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潇洒《六合游》
琴曲《六合游》首次出现在清初琴家程允基辑撰的《诚一堂琴谱》(1705)中,第二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清末《天闻阁琴谱》(1876)中。这是一首秘而不宣、几近失传的琴曲。据该谱后记可知,有一次程允基在山东洙水遇见著名琴家毕尔恕老先生,毕老十分推崇《六合游》,所谓“操缦家不可不习《骥气》”。因其年迈而难以传授,故向程推荐了当地精于此操的胡远山先生胡洵龙,字霖生,号远山,江南华亭人,作《大学经》《胡氏五音》。。后程允基向胡远山“勤勤固请”,方感动远山从而得授此曲。远山先生在传授此曲时告知寓山,该曲很特别,无论在取音还是取意方面,都“迥异寻常,恐不合时宜”,希望寓山珍藏此曲。寓山为了不让此曲日后像《广陵散》一样失传,故将之收录在自己编辑的《诚一堂琴谱》中,且将谱稿请远山先生校阅,并付之以梓,公之于众。《诚一堂琴谱·六合游》后记云:“胡远山曰:‘琴有取音以遣兴者,有取意以写志者。其取音者已难,其人况取意者焉。是曲取音取意迥异寻常,恐不合时宜,窃愿寓山其善藏之。’毕尔恕先生以善琴从史阁部游,名噪一时,暮年过洙水谓予曰:‘操缦家不可不习《骥气》,状吾老矣,不能传也。此间胡远山先生精于此,盍求之。’予勤勤固请,始得斯曲,不敢并将广陵散终秘不传,之以公海内。寓山志。”读其后记,不难想象,该曲当极为优秀。
《诚一堂琴谱》之《六合游》后记未作明确解题,亦未言作者是谁,对于该曲的思想意境,一方面可借鉴《神奇秘谱》诸谱《神游六合》解题;一方面可以参考《庄子·在宥》一文“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这段文字;然最终还需弹者通过自身打谱尝试来切实感受。笔者经过通篇试弹,感觉这是一首很好的曲子,然其谱字指法及节奏旋律的掌握却颇具难度。该曲弹奏的区域自一徽半分到十三徽外,跨度极大,且数段高音区域的运指打谱颇难处理,有胜于《潇湘水云》。创作于南宋末年,并经过元明清三代不断发展的《潇湘水云》,长期以来一直甚受广大琴人称誉与青睐,窃以为《六合游》作者的创作水平亦毫不逊色于《潇湘水云》作者郭楚望先生。郭沔(1190~1260),字楚望,浙江永嘉人,我国宋末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古琴浙派创始人之一。嘉泰、开禧年间(1201~1206),他曾一度在当时宰相韩侘胄的亲信官僚张岩家中做“清客”,所作琴曲有《潇湘水云》《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况且如今大家所熟悉的《五知斋琴谱》版《潇湘》已经过历代琴家的发展与完善,从十段发展到了十八段。而《六合游》这样鲜为人知、流传极少的秘谱,近三百年来基本没有变化。从该曲“后记”中“勤勤固请,始得斯曲,不敢并将《广陵散》终秘不传”来看,如此珍藏自秘的传谱,应该比较接近原创。《六合游》是一首典型的“道家琴曲”。记得有两首亦具道家风格及隐逸思想、且深受大家喜爱的大曲,它们就是《欸乃》和《渔歌》。发展至清代以后的这两首曲子,于悠然自得、逍遥自适的琴境中,似乎始终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虑,一种忧邦怀民、入世治国的情怀隐藏其中。其原因或许在于古代琴人学士往往皆有儒家与道家互补的思想、入世与出世相济的情怀。而《六合游》意境与上述二曲却差异颇大,全然一派无忧无虑、天真放任,游心洞虚、合于滓溟的意境,欢喜愉悦之情,贯穿其中。所以说该曲作者不仅创作水平高,更是一位有道之士。
