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 违法行为人智能状况评估
“操作步骤”
(1)临床面谈与观察。一般来说,心理诊断相关面谈可以帮助心理学工作者了解违法行为人四方面的情况:严重精神疾病、监禁适应情况、发展性障碍和人格障碍、反社会倾向。
(2)审查档案。一般来说,临床面谈与观察包括心理测验了解到的更多的是违法行为人当前的心理状况,而审查档案则可以获得违法行为人过去的资料。
(3)心理测验。对违法行为人的智能状况评估一般使用智力量表。对违法行为人智能状况评估中使用的智力量表,主要分为团体智力测验量表和个体测验量表。目前,国际上对违法犯罪人的智力评估常使用的团体智力量表有β智力测验和希普利生活研究所量表。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量表有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韦氏智力量表和瑞文非文字推理测验这三种。
(4)案件会诊。由不同人员在一起磋商案件信息的活动,以更全面、更准确地对违法行为人智能状况进行评估。
(5)撰写评估报告。根据各种方法了解到的所有信息,完成一份违法行为人智能评估报告,供矫正心理学家和案件管理人员参考。
一、违法行为人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
(一)犯罪事实判断法
犯罪事实判断法是依据犯罪人的犯罪事实对其犯罪人格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犯罪事实是在特殊或危机情况下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最能真实反映出犯罪人人格的真面目,因此这种评估方法有一定的有效性。
分析犯罪事实,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犯罪性质;分析犯罪方法、对象及心理;分析犯罪后的表现。犯罪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犯罪人的人格特点,如杀人犯、故意伤害犯人格往往有暴力倾向,诈骗犯则具有不诚信的品质。犯罪方法、对象及犯罪心理可以更深刻地反映出犯罪人的人格特征。如强奸孕妇和虐待子女的犯罪人人格中极可能具有残忍、良心淡漠的成分。犯罪后的表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如行为人犯罪后积极救治被害人、积极退赃等行为,则可透视出其有悔改之意,良心尚未泯灭。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对违法者行为表现直接或间接(通过单向玻璃或摄影录像设备等)的观察或观测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种形式。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违法行为人的行为不受观察者干扰,按照其本来方式和目标进行活动所得到的观察。自然观察法被广泛应用于违法行为人心理评估,专业心理评估人员通过有计划的自然观察,按照其要求与步骤,能获得一般测量所难以搜集到的资料与数据。控制观察法指在经过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所进行的观察,如让一个曾犯盗窃罪的违法行为人进入一个无人看管的仓库,观察其在此情境下是否会出现盗窃行为。这种方法适合于观察一些在自然环境中难以观察到的低概率行为。
观察法的优点是材料比较真实和客观。不足之处是,观察法得到的只是外显行为,不易重复,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观察者的洞察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三)会谈法
会谈法是矫治心理工作者通过与违法行为人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其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评估方法。会谈是一种常用但较难掌握的评估手段。会谈评估的具体方式可分为非结构式会谈、结构式会谈和计算机辅助的会谈。
非结构式会谈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自由提问和作出回答的会谈形式。在非结构式会谈过程中,允许会谈评估者自由地重复问题、引入新问题、改变问题顺序等,并且随会谈者自发的思维系列而变化。由于这种会谈方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因此要求会谈者有足够的经验和较高水平的技能。
结构式会谈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由于结构式会谈标准化程度较高,因此可以减少会谈者不同会谈风格、会谈范围等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的会谈由约翰·H·格瑞斯特(John H。Greist)最早提出。他的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的会谈在会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均优于临床心理学家。计算机辅助会谈的优势在于它有模仿人类会谈者智力的能力,能像一位人类会谈者一样针对反应者报告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提问,对不存在问题的领域可以跳过去。而且计算机还可以用来访者自己的话进行一系列提问,从不同角度比较这些反应等。目前出版的计算机辅助会谈的软件有许多,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诊断性会谈时间表”(Diagnostic Interview Schedule,DIS)。DIS是一个完全结构式的会谈方案,这种方案能使临床心理学家作出一致的、精确的DSM-V[《精神病诊断分类手册》(第五版)]的精神病诊断。
(四)生活史调查法
生活历程是了解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的基础,评估违法行为人心理不能脱离对其生活史的了解。调查生活史的方式,既可以直接接触其本人及有关人员,也可以查阅历史形成的多种记录资料,如书信、日记、人事档案或前科案卷材料等。对违法行为人生活史的调查,可主要侧重于违法犯罪史、受教育史和从业史等三个方面。
(五)测验法
