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违法心理矫治
15064900000013

第13章 违法行为人的心理辅导

“操作步骤”

(1)对违法行为人的心理问题认识。

(2)对违法行为人的心理状态与心理障碍提出辅导方案。

(3)对违法行为人进行人格分析。

(4)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改变与矫正辅导干预。

(5)对违法行为人的团体心理辅导。

辅导者的任务是协助违法行为人放松心情,创造各种新方法,改掉旧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形成新的意识和行为的心理倾向,减少其抉择的困难,并寻找能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在成功感的支持下逐步改变,形成心理健康状态。

单元一 给违法行为人的心理问题下定义

违法行为人在起初若干次面谈时总会抱有复杂的情绪及矛盾的意识,以致他们自己都不清楚心理障碍的原因,所提供的内容,在他们看来,都非常重要,但在心理辅导者一方看来,就有必要将违法行为人的表述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问题的焦点,或是心理障碍的原因,建立一种因果逻辑关系。

对违法行为人的心理问题下定义并非一定是心理学定义,还有事件的定义及从科学或经验角度下的定义。下定义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提出问题。例如,违法行为人说自己这一段时间经常失眠,心里烦躁,干什么都不能专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人际关系不好而烦恼?男(女)朋友提出分手,心情郁闷?环境?从多方面分析以供违法行为人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定义时注意下列问题:

(1)讨论目标(定义)大概都可能指向三个方面:行为方式不当;情感反映不正确;逻辑判断的前提错误。

(2)不要被违法行为人的初述所迷惑和控制,被违法行为人牵着鼻子走。

(3)是扩大还是缩小讨论的范围,取决于违法行为人是否能接受某一定义。拒绝时,违法行为人易发生思想上的对抗,此时循环讨论,并非心理辅导者选择不当,而是违法行为人不能接受。

(4)注意排除一种心理倾向,心理辅导者对问题的定义想当然,并且用各种方法强迫违法行为人接受。

任何谈话首先要做的事便是与违法行为人共同做决定,到底谈话的主题是什么。违法行为人往往只能对其问题作粗略的描述,于是心理辅导者与当事人便共同对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定义,然后再决定谈话初期他们将采取何种定义,也就是他们需要讨论什么问题。在最初的3~20个提示中(由心理辅导者所说的提示)我们可以做个抉择,然后谈话便可往下进行。对问题的各种定义做抉择可能是在意识层面,也可能是在潜意识层面。心理辅导者成功的谈话资料记录中,都一再提到此种抉择。

心理辅导者可以选用有关理论对问题进行阐述,从中选出一个基本操作模式,和违法行为人共同检讨问题,建立一种看法,发展出一个新的主题(此时多涉及个性心理的人格、特征)。

单元二 对违法行为人提出辅导方案

当事人所说的问题仅仅是表面的问题,要从更深的心理层次看待这些问题。心理辅导者若只看到违法行为人的表面问题,只是和违法行为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往往会跟着违法行为人走,可能违法行为人说出自己哪方面不舒服不合适,就会帮助其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当事人说到另一方面时候,就赶紧提供另一方面的帮助,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心理辅导者一定要站得比违法行为人高,对违法行为人一个或多个零散问题作综合分析,整体地看待这些问题,特别是要考虑心理状态的成因。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更深入地探讨第一阶段确定了的问题,并提出各种解决的方案。这个过程通常包括对这个问题的研讨以便获得更多关于此问题的明确的事实,包括对所发生事情的想法及感觉。然而以不同理论为依据的人在这个探讨阶段中的做法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第二阶段的工作理论和操作模式,可能是心理学的,也可能是非心理学的。心理辅导者需要用某种理论、观点去分析违法行为人的问题,并使违法行为人明白并接受这个分析。如“成功是必然,失败是偶然”,从正态分布看“不是你不行,而是有人比你行”。

许多心理辅导者会在到达这个阶段后感到满意,对心理辅导下个总结论。就心理辅导本身而言,对一个人生活历程和思想进行探讨已经足够了。所以当违法行为人觉得或认为一切都已经逐渐好转之后,心理辅导过程便可终止了。辅导效果便停留在含蓄的程度上。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又有新的问题被发现时,辅导者与违法行为人又重新回到第一阶段,并开始考虑其他的问题。而当他们发觉他们重新探讨的问题并无什么重要性可言的时候,便可以再度决定终止谈话。

单元三 对违法行为人进行人格分析

如前所述,心理辅导不仅关心违法行为人的事件,而且更主要的是关心其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除此之外,作为心理治疗最关心的还是人格构成。

心理辅导者在调查清楚心理障碍后,就应该转移到对违法行为人人格结构的分析上,找出相应的人格缺陷并反馈给违法行为人,促使他明白自己心理不健康的根本原因,从而达到人格重塑的目的。一般来说,分析人格结构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完整性。与此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理想自我”,即人们期望中的自我特点或表现。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理想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期望或理想,是个人的成长目标。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过分失调往往是产生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越大,其抑郁方面的得分越高。

