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子商务下的运输与配送服务管理
(一)电子商务下的运输服务管理
1.运输服务的重要性
运输服务是指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在物流过程中,运输服务专指运用多种设备和工具,将物品在不同地域范围间进行输送的活动,其内容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运输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费用、较短的时间,及时准确地将货物运至需求地。由此运输服务管理必须围绕着合理化来进行,即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及线路等。物流企业首要的任务就是提供合理的运输服务,运输服务在物流环节的地位举足轻重。
2.运输服务的功能
(1)产品的空间位移。无论是供应商到生产商的供货物流,还是生产商到消费者的产品销售物流,运输都是其中最主要的过程。运输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时间、财务和环境成本,将产品从原产地移动到规定地点。运输的过程中要保证产品的损耗最少,并做到满足顾客需求。整个运输的过程是产品不断增值的过程。
(2)产品的储存。储存功能是运输的一个衍生功能。因为运输工具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移动仓库,当企业所拥有的仓库资源不足,而由于订货期限等原因又必须进行货物储存时,可以利用运输工具进行暂时存储。这时需要选择迂回线路或者间接线路将货物运往目的地。
3.运输服务管理的原则
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无论是企业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都必须坚持贯彻及时性、准确性、经济性、安全性的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及时性是指根据产、运、供、销等活动的实际需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按照客户要求及时将物品送达指定地点。
(2)准确性原则。准确性是指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防止各种失误的发生,准确、无误地将产品送给接收人。服务准确率是衡量一个物流企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3)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指通过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线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并结合规模经济的效应,以节省物力、人力和运力,提高运输的经济效益,降低运输费用。经济性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
(4)安全性原则。广义的安全性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安全、人员的安全和运输设备的安全,狭义的安全性仅指运输物品的安全。安全性的保障是物流活动的根本,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
4.运输服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管理就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以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达到用最低的成本来取得最大的利益的目的。运输服务管理就是按照运输的规律和原则,对整个运输过程所涉及的物品的发送和接运以及物品的中转等,进行合理组织和平衡调整,监督实施,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运输服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业务管理。运输业务包括物品的发送、接运、中转和安全运输的管理。其中发送、接运和中转是相互配合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而安全运输贯穿其中。发送是货物起运的第一个环节,经过中转和接运,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整个过程都要遵守交通部门的各项规定,并最好各步骤衔接,合理规划线路,从而减少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提升服务质量。
(2)运输安全管理。运输货物的安全是整个物流活动过程的根本,从发送地到目的地,货物要经过多次搬运、装卸、包装、分割和重组等工序。如何保证货物完整无损地到达目的地,是每一个物流企业都应该认真考虑的。
(3)问题服务管理。物流运输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由于运送时间、地点等的误差以及货物的完善性等问题,将会受到大量的投诉与索赔,这是不可避免的。物流企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无法送达或运送延迟等出现问题的物品,要及时地追踪并妥善处理,从而达到较高的顾客满意度。提升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是服务行业的生命线。
(4)设备计划管理。合理的设备装运计划要求分析任务特点、设备利用率以及驾驶员的工作时间等,还必须计划、协调和监督设备必要的维修和保养,此外还必须满足专用化设备的特殊要求。制订设备管理计划是运输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
(5)运输费用管理。对于一项运输任务,如何使其以最低的成本高水平地完成任务,是运输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铁路、航空、汽车、管道、邮政、速递、货运代理等的运输价格都是运输部门参考的对象,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多式联运。
(6)服务水平管理。一个物流企业要保障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要严格保障自己公司的服务水平。除了监督已有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约束作用,还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管理体系,以期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
(7)货物装运管理。合理地安排运输空间,使有限的运输车辆能够装运尽量多的物品,并尽量保证货品完整性,能够为物流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二)电子商务下的配送服务管理
配送服务是直接面向最终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它需要将少量的货物,在较短的时间内交付给众多的客户。合理化的配送服务能够提高整个物流服务的水平。从大体来看,配送合理化建立在降低配送成本和缩短配送时间的基础上。
1.配送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物流的社会化和合理化。配送能够加快物流业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并促进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配送使得物流活动在组织形态上以集中、完善的送货方式取代分散性、单一性的取货;在资源配置上,以专业组织的集中库存代替社会上的零散库存,衔接产需关系,更好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利于物流的社会化和合理化。
(2)有利于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的进步。配送活动的优越性使得原始的运送方式在时间和成本上失去优势,没有了立足之地,使物流企业争相发展专业化的物流设施,优化管理流程,从而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物流服务对于设施和技术设备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处理信息技术的进步,二是物流处理技术的进步,三是推动物流规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有利于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流库存处于分散状态,各自之间没有信息互通,不利于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化运输线路,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输成本的降低。通过配送在合适的地点建立合理的库存区,能够促进物流系统的协调合作,实现规模经济。通过配送,建立合理的库存结构和运输结构,能够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优化物流设备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4)有利于促进商、物分离。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企业都要有自己的仓库,这些仓库占据一部分库存资金和土地成本,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另外,各个企业仓库的利用率极不均衡,有的仓库闲置,有的仓库空间严重不足,这种商、物一体的运营方式妨碍了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配送中心建立后,仓储业的经营活动将由原来的储备型转化为流通型,这样不仅保证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完好无损,而且做到货源充足、品种齐全、供货及时、送货上门,其经营方式从等客上门转化为主动了解用户需求状况,以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
