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055200000039

第39章 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融通(2)

2.培养目标不衔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招生制度制约

我国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对口升学招生指标限定在5%以内,这样的政策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很少。改革招生政策,使中职学生既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升入高职高专学习,更多的中职毕业生可以升入高职继续学习,才能建立中职与高职的衔接的有效路径。

(三)中高职衔接的对策思考

只有重视并针对中高职不衔接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1.提高认识,着眼大局

构建完整的中高职沟通职教体系,要坚持“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构建体系、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形成中、高职的合理定位,统筹安排。

2.统筹规划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1)高职专业与中职专业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衔接,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从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意义上讲,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依靠地方和行业,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专业上较好的衔接起来,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中高职专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的宽窄,直接影响着中、高职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高等职教的专业设置是中等职教专业设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只有中高职专业建设规范化,才能促进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2)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

培养目标和规格是反映某类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方面。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例如,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都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3)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课程内容衔接: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教学模式的衔接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都应突出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双证书”毕业要求、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等,都是共性特点,哪个阶段缺少哪个环节都会使衔接出现故障。

3.教育制度和招生政策的改革

(1)教育制度改革

包括办学、教学、管理在内的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保证。招生录取制度和学制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前提,既要实现学制的衔接,又要在入学考试制度上衔接。中职升高职的入学考试不能按照普通高考的办法,也不能沿用普通高中的考试办法,而要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考试,增加和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2)放宽招生计划比例

目前教育部对五年一贯制、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三种中高职衔接教育招生,给定了三个5%的计划政策。尽管这个比例在各地运行中都有所突破,但这个比例数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期望值仍然有一定差距。依据市场调节,适当放宽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5%的招生计划比例,成为期待。

(3)善于放权与授权

政策上给高职更大的自主权,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面向中职校各专业毕业生,开展由高职院校主办、中职学校协办的高职预科教育等。

三、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横向融通

(一)“普职融通”办学模式的内涵

“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机制,整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发展,共育人才的目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和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解决经济相对落后、经费相对紧张、资源相对短缺的农村教育的办学模式。

本书所述“普职融通”办学模式,主要是指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械的叠加在一起,不分主次。在普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文化知识的教育始终是主体,为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合格的生源是主要目的和任务,在办学条件、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加入职业教育,但这不是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更不能成为普通教育的另一主体,普通教育中施加的职业教育只能是对现行普通教育的完善和提升,绝对不能冲淡普通教育的知识教育主体。同时,渗透职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通过普通教育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很难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而将面临就业的学生。

(二)“普职融通”——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同样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型,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寻求改革,以适应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普职融通”办学模式探索对实现教育转型,构建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1)开展“普职融通”办学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之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后简称《纲要》)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由于历史的原因,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完全独立办学,前者的培养目标只为就业,而后者通常是只为升入高等学校做准备。这种独立的办学导致最终没能升入高等学校而面临就业的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认知和一定的劳动技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要求。要改善这些实际的问题,就需要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这将是未来中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