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违法心理矫治
15064900000011

第11章 结束巩固治疗

心理治疗结束阶段的工作不容忽视,这一阶段的工作对治疗工作的质量亦有很大影响。在这一阶段中,咨询师要向行为人指出他在治疗中已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并向其指出还有哪些应注意的问题。咨询师传递给行为人的信息更可能是这样的:“你现在做得越来越好了,你自己也可以做好它了。”

心理治疗的结束巩固阶段是治疗的总结、提高阶段。该阶段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咨询的结束,另外一种是整个治疗的结束。对于第一种,要做好此次治疗的小结和下次治疗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治疗的时间和主题。对于第二种,治疗师要帮助来访者重新回顾治疗要点,检查治疗目标实现的情况,进一步巩固治疗所取得的成果。如果有可能,还可将行为人在治疗中提高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扩展到其他事物,帮助行为人真正掌握治疗中习得的新东西,以便在日后脱离了治疗师的帮助仍可自己应付周围环境,自己做自己的治疗者。

单元一 阶段小结与巩固

一、操作步骤

(一)做治疗小结

心理治疗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由不同的步骤、阶段形成的。各阶段之间相互交叉衔接、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应及时小结每一次、每一段治疗的状况及效果,以总结经验,并作出必要的调整。

心理治疗的小结包括咨询师的小结、来访者的小结和来自双方共同的小结。咨询师的小结主要包括:第一,治疗过程中所言所行是否得当?第二,对来访者及其问题的把握是否确切?第三,所采取的步骤是否合理和有效?来访者的小结包括:第一,自己是否积极与咨询师配合?第二,自己是否把相关信息告诉了咨询师?第三,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并接受了咨询师提供的帮助?第四,通过咨询,哪些方面有新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共同的小结包括:交流心理治疗的感受,总结得失并商议下一次咨询的有关内容。

小结时需注意要充分地、实事求是地肯定来访者在治疗中的良好表现,并且围绕治疗目标来进行。

“案例”

咨询师:你在害怕你丈夫会做出你父亲对母亲所做出的那些事?

行为人:(哭泣)太可怕了,我有时坚持不了。

咨询师:坚持他离开你或他有外遇的事实?

行为人:如果他能停止……

咨询师:你会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吗?

行为人:(停顿)

咨询师:你如何处理将决定发生什么,你意识到你现在的不安,并想到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很好。但你的不安很可能与你是小孩时家中发生的事情有关。我们下一次谈论你与丈夫的恋爱过程,好吗?

第一次会见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形成初步假设,对行为人以非特殊方式呈现假设,以维持行为人对咨询师的信任感。

(二)商讨下次治疗任务

一次治疗结束后,特别是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咨询师和行为人应该商讨一下前一阶段的治疗过程中尚未达到的目标、还未解决的问题。对照治疗实施方案,看是否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如果没有,则分析一下原因,是否目标有误,误在何处?还是遇到了阻力,阻力来自哪里?找到原因后,就采取相应的对策。

每次治疗结束时,咨询师不妨与行为人探讨下一次(段)治疗的任务及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详细地交流了引起你不良情绪的事件,基本理清了事情的发展过程,但为什么这件事会对你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你回去好好想想,下一次我们再具体分析,你看怎么样?”

(三)布置家庭作业

不少心理治疗流派都强调要给行为人布置“作业”,如记家庭日记,并把这视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家庭作业形式一般有记日记、制订计划、与某些特殊的个体谈话交流、奖励自己的某些行为、考虑某个特殊问题、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信给某人,等等。

作业内容可以多样。比如,治疗后的体会与收获,对治疗意见的思考,对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剖析,平时自己的实践体会与问题,前一阶段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估,有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问题存在,下一阶段治疗工作的建议,等等。完成作业的过程,其作用既是行为人自我分析、自我领悟、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咨询师深入了解行为人及其心理问题和治疗效果的过程。做作业,使治疗由特定的治疗时间和场所延续到更广阔的时空中。

