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15073600000010

第10章 诠释心理的困惑(1)

当心愿无法达成,或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时,我们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不自觉地掩盖了善良积极的天性,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辨识负面障碍,掌握一些方法来消除消极的心理影响,使你面对真实的自我。

杜绝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人生命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个体心理情感症结。一般来说,由于自然与社会的负面影响,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并因此而苦恼。其实自己不一定比别人差,自卑感是一个人的主观感情,并不是客观评价。有自卑感的人常不顾事实而妄自菲薄,有时候还拿自己的现在和以前作比较,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觉得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差距太大,从而陷入懊丧、困惑、卑怯、自责和疑虑等种种苦恼之中。

从自卑的行为特征来看,自卑是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在面对自然的强大和面对他人、社会的优势时,而导致心理失衡后的消极情绪的反映。虽然自卑可能激发人的积极意识,但自卑本身却一定是消极的。自卑一般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估计和评价,由此造成个人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对自我价值的贬损,以及对个人自尊心的丧失,等等。从而在个人内心深处,在个体的心理感受上形成自怨、自愤、自视渺小和无能为力的强烈情感意识。

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自卑的特征:第一,自卑总是表现为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短处、不足,以及人性软弱的一面,而造成自我心灵崇高的丧失,个体尊严的失落;第二,自卑常常发生在个人盲目地炫耀,而在现实生活中惨遭失败后的心理危机中;第三,自卑常常表现为个体生命的软弱与现实社会的强大之间的矛盾。个人与社会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个人有个人的意识,社会有社会的规律。个人永远不可随心所欲,个人在某一时期、阶段与社会不相融洽时,为了个体生命的存在,而不得不屈就于社会,由此使个体生命显得无助,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压力、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等都可形成自卑心理。但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是来自童年的阴影。那些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受到家庭过多庇护的学生,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而那些不断被迫屈从于自己卑微经历的儿童,则被剥夺了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自信和热情。很多儿童和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笨拙行为和言语迟钝的现象,都是在各种令人泄气的情景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自卑感形成的根本原因多半源自父母的态度。童年时如果常常遭到大人无理的斥责、谩骂,会使孩子一生都变成个唯唯诺诺的人,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你的父母喜欢男孩,而你却是个女孩,如果你没有你的兄弟姐妹漂亮聪明,因而得不到父母的宠爱,成为家人责备、嘲弄的对象,那么令人讨厌、低人一等的感觉就会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底。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一上火,劈头盖脸地一顿打骂。还有的则进行语言伤害,“你怎么这么笨,连某某都不如。”这样的说法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是一种“心理虐待”,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走上自卑的道路,总觉得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孩子越自卑,干什么事就越缩手缩脚,越不出成绩。

如果父母在某一方面觉得无能、自卑,自尊心不足,会通过态度、行为和反应像传染病一样传给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结果连家庭或学校出现的最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过分控制、过分悲观或占有欲强的父母极易将孩子变成感情上的残疾人。一旦孩子被剥夺了面对生活的必要动力,就会成熟缓慢,逆来顺受。这种不胜任感,也会成为自卑的基础。

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过度怕羞,不愿抛头露面,拒绝交朋友,不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不看重友谊,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的人对自我的评价完全视他人而定,并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有所增减。如关心、教育、赞赏、崇拜和喜爱等都完全来自于客体,即他一旦在别人那里找不到依赖时,自卑就可能将个人推向无望的深渊。自卑感过重会使人丧失信心、自尊,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一般而言,自卑的根源是过分否定和低估自己,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这样一来,自然就产生出沉重的压力,进而导致了自我压抑。一个自我压抑的人,在自我形象的评价上会毫不怜悯地贬损自己,不敢伸张自己的欲望,不敢在别人面前讲诉自己的观点,行为上不敢探询自己,总是表现得拘谨畏缩。

一个自我压仰的人对世界、对他人,尤其是对陌生环境与生人,心存一种畏惧。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便会与自己畏惧的东西偏离和疏远,这样便将自己囚禁在一个孤独的城堡之中。如果说别的情绪可能使一个人在前进路上暂时偏离目标或减缓成功速度,那么一个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有的成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喜悦、兴奋和信心。

自卑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胜枚举的。我国南方某地区一名大学生卧轨自杀了,他来自边远山区一个贫寒之家,父母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根据后来了解的情况来看,他的自杀只是源于自卑,因为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虽然他身体健康,但只是由于他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二等残废”,是社会的弃儿,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很明显,这位男生心理出现了偏差,失去了理智,让自卑占了上风。可见自卑是人生的杀手,确实可以把人带到生命的尽头。一个大学生来自贫困边远的山区,父母都是整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的经济状况比起同宿舍的其他人要差很多,别人过生日时请客吃饭,穿着高档,都让他产生一种不合群、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他拼命学习想在学习上超过别人来弥补经济上的窘迫。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总是无法摆脱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压力,于是他有了极度的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压抑,一种自我的压抑,一种惧怕损伤自尊心和虚荣心的压抑。因此,便会从另一个角度或几个方面以不同凡响的姿态、言论和行为表现自己,有时候这种表现可能会像火山爆发一样猛烈,令人震惊和感叹。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生命在自卑情结压抑下的自毁、自伤或他伤,其真正的意义就是寻找一种新的表现途径,寻找一种生命尊严的价值,只是这种寻找是极端的行为罢了。

