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智慧:徐向前
15003700000068

第68章 要用阎敌的罪恶激发部队士气(1)

时间:一九四八年四月

事件:太原战役前的诉苦激气

谋略:杀敌以怒

“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激者,怒也。”其意是说,军队所以能英勇作战,靠的是士气;士气所以能激发,靠的是对敌人的仇恨。正如俗话所说,“火从心头起,怒从胆边生”。无畏的力量骤然爆发,即使是懦夫也有决一死战的意志。相反,当士气低落,仇敌情绪消失的时候,就是勇士也无战斗之意。可见,士气对于激发斗志,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所以,善于用兵的将帅,大战之前,激发士气,积蓄精神力量,等到军队“气勇怒盈”之时再开旗对阵,与敌交战,其战斗力必会大增。

如果说对敌人的仇恨是撞击出“无畏之火”的燧石,那么指挥员适时恰当地去激发士兵的仇敌情绪,就是助燃的“添加剂”。就指挥员的思想修养、情操锻炼、性格陶冶而言,应当自控制怒,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让一时冲动的感情扰乱理智的计谋。但从激励士兵的勇气来说,指挥员又应当学会“激怒”,随时点燃士兵心头的仇恨之火,使自己的军队在战斗之前和战斗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同仇敌忾的情绪和与敌血战到底的勇气。

古人讲: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则可以百战。不管他们所说的“义”是指民族大义,还是正道之义,这种从“义”字着手激励士气的谋略,是颇有借鉴意义的。正义之师,被侵之国,被欺之族,广大军民满怀仇恨。尤其是侵略者凶残和疯狂的行径,常常能最充分地把被侵略民族或被欺压人民积淀在心底的愤怒焕发到战场上来,变成一拼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异乎寻常的动力和勇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开展的以“诉苦”和“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以及许多部队进行的战前诉苦大会等,就是从阶级教育人手,激励士气、焕发斗志、强化勇敢的有效方法。******同志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和压迫的劳苦大众,为消灭人民公敌******匪帮而战的觉悟阶级,对于最后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徐向前在指挥太原战役最后的攻坚作战之前,就要求前线各部队广泛开展了控诉阎锡山罪行的诉苦大会。使得广大军民群情激奋,义愤难平,誓死解放太原城。

在团的控诉大会上,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倾诉了她一家的苦水。她说:

“我叫乔素梅,老家在忻州。民国开始那一年,和老伴高永善逃荒到太原城。开始老伴给人家当搬运工,每天起早贪黑,还给一家杂货店挑水,靠挣来的几个钱,还能凑合着生活。后来有了四个娃,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大孩子天天去拣煤渣,二孩子在家看小的,我去给银行经理丁本堂当奶妈。尽管这样,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大儿子长大以后,在阎锡山和******打仗的那年,到电厂当了学徒工。有一天下大雨,电厂老板硬让他去接电线,线还没接完,就来了电,一下子把我儿子给电死了。我去找老板,他不给安葬费,连两个月的工钱也扣住不发。后来,日本人来了。有一天,三小子去拣破烂,在街上被鬼子的汽车给压死了,去找他们讲理,他们反说是我们‘诬告皇军’,还放出洋狗咬人。他爹又气又急,病倒了。没有钱买药,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这样过了一年,他爹含冤死去,死的时候,连棺材也没有,只好用炕席卷起来,埋在了汾河边的野草坡上……”

战士们听着乔大娘一家的悲惨身世,眼里充满了泪水,乔大娘也哭得讲不下去了,台上台下,一片哭泣声,乔大娘强忍了一下,又接着说:

“孩子他爹死了不到一年,在西山挖煤的二小子,叫毒气给熏死了。把头还说:‘这是他乱挖一气,破坏了地脉,只好把井封了’。说他给矿上报废了一口井,还要我们赔。”日本投降以后,以为日子会好过一点。谁知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阎锡山在晋中吃了败仗,阎匪兵每天到老百姓家来搜刮,弄得户户断炊,家家无粮。一些小工厂、小买卖的人家,也都关了门。这时候,我闺女有了四个孩子。家里的日子苦得没法说。她男人在面粉公司做工,每天只从工厂领回来一点点豆饼,发几张金圆券,又顶什么用呢?一百万金圆券,才兑一块大洋,买不到3斤小米。我闺女天天领着孩子去剥树皮,挖野菜。连烂皮鞋、麻绳都煮着吃了,全家人的脸都吃青了。大外孙女在烂菜堆上拣东西吃,中了毒,回来昏迷不醒,全家人眼看着她死去了。

“解放军占了东山以后,阎锡山的勾子军到处抓兵,把十岁的娃娃到六十岁的老汉,都骗进了‘助战队’。我闺女正怀着孕,也被骗到助战队去了。把我女婿抓去,弄到铁血师里当了兵。从那以后,家里日子更难过了。到过年了,家里没有一粒粮,没有半文钱。我闺女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把孩子们哄睡着,一个一个地勒死,……最后,她……自己也上吊……死去了。”

乔大娘讲到这里,不由得嚎啕大哭起来。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哭泣声。

老人抹了一把泪水,又硬咽着说下去:

“我得信儿后,赶到闺女家,见大小五口都死了。我当下就昏死过去了。从那儿以后,我的双眼就全瞎了。我也真不想活了,可大伙儿劝我说,解放军快来了,苦时快到头了,我想也对,就摸出城,到村里来讨活路来了。”

大娘说到这里,顿了顿,又咬牙切齿地说:“这样的事,可不光是我一家。你们来了,可要替我们苦大仇深的太原老百姓报仇啊!狠狠地打击阎锡山那些坏蛋!抓住阎锡山这个狗东西,把他千刀万剐也难诉满腔之冤,难解心头之恨哪!”

