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邓小平军事谋略
15004900000016

第16章 稳固其本 先为不可胜(10)

三、深入指导政权建设工作

政权建立以后,不等于完善和巩固了。尤其在大别山这样环境比较复杂,条件极为艰苦的地区完善政权和巩固政权,还是一件长期而艰难的工作。所以,******在创建地方政权过程中,把“创”和“建”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一个地区,创立一个政权,随后再指导建设和巩固一个政权。甚至是一面指挥作战,一面指导政权建设,利用战斗间隙深入工作实际,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办法,然后上升到宏观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政权建设和巩固。金寨县,位于大别山的腹心位置,山高林密,地域辽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解放了县城,并成立了****金寨县委和县政府。作为鄂豫区第一地委的重点县,******给予高度重视,专门带人到县里来考察工作,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促膝谈心,进行面对面的领导。当******问到干部和群众的情绪怎样时,县委的领导汇报说,干部情绪很高,对坚持大别山斗争很有信心,除工作外,他们还帮助老乡搞生产,给红军家属打柴、挑水,群众很拥护我们,他们称赞县政权的同志们就像当年的老红军一样,逐渐地了解了我们,认识了我们,所以,对政权建设工作很支持,也很积极。******听到这些情况,十分满意,也十分高兴,指示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要充分地利用好这里的有利条件,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们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要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在外线消灭更多的敌人,迫使******带着后顾之忧去进攻我们的解放区,这样我们就有了战略主动权。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每一个指战员和干部,都要认清这一形势,认清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伟大意义和光荣使命。当******听到反围剿战斗中,县委的几名同志被敌人包围后,是群众集体掩护脱险的情况时,十分兴奋地说,看来你们能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会不会被敌人赶出去,决定的一环就是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做得深入不深入。你们是搞这方面工作的,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像镜子一样,反映出我们党、我们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你们要时时刻刻联系群众。当******还了解到金寨县的干部是来自各个方面,认识上还不尽一致,组织上还不太统一,工作上还不太顺畅这一情况后,******又严肃地指出:县委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应当有魄力统一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搞好工作,坚决不允许有各自为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当前斗争比较艰苦,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同志们务必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你们能否坚持大别山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问题。在后来的战斗岁月里,金寨县委就是以******提出的“县委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这一重要指示为准则,把来自各个方面,各个方向的干部都紧紧地凝聚到一起,真正发挥了县委在巩固、建设根据地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对政权建设的指导,还在于他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各级领导适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促进各级领导进一步在思想上树立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信心,对即将到来的严重局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主力部队转出大别山作宽大机动创造条件。在新县,他亲自召集鄂豫区第二地委全体干部会议,亲自给全体干部作关于全国形势和大别山形势的报告。******在宏观上介绍了解放战争发展形势大好的基础上,又重点分析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形势。所创建的三大解放区,现在都已开展工作了,人口多了4500万,建立了各级政权及军区组织。大别山敌情虽然最为严重,但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勤奋的工作,不仅完成了战略展开任务,而且还完成了战术展开任务,到处都有我们的工作。我们已经在新解放区站住了脚,我们不会走,是早已明确了的,这就是敌人也是看得清楚的。随后,******又分别对全国各大战场的形势作了简捷的分析介绍,从东北战场讲到晋察冀战场,从山东战场讲到苏北战场,从陕北战场又讲到大别山战场。最后,******的报告,揭示了敌人战略上的弱点:******最怕“线线切断,点点包围”。我们打下石家庄、运城这两个战略据点,给敌人震动很大,使敌人看到点的防御也发生恐慌了。在东北已经不敢以一个师防御一座城,我们一个攻势,敌人要以20个师来应付。敌人本来可以放弃一些点,但破了产的地主,放不下架子,这对我们很有利。******过去是黄河战略,企图把我们赶到黄河以北,而现在只能是长江——汉水战略了。