心理测验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测验法是违法行为人心理评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心理测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几种类型。按测验的功能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的功能是测量人的一般智力水平。如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The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等,都是现代常用的著名智力测量工具。特殊能力测验偏重测量个人的特殊潜能,常用的如音乐、绘画、机械技巧,以及文书才能测验。这类测验在临床上应用得较少。人格测验主要用于个性中除能力以外的部分,即性格、气质、兴趣、态度、品德、情绪、动机、信念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有两类:一类是问卷法,一类是投射法。前者如COPA-Ⅰ、MM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Cattle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aire,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后者如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字测验、操作测验。文字测验所用的是文字材料,它以言语来提示刺激,被试以言语作出反应。MMPI、EPQ、16PF及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言语量表部分均属于文字测验。操作测验也称非文字测验。测验题目多属于对图形、实物、工具、模型的辨认和操作,无须使用言语作答,所以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可用于学前儿童和不识字的成人。如罗夏测验、TAT、Raven测验及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操作量表部分均属于非文字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可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在客观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词句、图形等意义明确,只需被试直接理解,无须发挥想象力来猜测或遐想,故称客观测验。绝大多数心理测验都属于这类测验。在投射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规定。被试作出反应时,一定要凭自己的想象力加以填补,使之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恰好投射出被试的思想、情感和经验,所以称投射测验。投射测验种类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自由联想测验和句子完成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个别测验每次测验过程中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的,即一次测试一个被试。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理测验形式,如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儿童和成人智力量表。团体测验指每次测验过程中由一个或几个主试对较多的被试同时实施测验。团体测验材料,也可以个别方式实施,如MMPI、EPQ、16PF等。
二、常用的个别智力测验量表
(一)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测验,由比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而成。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L。M。Terman)教授修订了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一次将智商(IQ)概念运用到智力测验中。
中国比奈测验由吴天敏于1981年修订,该修订版对1936年版的部分项目进行了增删,测试对象扩大到2~18岁,每岁3个项目,共51个项目。在结果解释上,采用了将个人成绩和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相比较的离差智商。
1.测验的记分
中国比奈量表在施测时应当首先计算被试的实足年龄,然后根据实足年龄从测验指导书附表中查寻开始的题目。例如,实足年龄为10岁,就应当直接从18题开始,并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记分标准记分。答对一题得一分,连续五题未通过即停止。计算测验总分时,除了累加答对的题目分外,还要补加一定的分数。
中国比奈量表记分有按照规则计分:
(1)通过一题记一分。各试题有的是唯一的答案,有的是代表性答案,凡符合该答案含义的答案,都可以记作通过。
(2)将受测者答对若干试题的分数加上承认他能通过的试题分,即选择开始答题之前题目的分数,得到测验的总分。
(3)根据受测者的实足年龄和总分,从指导手册的智商表中即可查到相应的智商。
2.结果的解释
中国比奈量表现在也采用离差智商的计分法,但也与下面介绍的韦氏量表不一样,其智商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
(二)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所制编,是继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后又一套国际通用的智力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版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两个部分。11个分测验中,常识、数字广度、词汇、算术、理解、类同6个分测验构成言语量表,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凑、数字符号五个分测验构成操作量表。
1.言语量表
(1)常识。该部分包括29个涉及知识面广度的题目,要求被试用几句话或几个数字回答,问题由易到难排列。常识反映了被试知识的广度、一般学习能力,并可以此评价被试的文化背景。题目的形式如下:“埃及在哪个洲?”“一年有多少个月?”
(2)数字广度。该部分包括顺背和倒背两部分。顺背时从3位数字开始,主试以每秒1个数字的速度念出数字,要求被试按顺序重复。每种位数有一试和二试。如两试皆未通过或能正确复述9位数时即全部顺背成功,顺背便结束。倒背则要求在主试念出顺序后,由被试倒背出来。倒背从2位数开始,直至8位数,如连续不能在同一位数的两试中倒背成功或所有8位数皆倒背成功,即停止该测验。数字广度总分为顺背和倒背分数总和,该分测验主要用来测量短时记忆能力和注意力。
(3)词汇。该部分将35个难度逐渐加大的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说出每个词的意思。该量表考查言语理解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有关,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出被试的知识范围和文化背景。
