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西藏佛教
15073500000024

第24章 觉囊等教派(1)

藏传佛教中除了宁玛、噶举、格鲁等大教派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教派。这些小教派在藏传佛教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教派中也出过不少古今闻名的佛教大师。其中有些教派,一直传承到当代,仍保持着自身教法的特色。一些教派虽然消失了,但其教法为其他教派继承而得以延续。

一、觉囊派

觉囊派的历史十分悠久,起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开始阶段,即公元十一世纪。域摩·弥觉多杰,生活于公元十一世纪,他是觉囊派的始祖,他创立了”中观他空见”,即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永恒不变的真实体性,是绝对存在的,只是人们由于认识上的错误,以本体为空,故事物的性空只能是”他空”,而不是”自空”。要认识这种事物本体的真实性,必须修学时轮金刚密法,通过长期的修炼,才能破除错误的认识。他将中观他空见与时轮金刚的修炼方法给合起来,创立了他空见理论和修炼体系,为觉囊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教派,觉囊派形成于弥觉多杰的五传弟子衮邦·突结尊追(1243—1313年)时期,他曾在萨迦等寺院学习,后获得卓译师所传时轮密法灌顶、注释续、时轮六支瑜伽的修炼法门等,并经实修而获得成就。《觉囊派教法史》中讲他运气时,力大无比,甚至十人合力也不能按住他的一只手,而同屋之人,有的不堪其冷,有的不堪其热,整个屋室随其所运之气而颤动。①后受邀赴拉孜东北处的觉摩囊修行地,在这里扩建觉囊寺,这一教派因此而得名觉囊。他在寺院里主要讲授时轮密法,将一直口耳相传的收摄、禅定、运气、持气、随念、三摩地等时轮金刚的六支加行修炼方法首先用文字记录下来,取名《续部要义本释》,使六支加行在藏传佛教中得以传播,并成为觉囊派主要的密宗修炼法门。

觉囊派的兴盛是在笃补巴·喜饶坚赞(1290—1361)时期,他出生于西藏阿里笃补地方的班仓家族。十一岁出家。十六岁时拜在阿里传教的萨迦派高僧吉敦·加央扎巴为师,系统学习了《现观庄严论》、《入菩萨行论》等显宗经文和多种密法。二十二岁受比丘戒。三十岁时他前往觉囊寺,向当时的座主克尊·永丹嘉措全面学习了时轮密法,并如法修持,获得证悟。三十五岁时,他升任觉囊派座主,直至七十岁去世,共主持寺务达三十五年。任职期间,日夜勤劳,讲法、著述不止,将觉囊派的他空见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建立了他空见理论体系。为此著有《山法了义海论》、《山法海论科判》、《第四结集》等佛学著作,广引《华严经》等佛教大乘经论,阐发他空见教义,使他空见理论趋于完善,首次有了以经论为依据的解说,不啻是此派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山法了义海论》等为觉囊派僧人必修的著作,觉囊寺以讲授他空见和时轮密法而名噪一时。笃补巴弟子众多,使觉囊派教法得到弘传。各派人物纷纷赴觉囊寺拜觉囊派高僧为师学习,如宗喀巴曾师从笃补巴的弟子乔列南杰学习时轮金刚密法,从聂琬巴·贡噶贝学习《现观庄严论》。觉囊派在笃补巴师徒时期经过一段兴旺后,至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由于缺乏有力的地方势力的支持,本派无大的影响人物出现,加之”他空见”遭到其他教派的非议,觉囊派渐趋消沉。

公元十六世纪末叶,觉囊派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佛教大师——多罗那它(1575—1635),使觉囊派又一度中兴。多罗那它出生于前藏地区,四岁时被认定为觉囊派座主贡噶卓却的再次转世,迎人觉囊寺坐床。八岁时举行出家仪式,起名贡噶宁布扎西坚赞。他先后拜师系统学习了觉囊派的他空见理论、时轮密法,萨迦祖师的著作及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噶当派的经论等,以及梵文、语言文学等藏传佛教文化知识,其学问渊博而精深,是当时西藏佛教界公认的著名学者。二十一岁时,他根据梦中的提示,给自己起名”多罗那它”(梵语,意译为”解脱怙主”),自此多罗那它成为他最通用的名字。1599年,多罗那它担任觉囊寺座主。多罗那它声望日著,与后藏的藏巴汗政权之间关系密切,多罗那它曾言他与藏巴汗之间是同心同德,获得了藏巴汗政权的支持,给觉囊寺划拨了庄园、属民,使觉囊派寺院经济势力大增。1615年,在藏巴汗政权的支持下,多罗那它在觉囊寺附近主持兴建了达丹丹曲林寺,修建了二十多座殿堂,僧舍百余间。并请来尼泊尔工匠,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其中无量光佛金像约一层楼高,凡所建像、塔无不造型庄严,工艺精湛。还耗金千余两,用金汁抄写了全部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寺院建成后,僧人剧增,最盛时达二千五百人,成为整个觉囊派的主寺。