布置家庭作业时需注意:对作业要认真阅读,了解行为人的变化动态,对行为人要尊重,并及时调整咨询方案。

(四)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反复现象

心理治疗是一个过程,其间行为人有反复是很正常的,咨询师和行为人都应该有心理准备。有时,在咨询室里行为人感觉好多了,可一回到现实中就不行了;或者前一阵子症状减轻了,可后一阵子症状又严重了。咨询师要有信心和耐心,不可表现出不耐烦、冷漠,不可横加批评、指责,咨询师还要让行为人树立起信心:“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呈螺旋式上升一样,心理问题的解决也是如此。你的问题看起来好像又回到了起点,但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你已经不是刚接受咨询时的你了,你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比如……现在遇到的这种反复是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预示着更大的突破将要来临”。此时,帮助行为人辨别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要多分析,特别是让其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了解治疗的反复性,以维持和巩固治疗动机,增强信心。

遇到反复甚至倒退,咨询师也要分析具体原因,是咨询中出现了失误,还是行为人遇到了新的困难,或者是改变过程中的阵痛或暂时的倒退。搞清楚后,就可有的放矢。咨询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出现反复或倒退的时候,越是有希望突破的时候。

(五)处理治疗中的失误

行为人通过心理治疗,一般会有以下四种治疗结果:

第一,治疗效果显著,行为人存在的问题已顺利解决,行为人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第二,治疗效果较好,心理问题基本解决;第三,治疗有一定效果,但问题依然存在;第四,治疗效果不明显,问题基本上没有解决。

针对上述第三、第四种情况,咨询应认真分析收效不大的原因。是否是咨询师诊断有误或处置方法不当,或者是行为人没有积极配合,努力不够,未听取咨询师的意见,未按咨询师的要求去做,于是出现反复或出现新的问题。

如果问题出在咨询师身上,咨询师就该认真地反思治疗的每一个环节,找出失误之处,必要时可请教有关专家,制定新的治疗目标和方案;如果主要是行为人的问题,也要搞清具体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咨询策略。有时看起来问题出在来访者身上,但咨询师也是有责任的,咨询师要仔细思考自己是否及时注意到了行为人的反应,并作了必要的调整,是否促使行为人好好思考和实践了,等等。如果是由于反复所致,那么需要再咨询,巩固原有的成果;如果是因为遇到新的问题而使效果减弱,则要分析行为人的进步是否还不牢固,是否未能把学到的东西举一反三,没有实现咨询效果的迁移。对此,咨询师要有的放矢地帮助行为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时,咨询师可能发现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某项咨询工作的要求,这时,咨询师应及时终止咨访关系,并在行为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其转诊至其他合适的咨询师或相关机构。

二、阶段小结与巩固的注意事项

(1)完整的治疗是由若干次谈话组成的,每次治疗既独立又连续,每次治疗都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目标—进入—高潮—收尾),每次治疗都希望有一定的效果。

(2)许多心理治疗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连续性的。

(3)每一次的治疗都为本次治疗画上句号,为下次治疗留有余地,下一次是上一次治疗的深入和发展。

单元二 结束治疗关系

治疗过程结束后,治疗关系也不复存在,这充分体现了治疗关系的明确性。

一、操作步骤

(一)确定治疗结束的时间

治疗进行一段时间,治疗目标逐步达到以后,便可进入结束阶段。何时结束治疗,可以按照治疗方案商定的时间结束,也可以根据行为人的感觉及要求和咨询师的经验来决定。一般来说,应该是在达到基本治疗目标后,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为宜。通常,如果是预定十余次的治疗,那么在结束前的最后两次时就可开始进入结束阶段。那么如何结束治疗关系呢?这要分四种情况来谈:第一种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行为人对咨询师产生依赖感,一旦离开咨询师,症状又重新出现,从而阻碍了治疗关系的结束,这时,咨询师应该鼓励行为人自助,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第二种是逐渐结束法;第三种是明确治疗停止日期;第四种是提前通知行为人。

“案例”

咨询师:你知道,我们还有三次就要终止了。

行为人:我知道,我总感到离开很困难。

咨询师:是的,那正是我们要避免的一种依赖。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有任何不良反应,我们可以谈谈。重要的是不把治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三次以后,我们的治疗应该能够结束。

行为人:如果我不能做到呢?

