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步骤”
(1)赌博违法行为人的个别辅导。
(2)赌博违法行为人的家庭辅导。
单元一 赌博违法行为人的个别辅导
要防止赌博行为陷入失控,最佳方法是及早认知初期迹象并加以提防。治疗病态赌博的方法包括心理辅导以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一个良好的辅导员能帮助你找出控制赌博的最佳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开出处方药物,协助赌博违法行为人控制因嗜赌而产生的不安或失落的情绪。
病理性赌博违法行为人经常在正常赌龄时间范围内出现赌博行为,这种行为有时是连续性的,这种行为有时是片断性的。在西方国家,研究病理性赌博治疗的有赌博者匿名会,它是一个秘密的组织,活动也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赌博违法行为人以自愿匿名的形式参加,大度宽容的治疗师提供有关的讲解指导,充分尊重人格,没有压力与批判,参加者自由讨论,使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以达到戒赌的目的。这样的措施在国内是否可行,还有待研究和讨论。
一、病态赌博违法行为人的自救方法
赌博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戒除赌瘾也不容易,但如果拥有坚定的意志,绝对可以解决赌博问题。赌博违法行为人可以尝试以下的自我控制方法:
(1)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打消赌博的念头。
(2)制定一个限额。无论你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赌款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
(3)控制现金的流转。限制现金的供应,如制定每日从银行户口提款的限额、开立一个需要两人签署的联名账户、安排电子付款或通知银行限制信用卡贷款。
(4)减轻精神压力。定时做运动(如缓步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舒缓紧张的情绪。
(5)养成记录的习惯。写日记可帮助赌博违法行为人了解自己的赌博行为,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例如,他们可能发现,每当他们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当他们需要用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帮助他们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他们可通过各种方法,恰当地满足不同的需要。
倘若想找人倾诉你的赌博问题,但又不习惯面对面向人倾诉,可以通过电话辅导热线服务,向一些互不相识的人剖白你的感受,或商讨赌博问题。其实,很多赌博违法行为人都曾经通过这个方法得到辅导并使问题得到解决。
二、赌博违法行为人的心理辅导步骤
单元二 赌博违法行为人的家庭辅导
面对面的交谈,可以改变赌博违法行为人的认知能力、控制能力,使其不再受赌博的诱惑。要接受心理辅导服务,家人的支持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嗜赌人员得到家人的支持和信赖,他们成功地戒除赌瘾的几率就十分高。为此,家人应做到下列事项:
(1)家人与赌博违法行为人一起接受戒赌辅导;
(2)家人应清晰、具体地对赌博违法行为人表达他们对赌博行为的态度和立场;
(3)为避免互累症的影响,家人不应以金钱帮助赌博违法行为人或让其处理财务问题;
(4)家人应在赌博违法行为人面前清楚表明不会以金钱作为帮助及支持;
(5)协助赌博违法行为人重新建立健康的家庭文化,以免赌博问题祸延下一代;
(6)要求赌博违法行为人不应让子女替自己购买彩票,或选择六合彩及赌马,或替自己打麻雀;
(7)家人亦不应参与或协助赌博违法行为人赌博;
(8)家人避免不断责怪及追究赌博违法行为人输了的金钱,以免他以此作为赌博的借口;
(9)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与家人一起建立及发展多元化的活动和兴趣;
(10)协助赌博违法行为人发展个人兴趣或活动来取代赌博活动;
(11)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多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远离以往的赌友;
(12)协助赌博违法行为人做开支预算;
(13)尽可能征得赌博违法行为人同意,让家人协助他管理家庭财政,如接管家庭收入、限制支出;
(14)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每日只携带少量现金,足够当日必需的基本开支便可,避免携带提款卡及信用卡上街,减少提取大量现金的机会;
(15)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到银行降低户头的提款限额及信用卡户头的透支额度;
(16)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通知银行及财务公司取消其借贷资格;
(17)让赌博违法行为人学习面对输钱的后果及计划如何去偿还赌债及借贷;
(18)要求赌博违法行为人承诺决不以日常开支的金钱用作赌本;
(19)要求赌博违法行为人承诺决不借钱去赌博;
