爸的大腿哭喊着:“今天是星期六,是睡懒觉的日子,为什么要我这么早起来……”校园另一角,一个小女孩也在小声地抽泣,还一边委屈地说着要回家……这样哭闹的孩子,在入学第一天一定有,但一定不会多,更多的孩子是兴奋和好奇,他们都有着做小学生的荣誉感。

再过十多天莹莹就要到小学里读书了,但是她却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尽管近几天她也会快乐地看动画片,偶尔还会自己玩一会儿过家家游戏,还没来得及想到小学读书的事,但妈妈从平时交谈中发觉,孩子对幼儿园很留恋,而对小学生活多少还有点茫然。

其实,像以上几个孩子的心态,在小学新生中十分普遍。孩子即将踏入学习的起跑线,开始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当务之急。

当孩子们第一天来到学校,对学校、老师、同学都很好奇,但更多的是害怕和担心——老师会不会喜欢我,会不会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学习不好怎么办……

一位小学教师在介绍家访情况时说,一位长得虎头虎脑的男孩,当听到母亲说到了小学就要收玩具时,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马上从正在玩耍的地方站起来嚷着说“我不要上学了”,原先对入学的憧憬一扫而空。有的家长在开学临近时,便把所有玩具统统收集起来,并对孩子下禁令:从此没有你玩的份儿。还有不少新生因为对小学仍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在心理上有些焦虑。

“几乎所有学生第一次碰到我都叫我叔叔。”有个小学男教师说,“因为他们心里对老师还停留在幼儿园阿姨的概念上,不会想到老师也可以是男的。”踏入小学校门,孩子们会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了,自己从被关爱被围绕的中心,变成了集体的一员,他们更需要适应的是,生活重心将从游戏过渡到学习。

面临以上孩子角色不能转换过来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能表现出慌乱、着急,否则会把这种紧张恐慌的情绪带给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小学很恐怖的错觉。新生适应是需要时间的,家长要适当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慢慢地、自然地融入到小学的生活里去。

据一些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分析,小学新生“入学不适”心理表现主要有:一是缺少心理准备,家长对小学生活的某些误导,也会让孩子背上精神包袱,担心上学后没机会玩,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恐学情绪。二是合作意识淡薄,与伙伴相处存在问题,一些孩子的自私表现比较明显。三是生活准备不足,早上起不来、不吃早餐就去上学等。

小学新生在入校前出现心理波动很正常,因为孩子的生存状态和角色任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园偏重“养”,即使学习活动也是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什么负担。而小学则不同,有一整套教学计划,新生的适应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新生产生这些心理现象,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同家长的不当诱导和心理暗示有关。

一些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应在以下这些方面引导孩子进行入学前的适应:一是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规定好时间限制,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二是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可利用入学前的暑假,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孩子自己准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习惯。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三是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会有许多意外的变化,为了增强孩子的适应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两次打破常规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观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赛等。如果过分刻板,孩子的适应性反而会大大降低。

长期从事幼小衔接课题研究的某教授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入学之初,不仅要准备孩子的学习用品,还要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小学学习生活的起步非常重要,家长把孩子的心理调适好,其实是一种更重要的预备教育。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人生的又一转折。它意味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向正规学习迈出了最初一步。但这一步迈得怎样,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要准确地制定出对策帮助克服新入学的不适应感,让孩子平稳实现角色转变,首先我们要认识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具体的区别。

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活动、日常生活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小学以课堂为主;虽然幼儿园也有上课,但上课时间较短,大班30-35分钟,而小学上课时间长,每节课45分钟,每天6节课;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老师和孩子整天相伴,照顾孩子的吃、喝、拉、睡、玩等,小朋友之间也是吃、喝、睡、玩在一起,而小学生和老师的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再是纪律约束不同,在幼儿园,没有什么纪律约束,而小学则不同,孩子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有许多规则要他们熟悉和遵守,如上课、做操、上下楼梯、上厕所等等规定;幼儿园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自愿的,而小学则不同,每天都有多少不同的家庭作业要做,且不完成不行。

以上种种变化,不仅是多方面、大量的,而且是多变的。所以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孩子与过去习惯了的生活完全告别,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这就是造成孩子不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孩子的角色一时之间转换不过来,是很正常的,家长需要更有耐心,更要理解孩子的处境。

要面临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家长固然也要承受许多压力。在孩子即将上小学时,家长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该如何提前培养孩子?要注意哪些问题?

