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67

第67章 李远哲:居里夫人让他崇拜有加

李远哲(1956—),生于台湾新竹,著名化学家。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中学时代的李远哲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他几乎每天看一本书。一天,他读了《居里夫人传》后,感慨地说道:“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李远哲下定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

李远哲的父亲是一位画家。童年时代的李远哲非常活跃爱玩,孩子们的游戏和成人的体育项目他都玩得很好,尤其是棒球、网球、乒乓球等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读初中时,李远哲表现得头脑灵活,思路开阔,敢于独立思考。他经常在课堂上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弄得老师下不来台。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乱上一阵,他也会有几分得意。一次考试,几何老师出了5道题,李远哲全用与老师不同的方法去做,答案虽然对了,但老师给他的卷子判了零分。李远哲不服气,据理力争,这个老师决定让李远哲给全班同学讲解。李远哲在黑板上讲了他的解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赏。最后,老师还是给了他100分,因为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个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

中学时代的李远哲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他几乎每天看一本书。一天,他读了《居里夫人传》后,感慨地说道:“我第一次感到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可以享有非常美好的人生。”李远哲下定决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把一生都献给科学。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秀的李远哲被保送到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李远哲到新竹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留学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19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然后到哈佛大学化学系随赫希巴奇教授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他下定决心像居里夫人一样,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事业。在这期间,李远哲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硬是研制了一台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他的导师赫希巴奇看后感叹地说:“这么复杂的装置,大概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出来。”他称赞李远哲是“化学中的莫扎特”。他说他把李远哲比作乐圣莫扎特,不仅因为李远哲是一位早熟的天才,而且因为李远哲也有同样聪敏的头脑和灵巧的手,能同莫扎特一样“准确”地表达内心的伟大创意。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试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的反应,后来由李远哲在1967年同赫希巴奇(D,RHerschbach)教授共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研究化学反应的通用的有力工具。此后十多年中,又经李远哲将这项技术不断加以改进创新,用于研究较大分子的重要反应。他所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碰撞器”,已能深入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每一个阶段过程,为人工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过程提供了新的前景。

李远哲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此外,李远哲获得各国学术团体、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荣誉教授、荣誉讲座、杰出校友等荣誉名衔数十项。

李远哲终于像居里夫人一样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成功密码: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正是在居里夫人事迹的激励下,李远哲决心把一切献给科学。他的成功告诉人们,干任何事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支撑。作为家长和老师,有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而这些理想不是空洞的,而要从榜样的身上获得。因为每一个名人都曾是一个孩子。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