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红星二场志
15063500000030

第30章 作物种类

红星二场从1953年建场开始至2001年,48年间种植业生产经历了创业、巩固提高、大发展、受挫折,再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曲折历程。

1953~1956年的初创时期,战士们使用简陋的工具开荒造田、修渠打埂,泡荒治理盐碱。1953年开出1400亩地,种植水稻1007亩,单产103.5公斤。并试种小麦、玉米、高粱,获得成功。1955年开始使用农业机械。1956年农场开垦土地12500亩,耕地11900亩,其中播种小麦2311亩,单产100.3公斤;玉米273亩,单产67公斤;高粱987亩,单产23.1公斤;水稻320亩,单产39.1公斤,粮食总产448.4吨。这4年时间,农场土地发展快,由于缺少技术、工具落后,耕作粗放,产量都比较低。

1957~1963年,是红星二场巩固发展时期。1957年根据兵团指示,执行“畜牧为主,粮食自给,园艺为辅,多样经营”的方针。在1958~1959年“大跃进”形势下,大规模开荒造田。1960年土地面积增至3.31万亩,由于严重缺水,土地次生盐渍化,大量弃耕,重新治碱。1963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3万亩,播种粮食作物10218亩,小麦单产213公斤,玉米单产134.8公斤,粮食总产1412吨,小麦单产大幅度上升,创全疆最高记录。

1966~1976年,红星二场在“左”的路线干扰下,农业生产严重受挫。全场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受到批判、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挫伤了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各级组织基本瘫痪,耕作粗放,作物的产量下降,1971年小麦单产下降43公斤。

1977~1987年,是红星二场再巩固提高的时期。1977年结束了10年动乱的局面,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激发了农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1979年,全场播种面积21149亩,粮食单产244公斤,总产达到5463吨。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家庭农场。1987年,全场农业总产值511.5万元,粮食总产3695.7吨,产皮棉408.1吨。11年中红星二场共创利润257.33万元。

1988~2001年,为农业经济大发展时期,红星二场巩固改革成果,不断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1990年粮食总产5000吨,皮棉508吨,全场实现利润148万元。2001年,红星二场总产皮棉3290.07吨。

一 粮食作物

小麦:50~60年代,红星二场春小麦主要种植新疆的品种,喀什白皮、大头郎和红春1号等。70年代,主要种植春小麦品种有赛洛斯、西埃代赛洛斯、卡赛洛斯和哈垦2号、哈农一号。80~90年代,春小麦的主栽品种有新春2号,口紧不易掉粒,在农场大面积种植,增产潜力大。

玉米:红星二场早期种植品种有金皇后。60年代引进白马牙、小黄玉米。为了复播,提高产量又引种了60黄品种。80~90年代引种杂交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减小。

高粱:红星二场1953年试种高粱成功后,每年都有种植,但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不高,种植的品种有301、红高粱、多穗高粱。到70年代,为了解决哈密地区的缺粮问题,大量种植大白高粱。到80年代以后很少种植。

水稻:红星二场1953年开始种植水稻,由于洗盐碱地,用大量水泡荒地,一年后,就可以播种水稻,这样一举两得,当年播种1007亩,总产104.2吨。随着洗碱泡荒,年年都种植水稻,到1980年以后由于水紧张再没有种植。

小杂粮:红星二场主要种植糜子、青稞、荞麦、大麦、豌豆、黄豆、绿豆、蚕豆等,只是作为小麦收割后复播品种。

二 经济作物

棉花:红星二场1954年就开始种植棉,品种为611波,7.5亩地单产籽棉50公斤。

80年代以前,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每年的种植面积不超过200亩,单产很低,最高单产皮棉70公斤,最低1979年,单产皮棉11公斤。

80年代以后,农场引种新陆早6号、军棉一号。90年代中后期,引种系5、新高抗5号、33B、高抗2号、中棉35、中棉36等。由于植棉技术的提高,引进抗病、高产、早中熟品种,棉花单产大幅度提高,1994年单产皮棉113.53公斤,至2001年单产上升为131.34公斤。

洋葱:从1987年红星二场开始为脱水菜厂提供原料,大量种植洋葱。品种为当地的白洋葱和从日本引进的白洋葱。1993年播种面积2632亩,亩产3.5吨。

啤酒花:1980年,红星二场试种80亩啤酒花。1981年,啤酒花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由于产品滞销没有继续种植。

其他作物:

苜蓿:红星二场从1953年以来一直种植苜蓿,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草,为农业轮作倒茬培养土壤肥力,但种植面积较小。2001年为鼓励家庭养殖,给养殖户划分饲草地,按耕地面积的7%种植饲草。

豌豆:红星二场从60年代开始注意复种绿肥,豌豆就是复种的主要作物。另外绿肥的复种作物还有油葵、毛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