(4)算术。该部分包括14个小学程度的算术文字题,由易到难排列,主试口头提问,被试心算并口头回答。该测验主要测量顺序推理能力、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故能考查智力的发展。该测验测试简便,但易导致被试紧张。
(5)理解。该部分包括16个按难易程度排列的问题,要求被试说明在某种情形下的最佳活动方式,为什么要遵守社会规则以及解释常用成语。例如,“为什么要交税?”“过河拆桥比喻什么?”该测验主要考查普通常识、判断能力、运用实际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理解能力。
(6)类同。该部分包括14对名词,要求被试说出每对事物的相同点。例如:“高兴和悲伤有何相似之处?”主要测量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操作量表
(1)填图。该测验包括20张图片,每张图片皆有意缺少某些部分,让被试指出图中缺失的部分。该测验主要考查视觉记忆、视觉辨认能力以及区分主要特征与不重要细节的能力。
(2)图片排列。该测验包括10组图片,每组画面均有一定的情节,以打乱的顺序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按适当顺序重新排列,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图片排列可以测量被试的知觉组织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观察因果关系、社会计划性、预期力和幽默感等方面的特征。
(3)积木图案。主试呈现9张红白相间的几何图案卡片,让被试用提供的9块积木拼成卡片中的图案。这9块积木完全相同,皆为长、宽、高各1英寸的立方体,每块各面分别涂有红、白及半红半白的颜色,积木图案测验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知觉组织以及视觉—运动综合协调能力,被认为是最好的个别操作测验。该测验对于诊断知觉障碍、分心、老年衰退具有很高的效度,操作有趣味性,易评分。缺点是手指技巧会影响测验分数。
(4)物体拼凑。该测验要求被试把一套切割成几块的零散拼板,组合成一个熟悉物体的完整画面,例如人或汽车。总共4套拼板。主要考查概括思维能力与知觉组织能力、辨别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能力。该测验与其他分测验关联度低,具有临床意义,可了解被试的知觉类型,但施测比较费时。
(5)数字符号。让被试依据事先提供的数字—符号关系,在给出的数字下面填写相对应的符号。属于速度性测验,有时间限制,主要考查被试的一般学习能力、知觉辨别速度和灵活性、简单感觉运动的持久力、建立新联系的能力和反应速度等。
3.测验的记分
(1)原始分的获得。在每个测验中,题目都是按难度顺序排列的。算术、图片排列、木块图案、物体拼凑、数字符号和图画填充有时间限制,其他的测验不限制时间,但也应让被试有适当时间来回答。对于有时间限制的项目,以反应的速度和正确率作为评分标准,超过规定时间即使通过也记0分。不限时间的项目则按反应的质量记分,有的项目通过记1分,未通过记0分,如知识测验;有的项目则按回答质量记0、1、2分,如领悟、相似性和词汇测验。
在测验指导手册中对每一个分测验的评分均有详细说明,主试需要熟练掌握。
(2)原始分换算量表分。每个分测验中各项目得分相加,获得分测验的原始分。
原始分按手册上相应量表可转化成平均分为10,标准差为3的量表分。分别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相加得到全量表分。
根据相应用表换算成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确定不同年龄被试的智商要查相应的年龄组,同时要将城市和农村的被试分开。
4.结果的解释
按智商的高低,智力水平可分为若干等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三)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Raven,J。C。)于1938年编成。由于该测验是非文字的,测验的结果较少受到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
瑞文测验由60个矩阵图组成,按难度逐步增加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A组主要测知觉辨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等;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比拟等;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可见,各组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试的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其智力活动能力。每一组中包含12个题目,也按难度逐渐增加的方式排列,分别编号为A1、A2……A12;B1、B2……B12等。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A组和B组有6张,C组以后有8张),小图片分别标号为1、2……8.测验中要求被试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试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哪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案中缺失的部分最合适。
瑞文测验既可以用于个别测验,也可以用作团体施测。施测很简单,给每一位被试发一张量表和一张答卷纸即可。指导语也十分简单。开头说明后,主试即可自己进行下去。测验一般限时40分钟。
1.测验的记分
瑞文测验采用二级评分,答对得1分,答错0分。被试的总得分就是其通过的题数,即测验的原始分数。本测验的量表分数是先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换算为相应的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
2.分数的解释
瑞文测验采用离差智商计算方法,智商分级标准。
三、违法行为人心理评估报告的撰写
不管是单独的智能状况评估、个性特征评估,还是综合的心理评估等,心理评估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般信息、要解决的问题、实施测验及对结果的解释、总结与建议。此处将从综合心理评估层面阐述评估报告的内容,本节其他单元的相同部分不再赘述。
1.一般信息
主要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与行为表现、身体状况等。
2.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被评估违法行为人有认知(包括智能状况)、情绪、意志、行为及个性特征上的具体问题。
(2)确定被评估违法行为人是否有器质性损伤。如果有,其损伤程度如何及由此引起的机能障碍如何。