(20)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严格控制自己,不单独参与赌博活动;
(21)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赌博时为自己限定赌本,并承诺若输钱后,不会继续下注以追回赌本;
(22)鼓励赌博违法行为人设定参与赌博的时限且时间一到就坚决依时离开。
项目四 赌博违法心理教育
“操作步骤”
(1)赌博违法行为人的认知教育。
(2)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情感教育。
(3)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意志教育。
一些人在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上存在的缺陷,会影响到他们对客观事物全面深入的认识以及自身的情绪情感体验和意志行为活动,甚至作出一些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在认知方面,不少人对赌博的违法性认识不足;对赌博行为将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缺乏应有的警惕,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就有可能不自觉地参与赌博活动。在情绪情感方面,有些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往往容易沉迷于赌博,从中为自己在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成就欲”寻找一条宣泄的途径。也有些人事业有成,但总感到活得很累,长期处于一种压力状态下,想通过赌博使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在意志方面,有些人自制力弱,坚持性差,易受赌博气氛的感染,经不起参赌者的引诱、教唆,开始对赌博跃跃欲试或半推半就,偶尔参与,时间一长,便深陷其中,形成瘾癖,难以自拔,改恶从善的意志力便丧失殆尽。
单元一 赌博违法行为人的认知教育
俗话说:万恶赌为首。赌博的人常说:“我一不偷二不抢,输了钱全由自己负责,有什么错?公安局真是多管闲事。”
赌博作为一种越轨的社会行为,不仅给个人带来危害,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赌博有着极大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性,现实的危害性是指赌博可诱发抢劫、盗窃、卖淫、凶杀等违法犯罪行为,而潜在的危害性是指赌博造成的无形的、间接的、长远的危害。
一、赌博导致违法犯罪
赌博违法行为人为了过赌瘾或为了筹集赌资,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从而引发各种各样与劫掠钱财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
赌博场所是违法犯罪的高发地点,不少赌场投靠当地政府官员,得到“红色保护伞”的庇护,当事人为所欲为,凡是聚赌的场所,总有放高利贷者、卖淫嫖娼者、吸毒贩毒者以及流氓地痞穿梭其间。有些赌博违法行为人本身就兼有多重身份,这些社会异类聚集在一起,使赌场变成了各类罪恶活动集中的黑窝,在一些人数不多的、赌注不大的赌博场所,也会经常发生为了钱财而争执、斗殴、致人伤亡的问题。
二、利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赌博经常被作为一种追逐功利的手段和途径。其中,利用赌博形式行贿受贿或诈骗钱财,是最为突出和最为典型的。讨好上司、调动工作、晋级提干、承包工程以及企业经营等都可以在赌台上进行。摆象棋残局、套圈、打气枪、掷骰子、弄套绳,还有许多其他不知名的玩法,使得人们驻足观看,赌徒便趁势以赌行骗。
此外,有的赌徒与黑暗势力勾结或寻找“保护伞”,以身试法,赌输了便不择手段地筹集赌资,有些通过贪污或挪用公款继续赌博,有的通过抢劫、偷盗、诈骗等恶劣手段筹集赌资,严重危害社会安定。
三、赌博危害家庭
(1)赌博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赌博违法行为人在做家务、教育子女等方面难尽义务;影响家庭成员特别是夫妻间的感情,败坏家风,其事业、学业亦深受其害。
(2)赌博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赌博,赌博,越赌越薄”。
(3)赌博导致家破人亡,当家庭的主要成员嗜赌成性,使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基本的生活都难以解决的时候,就必然会产生诸多家庭矛盾,如夫妻之间的感情破裂等,而嗜赌的主要家庭成员也会感到内疚,为了钱财铤而走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导致家破人亡。
(4)赌博危害青少年。随着赌博不良风气的蔓延,青少年必然会耳濡目染,这种风气驱使他们进行有害的尝试。青少年的知识水平,人生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极为欠缺,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意识和行为的影响,从而走向歧途。赌博似乎可使人快速致富,对于无经济收入或收入不高的青少年有不小的吸引力,赌博的娱乐性又直接满足了青少年好动贪玩的天性。另外,在子女涉赌这个问题上,家长的宽容或默认等错误的指引以及爱赌的旧习,都会使未成年的子女深受其害;此外,社会上一些不法商人,直接引诱和教唆青少年赌博——在游戏机室为青少年提供饮料、饮食和睡觉的长椅等,致使一些青少年夜以继日地在游戏机室中赌博。
