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社交兵法
15066300000012

第12章 兵法二走进社交的大课堂(5)

将手搓着腰,重心向前,而步伐很快,眼睛好像在寻找东西,一般说来这种走路的方式,大多是表示此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喜欢踢着地板走路,有时好像受到挫折般地怒气冲冲,有时心灰意懒,经常不能保持心理的平静。在职业训练的团体中,有10%是属于这种走路的方式。像如此没有干劲的人,会让指导者无心训练,最后损失的还是自己。

也有人将脚步尽量抬高走路,好像在跳舞似的,甚至不管旁边的人如何,也同样边走边跳。走路外八字,或是走路故意交叉一步接一步的走,更有人臀部故意左右大幅摇摆,这种人通常是喜好表现的。

将两手摆在后面,低头俯首,然后慢条斯理地一边走一边想问题,这种走路方式被认为是思考型的人。将下巴抬得高高的,而手臂摆幅很大,脚步也很夸张,步伐故意与众不同的人,这是属于自我满足型,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摆动臀部的走路方式,则以女性为多,此时需要注意姿态方面的美观。

所谓理想型的走路方式,是两肩、身体和腰部成一直线,腹部收缩,收下巴,头部稍微向后倾,两手自然摆动,两脚成一直线向前进。

有一家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在某次偶然的机会中请一位走过身旁的年轻人,到自己的公司里担任秘书。因为这位董事长觉得这位年轻人的走路方式,将来必定大有作为。这位年轻人果然不负其望,持续不断的优良表现,最后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人的一生当中,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虽是做人处世的小节,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因此由走路的方式,也可以决定这个人的未来。

◎行为要礼貌

在外出办事儿时,见面时有其他人在场,主人为你介绍时,你应当如何表示才算合乎礼节呢?一般说来,介绍时彼此微微点头,互道一声:某某先生(或小姐)您好!或称呼之后再加一句“久仰”便可以了。介绍时坐着的应该站起来,互相握手。但如果相隔太远不方便握手,互相点头示意即可。随身带有名片的此时也可交换,交换时应双手奉上,并顺便说一声“请多多指教”之类的客套话。接名片时也应用双手,并礼貌地说一声“不敢当”等,自己若带着也应随后立刻递交对方。如果你是介绍人,介绍时务必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比如,介绍李先生时最好能补上一句“木子李”或介绍张先生时补一句“弓长张”等等,这样使对方听起来更明确,不容易发生误会。如果被介绍的一方或双方有一定的职务时,最好能连同单位、职务一起简单介绍。像“这位是某某公司的业务经理某某同志”,这样可使对方加深印象,也可以使被介绍者感到满意。

外出、旅游或者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会有地址不清或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了解,这就需要询问别人。要想使询问得到满意的答复,就要做到这样两点:

一要找对知情人,主要是指找当地熟悉情况的人。比如,问路可以找民警、司机、邮递员、老年人等。二是要注意询问的礼节,要针对不同的被询问者和所问问题区别对待。比如,询问老年人的年龄时可适当地说得年轻一些,而询问孩子的年龄时则应当大一些;询问文化程度时最好用“你是哪里毕业的?”“你是什么时候毕业的?”等较模糊的问句等。注意询问时不要用命令性的语气,当对方不愿回答时就不要追根问底,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请求别人的帮助时,应当语气恳切。向别人提出请求,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决不能以居高临下态度傲视。无论请求别人干什么,都应当“请”字当头,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当你需要家人为你做什么事时,也应当多用“请”字。向别人提出较重大的请求时,还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比如,对方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或操作实验,对方正遇到麻烦或心情比较沉重时,最好不要去打扰他。如果,你的请求一旦遭到别人的拒绝,也应当表示理解,而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给人脸色看,不能让人觉得自己无礼。

◎你会敲门吗

访朋友,串亲戚,见领导,办公务……大约见面前的第一个举动便是敲门了。说到敲门似乎没有什么神秘的,只要举手去敲就是了,还能有什么大的学问?其实不然。会不会敲门,对交际的成败有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敲门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本身是在表达一种语言,一种信息。其作用既是发通知,让屋里人知道有人来了;又是一种请求,允许自己进去。这样,人未进,但声音已至。而且,这个声音作为一种信息,带有敲门者的特定的个性特色。不同的敲门声,就把敲门者的性格、作风特点,一同传递进去,主人据此决定对于敲门者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同是敲门却有不同结果的原因所在。具体说来,敲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门先敲门