(3)区分被评估违法行为人的心理障碍属于机能障碍还是器质性障碍。
(4)根据有关心理或行为障碍的统计信息,对被评估违法行为人存在的病态过程的范围、程度进行评估。
(5)被评估违法行为人对自己存在的障碍的反应。
(6)被评估违法行为人心理问题的病因。
(7)鉴别诊断。
(8)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例如,对某一违法行为人来说应该选择的最有效心理治疗类型)。
(9)被评估违法行为人是否有存在危险及危险程度。
3.实施测验及对结果的解释
问题提出后,评估专家需要列出收集有关信息需用到的测验,根据不同评估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验。一般来说,测验量表选择有以下四个原则: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如判断违法行为人的焦虑障碍程度,可选用SAS等。
(2)选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违法行为人焦虑的人格因素,可选用EPQ。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临床表现超出心理问题范畴,鉴定其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可选用MMPI、智力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等量表。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是违法行为人心理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一方面要求主试对所作的具体测验要熟悉了解,包括它的作用、适用人群、信效度、计分方法和常模等;另一方面要依靠主试的临床经验和心理测量学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充分考虑到被试的实际情况和测验的具体情况,避免对测验分数作出千篇一律的解释。
4.总结与建议
评估的总结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内容:
(1)小结。对评估情况作概括,要求明确、具体,让读者对前面的内容能有一个总体了解。
(2)诊断。根据评估结果对违法行为人的心理问题作出诊断。在作出诊断时要特别慎重,要做到诊断无误,不能作出似是而非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是有效矫治的前提。
(3)建议。为给后续的心理矫治提供更多的帮助,评估过程中有必要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包括改善性的或补救性的措施,以及应接受何种形式的心理治疗等。对有危险性的违法行为人,如有暴力倾向的,应提出相应的防范、隔离等建议,供矫治时参考。
单元二 违法行为人个性特征评估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与违法行为人智能状况评估相同。
与违法行为人个性评估有关的测验主要包括属于客观测验的MMPI、16PF、EPQ,以及属于投射测验的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等。
一、客观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Hathaway,S。R。)和麦克金里(Mckinley,J。Z。)于1943年编制而成。该量表既可以用于正常人的人格类型测试,也可以用于区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可鉴别强迫症、偏执狂、精神分裂症、抑郁性精神病等。
MMPI包括566个自我报告形式的题目,实际上为550题,其中有16题为重复题。分为基础量表、内容量表和附加量表三大类,其中基础量表包括10个临床量表和7个效度量表。如果只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可做前399题。MMPI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经过几十年的修正和完善,MMPI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而言,在结果计分解释中主要使用4个效度量表、10个临床量表和5个附加量表。
1.4 个效度量表
(1)疑问量表(Q)。此量表反映被试回避问题的倾向,如果在前面400题中原始分数大于30,则说明被试对问卷的回答不可信。
(2)谎言量表(L)。此量表用于检测被试是否在过分夸大自己的优点,企图给人一个好印象。
(3)伪装坏量表(F)。此量表由一些不经常遇到的问题组成。分数高表示被试回答问题不认真或者理解错误,表现出一组相互无关的症状,或在伪装疾病。
(4)修正量表(K)。此量表用于测验被试是否愿意议论个人的事情,它与智力、教育以及社会地位有关。分数过高,可能是被试不愿合作。
2.10 个临床量表
(1)疑病量表(Hs)。此量表原来是为了鉴定疑病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一种过度关心,担心自己有病或不健康。
(2)抑郁量表(D)。此量表最初是为评价抑郁症候而制定的。抑郁的特征是缺乏干劲,对未来没有希望,一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极其不满。
(3)癔病量表(Hy)。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对紧张状况产生歇斯底里反应的患者而制定的。癔病的特征是心因性的,不随肌体机能丧失和机能障碍的改变而改变。
(4)精神病态量表(Pd)。此量表原来是为区别那些被诊断为非社会性类型和非道德类型的精神病态人格的患者而制定的。这种病态的特征是说谎、偷盗、性异常、酗酒等,但不包括重大犯罪行为。
(5)性度量表(Mf)。此量表也叫男性—女性量表,它原来是为了鉴别男性同性恋而制定的。反映被试男性化或女性化的程度。
(6)妄想量表(Pa)。此量表是为了区分那些被判断为具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自我概念、猜疑心过重、过度敏感、意见和态度生硬等特征的偏执型人格而制定的。
(7)精神衰弱量表(Pt)。此量表是为了测定精神衰弱的一般性症候类型而制定的。精神衰弱的特征为焦虑、强迫动作、强迫观念、无原因的恐怖等。
(8)精神分裂症量表(Sc)。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思维、感情和行为混乱。
(9)轻躁狂量表(Ma)。此量表原来是为了区别有躁狂性症候的精神科患者而制定的。其特征包括气质昂扬、爱说、精力充沛、易怒、思维奔逸、抑郁气短等。
(10)社会内向量表(Si)。此量表是为了鉴别对社会性接触和社会责任有退缩回避倾向者。
3.5 个附加量表
(1)外显性焦虑量表(MAS)。此量表是为了研究不同焦虑水平对任务完成情况的影响。焦虑水平高的被试对简单任务完成得好,对复杂任务完成较差。
(2)依赖性量表(Dy)。此量表用于评估被试的依赖性水平。
(3)支配性量表(Do)。此量表用于判别被试在人际关系中支配能力的强弱。