多罗那它著作宏富,共有三百八十一种论著,包括经论注释、密法修炼法门、历史、人物传、寺院志、语言学等多种,其中《印度佛教史》受到学界的重视,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多罗那它时期觉囊派有振兴的气象,但多罗那它去世后,觉囊派兴盛的局面未能维持多久。原因是西藏的政局发生了变化,藏巴汗政权被格鲁派取而代之,觉囊派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再加之格鲁派极不赞成觉囊派的他空见。十七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五世达赖喇嘛将觉囊派的主寺达丹丹曲林寺改为格鲁派寺院,易名”噶丹彭措林寺”。从此起,觉囊派在西藏逐渐衰落,直至失传,但觉囊派在其他藏区仍有保存。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自公元十四世纪觉囊派传人后,一直传承不绝,该地现有二十六座觉囊派寺院,最著名的寺院有却尔基寺、藏哇寺等,并有活佛转世系统。

二、希解派

希解的字面意思是能寂、止息,指依般若教法能寂灭一切烦恼及其根源,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

希解派源于印度的密宗大师帕旦巴桑杰(?一1117年),他是南印度人。从确吉坚赞的《帕丹巴桑杰传》看,他的行传如同莲花生大师充满了奇迹和神通故事。十五岁时,他在大众部出家为僧。他先后拜过的上师难以计数,有些上师是他在修炼时或在梦中感受到的,与他不是同一时代的人。帕丹巴桑杰通达佛教哲学,领悟佛教的空观,能以平等观看待世间万有,明见自己的心性,断除一切疑惑;又能言善辩,记忆非凡而获不忘陀罗尼成就,被人美称为”虚空无际称”。后人评价他的见悟时,言深邃似大海不见底,广阔如天空无边际。帕丹巴桑杰也精通密宗的气脉理论和密宗无上瑜伽部的修习法,为此曾赴各地苦修,在印度的八大尸林、二十四圣地、空行居处等处修行若干年。经过长年修习,据《帕丹巴桑杰传》中讲他获得了八大普通成就。在邬仗那尸林时,得空行母传授四灌顶,获得双运大手印殊胜成就。

帕丹巴桑杰居无定处,云游各地,随缘教化众生,以演示神通来制伏异教。他前后数次来西藏(有的说五次,有的说三次),但他不喜张扬,不结交权贵,因此名声不显,久不为人知。他的传记中许多史实不明,恐与他的这种个人风格有关。在西藏他同样以神通助人,使盲人重见天日,聋人恢复听力。他也遇到了不少中意的弟子,传授各种教法。如给玛久兰卓传”能断六散法秘诀”、”能寂畔法的直授”、”信号法”、”幻法”、”三面金刚亥母法”、”上师瑜伽”、”迁识法”、”幻身和梦、中阴的教导”等,向玛·却吉喜饶授”大手印耳传法”,向索琼·格敦拜授”彻见的秘诀”,向岗·益西坚赞授相顺般若法的秘诀,以及向其他弟子传授”息杰九灯类”、”无字般若法”、”身印的秘诀”、”心语放松的秘诀”、”胜乐独勇法”、”俱生合和”、”时轮法”、”喜金刚秘诀”、”亥母秘修法”、”胜乐身续”等。帕丹巴桑杰因材施教,亦见他所学之广。

公元1097年左右,帕丹巴桑杰在定日修建了一座寺院,称为朗可寺,他在这里住了二十一年。传说他还去过五台山等地。帕丹巴师徒常会聚一起,他以唱道歌的形式向弟子们宣示奥义,弟子们也以道歌来表达他们内心的证悟和喜悦,他们感受着静修的快乐。《帕丹桑杰传》中也记述有他在定日时的众多神奇故事,如箭不能伤、火不能烧、渡河如平地等等。他平日过着俭朴的生活,不接受财物或其他的享用品,甚至身上也不着任何衣服,赤身裸体,在弟子们的再三请求下,才穿了一件用羊毛随意编织的衣服。据说他同米拉日巴大师会过面,二人心意相通,互相称颂。

帕丹巴桑杰是位真正的修行大师,他对西藏的部分修行人提出批评,说在印度获得成就者的面目大家并不熟悉,在藏地没有获得成就者却谎称获得成就而到处宣扬。又说某些人不专心于法,而热衷于追求世间的名誉和利益,从真正的意义讲很难说他们是修行者,这些人真可悲,如果佛陀见了会做怎样的感想呢!他说为求得好名声而讲闻佛法者,忙于妻子、侄儿之事的”菩萨”,求取财物的”成就师”,他们此生图得安乐,但死后却是失败者。他告诫弟子们不要做如此的出家人、修道者,要名符其实,表里如一。他讲道:”万物如同云和雾,对此你不要抱有永恒的观念,名声如同回声,不要追求名声而应专修圣法,虽穿华丽的衣饰,但终究像彩虹一样消失,要着破旧的衣服而入于修持。”②

帕丹巴桑杰最后在定日去世,他的寿命是一个谜,《帕丹巴桑杰传》和其他藏文史书中,说他享年570岁。

希解派有前、中、后三个传承系统,是因帕丹巴在不同时期传授而形成的。

前传传授给克什米尔人孜纳勾化雅,他又传布让洛琼等人,但此一系未得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