进门前先敲门,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和交际的常识。在敲门之前,应先观察,凡是有门铃的,就要按门铃,不要敲门,不然,主人会不高兴。如果是要进领导或他人的办公室,必须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才可以进入。不要不敲门就推门而入,那是不礼貌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特别是陌生人更应注意,如果不敲门私自进入,八成会被当成不速之客。

2.敲门用力

要适度敲门要用手指的关节,以适当的力量敲,声音适度,清晰响亮。敲门不要用巴掌拍,也不要用拳头擂,这样的动作发出的声音震憾力过大,是噪音,会使人产生恐惧感,使人心惊肉跳,十分反感。更不要用脚踹门,不但声音大,而且是对主人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最令人恼火。

3.敲门应把握节

奏敲门一次敲三四下为宜。敲完第一次后,应稍作间歇再敲,不要连续敲个没完。因为,主人听到第一声从屋里出来开门是有距离的,没有十分的急事,不要用力连续敲门。连续敲门,容易造成一种急促感,使人听了过分紧张。

4.敲门要因人因事而异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文明的敲门方式比较欢迎。有时候,人们在家里有事,不喜欢他人打扰,对于敲门者他们是有选择地开门。他们会根据敲门的声音和节奏,决定开不开。如果是有节奏地轻轻地敲,人们是不会拒绝一个很有礼貌的讲文明的人来访的,即使他们有事,也会放下来,马上开门,使你如愿以偿。此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敲门的力度和方式,也就是要敲出个性来。敲门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修养,也能反映出彼此的关系。关系密切常来常往的,只要听到敲门声就知道是谁来了。如果你知道主人有事正在思索问题,一般人去是不开门的。但你有事又必须打扰,这时就应用只有你才用的方式敲门,定能达到目的。

5.敲门不开适可而止

如果敲门几次还没有人开门,就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屋里没人,二是有人不愿开。这时就不要再敲了,即使敲开了人家也没有好脸色。还是知趣的走人为好。当然有急事除外。

总之,敲门也讲究艺术。当你举手要敲门的时候,你最好想一想选择哪种最适合的方式,那时在大门洞开处,露出的才是一张微笑的表示欢迎的脸。

◎如何赢得信誉

《敏拉波尼》杂志的出版人琼斯曾用一种很好的技巧,树立起了他的声誉,结果由一个普通的职员升为一家报馆的主人。

原来,琼斯在开始他的建树计划时,首先向一家银行借了50元他并不急需要用的钱。他说:“我之所以借钱,是为了树立我的声誉。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动过这笔借款,当借期一到,我便立即将这50元钱还给了银行。几次以后,我便得到了这家银行的信任,借给我的数目也渐渐大了起来。最后一次借款的数值是2000美元。这次我用它去发展我的业务。”

琼斯还说:“后来,我计划出版一份商业方面的报纸,但办报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估计了一下,起码需要1.5万美元,而我手头上总共才不过5000美元。于是,我再次到那家银行,也再次去找每次借我钱的那个职员,当我将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以后,他愿意借给我1万美元。不过,他要我与银行的经理洽谈一下。最后,这位经理同意如数借给我1万美元,还说:‘我虽然对琼斯先生不太熟悉,不过我注意到多少年以来琼斯先生一直向我们借款,并且每次都按时还清。”’琼斯是使用心计获得别人的信赖的。

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但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要诀。

如果说实现对自己许下的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的话,那么同样地,别人遵守诺言也是诚实、负责的表现。

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守并实现你的承诺会使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帮助,会使你在孤独的时候得到友情的温暖,因为你信守诺言,你的诚实可靠的形象推销了你自己,你便会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获得成功。

这并不是空话,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外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无不把信誉推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无不是守信用的楷模。

相反地,有些人随随便便地向别人开“空头支票”,临到头来又不兑现,相信他们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会成功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信守诺言呢?