《六合游》开篇即是一段滚拂,给人以“一下子升腾飞跃”之感,但似乎过于突然,而缺少一个由静及动的准备阶段。有感于以往《鸥鹭忘机》《羽化登仙》诸曲在明末至清初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皆从开篇无泛音发展至有泛音,从而增加了乐曲静谧灵动的美感,故笔者以为《六合游》开篇亦适合增加一段泛音。然而蕤宾调的琴曲并不多,只有《乐极吟》《欸乃》《泛沧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等数曲。鉴于琴曲本身主题、旋律及意境所需,《欸乃》《泛沧浪》《潇湘水云》泛音部分皆不适合参考借用,最后于明蒋克谦《琴书大全》(1590)上发现了蕤宾调短曲《消忧吟》,其泛音部分颇为适合作为《六合游》开篇,解心释神,忧愁顿消,致虚守静,吉祥止止,从而为神游作了最好准备。
经过初步打谱,以及对该曲的认真揣摩与细心体会,笔者为该曲增加了一个解题:“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意境悠远的道家琴曲,描述了至人洗心释神、出神入化,俯瞰河岳、睥睨尘俗,遍历世界、周游洞天,寻师叩道、顿悟人生的修真经历与内心刻划。”并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至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段分别概括了一个小标题。第一,吉祥止止,虚室生白;第二,云破天开,抟气扶摇;第三,御气神霄;第四,俯瞰太虚;第五,心旷神怡,如饮醍醐;第六,睥睨尘俗,振衣清都;第七至十三,餐霞服日,遨游洞天;参玄问道,逍遥六合;积功累德,遍历大千;第十四,欢喜自在,万化由心;第十五,神圆气满,返本归元;第十六,刹那觉悟,大道目前。
《六合游》此曲具有浓郁的道家特色、仙家风范,其洒脱优美、自在欢愉的旋律足以导人参访洞天、遨游太虚。近代琴家乐瑛女士擅长的琴曲中有《列子御风》(《松弦馆》一脉)一曲,源于明末清初的《列子》传谱,其旋律亦颇为流畅优美、潇洒脱俗,《六合游》的旋律风格与其存在某些相通之处,故可参考借鉴。
《六合游》一曲,近代未闻有哪位琴人琴家擅长,当代琴家中亦仅闻丁承运先生打过此谱。1982年,他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二次古琴打谱会上弹奏了《六合游》及《神人畅》《白雪》。之后1995~2001年其间的国内、国际古琴交流、研讨、音乐会上,丁先生亦多次演奏了《六合游》。
众所周知,其打谱的《神人畅》与《白雪》十分出色。然而遗憾的是,有关丁先生《六合游》的音像及打谱资料尚未面世,故难以一览其风采神韵。通过电话请教,丁先生对该曲主题思想的分析,基本接近《神游六合》解题,且先生将该曲风格概括为“雄浑缥缈”四个字,并认为该曲像是明代以前的传谱。
前面分别叙述了《神游六合》与《六合游》的主题思想及旋律意境,下面则主要论述两者的曲名差异、渊源关系,作者及传承来历。