2.符合电子商务要求的配送服务
(1)快速反应的配送服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少批量、多批次的配送要求配送服务的提供者能够对上、下游的配送需求快速作出反应。这种快速反应的要求,使得多数企业必须对配送环境的全过程,甚至整个物流系统进行优化。
(2)系列化的配送服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供配送服务,除了传统的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内容外,还必须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服务,如贷款回收与结算、培训、维护、设计或安装、咨询、24小时营业、代办业务等。这对配送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给物流配送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企业必须结合电子商务的特征,制订有效的配送服务方案,保证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3.配送服务的功能要素
配送服务的功能要素包括:集货、分拣、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以及配送加工等。
(1)集货。集货是指将分散或小批量的物品集中起来,以便于进行运输、配送作业。集货是配送的重要环节,是配送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
(2)分拣。分拣是指将需要配送的物品拣出,按要求进行分类,送入指定发货地点堆放的作业。分拣是保障配送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成功的分拣能大大减少差错,提高配送的服务质量。
(3)配货。配货是将分拣出来并且完成分类的货品经过配货检查,装入指定场所,再运送至发货准备区,待装车后发送。
(4)配装。配装指的是将不同客户、不同批次的货物,按照其送达的目的地、送达时间和形状、质量等进行重新组合,以期合理利用运送空间和运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区别于运输环节的运输,仅指配送环节内的运输作业,是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配送运输一般运输距离较短,规模较小,频率较高,作业线路集中且较复杂。由于配送的用户过多,加之城市内部交通线路复杂、重合率较高,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是配送运输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送达服务。送达服务是指按客户指定的卸货地点、卸货方式卸货,进行货物移交,办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作业。
(7)配送加工。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的在配送过程中对货物的加工,称为配送加工。配送加工能够方便配送、促进销售,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
四、电子商务下的包装与流通加工服务管理
(一)电子商务下的包装服务管理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而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地装饰和标志的工作的总和。简言之,包装就是包装物和包装操作的总称。
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商品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端。传统的生产观念认为商品包装是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商品包装的设计都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考虑的,但是这样不能满足物流的需要。在现代物流领域,一般都把商品包装看做物流过程的起点。
1.包装的标准化
包装的标准化就是对包装标志,包装所用的材料规格、质量,包装的技术要求,包装件的试验方法等技术进行规定。包装标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包装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包装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是包装工业基础性的通用标准,如包装通用术语、包装的尺寸系列、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等。
(2)工农产品的包装标准。工农产品的包装标准是指对产品包装的技术要求或规定,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产品质量标准中对包装、标准、运输、存储等的规定,另外一种是单独指定的包装标准。
(3)包装工业的产品标准。包装工业的产品标准是指包装工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如普通食品包装纸、纸袋纸等。
2.包装作业内容
(1)物资拼装。根据物资的性质、材料、外形等,往往在物资供应过程中将几个品种的物品拼装在一个包装物内,以此来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满足顾客要求。拼装有两个主要的原则:安全性原则和节约性原则。
(2)物资分装。物资的出库业务往往都是零散作业,而入库都是以整体为单位的。在出货的时候需要将包装好的物品进行分装,以适应客户的需要。物资的分装应根据物资的性质、设备条件、作业场所等因素进行合理作业。
(3)包装的加固和换装。对于已经包装好的物品,有时候为了满足特殊的要求,需要对原有包装进行加固;而对于已经破损的包装,应进行整修或者换装,以保证物资的安全。
3.包装的合理化
包装的合理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包装的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合理化,二是指包装技术和包装方式等的合理运用。具体来讲,包装的合理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性原则。包装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功能,即保护内装的货物,使其不受损伤。合理的包装应该使内装物能够承受住装卸、运输、储存、堆码等过程中的各种冲击、震动、摩擦等外力的作用,并能够避免水分、光线等的损坏,同时还能防止蛀虫等生物的破坏。总之,包装就是要使货物免受一切伤害。
(2)方便性原则。包装的另一个作用是使物品在受到良好保护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方便地被运输。所以在包装时,企业要特别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条件,使包装尽可能方便运输,如使包装尽量轻薄化、使包装的形状尽量规则化等。
(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指对产品包装的类型、规格、容量、使用材料、容器造型、印刷标志,以及产品的盛放、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制定,并贯彻实施。包装的标准化同样是为了方便储运和减少作业误差。
(4)经济性原则。物流服务管理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在满足服务要求的前提下,企业要尽量选择经济的方式进行包装,以提高整个物流活动的利润水平。
(5)绿色化原则。绿色化的包装是指无公害、少污染、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物品,主要包括纸包装、可降解塑料包装、生物包装和可食性包装等,它们是包装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