(5)赌博侵害干部队伍。在赌风蔓延的过程中,有不少干部参与了赌博,其中有些干部甚至嗜赌成性,而且还有个别干部受赌头的拉拢,变为赌头违法赌博的保护伞,以权护赌,以权助赌,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单元二 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情感教育
面对赌博违法行为人不健康的情感,应着重约束力和感化力,对其进行情感教育。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受到群体的氛围、风气、观念和倾向等的综合影响。要禁绝赌博,就必须认真研究社会群体的作用。社会群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血缘型、情感型、相邻型和职业型等四种,其中在血缘型群体和职业型群体中,其成员的地位、职务和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情感型群体和相邻型群体中,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好恶、爱恨为基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一、血缘型群体的感化和教育
血缘型群体是以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结成的群体,它的群体成员有父母、夫妻与子女。血缘型群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互动频率最高,感染力最强,家庭在其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中所起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依靠爱情、血缘亲情的力量来实施感化和教育,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为人父母都应该有责任感,从爱护孩子和培育孩子的角度出发,远离赌博,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高雅、和谐、欢愉的家庭环境。父母要使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教育和引导未成年子女远离赌博。同时,父母要和学校密切配合,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对孩子的业余时间不闻不问。发现孩子有赌钱或物的行为后,不要消极管束,一味打骂、威吓,而应通过积极的疏导教育,使孩子选择积极健康的课外活动形式,促进他们心智的健康成长。如果家庭中有成员经常参加赌博甚至嗜赌成瘾,家庭其他成员就要进行耐心劝阻、约束和感化。以血缘亲情和夫妻之情来感化赌徒,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二、情感型群体的鼓励和促进
情感型群体是人们在交往中由于兴趣的接近、情感上的共鸣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体,其感情色彩浓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朋友圈”。这种情感型的群体内力较强,朋友间由于感情因素而产生相互影响的力量很大。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当有朋友参与赌博,自然应该努力地劝说朋友放弃赌博,朋友之间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和心理上的依赖感,因此朋友对赌博违法行为人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会成为其戒赌的动力之一。作为朋友,对已经染上赌博恶习的友人,不能鄙视,不能与之断绝往来,而要坚持不懈地鼓励他,作为其强大的支撑力量把他从邪路上拉回来。
三、相邻型群体的引导和约束
相邻型群体即社区群体。它在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等方面都非常重要。社区通过广泛的舆论宣传,形成良好的禁赌氛围,如一个社区内有“赌博可耻”的舆论氛围,那么赌博违法行为人能时时感受到一种舆论压力和社会背弃感。从而被迫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远离赌博活动。
社区能加强对赌博违法行为人的管理。社区机构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可制定居民公约,明文禁止赌博,并摸清社区内有哪些人嗜赌,发现赌博行为,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可以通过传单、橱窗、标语、居民大会等形式,向人们宣传赌博的危害以及指导人们怎样抑制赌博的心理诱惑,还可通过社区批评专栏将社区赌博犯罪违法分子予以曝光,接受社会舆论谴责和社区群众的监督。
社区还可以发动居民组织禁赌协会,制定禁赌公约。可以把有威望的民众组织起来,成立禁赌宣传组,经常上门对赌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威。有一个村把戒赌写进了村规民约。严禁村人赌博,无论哪家赌博,一律停止向其供电,并勒令其进行公开检讨,直到切实改正为止。赌博行为严重者应送公安机关处理,让赌博违法行为人内外交困,不再参赌。