衔接攻略一:生活自理及调整作息

在幼儿园里事事有人照顾,但进入到小学,孩子就要开始独立生活了,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铺床叠被、摆放碗筷等一些简单的家务可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教给孩子如何照顾好自己。

从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休息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上床睡觉时间……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环环相扣的。为了适应小学较为紧张的学习生活,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要提前调整好作息时间。开学前两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课时间起床、吃饭和睡觉,特别要注意训练孩子的上厕所时间,为适应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作准备。

衔接攻略二:培养学习意识和习惯

幼儿园里更多的是游戏活动,因此孩子的意识里,上学就是玩,如今孩子要上小学了,上学的任务发生了质的改变,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培养倾听的习惯,学会整理书包。要督促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还要教会孩子学会学习自理,一是要学会记作业,二是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家长既不帮忙也不要在一旁监视。

衔接攻略三:做好一定的知识储备

对孩子来说,上小学前学会熟练写自己的名字、做简单的自我介绍,熟记家庭电话和家长信息,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及思维应用题是有必要的。自部分幼儿园取消了特色培训班后,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时常抱怨拼音学习时间过短过简,孩子仍不能很好掌握和拼读,对以后词汇量提升及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利用暑假及幼儿园大班时间学习及掌握拼音是非常必要的。数学能力是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经历过幼升小面试的家长一定对数学思维测评的题目留下深刻印象,已不是简单的20以内的计算能力及图形掌握的考评,而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逻辑判断力、观察分析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的测评。在一年级中的“速算巧算”、“数字规律”、“枚举法”、“过河问题”、“蜗牛爬进”、“符号图形”等知识点上,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及掌握,对孩子数学学习兴趣及动脑思考积极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此阶段适当的参加数学思维培训班也尤为重要。

衔接攻略四:提前熟悉校园生活

孩子上学前,可带孩子提前参观几次校园,熟悉校园环境,包括学校操场、教室、厕所等。然后大体给孩子描述一下校园生活,如学习科目、上课形式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有机会,再让孩子提前认识一下班主任,结识一两个同班的小朋友,这样孩子开学时就不会因为面对着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而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顺利融入新的班集体。

让孩子在学校里交到好朋友

现在很多孩子刚上小学,家长就开始重视学习成绩,灌输“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让孩子也不知不觉地认同成绩至上,无意中忽略了交往能力的发展。通常,但凡一个人去到新的环境,正常的逻辑是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令自己感到安全的人际关系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交朋友”,在新的环境里交到朋友,并能迅速发展友谊,这是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开展学习工作的基础,也为日后与人合作作好准备。若不注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容易让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什么事情从自身角度出发,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换位思考。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会与人相处,不会与人合作,是造成许多小学新生不受欢迎、性格孤僻的原因。

一个叫马宇的小朋友刚刚到小学读书,他很聪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数他最快回答出来。但是在班上,几乎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原因何在?原来马宇以自我为中心惯了,自小被老师家人宠着,称赞着,慢慢地变得目空一切,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要是别人回答问题出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嘲笑别人,使回答问题的孩子和其他同学产生反感。当别的同学请教他问题时,他会随口说出“这么简单都不会,太笨了”之类的话。即使不说,也会在神情上流露出不屑。所以,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跟他玩、跟他交朋友。

马宇的不会与人交往与不尊重别人有关,也跟他的成长背景有关。他那些骄纵的言行就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墙。优秀的学生因为自身优秀往往会有优越感,瞧不起周围不如自己的同学。要改变孩子这样的状况,首先要改变他的心态——家长应该及时帮助他认识到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孩子交不到朋友或许还与孩子的自身存在的缺点或者个性有关。如缺少群体生活经验、不遵守游戏规则、乱动别人的东西等,这样的孩子有时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疏远他。有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毛病,却不能正确引导,认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种情况很正常,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结果孩子被大家冷落,没有朋友。而有的孩子性格天生内向,还有的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别的原因。总之,他们的共性就是觉得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没有朋友。这两个令孩子难以交到朋友的因素需要得到家长们的重视,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

除了上面这些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家长的原因,比如很多父母听说孩子交了朋友,肯定会询问:“某某(指孩子的朋友)学习好吗?是班干部吗?”等等,如果孩子的朋友不是所谓的“好学生”,“乖孩子”,父母就认为:“这样的朋友交来何用!”事实上,父母们都陷入了一个认识误区——真正全才全能的孩子是没有的,一味地追求孩子一定要交到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朋友肯定是不现实的。况且,孩子交朋友的本意是能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就像大人们正常的交友一样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多些乐趣。父母们刻意要求孩子只准交“比自己好的”朋友,无形中是让孩子养成了大人们势利的陋习,而使得孩子体验不到交友本来的乐趣。

来自学校老师的原因。有个别老师因为某某同学比较顽劣或者成绩很差,就孤立这个孩子,让同学们都不跟他玩,从而造成孩子性格怪异、孤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