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06

第6章 司马迁:父亲的一句话开启了他的漫游生活

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陕西韩城人,汉朝史学家、文学家。他编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父亲告诉他,写一本史书,仅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说要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司马迁很受启发,不久,便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漫游生活为他的《史记》创作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材料。

司马迁的故乡南临黄河,北临著名的龙门山,相传大禹曾在龙门凿山治水。韩城古称少梁,春秋战国时代,不少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这里。气势恢宏的大河名川,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年轻的司马迁许多熏陶。司马迁的童年在家乡度过,经常听老人们讲述家乡的历史传说。他想,要是能把这些精彩的历史故事都记载下来该多好啊!

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是一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的学者,专门负责编修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生长在史官家庭,耳濡目染,司马迁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10岁时,司马迁在读书中碰到了“拦路虎”,因为许多古代文章都是用籀文写成的。籀文是周朝时的文字,类似大篆体。遇到不懂的,他就向父亲请教,细心揣摩,终于学会了籀文。这样,那成堆的竹简书就再也难不倒他了。他还到处拜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知识越来越丰富了。

书读多了,司马迁也萌生了写书的念头。但是父亲告诉他,如果写一本史书,仅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说要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司马迁很受启发,不久,便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这一天,司马迁驾着马车来到薛城,了解当年齐国丞相孟尝君的情况。前几天,他刚到过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当地的书生文质彬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进了薛城城门,他发现街上到处都是习武卖艺的,有的在舞剑,有的在打拳,言行举止豪放粗鲁。

司马迁很纳闷儿,曲阜、薛城不过相距200余里,民风为何如此不同?他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求教,老人告诉他:“当年,孟尝君喜欢招揽天下的英雄豪杰,只要来投奔他的,统统收留。天长日久,少说也有6万多户了。你想,这么多侠客义士到了薛城,这里的风俗能不改变吗?”司马迁又在城里打听了许多人,收集到许多关于孟尝君的故事,后来写成《孟尝君列传》,成为《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司马迁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天下,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这时,他又一次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要写史书,闭门造成车是不行的,只有经过深入地考察、反复地核实,获得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才能写出最生动、最全面、最真实的史书。

然而,对司马迁一生影响最大的父亲,没过多久却去世了。

那一年,汉武帝要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跟着汉武帝前往。可是刚到了半路,司马谈就染上了重病,只好留在洛阳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正好从西南回来的司马迁赶到了洛阳,气息奄奄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孩子,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做太史令,继续我的事业。自从孔子编了《春秋》后,已经400多年没有人再写过历史了。汉朝现在统一了,国家安定了,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啊!”

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司马迁被汉武帝任命为太史令。不久,司马迁便开始写作了,他反复比较和研究历代的史料,然后又把自己多年漫游所掌握的材料作了全面的整理,最后他决定写一部史料真实全面的史书。

公元前99年,汉朝大将军李陵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5000步兵进攻匈奴,后来终因孤军深入,被8万匈奴兵包围。李陵拼死突围,斩杀了无数的敌人,但最后粮草断绝,不得已当了浮虏。这个消息传到朝廷的时候,汉武帝大发雷霆,司马迁平日跟李陵并没有什么深交,但他仗义疏言,他对汉武帝说:“李陵率领的5000步兵,作战十多天,杀伤了无数敌人,最后弹尽粮绝,投降绝非本意。”司马迁的话激怒了汉武帝,后来司马迁被关进了监狱,并且受到了严刑拷打。没过多久,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李陵正在帮助匈奴练兵,准备攻打汉朝。其实这是一个谣传,可是汉武帝信以为真,马上下令把李陵的家属全部杀死。只替李陵讲了几句实话的司马迁也被汉武帝下令处以死刑。当时要避免死刑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花50万钱赎罪,另一个就是用腐刑(割掉生殖器)来代替死刑。

司马迁的家境并不富有,用50万钱来赎罪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想着自己未完成的史书,又实在不想就此死去,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接受腐刑。

公元前96年,汉朝打败了匈奴,平定了边境,汉武帝一高兴,便下令释放一些关押在监狱里的罪犯,被关押了三年的司马迁这才得以重见天日。

司马迁出狱后当上了中书令,专门负责掌管皇帝的诏书和大臣的表章。司马迁平日除了默默无闻地工作以外,几乎把空余的时间都用来写史书了。公元前91年,汉武帝和他的儿子在长安进行了一场10万人参加的大血战,结果,汉武帝战胜了他的儿子。为此几乎所有的臣子都前去祝贺,唯独司马迁仍然埋头写他的史书,也就是这一年,他完成了他的著作——《太史公书》。这一年司马迁已经52岁了。在这本书里,司马迁根据自己多年游历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写就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他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太史公书》很快地流传开了,后来人们把它叫做《史记》。《史记》一共有52万字,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

《史记》不仅是我国文学和史学上的重要著作,就是在全世界,也是一部奇书。鲁迅先生赞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长密码:

司马迁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史学家、文学家,是与他漫游生活分不开的,而他的漫游生活正是受了他父亲的点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