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他们的聊天记录:
老师:你好像很疲惫的样子?
学生:是啊,我——我——我昨晚没有睡好。早——早上又起得太——太早。
老师:你是不是经常睡不好?
学生:是啊。我——我老是和爸爸妈妈看——看电视看得很晚。
经过这次和学生的谈话,加上老师对睡眠与口吃问题进行了相关查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科学家戴维·丁格斯所说,睡眠不足时,大脑会在正常活动和意识中断两种状态中切换。在切换的过程中,大脑会出现瞬间功能丧失现象,丁格斯把这一现象称为大脑“短路”。大脑“短路”,孩子的思维跟表达就连接不上,口吃问题由此产生。因此,根据这个发现,老师建议学生的家长要让孩子睡好。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发现孩子每天都精神很饱满,回答问题时,流利多了。
睡眠不足,除了引发一些口吃等心理障碍之外,还会严重地影响到记忆力和知识的吸收能力。
因为一个睡眼惺忪、昏昏欲睡的人是不会有好的记忆力的。研究也发现,12岁以下的儿童在熟睡之后,脑部血液流量明显增加,可以促进脑蛋白质的合成及智力的发育。孩子如果睡得很好,醒来时精神也会好,白天就能接收更多的信息。如果他睡得不好,醒来时状态不好,相对不易接受周围的事物,也很难记得住。
所以,可以这么说,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学习效率高,这样的大脑条件下,孩子的潜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一、二年级的孩子睡觉状态与成年人的睡觉状态是有区别的,成年人通常在劳累了一天之后,都会睡得比较沉,不易惊醒。但是七八岁的儿童神经系统比较敏感稚嫩,白天活动过少,到了晚上仍然体力充沛,就很难入睡;或者睡前过于兴奋;或者孩子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都会导致孩子容易惊醒。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进行睡眠,才能使他的大脑健康发展呢?
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让他有多种体能活动,消耗一些体力,有了适宜的疲劳感促使,孩子比较容易入睡。
2.睡前半小时少兴奋,不玩活动******,尤其是跑跑跳跳,高声谈笑的游戏。
3.让睡觉的地方尽量安静,拉上窗帘。
4.如果是经常性地易惊醒,有可能是体内缺乏钙元素。可以先到医院作缺钙鉴定,然后根据医生叮嘱补钙。
5.在中午不要睡太久,一个小时适宜。
6.把屋内的灯光调暗、关掉电视机、把可以分心的东西拿开。
7.保证房间适宜的温度与通风,不能太冷或者太热,空气流通,就不会感到憋气,呼吸不畅也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8.选择健康的好寝具。棉被最好选择保暖性好、吸汗性佳、不会产生静电的天然纤维棉被,对健康最好。太硬的棉被,对心脏及血液循环会产生压迫。枕头的适宜高度应当是用手按压枕头,枕头保持自己的拳头高度,侧卧时枕高为一拳半。
9.除去身体的束缚。孩子睡觉时必须让他将身上多余的物品取下,例如手表、项链、发卡、手环、头花等,因为即使是睡眠状态中,我们的皮肤仍旧会将所有的感觉送到大脑,如果以上这些硬物紧贴皮肤,或者有可能刺激皮肤,就会让人在睡中也感觉到难受,甚至可能发生做噩梦等现象;孩子的睡衣最好不要有松紧带的设计,最好是那种宽松粗大,便于孩子舒展身体,可以促进肌肉放松,提高睡眠效果,也能让身体的热气可以顺利排出,不会因为闷热,让孩子睡觉翻来覆去的。
10.必要时,用催眠音乐辅助睡眠。如果孩子睡前比较烦躁,可以在孩子睡眠时播放可以让人放松或者催眠的音乐,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主题音乐可以选择,不过每个人对音乐的喜好不同,建议让孩子试听后再让他决定固定哪一首曲子作为他的睡眠音乐。
善用音乐,提升孩子的智力
音乐为什么具有提升智力的作用
目前很流行音乐胎教,是基于“音乐启智”这样一种说法的。音乐真的可以开启人的智力吗?
