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49

第49章 冼星海:西洋音乐打动了他幼小的心灵

冼星海(1905—1945),出生于澳门,人民音乐家,写出了诸如《我们的队伍向前进》《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等许多脍炙人口而又鼓舞人心的作品。

在新加坡的一所学校里,这个穷孩子意外地接触到了西洋音乐,音色明亮的钢琴,委婉动听的小提琴以及教堂里唱诗班纯正的和声都让冼星海小小的心灵为之陶醉。

冼星海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出世之前,他的父亲就已离开了人世,这几乎注定了他会拥有一个异常悲苦的童年。1912年,身无分文的母亲毅然牵着他的手离乡背井,告别祖祖辈辈在澳门的水上生活,漂泊到了南洋。

母亲虽然贫穷无助,但她不愿意孩子长大后像他的父亲一样一生在水上挣扎,最后又猝死水中,她发誓要给孩子另一种生活。

在远赴南洋最初的一段岁月里,冼星海的母亲以拾破烂为生,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儿。但她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挣到了让孩子读书的学费,冼星海上了学。

在新加坡的一所学校里,这个穷孩子意外地接触到了西洋音乐,音色明亮的钢琴,委婉动听的小提琴以及教堂里唱诗班纯正的和声都让冼星海小小的心灵为之陶醉。冼星海心潮澎湃,渴盼着能与这些美好的音乐为伴。

6年后,母亲带着冼星海回到祖国,仍然是含辛茹苦,不过冼星海却始终没有辍学。

年近20岁时,冼星海这个贫困学子又萌发了一个念头:到巴黎去,向印象派的音乐大师学习。此时的他,已经不可遏制地爱上了西洋音乐,并决定洋为中用,回国后创作更加先锋的音乐。

在轮船上,冼星海找到了一份沉重卑贱的工作,就这样挣到了路费,来到了巴黎。

在这里,他一待就是6年,在这期间,他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他曾经饿得昏倒在凯旋门广场上。但他从未妥协,他抱着坚定的信念一直顽强地学习。

他的勤奋和执著使小提琴家奥比多菲先生深为感动,并免费接收了这位忍辱负重的中国学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悲苦的生活,激发了冼星海的创作激情,他创作的一首三重奏的曲子《风》,震惊了巴黎音乐学院,学院为此颁给了他作品荣誉奖。

当学院询问他愿意接受什么物质奖励时,他已饥寒交迫,难过地说了两个字:“饭票……”冼星海的艰难生活与对音乐的不懈追求,让巴黎音乐学院异常感动,学院给他奖学金,同学们也向他伸出了援助的双手。

终于,在度过了令人难以忍受的贫苦求学生活后,冼星海学成归国了,他要用自己的才华与热血为我们的民族写出动人的乐章。

那是1937年的中国,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冼星海加入了抗日救亡的宣传队,怀着对祖国的无比挚爱,写下了《我们的队伍向前进》《到敌人后方去》等许多脍炙人口而又鼓舞人心的作品。

1938年冬,受鲁迅艺术学院的邀请,冼星海从武汉来到延安,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他写出了许许多多作品,最著名的《黄河大合唱》,以磅礴的气势与跃动的激情以及他对民族苦难悲愤的叙说,征服了每一位听众的心,并在中国音乐史上铸就了它史诗般的地位。

1940年,冼星海被派往苏联工作。5年后,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但当国内人民翘首盼望他回到祖国的时候,噩耗传来——冼星海病死于莫斯科。

冼星海在人世生活了短短40年,但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和饱满的爱国热情以及他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却是一份献给后人的珍贵礼物!

成功密码:

童年的记忆是妙不可言的。与西洋音乐的一次意外接触让冼星海从此爱上了音乐,并为之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如此辉煌,但是他的求学精神,他的与贫困生活作斗争的勇气更值得当今孩子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