四、职业型群体的管理和教育
职业型群体即工作单位群体,职业型群体应将有关禁赌的内容明文写入单位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明文规定严禁成员赌博,并责令科室和班组等基层组织机构严加约束和管理,保障禁赌措施的切实实施。职业型群体应对成员的赌博行为予以处罚,处罚形式可以采用纪律处分和经济制裁两种。对在上班时间赌博的成员,扣发其补助和工资;对因赌博造成生产事故的成员,不仅要追究其责任,还应责令其进行经济赔偿,同时向司法机关报告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赌博屡教不改者,视其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记过甚至开除公职;对嗜赌的共产党员,还要给予党内纪律处分。职业型群体加强对赌博成员的教育,可以通过讲座讨论会、宣传栏、广播、专题学习、班组会议向成员宣传赌博的危害性;对嗜赌的成员,班组、科室领导和党组织要经常上门作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此外,加强对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情感教育,矫治机关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赌博违法行为人在接受惩罚矫治的过程中出现的孤独感,干警要善于抓住他们的情感因素同他们交往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他们予以关心和帮助,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劝,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减轻其孤独感,增加干警的亲和力。针对赌博违法行为人强烈的自卑感,管教干警要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对他们予以鼓励,尤其是对于他们在矫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更要加以肯定,提高其做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削弱其自卑心理。针对赌博违法行为人强烈的依附心理,管教干警应对他们关心体贴。热情的鼓励教育和耐心劝导,都会使他们的依附心理发生转移,从而接受干警的教育感化。
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情感教育从关爱中开始,即从良心的培养、爱的教育开始,赌博违法行为人对自我良心的寻找、发现、开掘和培育是忏悔的过程,而忏悔是痛苦的情感体验。这种痛苦的体验,一方面来自于对他人的不幸和痛苦的分担和移情,因为赌博违法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其他成员造成了伤害;另一方面来自劳教惩罚所转化的内在惩罚,即羞耻心,这一“内向的愤怒”忏悔只是良心培养的途径而已,过度的忏悔痛苦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良心培育最终要导向爱的教育。我们可以把赌博违法行为人看成是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背离,是其社会化过程即成长过程的缺陷造成的。爱的淡漠乃至丧失,使赌博学员失去了良心的自律,爱首先体现为一个人对他人的给予,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赌博违法行为人的人格多属于接受型、剥削型和交易型。爱的教育是为了把赌博违法行为人的人格从接受型、剥削型和交易型改造为创造型,即具有创造性,能发展自己的潜能,具有给予的价值观和能力。在给予的行为中,体验到自身的力量、财富、能力,这种提高生命力和潜能的体验使赌博违法行为人充满快乐,远离赌博,通过生产劳动实现创造,受尊重的尊严感,同样可以通过生产劳动,培养赌博违法行为人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教育赌博违法行为人对自己负责,具有爱父母、爱妻子、爱子女之心,对社会和他人负责,有利他之心,通过组织看专题电视、影片,参加文体活动,艺术创作等,传授、传播爱的信息、爱的知识,提高赌博人员母爱(父爱)、情爱、友爱、自爱等的能力,将爱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能力,远离赌博。
单元三 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意志教育
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赌博违法行为人真正戒掉赌习,还需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外来压力内化为自身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这就要提高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戒赌意识,增强赌博违法行为人的意志,从而战胜赌博的诱惑,远离赌博。
一、树立戒赌意识