(4)社会责任感量表(Re)。此量表是评估被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和对社会团体尽义务的程度。
(5)控制力(Cn)。此量表是测定被试对其行为,特别是其病理性表现的控制能力。
4.MMPI的记分方法
MMPI有两种记分方法:微电脑记分和模板记分。前者将特制的回答放入光电阅读器中就可自动计算结果;后者借助14张模板,每张模板上均有一定数量的与记分键相应的记分圆洞。用模板记分有如下步骤:
(1)将男女被试分形记分。
(2)将答卷上被试对同一题目上作出的两种答案的题号画去,与“无法回答”的题数相加,作为Q量表原始分。如566题版本中此项得分超过30分,或399题版本此项得分超过22分,答卷可评作无效。
(3)将每个量表的记分模板依次覆盖在答题卷上,模板上画了记号的圆洞数即为此量表的原始分数。
(4)在五个量表的原始分数的基础上按一定规则加上K分。Hs 0.5K;Pd 0.4K;Pt 1.0K;Sc 1.0K;Ma 0.2K。
(5)将各量表原始分换算为标准T分数,换算公式为:T=50 10(-)SD。也可以按照指导书上的换算表进行换算
(6)将各量表的T分数登记在剖析图上,各点相连即为被试的人格特征剖析图。
5.MMPI的结果分析
(1)单因素分析法:以中国常模标准分超过60分为高分,低于30分为低分,按各量表诊断意义分析。分数越高或越低,变态的可能性越大。但也不尽然,有时文化水平比较高的被试,某些分数也高,因此绝不能望文生义,而要结合临床症状分析。
(2)两点分析法:10个临床量表和“社会内向”SI量表,按1到0的顺序编码,抓住剖面图的最高两点和最低两点进行分析诊断。如Hs和D量表分数都超过60分,形成12/21型剖面图,具有这种模式的人,临床上多表现为疑病、焦虑、抑郁,这类人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躯体不适。两点分析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6.MMPI的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年满16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水平者。合作、阅读水平高的13~15岁少年也可完成此测验,但结果不能与成人相比。
(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Testing)的卡特尔教授(Cattell,R。B。)采用因素分析统计法编制的人格测量问卷。
卡特尔认为,人格由16种根源特质,即人格因素组成,通过对每一种因素的测量能认识被试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整个问卷能对被试的16种个性因素进行综合了解,从而全面地评价被试的个性。16种人格因素的名称及高、低分的人格特征如下:
因素A(乐群性)低分特征:缄默、孤独、冷漠。高分特征:外向、热情、乐群。
因素B(聪慧性)低分特征:知识面比较窄、抽象思考能力比较弱。高分特征:富有才识、善于抽象思考、学习能力强、思考敏捷。
因素C(稳定性)低分特征:情绪激动、易生烦恼、心神动摇不定、易受环境支配。高分特征: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
因素E(恃强性)低分特征:谦逊、顺从、通融、恭顺。高分特征:好强固执、独立积极。
因素F(兴奋性)低分特征:严肃、审慎、冷静、寡言。高分特征: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因素G(有恒性)低分特征:苟且敷衍、缺乏奉公守法的精神。高分特征:有恒负责、做事尽职。
因素H(敢为性)低分特征:畏怯退缩、缺乏自信心。高分特征:冒险敢为、少有顾忌。
因素I(敏感性)低分特征:理智、着重现实、自恃其力。高分特征:敏感、感情用事。
因素L(怀疑性)低分特征:依赖随和、易与人相处。高分特征:怀疑、刚愎、固执己见。
因素M(幻想性)低分特征:现实、合乎成规、力求妥善合理。高分特征:幻想、狂放不羁。
因素N(世故性)低分特征:坦白、直率、天真。高分特征:精明强干、世故。
因素O(忧虑性)低分特征:安详、沉着、有自信心。高分特征:忧虑抑郁、烦恼自扰。
因素Q1(实验性)低分特征: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行为标准。高分特征:自由、批评激进、不拘泥于现实。
因素Q2(独立性)低分特征:依赖、随群附众。高分特征:自立自强、当机立断。
因素Q3(自律性)低分特征:矛盾冲突、不顾大体。高分特征:知己知彼、自律谨严。
因素Q4(紧张性)低分特征:心平气和、闲散宁静。高分特征:紧张困扰、激动挣扎。
1988年,我国学者戴忠恒和祝蓓里修改了中文版16PF。该测验共有187个题目,问题都是围绕个人的兴趣和态度展开的,要求受测者选择适合的一个选项。例如:我喜欢看球赛(a。是的;b。偶尔;c。不是的)。
1.测验的记分
原始分的获得。每个项目都有a、b、c三个选项,根据被试对每一项的回答,分别记为0,1,2分或2,1,0分。实际操作时,要用预先制作的两张有机玻璃计分套板,每张套板记八个因素的分数。方法是:将套板套在答卷纸上,分别计算出每一因素上的原始分数,将此分数登记在剖面图左侧的原始分数栏内。
原始分数的转换。16PF的常模采用标准10分制。根据被试的文化程度或职业种类将被试各因素的原始分数对照常模表分别转化成标准分数,并登记在剖面图左侧的标准分数栏内。然后在剖面图上找到各因素的标准分数点,将各点相连,即成为一条表示受测者人格特征的曲线图。
2.测量结果的解释
在本测验的16种人格因素中,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根据各因素高分特征和低分特征的描述,可以了解受测者的人格概貌。
二、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以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由无意识的内驱力推动,这些内驱力受到压抑,不为人们觉察,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根据这种理解,人们难以通过问题直接了解一个人的情感和欲望,进而对他的人格作出评定,但如果给被试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那么他的无意识欲望与观念就有可能通过这些问题投射出来。
投射测验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意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被试会将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投射出来,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性。以下介绍两种著名的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一)罗夏墨迹迹验
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Rorschach,H。1884—1922)于1921年编制而成,共包括10枚墨迹图版。其中5枚呈黑灰色,2枚是黑灰色中加红色,另外3枚是彩色的。
