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慷慨悲歌:谭嗣同
15070200000050

第50章 投笔从戎,朝鲜建功

屡试不中,袁世凯慷慨陈词:“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决定投身军旅,以求发迹。

1881年,一个叫吴长庆的人在山东登州主持海防。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是吴长庆父亲的救命恩人,吴长庆与袁保庆也是八拜之交。吴长庆为了报答袁保庆,便写信给袁世凯,要他去山东学习军旅之事。袁世凯接信之后,真是喜从天降,欣喜万分,便起程到了吴长庆军中,开始他的军旅生涯,结束了浪荡不羁的纨绔子弟生活。

袁世凯在军队当中,因为与吴长庆的特殊关系,很受重用。吴长庆对袁世凯十分信任,处处关怀,让其帮办文案之事。

1882年7月,清政府的蕃邦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朝鲜请求清政府出兵救援。清政府马上派吴长庆率六营士兵,在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的三艘军舰护卫之下,东渡朝鲜。袁世凯被吴长庆委派负责军需,并勘探行军路线。袁世凯欣喜万分,他觉着自己到朝鲜可以建功立业,大出风头,加上可以看到异国风光,这一切对于年轻的袁世凯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况且,出国征战,对于喜骑马试剑的袁世凯来说,更合其性格和胃口。这次出征朝鲜,也为袁世凯以后的升官发财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说来事也凑巧,吴长庆率军乘船抵达朝鲜的南洋港后,命令一个营作为先锋,准备第二天登陆。但这个营的长官说士兵不习航海,多数晕船,请求稍缓时日。吴长庆大怒,马上撤了那个营的长官之职,让袁世凯代理。袁世凯代理营长官之职后,表现得十分机智果断,在二小时之内把一切布置就绪,吴长庆大加夸奖。后来,清军登陆之后,因为纪律松弛,奸淫妇女、抢掠财物之事,时有发生。袁世凯此时便使出了铁血手腕,斩杀了七个带头的人,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袁世凯的聪明果断,令吴长庆刮目相看,便让其总理前敌营务处,特意负责整顿军纪事宜。由于有了吴长庆的支持,袁世凯在执法时不徇私枉法,很快惩治了犯法的士兵,查办了管兵不严的军官,从此军队的纪律得到了根本上的改观。吴长庆对袁世凯更加赏识,袁世凯也因此在军队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就连吴长庆的一些亲近故旧军官,也畏惧袁世凯三分。

一切就绪之后,清军向朝鲜叛军发起攻击。袁世凯也参加了作战行动,并率领清军杀死几十名叛军。因为参加兵变的人员缺乏统一领导,全是乌合之众,因此,在清军的猛烈进攻下,很快就溃败了,这场叛乱就这样迅速平息了。朝鲜国王李熙为感谢清军,设宴招待吴长庆等人,袁世凯也受到李熙的接见。对于袁世凯的表现,吴长庆给予了很高评价。他称赞袁世凯“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并上报李鸿章为其请功。不久,在李鸿章的奏保之下,清政府赐袁世凯花翎,并被提升为同知。

朝鲜的“壬午兵变”平息之后,清政府出于对朝鲜局势的考虑,让吴长庆驻军朝鲜,袁世凯也留了下来。自此,袁世凯成为吴长庆麾下的一员猛将,年仅24岁。这时,朝鲜国王李熙吸取兵变的教训,准备训练新军,拟请袁世凯为军事顾问。李熙亲自来到吴长庆的军营拜访,求借袁世凯。起先,吴长庆不答应,但在李熙的再三恳求之下,吴长庆只答应袁世凯替朝鲜兼练新军。袁世凯接受了朝鲜国王李熙的要求之后,便依据清军的规格草订制度,编选壮丁,又鉴于朝鲜王室地位的孱弱,他便先建立国王的亲卫军,然后组织镇抚军,以加强政府的地位。李熙对于袁世凯的所有措施感到极为满意,便敦请袁世凯移居朝鲜的三军府居住,以便就近指挥和督练朝鲜军队。