我们先来看一位年轻妈妈的做法:
我儿子今年7岁,因为启智早,现在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与同龄孩子相比,他各方面都比较“先进”一点。他性格沉着并不慌乱,如今他可以站在一个万人体育馆的台前滔滔不绝地讲故事,也可以自己折叠出各种各样的纸飞机,甚至能把自行车拆得散架,再重新组装,这一切我认为都是得益于音乐。儿子出生不久,我给他摇小铃,每次都是三下,从没杂乱声,培养他的基础节奏感。每天睡前我以纯音乐摇篮曲作为背景音乐,轻声念与睡眠有关的儿歌,儿子听得津津有味,嘴角带着微笑很快进入梦乡,从没闹觉。儿子一岁后,每天我给他播放音乐儿歌,作为餐间、游戏活动时的背景音乐,儿歌旋律简单优美、歌词朗朗上口,他很受吸引,和谐舒适的音乐环境能令孩子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也铸造了他沉着恬静的性格。
科学家就此问题也做过大量研究,普遍的结论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能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享受,产生愉悦、满足的情感,进而影响大脑神经递质释放。
具体说来音乐对智力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能开发右脑的潜能,并调节大脑两大半球的功能。前一节已指出,人脑的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以形象思维、直觉、发散思维处理表象运动、形象记忆、空间关系为主,是主管音乐、情感等方面的“音乐脑”,多接触音乐,右脑的潜能得以进一步启发。例如脑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脑细胞组织切片的研究证明,他与普通人大脑不同之处在于他有更多的棘突触,而棘突触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某种学习行为的重复,会增多与之有关联的棘突触,从而加固了这种经验模式的水平。爱因斯坦从小就有钢琴、小提琴的演奏训练,一生未间断音乐的欣赏,这些活动发展了他右脑的棘突触,而丰富的创造想象力与发达的右脑棘突触有必然的联系。
第二,音乐能促进感知能力发展。通过欣赏演奏音乐,可促进人的听、视觉发展,同时演奏音乐刺激人的手指,可加强人的触觉和运动觉能力的发展,如莫扎特在7岁时即可辨出8/1全音。
第三,音乐能加强人的注意力。音乐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感官信息的输入,通过筛选符合人体需要的信息,使注意力更集中,同时音乐的欣赏和演奏还可以培养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和分配能力。
第四,音乐能增强人的记忆力。音乐能对大脑主管记忆的海马部位产生刺激,可以促使****胆碱等神经递质分泌,对促进人的记忆力有直接影响,专业音乐工作者不仅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且有敏锐的观察力,其记忆的准确持久性都超出常人。
日本学者研究认为,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最内侧叫旧皮质,第二层叫古皮质,最外侧叫新皮质。虽然只有新皮质具有语言功能,但是这三层脑组织却都有记忆功能,只有三层脑组织互相协作,人的记忆力才能大幅度提高。在现代人类的智力活动中,记忆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由新皮质来完成的。而音乐却可以刺激大脑的第二层(古皮质),使记忆力得到提高。
第四,音乐能促使人提高想象、联想能力。音乐形象是抽象的,人们通过思维去联系,人们要通过音响运动来感受、领悟联系生活,调动大脑过去的积累,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视感觉意象群,比如欣赏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一章《初到乡间的欢乐情绪》,柏辽兹写道:“牧羊人开始在草原上出现了,态度悠闲,吹着牧笛,成群的鸟儿从头上飞鸣而过。”又如欣赏《梁祝》时,可以想象得到两只蝴蝶翩翩地在花丛里流连飞舞,一会轻轻振翅,一会飘然而去。
基于上述的音乐益智作用,如果是孩子经常受到音乐的熏陶,那种因音乐而获得的愉悦、满足的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及边缘叶的生理功能,从而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得更加完善。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所以,音乐确实是能让人的大脑处于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
曾有一名“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学校音乐老师的培养下,从听音乐到自己参加打击乐演奏,到伴随音乐跳舞,孩子的智力因此大大提高。这不能不说明音乐在启迪孩子智能方面的重大作用。有些家庭为孩子准备了乐器,让孩子自幼开始学习音乐。这种演奏活动,使孩子的双手更加协调。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教授阿特拉斯经过多年研究指出:“学习弹乐器的人,由于左右手指神经末梢经常运动,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发展。”因为弹奏时,视觉、听觉、触觉及整个肌体,都必须处在协调一致的积极状态下,所以就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注意和记忆,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验证明,学音乐的孩子学其他课程都比较快。