首先,你在许诺的时候是否想过:“我真的能履行诺言吗?”这句话。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的话,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价的话,你就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了。

可惜的是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但实际处理事物时,感到力不从心,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承诺,结果如何不言自明。

在感到自己做不到时,你最好不要轻率地向别人许诺,这样会有许多好处:别人只能表示遗憾,并不会认为你说话不算数,因而不会产生对你的不信任感;在很多情况下,事情和形势已经变化了,你做不到但并没有许诺,事后你也不会受窘。

其次,在你已经许诺了以后,你就应该认真地对待,努力地去实现它。

一个小小的承诺,比如“我今晚9点钟回家”。在你完全可以做到的情况下决不要掉以轻心,你已许诺9点钟回家,这时你的同事邀你出去玩,时间可能要拖到10点,你该怎样做呢?你应该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相邀,按时回家。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儿,但它足以让你诚实的形象光芒闪烁。

最后,如果你做不到你曾许诺过的事儿就应该及时地通知对方,你的充足的理由和真诚的歉意会使别人原谅你的,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意味着你丢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品质,意味着在别人眼中你失掉了为人的信誉。这个损失多么惨重,你当然会掂量得清清楚楚。

除轻诺寡信之外,好耍小聪明、玩弄手腕者也大多失信于人。这样的人也许可以一时欺骗蒙哄某些年幼无经验者,可以得利于一时,赚到一笔,捞到一把。可是第二次或第三次,一旦被识破,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你必将得不偿失。从根本上看,从总体价值上看,你骗到的是一粒芝麻,丢失的是一个大西瓜。

《庄子·齐物论》载,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养猴人转动小脑瓜,马上再对猴子们耍出一个小聪明来:“好了,别生气了。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起来了。

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出养猴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

朝三暮四式的狡诈,必然最终失信于人。

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种顾眼前不顾将来,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终将一事无成。

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

你无论对任何一件事儿许诺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地掂量,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上司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学,对什么人都是这样。也无论大的许诺、小的许诺,眼前的许诺、将来的许诺,无论什么样的许诺都是这样。无论你的许诺在什么时候做出的也都是这样。你的许诺价值千金。

处世为人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可丢弃了这个根本。与人交往时,只要有这个根本存在,只要别人还信任你,其他方面的缺陷或许还有弥补的机会。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别人不相信你了,别人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如今社会,孤军奋战者,没有几个不失败的。

守信誉,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人们以讲究信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

信誉实际上就是你办事儿的本钱,信誉实际上就是你一种良好的处世形象。

◎采纳别人的观点

人有一个很怪的毛病:总喜欢让别人听自己的。为此,我们往往不得不喋喋不休,苦口婆心,说服、劝告、诱导甚至命令,可是结果大多不如人意。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比如我们到商店去,尽管商家不厌其烦地介绍、推荐,最终我们买什么还不是自己决定。跟女朋友去公园照像,她说那个景好,我说这个景好,结果也许勉强陪她在那个景照了,可心里还是别别扭扭的。明乎此,我们就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硬塞到别人脑袋里。

卡耐基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的学生威森是设计服装草图的,一连三年,威森带着自己的作品每周一次去拜访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请他购买自己的作品,但一直没有成功。威森决心尝试一种新方法。有一次他随手抓起桌上未完成的几张草图,冲进设计师的力公室:请帮我一个小忙,提提意见,怎样修改才能使这些图更完美?设计师默默看了看图,让威森把图留下,过几天再来。再次见面时,设计师果然提了些意见,结果不仅把这些图都买下,还与威森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这里威森成功的奥妙在于:过去设计师不买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非买别人认为他应该买的东西不可,后来他愿意买,是他觉得那是他自己的创造。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你若想让别人接受,你就要设法使他觉得那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你强加给他的。

某杂志主编上任时,就接受了前任主编的教训。前任主编的思想其实很活跃,但讨论选题时,常常指示得十分具体,组什么稿子,内容是什么,找谁写,甚至作者的单位、地址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方法对新手编辑来说也许觉得挺省心,但渐渐地编辑们常常空手而归——你让我干什么,我就老老实实去干,成不成那就不在我了。仅仅按别人的想法去做当然缺乏积极性,同时也助长了大家的懒惰思想。新主编与编辑们讨论选题时不这样,只提出一个大体的思路,具体的题目让大家去想,或者只讲一个大概的题目,让大家去补充、完善。这样,当编辑们为实现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工作时,自然主动而又卖力。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正确看待自己,同时也正确看待他人的问题。人永远也不能认为自己总比别人高明

◎不要拿别人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