咨询师:你看你来了,这是坚持的信号。

行为人:好,医生,我知道了,我会继续的。

以上的例子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就需要提醒行为人终止日期。终止时,有些症状会反复,此时治疗中要作出处理。

(二)结束前的全面回顾和总结

咨询结束前,咨询师要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给行为人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帮助行为人回顾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行为人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还可要求行为人复述咨询中的要点,使来访者开动脑筋,加深理解和印象。

作总结性回顾时,咨询师不仅要强调咨询要点,而且要总结咨询成果,充分肯定行为人取得的进步、成功,分析变化的原因,强化来访者的正确思维和积极行动,帮助行为人获得独立返回社会生活的自信与能力。必要时,还可以讨论行为人应注意的事项。

(三)帮助来访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

心理治疗的本质是“助人自助”,通过心理咨询与治疗,提高行为人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把治疗中习得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举一反三,自己学会如何有效地去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逐渐走向成熟。

在结束阶段,咨询师要渐渐采取相对被动的姿态,让行为人处于主动的角色,引导行为人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咨询中习得的知识和态度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其实,这一点应该贯穿于咨询的全过程,咨询师应把启发行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咨询师还要启发行为人:“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像如何思考问题才更合理,如何面对挫折才不会被挫折压倒,如何待人才能更受欢迎,等等。你要好好想了,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一定会使你受益匪浅的。”当行为人能运用习得的新东西去独立应对周围的环境时,那就说明心理咨询成功了。

(四)让违法行为人接受离别

有些行为人经过较长时间的咨询,可能形成依赖感,不太愿意结束咨询。依赖性强的还可能使原来的症状重新出现,借此阻碍结束。咨询师应使行为人明白:什么时候不再需要咨询师的搀扶,什么时候就走向健康和成熟了。

咨询师可视行为人的情况和咨询进展,可采取逐渐结束的方法,渐渐缩短咨询时间,加长咨询间隔,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减少行为人的依赖感;也可以明确停止期,但必须提前通知对方,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

二、注意事项

(1)治疗目的是“助人自助”,帮助行为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经验,提高行为人自知、自控、自我行动能力。

(2)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相对被动,而行为人相对主动。这种主被动关系应该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把启发行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放在重要位置。

三、小结

在国外,结束阶段的工作可能要占据一次或几次会谈的时间。而对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来说,这一阶段往往并不能占满一次会谈的时间,因为治疗时间短,次数少。但即使是一次性治疗,结束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咨询师可以总结回顾一下本次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治疗要点,并允许对方提出某些疑问,还可进一步要求对方复述治疗中的要点和所应完成的作业。这一条很重要,因为有时仅仅以咨询师说、行为人听的方式进行治疗时,行为人由于未开动脑筋,对咨询师所讲的要点,一出治疗室就忘记了。让对方复述可加深他对要点的印象。除此之外,咨询师还可检查一下对方是否正确地接收到对方发出的信息。若有出入,可以及时纠正。

鉴于一些对方可能仅来访一次,或在一次来访之后就自行停止来访的情况,许又新曾提出开放性一次性治疗的观点。开放性一次性治疗是指每一次治疗既为本次治疗画一个句号,又为下一次治疗留有余地。这样,每一次治疗会谈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而许多这样相对独立的单元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又可成为一个完整的治疗整体。

总之,治疗是一个过程,是由不同的步骤、阶段形成的。各阶段之间相互重叠、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每一阶段各有各的侧重点,但它们又在治疗的目标下统一起来,形成和谐的奏鸣曲。咨询师正是这奏鸣曲的指挥,当他掌握了更多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行为人及治疗过程之后,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就能挥洒自如了。

单元三 违法行为人心理治疗效果评估

一、进行效果评估的目的

目前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超过了400种,仅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了解对于某种特殊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治疗对象,哪一种预防或治疗措施最有效。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临床心理学家有责任和义务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给行为人进行治疗。对心理治疗疗效的评估可以促进临床心理学领域的发展,由此确定针对各种不同心理障碍的有效预防措施。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可以为该治疗方法的基础理论提供效度资料。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临床心理学家要说服政府和保险公司为心理治疗支付费用,关于成本和效益的疗效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二、效果评估的时间点

