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办公室社交兵法
15066300000010

第10章 兵法二走进社交的大课堂(3)

从上面几例不难看出,当人们使用不雅事物作比,用于表达否定的意向时,因其刺激性很大,易于伤人自尊。即使彼此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对方心里也会不高兴。因此,在社交口语中,我们应杜绝粗俗欠雅的比喻。

◎赞美.交际的润滑剂

喜欢听赞美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当来自社会、他人的赞美使其自尊心、荣誉感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愉悦和鼓舞,并对赞美者产生亲切感,这时彼此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靠近,自然也就为交际成功创造了必要的心理条件。

特别是当交际双方在认识上、立场上有分歧时,适当的赞美会发生神奇的力量,它能钝化矛盾,克服差异,促进理解,加速沟通。所以,善交者每每运用赞美武器,为自己开路。1973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由于尼克松没有安排随行的国务卿罗杰斯参加毛主席的会见,使罗杰斯十分恼火,因而打算对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制造麻烦。周恩来总理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去见罗杰斯。一见面,周总理就说:国务卿先生,我受毛泽东主席的委托来看望你和各位先生,这次中美两国打开大门,是得到罗杰斯先生主持的国务院的大力支持的,我尤其记得,当我们邀请贵国乒乓球队访华时,贵国驻日本使馆就英明地开了绿灯,说明你们的外交官很有见地。罗杰斯听到赞扬十分高兴,笑着说:“总理先生也是很英明的,我真佩服你想出邀请我国乒乓球队的招,太漂亮了!”一下子就将两国疏远的距离拉近了。这次交谈使罗杰斯及其手下官员的气消了大半,以致使中美联合公报如期发表。这个事例再次证明,赞美是谋求交际成功的润滑剂。

赞美作为一种交际语言表达方式,应区别对象,掌握火候,讲究技巧,恰到好处。其原则主要有:

1.赞美要真诚自然

真诚的赞美有纯洁的动机,它不是为了谋求从对方得到什么才赞美。如卡耐基所说:“如果我们只图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那我们就无法给人一些真诚的赞美,那也就无法真诚地给别人一些快乐。”同时,真诚的赞美又是发自内心的,它是对对方的优点表露出来的由衷地赞赏,所赞美的内容是确实存在的,不是虚假的。赞美的语气通常亲切自然,表情和悦真挚,使人感到情真意切。如果赞美他人时,持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或满脸讪笑,用阴阳怪气的口吻,那么,对方八成会认为你在耍笑他,是虚情假意,是别有用心。这样的赞美就变了味,难以取悦于人。比如,对一个胖子说:“呀,你好苗条!”这种失真的赞美是最蠢的,只能自寻难堪。

2.赞美要恰如其分

当对方期待得到赞美时,你给予赞美,那是最得体最有魅力的赞美。同时,这种赞美应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空洞的。周总理对罗杰斯的称赞之言就属于这一类。一般说来,具体的赞美指向明确,对方会感到受之无愧,而抽象的赞美缺少特指意义,可以用在任何人的身上,有寒暄客套之嫌,难以使人产生特别的激动之情。与之相关的是赞美用词应恰当准确,有分寸感,不要夸大其词,要避免使用“最最”、“绝对”、“举世无双”之类的极限性词汇。比如,对一个做出一些成绩的人赞美说:“你真伟大!简直无与伦比!”这样的赞美不但不会使对方高兴,反而使之感到紧张、尴尬,进而怀疑你的诚意和动机。

3.赞美要适可而止

赞美性语言虽然有积极作用,但绝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对人施以赞美毕竟不是交际活动的最终目的,它不过是促进心理相容,是交际进程中一种手段。因此,赞美之言不能滥用,应点到为止,而后要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迅速转入交际的正题,追求交际的成功。如果一味赞美,把交际活动当成歌功颂德的舞台,就会适得其反。过头的赞美一旦变成肉麻的吹捧,赞美就失去了积极意义,赞美者就成了阿谀奉承、吹嘘拍马的可耻之徒。这里应记住一句古语:过犹不及!

总之,我们应牢记一条重要的交际原则:赞美有助于交际的成功。

为此,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随时捕捉交际对象的可赞美之处。那时,得体的赞美之辞就会随口道来

◎正门不开走窗户

在交际口语中,有一种暗示说法,即当某种意思不便明说时,用半露半藏的语言,间接地传递信息,使对方领会其意。暗示能体现委婉,而且比委婉说法更隐蔽些。下面介绍几种语言暗示方式:

1.谐音双关

就是运用同音异义现象,一语双关,暗示出本义。如,在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上,上级领导这样说:“你们这里的路啊,下雨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在笑谈之中,巧用谐音暗示出当地交通状况需要大力整治。这是不批评的批评,部下从暗示中深领其意。显然,这种方式比直接批评效果要好。