《神奇秘谱》云:《神游六合》一名《骑气》,亦曰:《神游六合》即《骑气》;《诚一堂琴谱》谓:《六合游》又名《骥气》。两曲曲名相近,或可称作同名琴曲,然据其调性及打谱可知,两者显然不是同一首琴曲。《诚一堂琴谱·琴谈》云:“云(当是雪之误)祖生作《神游六合》,谢涓子亦有斯曲,未知孰是。”想必程允基知道或了解《神游六合》此曲,然其谱集上所录《六合游》并未与《神游六合》曲名混淆,看来两曲的确不同,程允基先生亦当知晓。且《六合游》与《神游六合》从文字上来看,还是略有差异的,故遵其原名《神游六合》(《骑气》)与《六合游》(《骥气》),未尝不妥。
《六合游》三字与《神游六合》含义基本相同,虽缺一“神”字,然“神”亦栩栩然在其中矣。“骥”,“善马也”,音“冀”,真韵;“骑”,古时作为名词用时,可释为“马车”以及“一人一马的合称”,亦音“冀”,真韵;虽未闻两字在古代可以通假,然上古两字读音在特定情况下显然相同。故笔者私下猜测:《神游六合》创作年代盖早于《六合游》,《六合游》作者或许对该曲有所耳闻,或习过该曲亦未可而知,因寓意相近,《六合游》作者为使其曲曲名与《神游六合》有所区分,故略作调整,取名《六合游》;因《神游六合》又名《骑气》,故亦取《骑气》谐音,取名《骥气》。
《天闻阁琴谱》中录有两首《六合游》,前一首《六合游》,徵音,十一段,有解题,并注明“琴苑谱”,即《琴苑心传全编·神游六合》;后一首《骥气》,蕤宾调,凡十五段,并注明“诚一堂谱”,即《诚一堂琴谱·六合游》。《天闻阁琴谱·骥气》解题曰:“琴史谓宋人王晋叔所作,未详其意。《诚一堂》谓《六合游》即《骥气》,然《六合游》征商音,则《骥气》蕤宾调也。知非一名,存之以待知音。”虽说该解题对了解《骥气》主题似乎帮助不大,然从中可以获知,《六合游》的作者也许就是宋人王晋叔。《天闻阁琴谱》编者唐彝铭虽然对《琴苑心传全编·神游六合》了解、体会颇深,“其音韵节奏,缥缈雄浑;御六合之中,控志碧落之表;振衣清虚,睥睨尘俗,殆其仙欤”,但对《诚一堂琴谱·六合游》的主题及意境却只字未提,仅仅说明两者调性有所不同,“知非一名,存之以待知音。”然据其解题,参考它谱,不难发现,唐氏在此有一失误,即混淆了《神游六合》与《六合游》曲名,将《琴苑心传全编》之《神游六合》曲名错当《六合游》了,同时亦将琴史谓王晋叔之《骑气》误以为即《诚一堂琴谱》之《骥气》了(具体考证见后述)。故窃以为,《天闻阁琴谱》编者对《骥气》并未做过深入研究和打谱工作。
从曲风旋律之优美潇洒及字谱指法之声韵相当等特点来分析,《诚一堂琴谱》之《六合游》接近明末清初之传谱。从《六合游》字谱徽位徽分来看,除了出现过几次十徽八分(“十八”)外,其余谱字皆未标注具体徽分,皆作“◇上”、“◇下”、“◇半”,然其中亦未出现明代早期及中期琴谱上更为模糊、抽象的徽间标记,如“六七”(六徽七徽之间)、“七八”(七徽八徽之间)等。存见明清琴谱中首次出现具体徽分的为明末张大命辑录的《阳春堂琴谱》(1611),其《渔歌》谱中就有“五七”、“六四”、“七九”等具体徽分;其后汪善吾辑录的《乐仙琴谱》(1623),其《洞天春晓》谱中就有“四四”、“五七”、“六四”、“七九”等具体徽分。由此可见,现存《诚一堂琴谱》之《六合游》很有可能为明末传谱。《诚一堂琴谱》成书于公元1705年,然早于它的《大还阁琴谱》(1667年,徐青山初稿约完成于1620~1630年间)上徽分表示即已趋于完善。《六合游》一谱是《诚一堂琴谱》中最为特殊的一谱,除了《六合游》外,其余诸曲字谱徽分表示都很具体明确,精确到了具体的某徽某分。大概是因为编者程允基对该谱颇为珍爱与重视,故忠实于原谱,未将其作修改转换,从而保持了胡远山传谱的原貌。后来胡远山先生还为其《诚一堂琴谱》作序与审阅工作。遗憾的是程允基并未说明该曲的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