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15055200000021

第21章 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3)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国家对护理等专业实行的是执业准入制,意味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要获得学历证和执业资格证“双证书”,才具备就业的基本条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双证书”的获取率,应采取以下三条措施:一是教学的对接。应该以执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对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改革,实现“双证”教学之间建立双向对接的关系;二是实践的对接。应该联系级别较高的综合性的医院作为实习基地,提高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率和临床动手机会。临床实习课,采用学生轮科制,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临床护理感认识。三是考试的对接。学校在平时的学科考试中,也应该结合相关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提升执业资格证考试的合格率,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关键在于构建职业学校人才成长发展的“立交桥”。一是注重学习能力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机会。要特别注重学生入学时专业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欲望。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二是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引导,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既有岗前培训,也有转岗培训;既有岗位培训,也有职业资格培训;既有长期培训,也有短期培训,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和保障。三是完善教育体系,实现各类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鼓励在校学生参加自学考试、中职对口升学高职,在中高职教育之间搭建“立交桥”。

总之,通过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通过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最终实现多元化的专业培养目标。

3.教育资源多元化:建构立体职教体系

新阶段、新起点、新体制下,如何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立体多元职教体系的重要价值

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系列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都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和高智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纵观国内外的形势,职业教育意义重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我们要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2)立体多元职教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针对普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类型,它与普通教育一起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类型。近年来,在建构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过于关注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倾向,而忽略了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职业教育体系内的中高衔接问题突出。

职教普教之间缺乏渗透与沟通。首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渗透表现为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单向渗透,具体表现在:一是普通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转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期望通过加强文化教育达到提高从业者的适应能力的目的;二是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从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过程及教学评价,无不深深地印上了普教的痕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其次,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限的。由于我国的普通教育基本上是选拔教育、淘汰教育,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这就决定了课程的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本位,与实践和职业生活脱节,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少开设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再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缺乏双向沟通。长期以来,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之间一直缺乏沟通。普通教育毕业生可以接受高一级的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毕业生则几乎不可能再接受高一级的普通教育,学生一旦选择了职业技术教育,很难有机会接受高一级的普通教育。尽管我国有关文件规定,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实际上,由于受教学内容、高考制度、高考内容等的影响,这些毕业生基本上没有能力升入普通高校。教育结构体系的封闭性,制约了教育的协调发展,限制了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渠道,尤其是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不畅。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水平,同时它又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这种高层次是在中等层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要求学生具备中级水平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生源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由两部分构成,一小部分招收中职毕业生,大部分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是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基准的,这就造成了中高职的课程脱节,主要表现在内容重复及层次不清。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归根到底是通过课程来体现的。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是同一类型教育中的两个不同的层次。它们的课程结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职业技术课程都占很大的比重,都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但是,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实践能力的性质和范围,高等职教都应比中等职教高一个层次。然而现实情况不完全这样。高等职业教育与中职相比,无论是专业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操作训练,甚至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都有雷同和重复现象。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脱节,使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都受到伤害。中等职教在新形势下还摆脱不了终结性教育的束缚;高等职教则体现不出其高等的特点,质量和效率均受到极大影响。

(3)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同其他教育的协调发展

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沟通,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开放、灵活的,能为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促进职业教育同其他教育的协调发展。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综合发力。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统筹有力、协调运行的领导管理体制。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共同提高的良好格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按照集约型、精品化、内涵式的发展思路,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广大技能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健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效衔接。探索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副学士”、“专业学士”、“专业硕士”的学位制度建设。

大力强化中、高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功能。鼓励中、高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要面向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要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统筹力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和沟通。首先,要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就应该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预备教育,把具有职业技术倾向的课程纳入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中。通过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建立起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概念,知道农业、工业和商业是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为部分不再继续求学的毕业生提供初步的就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其次,要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关键在于解决各类学校之间的课程标准及其沟通。不同类型的课程,既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相互之间又要建立一定的联系,以使学生既能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又有能较自由地从一类学校转入另一类学校继续学习的可能。中等职业学校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应该向学生提供加深、拓宽文化课的选修课,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其课程标准应与普通高中的相应课程的基础要求相当,供部分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这样,这部分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转到普通高中继续学习。在普通高中可以增设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修。职业技术选修课程的标准尽可能与中等职业学校一致,一旦学生对此类课程产生兴趣,就有可能转到相应的中等职业学校去继续学习。当然要实现这种沟通的前提是必须推行学分制,实行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这样学生才可能在两类学校之间转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此外,要大力支持职业院校与普通学校相互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

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现代科学技术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使生产的工艺过程和生产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在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和技术理论方面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企业迫切需要那种既通晓技术原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技艺型、复合型人才,而这种人才只能由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要达到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的岗位素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为其提供生源的下一层次教育必须与此一致,满足这种目标的初步要求,才能使两个层次有效衔接起来。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就可以满足在培养目标与人才类型上的一致性的要求。实现中、高职的衔接,符合教育规律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也能有效地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构建相互衔接、立体交叉的教育结构体系。“立交桥”应指多渠道的沟通与衔接,即包括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教育的沟通、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使愿意升学的学生有渠道升学,愿意就业的学生可通过多种学习就业。

总之,中等卫生职教办学思路必须跨四堵墙的限制,向灵活多样化发展,可以将正规教学与非正规培训教学相结合,联合办学与毕业后继续教育相配合,卫生类中职学校与专科医院相融合,地面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有效整合多元化教育资源。

(二)特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1.专业文化与专业设置特色化

(1)专业文化特色化

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初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下岗工人、农民工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的不同,这也决定了中职学校这种育人机构与生俱来带上了“职业”特色,它的教育内容具有职业特色。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中职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需要,它属于中职教育内容中的德育、智育范畴,因而也带有鲜明的职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