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慷慨悲歌:谭嗣同
15070200000024

第24章 光绪继嗣

光绪十二年(1886年),生活在红墙黄瓦、深宫大院里的光绪帝载湉,已经十六岁了。

他身材中等,肤色白皙,面容清瘦,举止文雅。过早的帝皇生涯和长期在慈禧监护下的教养,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少年老成,缺少点青年的阳光朝气。他处处循规蹈矩,事事都得向太后请旨而行,在慈禧心目中,这些正是她所期望的皇帝形象和君王品格。

在皇宫中,他唯一可以谈心的人是他的老师翁同龢。

说起戊戌变法,不能不说到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是变法的积极支持者和策划人,他渴望通过变法实现亲政,改变中国国弱民贫、受人欺侮的局面,在竞富逐强的世界占得一席之地。光绪皇帝只活了38岁,一直屈服于慈禧的雌威之下,其一生遭遇是值得同情的。

同治皇帝青年早逝,慈禧皇太后懿旨,由其外甥醇亲王奕之子载湉入继大统。按照清朝皇室的“家法”,小皇帝到了6岁,就要到上书房读书,他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光绪年龄太小,母亲又在醇亲王府不能见面,只好由他父亲醇亲王奕譞到宫里帮助照顾。醇亲王奕譞是一位知进退、明荣辱的人,也是深知慈禧的性格与为人的人。

先说醇亲王奕譞在儿子做了皇帝之后,他做的几件事情:

第一,上《豫杜妄论》的密奏。先讲一个历史故事:明朝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后无子,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嘉靖被从湖北安陆接到北京登上皇位后,演出了一场“大礼仪”的闹剧。正德的父亲、嘉靖的父亲应当怎样称谓?一些朝臣的意见是,“本生父曰兴献帝”、过继父称“皇伯父敬皇帝”;另一种意见则相反。何孟春等大臣136人汇聚在金水桥南跪伏,撼门大哭,声震阙廷,长达两个时辰。嘉靖帝大怒,命惩治220人,其中编修王相等180余人遭到廷杖(因病创而死者17人),成为震动朝野的大事件。醇亲王奕譞提出,将来如果有人以嘉靖之说奏进,就以此奏驳斥。慈禧将此密奏留中。后来吴大澂果然有此奏,慈禧便出示醇亲王奕譞的密奏做回应。

第二,请求免去一切职务。醇亲王奕譞的官职主要有: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管善捕营事、步军统领、弘德殿行走等。他上奏“诚恳请罢一切职任”,说:“惟有哀恳矜全,许乞骸骨,为天地容一虚糜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钝无才之子。”慈禧皇太后在奕譞请求下,命免除醇亲王奕譞一切职务。他仅接受亲王双俸的待遇。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帝在毓庆宫入学,奕譞受命加以照料。

第三,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奕譞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摆放“欹器”,欹器是一种“巧器”,它的特点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曾命弟子将水注入欹器里,结果正是如此。孔子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醇亲王奕譞将欹器作为座右器,上有“满招损,谦受益”的铭句。奕譞以“恭谨敬慎”四个字,作为待人处世的准则,更作为侍奉慈禧的圭臬。奕譞子女的房中,挂着他写的治家格言: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这说明奕譞警惕自己“满招损”、告诫子孙“骄招祸”,要使得自身和家庭求得一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