由此可见,父母不应该忽视音乐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在短时间内并不显著,最后,那潜藏的能力终将表现出来。
怎样实施音乐益智法
所谓的音乐益智法是指合理利用音乐去开发人的智力。
音乐的魅力是很伟大的,它的功能各异,能激起人的斗志,能抚慰人的心灵,还能益智健脑,被称为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要想让音乐发挥益智健脑的神奇魔力,光知道益智原理和选曲原则还不行。具体的实施,有时与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不同旋律、速度的音乐,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起到不同的益智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因素,不要给年龄偏小的孩子听声音过大的音乐、重金属音乐等,通常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小孩多选用简单、欢快、节奏感强的纯音乐曲目,即不伴歌词的乐曲;3-6岁的小孩应选带歌词的歌曲,鼓励他们听、唱结合;而一、二年级的孩子性格活泼,正处于吸收知识的时期,可以让他们多听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等,也可让他听一些简单的小乐曲;10岁以上的小孩,就要选取一部分内容较深的交响乐了。
此外,乐曲的选择,还要以小孩的生理状态为依据。例如,消化功能不好,厌食、挑食较明显的小孩,要选取和缓柔畅、庄重典雅的乐曲;大脑发育轻度障碍,反应迟缓的小孩,应选择轻松活泼的乐曲;如小孩体质虚弱,易感冒、咳嗽,则应选取慷慨激昂、恢弘博大的乐曲。
小孩的性格也应作为选曲时的参考。小孩调皮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应选敦厚稳重、节奏平和的音乐;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则应选择热烈激情的乐曲;好哭,容易伤感的小孩,多选些开朗明快的曲子。
音乐益智,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应该每天坚持播放音乐或演奏、演唱。一般来说,音乐益智每天可进行2次,每次20分钟左右。一、二年级孩子,性格多活泼好动,而且对音乐感兴趣,尤其刚刚开始学习生字,孩子尤其喜欢通过记歌词来加强对生字的印象。
音乐益智对孩子来说,有被动参与和主动参与两类方式。
被动参与以欣赏乐曲为主,可以采用立体声耳机收听,也可以用录音机在室内或湖边、林中等安静、幽雅的环境中播放乐曲。但七八岁的孩子喜动厌静,不能强迫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戴上耳机一本正经地听音乐,可以在小孩游戏或吃饭时,甚至在做功课时播放。有不少人认为做作业时开录音机会干扰小孩的注意力,影响作业的正确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践证明:做作业时播放优美舒缓的乐曲,只要音量适宜,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使小孩对所做功课记得更牢。原因在于:做作业用的是管逻辑、语言、概念的左脑,而音乐只作用于右脑。做作业时,只要注意力已集中在书本上,轻柔的乐曲就会不知不觉地刺激孩子的右脑,使两侧大脑得到均衡的锻炼,根本不会加重左脑的负担。
主动参与,则要求少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如演奏乐器,演唱歌曲,载歌载舞。主动参与更能直接影响小孩的态度,提高少儿的艺术兴趣,促进视、听和四肢运动的协调发展,培养积极进取的参与精神,加强自信心,进而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有关资料表明,经常操作乐器的少儿,其语言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均高于同年龄孩子的水平。
如果有条件,家长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主动参与音乐益智的自我锻炼。
运用音乐进行少儿智力的开发,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环境布置的合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达不到预期的成效。对孩子来说,音乐益智时的场地必须整洁、美观、宽敞,最好在树荫下、花园中,这样会增强益智效果。如果在室内,就要注意保持空气清新,周围要摆设一些盆景、花卉之类,以增添诗情画意之感,窗帘以淡雅、柔和的色调为好。环境的色彩与益智也有关系。在橙色或黄色为基调的环境中接受音乐,会使人产生温暖、欢畅的感觉;蓝色或绿色,能使人产生安全和镇定感;浅蓝色或白色能渲染出纯洁的意境。因此,对性格内向、身体羸弱的小孩,应布置以红、黄为主的兴奋色光环境;对急躁外向、调皮好动的小孩,则应给他们以蓝、绿等光线柔淡的镇静色光的音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