罗夏墨迹测验的技术高度复杂,需要主试具有相当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并接受过一定的训练。测验时每次按顺序给被试呈现1张卡片,同时问被试:“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什么东西?”或“这使你想到了什么?”等。允许被试从任何位置看图片,被试的回答无正确与错误之分,要求其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报告出来。测验时主试一方面要记录被试的语言反映,另一方面要注意被试的情绪表现及伴随的动作。
罗夏墨迹测定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形式分析”,即对各种反应形式用“记号化”的方式进行数量统计,然后根据规定的指标对各种数量的比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包括反应数量、反应时间和反应领域,决定因素和反应的形态水平,反应内容中的公共性、独创性、情感性,思考、语言的表现形式,然后施测者将这些指标归纳为智力侧面、情绪控制侧面和人际关系侧面等三个范畴并进行解释。二是“内容分析”,即根据个人对图版的自由反应内容,对个体人格特征的固有意义进行分析。三是“系列分析”,即根据个体对10枚图版的不同反应内容,从第一枚图版到第十枚图版按顺序分析、解释。近年来,罗夏墨渍测定结果也利用计算机作信息系统分析,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分析过程。
(二)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e Apperception Test,TAT)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Murray,H。A。1938)编制。这种测验的性质与看图说故事的形式很相似。全套测验由30张模棱两可的图片构成,另有1张空白图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也有部分景物,不过每张图片中至少有一个人物在内。
主题统觉测验的主要假设是,被试在面对图片情境时所编出的故事,常会与其生活经验有联系。被试在编故事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隐藏或压抑的动机、欲望以及矛盾“投射”在所编造的故事中。因此,通过分析被试编的故事,有可能分析出其需要和动机。
1.TAT的基本测定步骤
(1)主试出示图版;
(2)被试观察图版中的画面;
(3)被试展开联想,并结合个人生活经历,编造故事;
(4)主试根据故事内容分析被测者的人格和经历。
2.TAT的心理测定结果分析方法
主试根据被试编造的故事内容,进行心理分析,其中包括内容分析和形式分析。在分析时注意把握以下八点:
(1)主要人格特征,包括性别、身份、年龄、性格属性等;
(2)主要人物的内心状态,即此时人物内心感受如何,有无紧张、不安、矛盾等感受;
(3)主要人物的要求、动机、现实性和欲望等;
(4)主要人物的压力,包括内在压力和外在环境压力;
(5)有无解决的行为,例如对欲求与压力的相互作用如何解决,解决过程中有无适应行为或不适应行为,解决的行为是否具有现实性与建设性;
(6)故事结局如何,即故事中人物成功与否、幸福与否;
(7)故事的主题基调,即是低沉还是明朗的、是悲剧还是喜剧的;
(8)人物之间的关系。
单元三 违法行为人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操作步骤”
违法行为人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步骤与智能状况评估相同。违法行为人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常用的测验包括SCL-90、SAS、SDS等,以及用于违法行为人与犯罪评估的特殊测验,如违法犯罪人危险性评估。
一、90项症状清单(SCL-90)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此量表包含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等。SCL-90的使用范围颇广。主要为成年的神经症、适应障碍及其他轻性精神障碍患者。
1.SCL-90项目与内容
SCL-90量表共包括10个因子,每一因子反映被试一方面的情况,这些因子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项目。
(1)躯体化。该因子主要反映被试的主观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及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
(2)强迫症状。该症状主要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
(3)人际关系敏感。该因子主要反映人际交往障碍,如个人不自在感、自卑感,尤其是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
(4)抑郁。该因子主要指忧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
(5)焦虑。该因子主要指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反映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
(6)敌对。该因子主要指恼怒,发脾气和冲动的特征,从思维、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
(7)恐怖。该因子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也包括社交恐怖的项目。主要反映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
(8)偏执。该因子主要指对他人不满和无中生有的程度,反映猜疑和关系妄想。
(9)精神病性。该因子主要反映神经质的强烈程度,其中有幻听、思维播撒、被洞悉感等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
(10)其他项目。该因子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
2.测验的记分
该量表一般采取5级评分标准。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主要分析以下指标:
总分和总均分:总分是90个项目各项得分总和。总均分=总分÷90,所得结果表示总体上被试的自我感觉介于1~5的某一个范围。
阴性项目数:“无症状”,即≤2的项目数。
阳性项目数:“有症状”,即≥2的项目数。
阳性项目均分:表示“有症状”项目的平均得分。
因子分:每个因子所含项目的平均分。
3.测验的解释
一般按以下标准分析量表分数:
(1)总分超过160分的,提示阳性症状,说明被试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