此时,战士们再也按捺不住胸中怒火,全场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吼声:

“为乔大娘一家报仇!”

“为苦难的太原人民除害!”

“向敌人讨还血债!”

“早日解放太原!”

口号声一声高过一声,复仇情绪一浪高过一浪。

就是这样,一人的仇,一家的恨,激起了广大指战员对敌人的义愤,化成了广大指战员向敌讨还血债的决心。

在城南小店村某营的控诉大会上,贫协会副主席苏旺生,一瘸一拐地走上台,向全营指战员控诉了阎匪的血腥罪行,他不无愤恨地说:“解放军同志们,我原来也是一个棒小伙子,因为抗粮抗捐,被阎匪勾子军打断小腿,成了残废。”

他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提起阎锡山对我们的欺压,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刚成年的时候,阎锡山在各村到处征兵,规定每5个人中抽一个去当兵。这还满足不了他们军阀之间混战争霸的需要,又变成3个中抽1个。那时候,蒋、冯、阎军阀大战,阎锡山要打出山西当皇帝。后来,阎锡山又和八路军搞摩擦,到处抓兵。在这种情况下,我也没有逃出征兵的厄运,被抓走了。当兵后,找个机会,我偷着跑了回来,躲在了亲戚家。以后,在路上又被他们抓住,再次强迫我去当了兵。他们管这叫‘拾兵’。”

“除了抓兵佚,阎锡山还用各种方法征粮。什么‘田赋正额’,‘代购粮’、‘赊购粮’,给你写个白条子,根本就是有借无还。什么‘夏征粮’、‘秋征粮’,也是白要。还有什么‘戡乱粮’、‘剿匪粮’,是专门用来打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其它,还有什么‘军购粮’、‘省购粮’、‘县购粮’、‘货换粮’、‘救济粮’、‘优待粮’、‘马料粮’、‘备战粮’,一共有十几种名目,差不多天天来要、来逼。有时白天要不着,夜晚也敲门来要。一年365天,他们却要730天的粮,交不出粮食来,就要顶砖上刑,坐老虎凳,有的还被吊起来,想方设法逼迫我们老百姓给其交粮食。”

“阎锡山还想出各种法子向我们老百姓勒索,像给他们部队交什么‘补袜费’、‘灯油费’、‘擦枪费’、‘外出保险费’、‘勤务辛苦费’、‘站岗加班费’等等。你就是一块铁,阎锡山也要榨出几两油来。我在最后那次跑回家,正赶上他们来逼粮派款,一家人连锅都揭不开了,哪里还拿得出粮款交他们?我忍不住顶了一句,一个当官的上来就打了我几个耳光。我实在气得压抑不住,也打了那家伙两拳,那家伙抢起门栓就对着我的腿打来,我没躲闪开,腿就被打断了。”

说到这里,苏旺生气得用拳头一劲儿敲着桌子,战士们也都眼里喷火。苏旺生又接着说:“以后,阎锡山见征粮摊款不行,就早晚下来抢。抢粮、抢钱、抢东西,什么都抢不着就抢人。后生被抓去当兵,姑娘被抢去糟蹋。阎锡山还给这种坏事起了个名字,叫‘兵农合一’。阎锡山解释说:‘兵’,包括常备兵、国民兵和国防工业方面的工人;‘农’,包括农、工、商、矿。他还说什么:‘兵农合一’的效用,是战时打仗人多,平时干活人多等等。我们老百姓却给他编了一个歌谣:‘兵农合一好,财产不自保。青年当了兵,老头把饭讨。地里长满草,百姓活不了。’这里实在说,一点也不假。”

“我被打残疾了,他们没法抓我去当兵,就逼着我去东山给他们修工事,修碉堡。还得自己带饭。阎锡山说这是‘爱城如家’!阎锡山这个万恶的土皇帝,害得我们老百姓实在太苦了,你们可得狠狠地揍他们,为我们穷苦人报仇雪恨哪!苏旺生边说边挥动着拳头。你们别看我残废了,到打太原的时候,我也能出一把力气,这一带地形我最熟,我能给你们带路。”

会场上,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接着,营教导员带头喊起了口号:

“天下穷苦人民是一家!”

“坚决砸烂国民党阎锡山的反动统治!”

“一定打下太原,为人民再立新功!”

这又是一片愤怒的海洋,又是一股讨伐阎锡山罪行的革命洪流,又是一群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