在不同的时候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行为疗法当时的效果是不错的,但是远期效果未必就好,针对人格结构的治疗办法则往往相反。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强迫症,当时效果好,但是随访的结果就未必乐观。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支付心理治疗费用的部门往往要求心理治疗师提供关于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量效报告。早期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只是在治疗结束的时候评估,现在一般是在治疗期间,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一段时间后评估,把数据综合到一起可以得出一个整体治疗效果印象。

三、对违法行为人心理治疗效果评估的标准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疗效评估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疗效的评估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改变行为模式,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治疗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治疗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态度或人格的治疗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疗效评估研究中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在疗效评估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评估治疗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估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以及总体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的“疗效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疗效采用客观的评估方法,所以疗效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治疗师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治疗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治疗师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再辅助症状、情绪、行为、认知模式、人格特征等,成为疗效评估客观化的重要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如何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未必有统一的看法。笔者的经验是中国人往往比较务实,侧重于消除精神痛苦和改善社会功能,对完善人格结构这样的治疗目标似乎缺乏兴趣,因此欧洲流行的长程精神分析在中国未必有很大的市场。

四、谁来进行评估

心理治疗师自己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如何?由于评估的结果与治疗师的切身利益有关,如果患者获得的帮助不大,治疗师会出现认知的不协调,所以治疗师可能有意无意夸大心理治疗的效果,这样的评估违反科研设计的盲法原则。

由患者自己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好不好?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复杂的移情,有正移情的时候可能夸大心理治疗的效果,有负移情的时候可能贬低心理治疗的效果,因此未必能客观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在开始治疗前,患者为了获取治疗师的同情,可能会夸大病情;在治疗结束后,为了说服自己花钱花得值,患者也可能夸大心理治疗的效果。

如果由患者的熟人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可能要客观一些,但是他们未必是专业人士,而且可能与患者有一定的利害关系,这也可能影响评估的效度。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其他的治疗师来评估心理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可取的,既客观又专业。由于心理治疗可能涉及复杂的经济和法律问题,所以在提倡其他专业人士评估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治疗师本人、患者、患者熟人的评估。

五、心理测验结果的解释

(一)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们应该把测验分数看成对患者目前状况的测量,至于他是如何达到这一状况的,则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2)由于测验不是完全可靠的,应该永远把测验分数视为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些确定的点,也就是要对测验分数提供带形的解释。

(3)对于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即使两个测验名称相同,由于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因而分数也不能加以比较。

(二)如何向患者报告分数

(1)使用患者所理解的语言。

(2)要保证患者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3)要使患者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4)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

(5)要让患者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六、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及其展望

对于绝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心理治疗是有效的,那么患者的病情好转与其接受的治疗剂量有什么关系?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要求患者接受数年的分析,精神分析师自然会认为接受的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师则认为20个会期已经足够了。1986年Howard K。I。与Kopta,S。M。等人研究了2400名患者后得出结论:在接受8次心理治疗后有40%的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而在坚持了6个月后75%的病人情况有所改善,如果治疗持续半年以上,患者的收获就会大大减少。Howard在1996年重复了这一研究,结论与1986年的研究一致。不过这样的研究并没有仔细区别究竟是用何种技术来治疗哪类患者,所以结论未必精确。一般来讲,这类研究更着眼于症状的减轻或者消失,对人格结构的改变关注不够,所以得出的结论更有利于认知行为学派,不利于精神分析学派。传统的评估心理治疗疗效的办法是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评估,目前的量效评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上,标志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总之,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经历了一个从主观评估到客观评估,从不精确评估到精确评估的发展过程,目前仍然在发展中。不过,也有人对现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质疑,主要的理由是临床患者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每个患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目前的研究方法对关注症状的认知行为疗法较为有利,对强调患者个体差异的精神分析和存在人本疗法不利。无论如何,心理治疗疗效评估的客观化是大势所趋,如果研究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也只能是完善它,而不是抛弃它。

