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三谱初探——《神奇秘谱·广陵散》与《西麓堂琴统·广陵散》甲、乙本三谱之考察与比较
赵晓霞
绪论
《广陵散》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乐曲,来源于两千年前,它定谱于唐代,出版谱刊于1425年的《神奇秘谱》。表现了战国时期聂政替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乐曲旋律激昂、慷慨,表现了正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在古琴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古琴专业的演奏者,在对《广陵散》一曲多年的演奏过程中深深感到此曲作为古代“琴曲之王”的重要性,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性和学术价值上所涵盖的深广性等方面都具有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存见的琴谱中不难发现许多同名不同谱本的琴曲,其各个谱本的艺术价值、流变过程、来源背景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差异性。已知收有《广陵散》的谱本有《神奇秘谱》《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古音正宗》《琴苑心传全编》《裛露轩琴谱》《蕉庵琴谱》《希韶阁琴瑟合谱》《琴学初津》《十一弦馆琴谱》《琴学丛书》数本。通过古今学者与前人们的努力与探索,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琴曲《广陵散》在现存谱集中最具重要性的三个版本,分别是明朱权《神奇秘谱》与明汪芝《西麓堂琴统》两个谱集所收录的三首《广陵散》。笔者对上述三个谱本的研究,尤其是在谱本的差异性上的探索持有高度的心力投入。三谱在乐曲标题上基本相同,在音乐的主体旋律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在指法繁简程度、音乐前后次序、情绪表现程度上又各有不同。在古琴近代的演奏群体中以《神奇秘谱》本为主,管平湖先生打谱的《神奇秘谱·广陵散》在情绪表达与艺术表现上都与此曲的音乐内容相符,因此广为流传。而《西麓堂琴统》甲、乙本甚少有人演奏。
本文以此曲的文献记载为依据,以管平湖先生打谱的《神奇秘谱·广陵散》谱本,与笔者对《西麓堂琴统》之《广陵散》甲、乙谱的重点段落的打谱进行比较研究,并就三谱的音乐形态、段落结构、标题背景、技法流变、调式考察等方面进行辨析,以期在总结前人的音乐成就同时,对此曲的理论认识和演奏表达有进一步的实际深入。
一、三谱在文献中的著录
(一)三谱的源流和时间
1.文献记载
《广陵散》是我国古代一首极为著名的琴曲,曲名见于东晋嵇康传略,而东汉蔡邕《琴操》中的《聂政刺韩王曲》即《广陵散》的本源这一观点,已为今天琴坛视为定论。此曲保留了汉唐遗音,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杀伐搏斗气氛的乐曲。它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在古琴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存收有此曲的琴谱有十一种,其篇幅也为存见中最长的琴曲,达四十五段,曲体结构庞大,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乐曲旋律丰富,技巧复杂,旋律激昂、慷慨,整体表现出一种英雄的气概。此曲高尚的情操和高超的艺术使其在古代被称之为“琴曲之王”。本文将对《广陵散》一曲的谱本情况进行梳理。
2. 存谱与解题
有晚出琴谱数本收录《广陵散》,本文暂不涉及。现存数种收有此曲的谱集中,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与明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两本谱集中《广陵散》的三个版本,最为古老,主要旋律和结构技法上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本文主要对这三个谱本进行初探。
比较上面两个谱集的解题可以得出这样几点信息:第一,《广陵散》的原始作曲人是谁尚不清楚;第二,嵇康死后《广陵散》并未“绝矣”,解题记载由他的外甥袁孝早已偷学并增加段落;第三,《神奇秘谱·广陵散》的来源非常久远,是朱权所称的“太古神品”之一,为“昔人不传之秘”,故而此谱的来源是目前存见谱集中最为古老的,而《西麓堂琴统》并未提及此谱本的来源;第四,《西麓堂琴统》中认为《广陵散》的命名是指魏国散亡于广陵之地;第五,《西麓堂琴统》提到了韩皋的观点,认为《广陵散》为嵇康所作。