(2)阳性项目数超过43分的,提示被试心理有问题。
(3)任一因子分≥2分,说明可能存在着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碍。
按全国常模结果,满足以上任一标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二、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W。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用以评估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如焦虑和抑郁的主观感受。本量表含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测试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分为4级评分,其中“1”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2”代表小部分时间,“3”代表相当多时间,“4”代表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SDS中有20项由反映抑郁状态的四组症状组成:
(1)精神性—情感性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和哭泣两个项目;
(2)躯体性障碍,包括日间差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悸、易疲劳等8项;
(3)精神运动性障碍,包含思考困难和能力减退2项;
(4)抑郁的心理障碍,包含思维混乱、无望感、易激惹、决断困难、无用感、空虚感、无价值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等项,共8项。
测评的记分:施测时,要求被试根据其在最近一星期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相符的回答。SD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即得到粗分(X)。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Y)。
结果的解释:按照中国常模,SDS的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2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具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
三、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W。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用于评定被试的焦虑主观感受。SAS由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组成,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每个项目用4级评定。其中“1”代表没有或很少发生,“2”代表小部分时间发生,“3”代表相当多时间发生,“4”代表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发生。
测评的记分:施测时,要求主试根据其在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相符的回答。SA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即得到粗分(X)。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Y)。
结果的解释:按照中国常模,SAS的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四、违法犯罪人危险性诊断
为了更好地监禁、看管违法犯罪人员,矫治机构必须明确违法犯罪行为人是否具有危险性,因为危险的违法犯罪人可能会逃跑、侵害他人、毁坏财物等。美国精神病学家哈里·科泽尔(Harry Kozol)等经过10年的研究,提出了诊断和确定危险违法犯罪人时应当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严重伤害别人或者具有这种企图;
(2)怀有愤怒、敌意和怨恨情绪;
(3)喜欢目睹或者进行使他人遭受痛苦的行为;
(4)对别人缺乏利他精神和同情心;
(5)把自己看成是被害人,而不是加害人;
(6)不满或者抵制权威;
(7)首先在意自己是否舒适;
(8)是否具有挫折耐受力或者是否能够延迟满足;
(9)对自己的冲动缺乏控制;
(10)对社会责任有不成熟的态度;
(11)对自己的心理结构缺乏认识;
(12)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曲解对现实的认识。
科泽尔等也认为,具有下列因素的人是没有危险的人:
(1)一般来说对社会责任有成熟的态度;
(2)对他人的生活福利和利益有同情心;
(3)抛弃了自己的敌意和怨恨情绪;
(4)相对来说没有严重曲解现实;
(5)对自己的性格有较高的洞察力;
(6)人格中具有有助于处理危险状态的因素;
(7)对初次进行的犯罪行为具有很强的条件作用;
(8)能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承担责任;
(9)尤其能够认识到在社会中既包含责任,也包含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由。
根据科泽尔的研究,上述因素对违法犯罪人的危险性作出的预测有很高的准确性。
单元四 建立心理档案
“操作步骤”
(1)收集与违法行为人心理相关的各种信息。
(2)依据一定的方法与技术建立与管理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
(3)合理使用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
一、信息收集
搜集违法行为人心理问题相关信息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前提,这些信息的收集有利于各种评估方法的正确使用。一般来说,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诊断阶段的相关资料
(1)违法行为人简要履历。该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职业、职务、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2)身体状况。该项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缺陷、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注意可能有遗传或相互影响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或心身反应特征类的疾病)等。