“实训设计”

实训项目一:心理治疗技术实务演练。

实训目的:通过实务演练,进一步掌握具体化技术。

活动设计:

(1)假设你是一位咨询师,请使用具体化技术,回应以下行为人的叙述:

行为人:我的主任是个精神不正常的人,行事霸道、思想扭曲,常常强迫我跟其他同事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我们真有说不出的气愤。糟糕的是,办公室中有一位女同事也精神不正常,除了过度自大、脾气暴躁、谎话连篇外,还喜欢向主任打小报告,跟主任同流合污。有一天,我在办公室骂主任,不知道她躲在暗处偷听。她走出去办公室没几分钟,主任就来找我算账。

行为人:这个社会上竟然有这种没有道德良心的人,他能进公司都是我一手帮忙,从小职员晋升到公司主管,都是我罩着他。没想到他跟我平起平坐后,除了对我摆出一副嘴脸外,为了排挤我,竟然四处造谣生事,存心陷害我。这种人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的话,世界哪还有公理存在。

行为人:我们公司有只小老鼠,有利可图时,跑得比谁都快。有了责任,闪得比谁都快。好笑的是,明明就是贪图好处的人,还要忸捏作态,欲迎还拒,绕了一大圈,表示自己清高,得到好处是不得已的事。这种掩耳盗铃的事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因为他没有自知之明,让旧戏不断重演。

行为人:对于婚姻,我是既爱又怕。一般人认为一个人孤独久了,就会习惯那种孤独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逢年过节,看到人家出双入对,嬉笑玩乐,而自己却一个人窝在冷清的家中,对着电视发呆,那种感受真是难挨。可是,一想到进入婚姻,如枷锁加身,自我尽失,恐怕呼天喊地,也无人解救。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对。

行为人:最近从镜中看到自己白发丛生,满脸皱纹,连自己看了都讨厌。虽然说要别人爱你之前必须先自己爱自己,可是这副德行,连自己都觉得厌恶,怎么可能让别人喜欢。我很担心别人对我的印象会有所改变。

(2)两人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一人扮演咨询师,另一人扮演行为人,咨询师对行为人咨询时,请使用具体化技术与前几章所学的技术,并且全程录音。15分钟后,两人听录音过程,讨论咨询师的具体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使用是否正确。然后角色互换,重复以上步骤。

实训项目二:倾听反应。

实训目标:能够有效识别在咨询师与行为人交谈中的释义、情感反应和总结,并在角色扮演会谈中至少能演示倾听技术中的两个。

活动设计:

活动一:

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呈现给你两条行为人的实际信息,请给出每条信息的释义、情感反应,并使用认知学习策略。

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呈现给你三条行为人的实际信息。对于每条信息请使用释义和情感反应。你可以先大声自我提问,然后以隐蔽的谈话方式来内化这些学习策略。

例:行为人(一个语调平板、单调的中年违法人员):对我来说这段时间安排实在是太紧,要工作,要坚持研究生学习,还要花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我不断告诉自己,这种紧张的生活节奏有一天会慢下来的。

自问1:行为人对我说了些什么?

同时做很多事对我来讲有些困难。

自问2:信息的内容是什么——行为人讨论的是什么人,或者事、物、思想或者情景?

试图同时工作、学习和家人相聚。

自问3:合适的释义句是什么?

“听起来像,或者你好像是在说……”

实际的释义反映:听起来好像你很难平衡你的责任,或者有许多事情需要你花时间去做。

练习:

(1)行为人(30岁的妇女,语调平板,音调和节奏没有多少变化):我和我丈夫总是就如何管教孩子发生争吵。他说我总是干扰他的纪律,我认为他对孩子们太严厉了。

(2)来访者(一名大学生,语调平缓,节奏缓慢):我曾经对我的家人说过,我不能与其他眼睛好的学生竞争。我不能克服我的眼盲残疾。我告诉他们,落后和表现差是很自然的事情。

活动二:

设定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在15分钟内至少表现出倾听技术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