(2)对世界整体的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不论是当前的,还是长远的,对于年幼的儿童都显得比较单纯,但是对于年长的儿童,尤其是少年和青年,颇受价值观的影响。一种思想表现为看重学习,努力求知,追求真理,希望将来造福人类,这当然是合乎教育目标的高尚价值观念。然而另一种思想则趋向享乐,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游戏,应当尽可能寻找乐趣、爱好、友谊,轻视智慧,追求愉快的感受,放弃成就功业的愿望。缺乏思考,随俗沉浮,抱着这种态度的青少年颇多。

价值观念影响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对于事态的看法,对于问题的处理,以及对待别人的态度都包括在内。在教育方面所谓社会化的目标,虽然不是让受教育者都采取完全一致的态度,然而不应有精神颓废的少年和青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交织在一起,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不相容的价值观的影响。这是中国教育事业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

(3)对人际关系价值观及尊重的需要。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有自尊、自重、自信的需要,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要求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这种需要可分为两方面:一是要求和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关心和高度评价,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认可,要求有名誉、威望和地位;二是在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和有信心。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可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力。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软弱、无能等情感,从而失去信心。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强大动力,表现出持久的干劲。但这种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

(4)生命价值观。“真不知为何要活着”,这是青春期少年很常见的心理。其实青春期的少年,在本能上都会逃避“死亡”这两个字眼,却口是心非地大谈“想死”,难怪人们一提及他们就摇头叹气了。这些青少年很明白,他们想要的还很多,生存的愿望也很强烈,却厌倦了生活,甚至想一死了之!这种矛盾的心理就是兼具神经质和自我封闭性格的表现。换言之,就是心中的互相冲突的不平衡状态,即兼具敏感迟钝的两种特征。

单元四 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改变与矫正辅导

改变与矫正阶段的方法步骤有如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为当事人的问题制订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2)将这些可能方案加以研究并探讨这些方案的优缺点。

(3)决定哪些方案最为合适,并在实际中对这些方案加以测试。

在制订行动方案的时候应注意下列三个问题:

(1)越多越好。根据决策论的原则,决策方案的制订,前提必须是有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如果仅有一个方案的话,这个方案可能是一个失败的方案。越多越好同时还意味着,处理心理问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不可限于一种古板的思维模式,同时要提供多种方案,也可以适应违法行为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2)多种方案的评判。根据决策论的原则,在众多的可供选择行动方案之中,必定有一个方案,对于环境和行动主体来说,是最合适的。因此,辅导者要和违法行为人共同对可供选择方案逐条进行评价,并按可接受性进行登记排列,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动方案。特别要注意选择和评价标准,只有最满意的而无最好的方案。也就是说,对于已有方案来说,只要违法行为人满意,就是最好的。切记不是心理辅导者满意的!

(3)方案是双方认定的。双方认定是满意和选择的一个前提,如果有一方有疑问的话,那就应该继续讨论,但是要特别注意心理辅导者不要强加于违法行为人。界定的选择过程是一个心理辅导和心理康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和发展的过程。

单元五 对违法行为人的团体心理辅导

一、什么是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Guidance)又称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商,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团体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小组或由成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领导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等方式,处理并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及心理问题。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征

卡普其与柯里(Capuzzi&Corey)在《20世纪90年代心理咨询展望》一书中,描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团体中发展信任气氛以促进彼此的态度和情感分享,能将这种信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增进自我接纳和自我尊重。

(3)澄清声明的价值并探索人生哲学。

(4)能容忍他人,并能接受和尊重不同的个体。

(5)学会解决问题和正确决策的技巧,并坦然接受这些决策的后果。

(6)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需要。

(7)增加关心他人的能力。

(8)学会将团体中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

据道宁(Downing,L。N。1968)指出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具有12个优点:

(1)让行为人了解、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行为人支持的,以获得公德心并增强自信心。

(2)让每个行为人能够从与别人的相互关系中找出自己的利益,行为人可以得到单独与咨询师接触所不能得到的利益。

(3)鉴别需要特别予以援助的行为人。

(4)促进个体咨询的效果,团体的经验可以提高辅导的需求,使行为人更好地达到成熟。

(5)有益于发展社会性,团体中所获得的社会化经验可以促进学习与改进行为。

(6)可以提供治疗效果、洞察以及更好的适应。

(7)使咨询师可以与更多的行为人接触,这种接触可以帮助行为人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善自己的态度。

(8)使行为人获得安全感,提升自尊心。

(9)为行为人提供接近咨询师的机会,促进求助动机的强化。

(10)综合各种教育经验以获得最大利益,经过团体讨论可以使方法明确化,有助于行为人认识学校各项活动的意义,能够建构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11)消除行为人的紧张和不安。

(12)咨询师和其他管理者的工作将更加有效。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实训目标:通过设计与实施心理辅导方案,进一步掌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的技能。

实训的条件设计:心理咨询室或合适的活动场所。

实训的操作程序:(参考)

活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1)选择一个关注的心理辅导课题。课题的选择最好从实际需要出发,针对违法行为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设计辅导方案。

(2)设计活动方案。设计方案时需注意针对辅导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并对活动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等作出评估。

(3)修订辅导方案。通过小组讨论,集小组之力量进一步完善方案。

(4)方案实施演练。最好先在课堂上,以同学作为受众实施方案,并根据同学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方案。

(5)针对违法行为人开展心理辅导。

(6)对辅导活动进行总结。注意总结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实训中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