起初,吴长庆对袁世凯关怀备至,十分信任。袁世凯也感恩戴德,常常在家信中说:“吴帅相待日见加优,谏行言听,可感之至。”但随着袁世凯声望鹊起,日益活跃,吴长庆便与其关系日渐疏远,甚至怀疑袁世凯不安好心,想夺自己的权。吴长庆的冷待,使得袁世凯十分寒心,觉得无望再升迁,前途十分渺茫,因此想要回到国内,以摆脱此困境。其堂叔袁保龄与李鸿章之婿张佩纶过从甚密。因此,袁世凯便通过这层关系写信给张佩纶,并送了八件难得的古物,想在李鸿章的北洋署内谋一位置。

1884年5月,清政府令李鸿章加强东北边防。张佩纶便和袁保龄商量,让李鸿章把吴长庆调回国内,主持东北边防。因此,李鸿章奏请朝廷让吴长庆率三营兵马回国,其余三营仍留驻朝鲜,以记名提督吴兆有统带,袁世凯总理营务处并办理朝鲜防务。如此一来,袁世凯实际上成了驻朝鲜清军的最高统帅,成为一个手握军权的实力人物。一朝大权在握,袁世凯便飞扬跋扈起来,以为自己有李鸿章作为靠山,从此便可青云直上。但朝鲜的局势并不稳定,内部分为开化、保守两派。保守派以闵氏为首,亲近中国,得到吴长庆、袁世凯的支持。开化派以金玉均为首,亲日,企图依靠日本推翻保守派的统治。中法战争爆发后,金玉均等认为此时中国自顾不暇,便寻机刺杀保守派首领,日本公使率日军100余人支持开化派,冲入朝鲜王宫,捕杀保守派。袁世凯会同吴兆有要求李鸿章派军舰赴朝,准备举兵,保守派首领金允植等也请求清军援助,袁世凯遂自行决定派兵入宫,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攻入日军占领的朝鲜王宫,日军自焚使馆,狼狈逃走。保守派重新掌权。

事变后,袁世凯亲率淮军一营驻守王宫,以“监国大臣”自居。他给李鸿章写了一篇长达数千言的报告,认为“莫如趁此民心尚知感服中朝,即派大员,设立监国,统率重兵,内治外交,均为代理,则此机不可失也”。然而,此时日本政府致函清政府,反咬一口,指控袁世凯在“甲申政变”中肆意挑衅,引起中日冲突。清政府不明真相,便命李鸿章和吴大澂负责处理。经过商议,决定由吴大澂、续昌二人赴朝查办袁世凯。吴大澂等抵朝鲜后,袁世凯将事变经过书面呈报,并当面辩解。吴、续二人了解真相之后,未责备袁世凯,反夸奖他劳苦功高。但恐袁世凯继续住在王宫引起日本人猜疑,又寻找别的什么托辞,便令其撤出,驻回清军大营。前后两件事情对袁世凯的打击,使他心灰意冷。就在袁世凯处境不妙之时,其养母牛氏闻知朝廷派人到朝鲜查办袁世凯,吓得卧床不起。因此,袁世凯以探母为由,向吴大澂告假回国。

吴大澂、续昌回京复命时,对李鸿章说袁世凯乃奇才,可大用。此时,袁世凯还在天津,还没回老家探母,李鸿章便召见了袁世凯,让他仍回朝鲜任职,但袁世凯坚持回家探母,没有答应。后来,袁世凯又以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身份出使朝鲜。在出使朝鲜的这九年时间里袁世凯初步在中外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但由于日本不断增加驻朝兵力,到1894年时,已超过驻朝清军人数,日本企图霸占朝鲜的野心已充分暴露,并把枪口对准清军,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仓皇逃归。袁世凯逃归不久,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海面忽然袭击中国军舰和运兵船只,不宣而战,挑起战争。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败之后,1895年2月,清政府派李鸿章前往日本办理投降事宜。这时的李鸿章已成为众矢之的,但袁世凯却对他恭恭敬敬。李鸿章在马关遇刺之时,袁世凯马上拍电报表示慰问。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舆论哗然。正在北京参加应试的举人康有为等人上书朝廷,要求废除和约,进行改良,挽救民族危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甚至有的人提出杀李鸿章以谢天下,废约再战。李鸿章回国之后,呆在天津的家里不敢出来。袁世凯不避嫌疑,特地赴天津谒拜李鸿章,李鸿章夸奖了袁世凯一番,并答应保举袁世凯进一步升迁。如此,袁世凯在李鸿章的羽翼之下步步高升,成为一个政治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