克服、超越自卑心理的策略

你自卑,那么你将一事无成;你自信,那么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你的价值。自卑并非不可消除,也并不可怕。实际上人人都有自卑情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对自卑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行动都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成功者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能够克服自卑、超越自卑。

当我们说自卑是一种缺陷的时候,主要是针对自卑心理中不良的一面,不健康的一面。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者比起那些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者来说要讨人喜欢得多。因为他们往往比较谦虚,善于体谅人,少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为人处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一般人都比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之相处。因此,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他的自卑是先天性的,是气质的一部分,是无可更改的,那么索性就不改变了。他的那种自卑,是完全可以发挥或自谦的。自卑心理作为一种顽症,应对的策略是怎样的呢?

(1)保持心理平衡

如果一个人总被忧愁、痛苦、悲哀的情绪困扰,那就极易把一切事物看得暗淡无光,对自己也丧失信心。要想保持心理平衡,根本办法是善于从比较中正确认识自己,善于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提出合理要求,善于及时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反思与调整。如果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别人也不比自己强多少,所以别人也不会看不起你。

只有你看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你才能获得完全的自信。只有你真正承认自己的重要性,你才能从自己强加于自己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如果你总是瞧不起自己,你就永远不会获得完全自信和个人自由,再努力也是徒劳的。

(2)建立成功的潜意识

当你通过负面影响,迷失自我的时候,你不妨从过去的成功经历中吸取养分,来滋润你的“心田”。不可沉溺于对失败的回忆中,失败只是偶尔存在的消极面。人们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成功,仔细回忆成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看看当初自己是怎样导演成功的,它会强烈地向你暗示,你原来是具有决策力和行动力的,你能够导演成功的人生,从而增强你的自信心,创造你的奇迹。一个人看到具有纪念价值的物品时,往往会产生无限的联想。比如看到奖状、奖杯时,便会回忆起自己从前获得胜利时的一幕幕情景。也可以看看自己最满意的照片,照片能唤起对往事的回忆,将一个生动的自我形象清晰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它会明确地提醒你,你能够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出现,从而增强信心,产生向一切困难挑战的勇气。

(3)客观分析自我

凡事不应当奢望过高,要多实现微小目标,只有从自已能够把握的小小的成功中不断获取胜利的信心,才能够逐步由自卑走向自信。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一般来说,人在遭受挫折时,常常比较冲动,情绪反应比较强烈,失望、懊丧、愤怒、羞愧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自己无法冷静下来,更不能冷静地去分析遭受挫折时的主客观原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冷静地分析原因,并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弱点,承认眼前的事实,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诿过于人,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化挫折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4)正确看待竞争

有竞争,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胜利者与失败者,这是正常现象。在竞争中失败并不丢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况且胜利和失败、超前或落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转换的。关键是要对竞争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才是重要的。

要积极参与竞争,但不把成败当做证明自己优越还是低劣的唯一手段,不把与他人相比作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标准。要认识到你和别人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优势,无法完全比较。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借以培养自信,用自信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人只要尽其所能了,就没有值得遗憾的。当你排除了生活中的琐事繁节,关注自我的存在时,并不是自私、自负或高傲。

虚荣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倾向

自古以来,许多人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但是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应该量力而行,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追求,常常达不到目的。而达不到目的又不甘心淡泊平凡生活的人,就势必会由于追求的心情太过迫切而产生邪念,走歪门邪道,做出一些让人耻笑的行为,其结果不但追求的目标达不到,反而会让自己很尴尬。

求名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要求之有道,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去追求。而虚荣恰恰是想不劳而获,想通过捷径达到出名的目的,不愿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踏实劳动来赢得别人的尊重。虚荣的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不在于他们想要得到承认,而在于他们企图时时从人际关系中骗取人们对他们的尊重,当然,最终只能是徒劳的。

虚荣的人过分看重自己的面子。在一些情况下,面子是很重要,有没有面子,常常是一个人考虑问题时的标准和尺度,也是一个人在进行各种判断和选择时的重要出发点和原则。人们活着,有时就是为了要一个面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出现,有时无非也是为了面子。但是,为了一个面子而不顾道德与法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顾了,这就太过分了。如何保全自己的面子,在丢了面子之后,如何去挽救自己的面子,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技巧的问题。其实,保全或挽回自己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亢不卑,真诚面对一切。

(1)对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

虚荣的人对别人的看法会表现得很敏感,想方设法抹去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不完美的印象,过于强烈的虚荣心,使他们缺乏承认现实的勇气,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脆弱和无奈的一面。其实太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就会丧失自我。人生活在社会中,其所作所为必然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褒奖与贬斥,激励与抑止,而每个人又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舆论之外而不受影响。虚荣心强的人只喜欢听别人的赞誉,即使这种赞誉并非发自内心,多为不实之词,也仍然乐此不疲。

(2)喜欢高谈阔论,夸夸其谈

虚荣的人为了显示出自己有先进的思想,喜欢用些庄重、正式的词汇。他们还常常使用华丽的、多音节的词,使用一些技术上的专门术语或行话来博得声誉,目的无非是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喜欢把简单的、明白的事实说成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