赌博违法行为人要正视自己的赌博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用心理上的恐惧感来唤起自己对赌博的不亲近感和冷漠感,在心理上筑起一道拒赌的防线;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赌博即使是小赌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和家庭责任,做一个有利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战胜嗜赌的不良心理
参与赌博,都是在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支配下进行的。第一种心理因素是好奇。很多赌博违法行为人参与赌博,是出于好奇,爱凑热闹。第二种是好胜心理。老是想和别人决一雌雄,分个高低,不取胜誓不罢休,非要赌个你死我活。第三种是发财心理。把赌钱当成满足金钱欲望的捷径。第四种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手气好”,“赌运亨通”,会赢个满盘满钵。第五种是自以为是的心态。总是认为自己的经验和技艺是一流的,虽然老是输,但只要偶尔赢一次,这种胜利的喜悦就可以支持他们输上十次,几十次以至于上百次,囊中渐空终不悔。第六种是翻本的心理。如果赌徒赢了,头脑中会形成阳性条件反射,促使其为继续赢钱再赌;如果输了,则形成阴性条件反射,促使其为挽回损失(翻本)再赌,这是赌徒中普遍存在的病态心理。
每个赌徒必须首先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良心理,反省自己在参赌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症结所在并有意识地战胜自己的不健康的心理。病态人格的赌徒必须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通过专业人员的引导和疏通,使赌徒重新认识自己,重塑健康的人格,使自己有亲近感、平和感、羞耻感、同情心和较强的行为控制协调能力。
三、抵御赌博的诱惑
意志是一种心理品质,是控制自己情绪冲动,承受压力的能力。在戒赌的过程中由于对赌博的心理依赖,赌博违法行为人肯定会有想放弃戒赌目标的否定性情绪冲动。对于意志薄弱和自控力差的人来说,要戒赌瘾,就跟戒毒瘾一样。虽然自己明白这不是个好事,可是很难戒断。
赌博之所以对赌博违法行为人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能使赌博违法行为人在赌博时产生一种生理上的特殊快感以及在未赌博时萌生一种心理上对赌博的特殊依赖性,即赌瘾。因此,培养坚强的意志是个人戒赌的关键,参赌者戒赌意志的自我培养,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自我心理强化。“赌场里的人够可怕的,一个个如此无耻,又如此贪婪!一切都很龌龊——道德上的卑劣与龌龊。赌台上发生的许多事简直就是最最普通的偷窥。”赌徒需要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句话剖析自己,在出现犹豫、动摇乃至反复时,在心理上不断地用无声的语言鼓励自己:“我必须戒赌!”“我一定能戒赌!”“坚强点,撑过去!”从而强化自己的戒赌意志,控制动摇等否定性情绪冲动,加强抵御赌博的心理防线。
(2)语言警示法。语言是一个人情绪体验的强有力的工具。通过语言警示可以抑制一些戒赌过程中的否定性情绪反应。戒赌者可将有关赌博的危害,禁赌戒赌的著名言论,如“十赌九输”,“戒赌,戒赌,坚定戒赌”,“远离赌博”,“永不再赌”等书写成条幅挂在床头或卧室的醒目地方,或写在日记本上,随时提高自己不参与赌博的意识。
(3)注意力转移法。赌博违法行为人每当看到别人赌博而自己产生强烈的参赌冲动和愿望时,就迅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或马上离开赌博场所,不让自己参加到赌博活动中。这样做有两重积极作用:一是避免使自己直接受到赌博场所的恶性刺激,以免经不起诱惑而重蹈覆辙;二是有助于培养戒赌者自制力和坚定性等优良的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对于戒赌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具体来说,赌博违法行为人可在生活上和事业上寻找一个新的长期目标去积极追求,就可抗拒因远离赌博而导致的长期的烦躁不安。如戒赌者无职业,则可以通过参加工作或经营商铺,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乐趣,这样就不会因为无所事事而把精力浪费在赌博之中。
(4)加强自身的修养。实践证明,只有将戒赌与加强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才能巩固戒赌的成果。只有赌博违法行为人在戒赌过程中对自己以往沉溺于赌博的行为和根源作出深刻的反省,通过内心深处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认识到戒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戒赌过程中加强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才能彻底戒除赌瘾,专心工作。
沉迷赌博的人在赌博之前就有人格缺陷和人格障碍,在赌博上瘾之后又形成新的人格和心理变异,个性心理的构成非常复杂。如缺乏自尊、精神空虚、寻求刺激、受暗示性强、自制力弱、坚持性差;同时,对赌博心理依赖非常顽固和持久,对赌博活动有着强烈的渴求,只用法制和道德性等常规手段来戒赌远远不够,还必须对赌博违法行为人施以心理干预,以改变其人格和行为方式,才能使其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