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55

第55章 赵丹:经常看戏的他想一试身手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翔,江苏南通人,我国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为中国的戏剧和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赵丹常常溜进“更俗剧场”看戏,一边看还一边“咿咿呀呀”地学唱模仿,他学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不久,父亲在南城门附近开设了“新新大戏院”,也放电影,小赵丹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看电影,又成了一个“电影迷”。看了这么多戏,小赵丹忍不住要一试身手。

赵丹的父亲赵子超平时喜爱赋诗作画,常把赵丹带在身边,教他习字学画。赵丹因此练得一手好字,画画也不错。他7岁时画的泰山水墨画和南通濠河风光就已经有模有样了。父亲又教他学习少林拳,还练习刀、剑、枪等武术。

赵丹小时候最喜欢的还是看戏和演戏。当时京剧界梅兰芳、欧阳予倩、程砚秋、余叔岩等名角都来过南通,小赵丹常常溜进“更俗剧场”看戏,一边看还一边“咿咿呀呀”地学唱模仿,他学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不久,父亲在南城门附近开设了“新新大戏院”,也放电影,小赵丹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看电影,又成了一个“电影迷”。

看了这么多戏,小赵丹忍不住要一试身手。他第—次登台演戏,是在家庭舞台,那时他才7岁。他把草纸裁成一片片的,做成“戏票”,“卖”给妈妈、姨妈和家人,要他们凭票入座。演出的剧目是京剧《空城计》,他演诸葛亮,表兄演司马懿。表兄脸上有麻子,这可是影响形象的大问题。赵丹异想天开地拉着表兄晚上溜到南城门口,从张贴的广告画上偷偷刮些金粉末,第二天在表兄脸上抹了个金脸,遮住了脸上的麻子。他们把鸡毛掸子上的毛尾解下来做成髯口,系在两人的嘴上,赵丹把母亲的香粉拿来往脸上一抹,就粉墨登场了。一亮相,就博得个满堂彩,赢来一片叫好声。小兄弟俩可高兴了。

赵丹上小学二年级时已成了学校的文艺活跃分子,每逢周末班里开文艺晚会,他都会来一段“双簧”和小品。有一次,学校校庆演出大型话剧,他被选中演出“工人甲”,这是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只是手拿一面小旗在台上走过场,但是他演得很认真,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型话剧中的正式演出。上中学后,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办了一个“小小剧社”,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在学校很有名气。

上中学时他和同学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等人组织“小小剧社”,演出魔术、小歌舞、小戏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戏剧工作者。

1930年,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下的上海艺术剧社、上海摩登剧社在南通公演现代话剧《炭坑夫》《生的意志》《父归》《小偷》等剧,赵丹接触了现代话剧,深受影响。同年赵丹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仍利用假期回南通组织演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赵丹参加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轰动上海的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表现了爱国文艺工作者抗日救亡的高涨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丹主要致力于银幕形象的塑造,致力于民族化的艺术追求。

赵丹在舞台上扮演了近50个角色,拍摄电影50余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热情饱满、个性鲜明、意境深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形体动作上,他还借鉴了中国戏曲以及中国绘画中的“飘逸”“洒”“爆”“舒”的大落笔手法,赋予人物以绚丽的色彩。为探索表演艺术的科学,他撰写了《地狱之门》《天堂之路》《银幕形象创造》等著作,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国电影银河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成功密码:

艺术给人的影响,不光是身心得到愉悦,它还可能由此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赵丹就是在电影艺术的熏陶下一步步走上了演艺电影的道路。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他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一个孩子就算再有天赋,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成才环境,那么他的潜能很可能由此而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