上述中关于此曲曲名含意、原始作者、版本先后等问题是历代争论的焦点,笔者将在下文中进行分析比较。
(二) 不同文献的分析情况及谱本比较
1.关于曲名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聂政刺韩王》《广陵真趣》等。《广陵散》的名称最初见于应璩(190~252)《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关于此曲曲名的含意,《西麓堂琴统》解题中提到的“其名曰广陵散者,扬州本广陵地,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认为《广陵散》的命名是指魏国散亡于广陵之地,这是与真实含意所不符的。近代杨宗稷、戴明扬两先生及王世襄先生等人都在自己的论著中对此说法详加辨正。
“散”表示乐曲的一种名称,即如操、曲、引,都是指琴曲的意思,而“广陵散”是指流传在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显然这一说法更加合乎情理。
2. 关于原始作曲人与作曲时间
《世说新语·雅量》(420~581):“嵇中散(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但事实上,琴曲《广陵散》并未就此绝矣,而是经历代琴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历史文献中关于《广陵散》原始作曲人的记载基本分为两种观点。一说是认为《广陵散》系嵇康所作。如唐韩皋论《广陵散》云:“嵇康之为是曲,其当魏晋之际乎!” (《旧唐书》)又如北宋《琴曲谱录》云:“《广陵散》,嵇康作。”等等。但是这些观点经过历史文献的诸多证明是一个谬误。《广陵散》早在嵇康之前已经流行。如晋代潘岳(247~300)《笙赋》中提到“流《广陵》之名散”,能反映出《广陵散》在当时已是很有名的琴曲。嵇康在《琴赋》中也提到《广陵散》是和《东武》《太山》等曲并列的,表明他是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评价此曲,恰可说明非他本人所作,应是向他人所学。
《神奇秘谱·广陵散》减字谱查阜西先生《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中推论出《广陵散》作曲时期应是在汉晋民间。明代《神奇秘谱》中《广陵散》序称此谱为“隋宫中所收之谱”,可以得知此曲传谱源于隋唐时期,并由此推断出它的作曲时间应该相当古老,为汉晋民间是比较合理的。所以说《广陵散》一曲早于嵇康之前已经在民间流传,并且在嵇康死后不但并未失传,相反的是得到了历代的音乐家新的补充与完善。
3.三谱先后出现的时间
在存见的谱本中,《广陵散》作为标题出现于现存谱集中的时间最早是明洪熙元年(1425)朱权撰辑的《神奇秘谱》。“《神奇秘谱》北京图书馆藏,三卷,刻本,明朱权(臞仙)辑,前有洪熙己巳三月一日臞仙自序。上卷称为‘太古神品’,凡十五曲。卷末注记:前数曲,旧谱无句点,近于暇日,窃以私意详其声趣,点于句下,庶为知音者察焉,龙集辛末夏四月谨志。中、下卷称为‘霞外神品’凡四十八曲,共六十三曲。”《广陵散》收录在《神奇秘谱》上卷《太古之操》里。
明嘉靖二八年(1549)汪芝撰辑的《西麓堂琴统》中也收有《广陵散》两谱,(以下简称“西甲本”和“西乙本”)。“《西麓堂琴统》钞本,天津李允中藏旧钞本。共二十五卷,明汪芝辑。前有嘉靖四年乙酉秋七月唐皋序;一至五卷,分论声律、琴制、字谱及杂说等,其中第五卷字谱指法,大部阙佚,仅残存卷首二页。六至二十五卷计收琴曲一三八曲,在明代琴谱中收曲最多,而且都是有比较可靠的来历的。”“西甲本”与“西乙本”两曲收录在第廿二卷。
上述两个谱集中的三首乐曲存在一定关联。《神奇秘谱·广陵散》(以下简称“神本”)从指法特点、记谱法、音乐旋律等方面都显示出这一版本最为古老;其次是“西乙本”,其曲调与“神本”虽不尽相同,但其部分音乐素材与“神本”颇为相似,情绪表现也符合《广陵散》所表现的激扬的故事内容;而通过打谱的比较,“西甲本”无论在音乐本身的指法特点、旋律起伏等方面来看,都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该曲虽个别情绪与前两首相近,但整体风格像是另一首乐曲,应该是经过后人的调整和修改,应是时间上最晚的谱本,因此流传甚少。通过对三首琴谱的考查,笔者认为“神本”与“西乙本”在音乐素材上有一定的相似,“西甲本”与前面两首琴曲略有相似。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神本”和“西甲本”和“西乙本”三个谱本的《广陵散》是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的乐曲。其中“神本”的流传最为广泛,而“西甲本”与“西乙本”都鲜少有人演奏。本文将以管平湖先生对《神奇秘谱·广陵散》的打谱为例,并将“西甲本”和“西乙本”重点段落打谱出来,与“神本”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