2.巧妙截取

在成语、俗话、歇后语上,有的由两部分词语组成,且意思相对或相反。说者有意识只说前半句,而把下半句留给对方去意会。比如,有个人对领导的不实而片面的批评不满,说:“兼听则明啊……”尽管后半句“偏听则暗”未说出,但领导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3.言此意彼

即明里说此事,而暗里指与此紧密相关的其他事物,能起到触类旁通的暗示作用。如,妻子买了一块鲜艳的料子叫丈夫看,想自己做衣服,丈夫觉得她穿不合适,但又不便扫她的兴,就说:“挺漂亮,要是给女儿做件连衣裙,那是再好不过了!”他很巧妙地暗示妻子穿太艳了,聪明的妻子自然心领神会。

有人比喻说:暗示是从旁门进入人的意识的,往往不会遭到人们有意识的抵制。这就容易使人们自然地在心理与行为上接受暗示者的影响。这话很有几分道理。暗示和委婉一样对于表达否定、贬斥、批评性内容的语言有特殊的效果。这种方式,既可以巧妙地传递信息,又能表现说者的策略性和对听者的尊重,易于为对方接受。

当然,暗示方式的成功也得看对象,因为它需要听者有较强的理解力,以积极的思维配合才能达到目的。

◎善于捕捉时机

若不能好好把握说服的时机,时机稍纵即逝。所以,懂得把握时机的人,都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第一,善于寻找时机。第二,要有果决的说服胆量。这两项是缺一不可的,一旦判定时机到来,千万不可犹豫,否则机会难再。

例如,某职员还需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上司交待的工作,所以他想说服上司宽限工作天数。他一早就到上司的办公室去。面对上司,这位职员说话时竟显得吞吞吐吐的,半天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一副不知该从何说起的样子。

这时,上司虽明白职员的意思,但是,看他一直说不出口的德性,就借机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击:

“对了!我忘了告诉你,这件企划案明天就要交出来,知道吗?”

他本来想说服上司将工作延到第三天的,结果不但没有说服成,反被上司要求提前完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上司的办公室。

其实这位职员一见上司,应马上开口道:

“上次您交代的工作,无论如何还需三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事实上,再加上三天还是有点赶,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一定会全力以赴的。请经理再给我们三天的时间吧!”

想要说服他人,就应把握住时机,直截了当的说服对方。先下手为强说服,才能一举成功。下面列举一些社交场合中最好的说服机会:

1.当你要找时机说服别人时,大清早是最好的时机。

2.欲将私事拜托他人,或与之讨论较困难的事情时,在做完一件事的休息时间是最好的机会。

3.当你要别人同意你所提出的事情时,在外出前、开会之前,或者当对方非常慌乱之际,都是最好的时机。

4.一般低血压的人,通常在中午时身体状况比较差,所以如果有比较复杂的事情要处理,最好是在午后比较恰当。

5.事情要有本末之分,你可以将较不重要的部分,预留到下一个阶段再来说服:“原来在上一周就应该有结论的,但是……”以这种方式说服定能让对方接受。

6.同样的,在周末你可以说:“如果拖到下星期,将会有更多的麻烦,所以必须在这个星期……”这也是迫使对方接受的一个好机会。

7.当对方对你心怀感激时,是说服的最好时机。换言之,当对方处于低姿态时,你去说服绝对会令对方难以拒绝。

8.你可反过来利用对方说服你的时候说:“刚好,我也有事拜托你。”

9.如果你能够掌握到对方的工作流程,确定对方什么时候忙,什么时候空闲,便能掌握到最佳的说服机会。

10.过一段时间后再找寻机会,这是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在高尔夫球场上遇见的对象,如果你第二天就去向他推销,往往会被拒绝。但如果隔了一周以后再去拜访,你只要简单地向对方打招呼,就能够与对方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最聪明的做法。

11.对工作场所的气氛,一个人的心情,对方的神色、观念、生活态度等,都必须有敏锐的感觉,如此才能掌握到说服的契机。

◎尽量使自己有话说

一般人总以为女性最爱讲话,因此有“三个女人一台戏”的说法。其实男性也是一样。人的本性都爱说话,但是在正式的说话场合里却紧张慌乱,不知如何措辞,不能流利地抒发己见。那是因为觉得话题很贫乏的缘故。若是遇到了特殊的事件,或是自己具有异常经验的话题,绝不会无法置辞。从这里可以说明能否滔滔不绝地陈述己见,和话题的丰富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要挖一个洞,需要有某种程度的宽度才有可能,而洞愈深,宽度要愈广。如泰山等的高山,其山麓也相对地宽阔。所以同理可说,讲话的题材也是从许多话题当中选出来的,运用判断力选择能够达到说话目的的适用材料,成为强而有力的话题。那些高谈阔论、颇具声色并能令大家注目的成功说话者,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么这个丰富的话材是从何处而来呢?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话材料,只是看我们如何用心地去搜集和利用这些资料而已。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碰到许多不同的情况,看见无数的现象,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自己也读了不少的书,然而却仍旧无法活用话题,这是因为观察力不够的缘故。一般人看一件事物,往往不经过思考,只是映现在眼睛的网膜上,未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每个人都应培养细微的观察力,把每天所看见和体验的事情,记录下来或记忆在脑海中,即可成为日后可应用的话题。

