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055200000003

第3章 中职教育的历史脉络与现状境遇(2)

(六)规模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2004年)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又一次迎来发展新高潮。2002年召开的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的精神,为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小康社会建设,2002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3年初,国务院转批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2004年,教育部与国务院有关部委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订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推进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快速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5年10月,国务院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1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进入新世纪后的这三次会议,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全面提升质量阶段(2004年—现在)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这一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好时期。

在“十一五”发展时期,确立全面质量提升发展方针,实施中职扩招计划。2005年、2006年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7年完成扩招50万人的任务,当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结构上普教职教平分秋色。

2005年,国家决定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高职示范学校建设效果显著,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2008年,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加起来招生人数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万人,实现了教育结构的深刻变革。

2010年,国家决定支持1000所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引领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部制定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其目的是为了切实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其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生产技术革新、民主改善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综上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映照出整个中国教育的坎坷历程和中国国力发展的坎坷进程。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境遇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学制系统中的角色,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发挥和生态现状。这里,将从点、线、面入手进行剖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态现状,以更好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的宏观境遇。

(一)教育生态位

1.中职教育的教育生态位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上的重要术语,是生态群落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基础。格林勒最早使用生态位这一术语,用以表示划分环境的空间单位,描述一个物种在环境中的地位。在他看来,同一空间中没有两个物种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他所指的生态位是空间生态位。艾尔通把生态位看作是物种在其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作用,强调物种之间的营养关系,重点放在能量关系方面,是营养生态位。郝庆生将生态位定义为物种在多维空间中的位置,以物种在多维空间中的适合性去确定生态位的边界,他所指的是多维生态位(超体积)。怀塔克则对上述几种观点进行了概括,认为: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一个物种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的幅度,称为生态位的宽度。当资源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生态位的泛化,在资源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生态位的特化。

教育生态学关于生态位的主体,不限于种群,涉及到教育生态系统、生态群落与生态个体,与生态位相关联的是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重叠和资源分享问题。

首先,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曾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内存在争论:是在上层建筑范畴,还是生产力。从空间分布和教育的社会功能二维因素考虑,相对于经济基础,就教育的内涵来讲,人们常常把教育放在上层建筑领域;但是就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生产以及它与经济的关系而言,就是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吴鼎福认为,教育生态系统处于跨边界的生态位,其竞争和排斥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能量流的分配,各个社会生态子系统生态能量的输入,在一定总量的前提下,会有竞争排斥,彼此之间应有恰当的分配比例和分配顺序。二是教育系统内部,各省、市教育系统之间,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普教、职教、成教等)之间,以及同层次教育系统之间,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方面都存在比较和竞争。

其次,在教育生态的子系统内部,各个生态群体之间,由于所处的广幅生态位(或窄幅生态位)相同,因而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群体,由于面临的问题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经费渠道不同,具体功能不同,因而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竞争。

再次,生态个体处于同一生态位,由于所处的年龄层次相同,面临的问题相同,在某些关键时刻,竞争尤为激烈,比如毕业、升学、考试、竞赛等。

同一生态位下的竞争,有其积极意义:激励系统、群体或个人主动进取,奋发向上,总体上促进系统的正向发展。不过出于本能,竞争伴随的排斥,存在难以避免的消极作用:容易形成大量内耗,导致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在系统中,要从体制、机制上努力引导竞争的积极意义,避免竞争的消极作用。

很明显,在我国的学制系统当中,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后分流的一支,对平衡普教职教,对提升高中阶段入学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文化偏见和文凭社会中职业教育的相对弱势,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在现实中表现为宏观政策的外力拉动效应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这一支流,通过政策倾斜和教育资助力度的加大,想方设法引导并吸引学生朝着中等职业教育分流,用一个时髦的词语,就是“被中等职业教育”了。现实中,高中阶段教育之间的竞争和排斥,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潜规则”。面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生态位,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在政策之后的相关配套条文如何引导并吸引学生获得自主发展,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教育学研究必须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

(二)中职教育的教育生态链

在自然界生态系统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形成生态链和生态网。教育生态系统中也有教育生态链。与自然界的生态链不同的是,它不仅有基于能量流传递摄取的关系,更多的是知能流的富集关系;不仅有横向的生态链,更有纵向的生态链,进而形成生态网络。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态链,着重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前端和后端的接续。和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处于次营养生态链当中,尽管在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资金投资物质流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在师资、学生基础、社会期望和关注等核心能量流和信息流尚有差距,在某种意义上仍然难以摆脱家长和学生“此等选择”的命运。

(三)中职教育的教育生态网

所谓生态网,这里着重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横向互动和交流。着重是指普职融通,职成联动,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在生物界,每个物种的生存,都离不开各个生物种的存在,否则会导致生态链的断裂,最终失衡。教育生态同样如此,中等职业教育与教育系统各级各类教育乃至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同样也存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交换,尤其是能量流和信息流。而目前教育子系统之间的独立行政体制营造了各自为政、相对封闭的制度惯性,无形中将各个系统割裂开来,无法形成统筹合力,尚未达到效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