(3)家庭环境、人际环境、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如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的组织结构、家庭的居住环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4)个性特征。
(5)目前主要症状。主要包括认知问题(如智力状况和认知方式)、情绪问题、意志行为问题、个性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或症状的程度、频率、发生时间及起因。
(6)心理测验结果和评估结论。根据需要所做的智力、情绪、人格、适应性、心理健康状况、神经心理等测试结果。
(7)症状诊断与评价。对违法行为人目前症状的诊断。
(二)心理矫治阶段相关资料
(1)矫治方案。矫治方案包括拟采取的矫治方法,实施矫治的阶段及人员分工,矫治目标等。
(2)心理矫治实施情况。该项包括违法行为人心理辅导、咨询治疗的记录,针对违法原因所采取的某些生化实验研究和医疗措施及其效果等。
(3)对各阶段矫治效果的心理学评估及分析。
(4)对释放人员进行再违法犯罪预测及行为倾向判断。
(5)释放后的帮教、监督建议。
二、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建立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是一项技术性强,又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精力与物力的工作。因此,在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选择责任心强,心理学知识扎实,具备心理学从业人员素质的干警承担违法行为人档案管理工作,并要对他们进行专门训练。
(2)要注意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在内容上的完整性。
(3)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的建立和不断充实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把这项工作贯穿于违法行为人心理矫治的始终。
三、心理档案的使用
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的建立,目的是为了提高心理矫治的有效性,实现违法行为人心理矫治的科学化及制度化管理,因此在心理档案的使用上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总体来说,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一般只供心理医生和专业矫治人员查阅;
(2)在使用违法行为人心理档案的资料时,要全面考虑问题,档案中的项目或结论应与其他方面联系起来思考和运用,切不可断章取义,孤立地看问题。
(3)要遵守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对不宜公布的事项,不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加以引用,以免降低心理矫治工作水平。
“咨询常用文书”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一:人格测验
实训目的:学会使用MMPI、16PF、EPQ等人格量表,进一步掌握人格测验的各种相关技能。
实训内容:使用MMPI、16PF、EPQ等人格量表对选定的某一团体,最好是违法行为人团体进行测验,分析每一个受测个体及团体的人格状况。
实训步骤:
(1)做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测验量表,布置好测验场所、人员等。
(2)施测。注意按照量表的使用说明进行施测。
(3)结果分析。按照量表的计分方法,分析每一个受测人员及团体的得分情况,并做好分数的解释。
(4)针对某一受施个体和/或总体撰写评估报告。
实训项目二:心理诊断
实训目的: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心理诊断,进一步掌握各种心理诊断的标准。
实训内容:给出一个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案例,学生根据相关的资料对个案心理问题进行诊断。
实训步骤:
(1)认真分析给出的案例。
(2)对案例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
(3)报告与讨论作出诊断的依据。
“案例”:
1.一般资料
(1)家庭主要情况及成长史。刘民出生于1973年12月5日,江西省余干县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小学文化程度,入狱前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现已离婚,家中有两个小孩,大的16岁、小的14岁,小孩较听话,是他目前改造的主要动力。
(2)主要犯罪事实及改造表现。利用被害人陈×年幼无知,以谈恋爱为名,在其出租房里多次与陈×发生性关系。因陈×未满14周岁,判刘民奸淫幼女罪,处以有期徒刑10年。
刘民从投入改造以来表现较差。该犯先后呆过一监区、十四监区和八监区。在十四监区曾与人斗殴致他人卵袋皮破两道口子缝六针,因而受记过处分一次。2006年刘民以生病为由近一年未参加正常劳动。2008年8月16日中午与带班民警发生严重冲突后称心脏不舒服卧床不起,分监区干部和监区干部对其人品评价极差。
(3)身心状态。违法行为人因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卧床不起而面部略有浮肿,但精神状态正常。无家族精神病史。
2.违法行为人主诉
自从与民警发生冲突后我心情非常难过,我觉得民警不该总是为难我,我觉得我到哪里都有民警为难我,想着这些我心里就更难过,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睡觉,但又总睡不着。
3.咨询师观察、他人反映及心理测试结果
(1)咨询师观察。刘民身着囚服,衣着整洁,面部略有浮肿,谈话正常;意识清楚,无妄想和幻觉,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2)民警反映。近来情绪波动较大,不能与民警进行很好的交流,对干部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不到车间正常劳动已有近一百天了。
(3)同监号服刑人员反映。刘民因白天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晚上睡眠时间短,总是在床上翻身,影响本监号其他人员的休息,他与同监号的人员也很少交谈。
(4)心理测试结果。SAS:标准分62分,说明存在中度焦虑;SDS:标准分51分,说明抑郁症状不明显;EPQ:N分65分,P分41分,L分41分,E分32分。人格特征为内向不稳定型。
请根据上述资料初步诊断违法行为人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