要把战争扭到长江、汉水以北打。如果说过去******还有战略进攻能力的话,那么现在则丝毫没有这种能力了。敌人对大别山的进攻,也只是战役性的。去年上半年,******向我山东、陕北实施重点进攻,调集了一百个旅,这一次只有对我们大别山来一次进攻,而且只有33个旅,但二陈(陈毅、陈赓)一打,又不得不从大别山抽走了十几个旅去应付,现在我们区只有20个旅的敌人,这比我们刚到大别山没有站住脚时还少3个旅,由此可见,敌人总体实力大衰。根据这种形势,******要求大家思想上要坚持两点:第一,敌人是防御,这是基本的;第二,敌人是攻势防御,以进攻达到防御。掌握这两点的目的在于使大家认识到,******的战略叫作垂死挣扎。垂死是基本的,不看到这一点,便不了解我们实施战略反攻的胜利;挣扎是另一方面,不看到这一点,就会松懈、麻痹,丧失应有的斗志,保持必须的警惕。******那分析透彻,论理精辟的报告,深深地教育了地委的全体干部,排除了他们思想上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和片面认识。过去,他们只看到敌人33旅对大别山的猖狂进攻,只看到敌众我寡,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的不利条件,所以,对坚持大别山斗争,创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实施战略展开总是信心不足,将信将疑,困难太多。但听了******的报告,他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从全国的形势上看,从各个战场的态势上看,从总体力量削长的对比上看,从双方的军事战略上看,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就是从大别山的局部看,与初创时期相比,也取得了宝贵的胜利,所以,我们更应该树立起必胜的信心。******的报告进一步统一了地委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创建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深入指导政权建设工作中,十分关注土改这一敏感性很强的工作做得怎样。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主张从主力部队抽出一部分武装,作为地方武装的基础,其任务是:消灭地主武装,歼灭小规模的正规军,掩护土改工作。******还建议从每个纵队抽出1000到2000名干部和老解放区的翻身农民战士,训练5至7天,组成若干个工作组,直接参加和领导土改,以解决地方干部严重不足的困难。当土改运动在根据地各县、区全面开展起来以后,******还及时总结了英山、经扶等县的经验,认为一面剿匪,一面土改的方法成绩颇好,很值得推广。根据英山、经扶的经验,******认为,只要满足贫雇农要求,树立贫雇农骨干,那么群众就会很迅速地起来加入与地主的面对面斗争之中,根据地的政权就会随之得到巩固,形势就会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深入指导政权建设工作中,还针对一些县、区在开展工作中掌握党的政策不当、方法偏激、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集中解决。土改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能尽快地在大别山站住脚跟,通过土改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支持。可是这样做的结果与原来的想法却恰恰相反,越是土改,群众越少。******在指挥反“围剿”间隙,对大别山区的土改等工作也作了一番深入的调查,他来到鄂豫区,顶风冒雪,翻山越岭,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先后深入到新县、商城、金寨、麻城等县。在调查中,******发现,在土改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在分浮财中,贫农几乎没有分到什么东西,而果实都落到了流氓、地痞、地主狗腿子手中了,还有少数干部存在着思想作风不纯的问题。******认为,土改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除了斗争环境复杂,群众觉悟不到等客观原因之外,主要是干部问题。通过认真分析,主要反映出,一些干部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左”的情绪,认为“左”比右好,快比慢好,所以,工作中犯急躁病,搞一刀切,形成主义,只求快,不注意实际效果。这种“左”的思想情绪在土改工作中占主导地位,它是促成急性土改,导致各种偏差和错误的主要“病根”。另外,也有一些干部机械地搬用华北老区的土改经验,用老解放区的一套办法来发动群众,划阶级成分,分田地,搞土改,忽略了大别山区的实际情况和斗争特点,犯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再者,还有些干部自身的思想素质较差,觉悟低,在土改中不是为广大的贫苦群众谋利益,而是假公济私,贪污浪费收缴的果实,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着手解决干部的问题,把干部思想作风不纯的问题通报全区,以引起各区严重注意,先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继之以党纪,采取严肃立场,坚决按照中央整党方针,克服这个严重现象,因为不解决这个问题,工作无法开展。另一方面,从大别山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中央的方针,制定出更加符合大别山斗争特点的具体政策和策略,以保证中央的土地政策真正地在大别山地区得以正确地贯彻。******采取这两项措施后,在短时间内使所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抑制,保证了土改运动健康顺利地发展。

正是在******关于政权建设的一系列理论、方针、政策、策略的指导及亲自实践的推动下,使得大别山根据地建设的形势发展很快,不仅在短时间内就克服了各种困难和******的重兵围剿,创建了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足以导致革命战争产生实质性转折的战略前进的根据地,而且还发展壮大了一支后来具有实施战略进攻能力的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