你知道拍立得照相机是如何发明的吗?听说只是从一个小孩单纯的质问“为什么照片不能照了就立刻出来呢”而获得提示才发明的。这是因为大人观察事物时,不再有新鲜好奇的心,经常都具有固定的观念,认为本来就是如此,所以容易忽略了洞察问题本质的存在。

有一位很年轻就守寡的妇人,丈夫死后,她必须独力经营自己的公司。公司里有50名员工,这位寡妇忙得分身乏术,无法妥善地照顾自己的小孩,但是她仍然含辛茹苦地扶养两个女儿到大学毕业,只是这位母亲对于新潮派女儿的生活方式,以及她们对于母亲不够尊敬的态度和任性的行为非常不满意,认为自己已经对女儿付出如此的爱心和关注,却得到这种态度的回报,感到万分遗憾。

不久大女儿结婚了,在婚宴当天,朋友们帮忙分发给参加宴会的贵宾一人一份小小的卡片,卡片里面写着新郎、新娘的生平介绍、读书经过、家庭状况介绍,其中有一栏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位母亲看着卡片,忽然激动地哭泣起来,看到大女儿在这一栏里填着“我的母亲”。这时含辛茹苦养育女儿20年的母亲,恍然明白女儿并没有忘记母亲的恩德,深深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观察事物时,必须深入到事情的本质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本来就是差劲的人”、“我的父母不行,我的祖父母也不行,我看这是遗传”。这样的说法都是失败者白圆其说和推卸责任的托辞罢了。天赋并没有什么极端的差异,一个人的能力强否是与他本人的努力有关的。

为了能和周围的人愉快地交谈,我们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话题丰富。我们对于平日的所见所闻,或从阅读的书籍中吸取到的丰富知识,以及自己亲身体验的各种事物里,培养一种思考的习惯,并且运用敏锐的观察力,日积月累,就能丰富自己说话的题材,于是不管是和怎样的对象,以及不论在任何场合中,都能轻松地应付自如,谈笑风生而受人欢迎了。

◎不要讲刺人的话

有一位男士在妇女面前说些相当露骨的有色笑话,有位女士就警告他:“在淑女面前,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啊!你自以为是淑女呀!”他这样回应。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但是这种笑话会留下不舒服的阴影。被当做笑柄的人常常开头就说:“在这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竟然还有这么多人来捧场,看来这个社会上无事可做的人还不少呢!”像这样刺人心坎的说法应该尽量避免。

有一次,某一个公司经理对新进人员的演讲中,说了上述的例子。后来有一位年轻人跑来对经理说:“如果早一点听到你的这些话……”原来这个人前一个晚上在酒楼被前辈打得鼻青脸肿,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具有喜好捉弄和挖苦别人的恶作剧习性,前一天中午在公司休息时间里聊天,他对一位比较接近的前辈开玩笑说:“陈先生,你为什么要娶一个缺了牙齿的女人做太太呢?”这位男士的太太,大家都知道她的前牙缺了数颗,看起来像老太婆一样,因此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当事者也只好苦笑着,但是他的自尊心却被严重地伤害了,于是当天晚上的酒席过后,这位前辈当着大家的面说:“这个家伙刚进公司就这么不知好歹。”说完还对这位年轻人拳打脚踢。可见人们对于刺伤他自尊心的言语将会耿耿于怀。

“女孩子皮肤的最佳状态,是在18岁到20岁。在座的各位女性都已超过这个年龄了,不久就会变成满脸皱纹,即使你抹上了厚厚的粉,又涂上了蓝绿色的眼影,但是看起来就像粉刷墙壁一样,又像被揍了一般,这样有哪一点好看?”

听到这种话的女性,虽然当时不好发作,但是心里某处却会留下不愉快的疙瘩。

像这种刺伤人的话,不仅不会令人留下爽快的余韵,反而会留下令人意想不到的严重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不要口不择言,更不可出口伤人。第2节做人办事的社交行为艺术

◎良好的外在形象

外在形象主要是指音容仪表。心理学试验表明,外表漂亮整洁和风度气质俱佳的人,一般都能博得人们的好感,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需要帮助时能得到支持,在有错误时能得到别人的谅解。

1.注意整洁

(1)头发应保持清洁,梳理整齐,发型不要太怪。男性交际者的头发不宜过长,要适时理发,胡须亦应常剃,因为头发和胡须的乱和长都是不礼貌的表现。

(2)指甲要经常修剪,不宜留得太长,还要注意修剪鼻毛。让鼻毛长出鼻孔也是不礼貌的表现。

(3)女性交际者化妆要淡雅。眼黛、口红、面颊在白天都应显得清爽素雅,晚宴可以稍浓一些。洒香水也不能用量太多,幽幽清香即可。

2.注意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