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中国近代美学园地的开拓者和耕耘者,蜚声中外的美学家。
有一次,父亲要外出几天,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他鼓起勇气打开书箱,霎时间眼前一亮,有这么多好书啊!其中一本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让朱光潜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书中激进的思想、浓烈的感情、酣畅的文字,使朱光潜对“新学”更加向往。他对梁启超太崇拜了:“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朱光潜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儿子将来走科举的道路。进入桐城中学后,朱光潜仍然接受传统教育的古训,整天就是做八股文章。对这种教育,朱光潜早就心怀不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夕,新文化运动正以波澜壮阔之势向偏远地区推进。朱光潜已经听说有新式教育的小学和中学,心中非常向往。
朱光潜的父亲有一个书箱,装有各式各样的书,但从来不许孩子翻阅。对朱光潜来说,这些书真成了伊甸园的“禁果”,但越是这样,朱光潜越是抑制不住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他恨不能马上打开书箱看个究竟。有一次,父亲要外出几天,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他鼓起勇气打开书箱,霎时间眼前一亮,有这么多好书啊!
其中一本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让朱光潜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书中激进的思想、浓烈的感情、酣畅的文字,使朱光潜对“新学”更加向往。他对梁启超太崇拜了:“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是有价值的人生,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父亲回来之后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他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又开心地笑了,此时,他满脑子都是那些所谓的“禁书”上的内容,思维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朱光潜的大学历程极具传奇色彩,曾先后进过6所大学。先是考进武昌高等师范国文系,仅学了一年,便向教育部告了一状,愤然离去。接着考取香港大学教育系,港大的老师和课程比较先进,朱光潜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朱光潜考取了公费留学英国,在爱丁堡大学研究哲学。之后,又在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有时,他在两所大学同时注册,今天在英国听课,明天渡过英吉利海峡,又赶到法国听课。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美学和自己喜欢的心理学、哲学、文学都是相通的,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美学研究。他一面攻读康德等哲学家的著作,一面广泛接触各种门类的艺术作品。他读诗歌、看戏剧、参观雕塑。他曾经独自一人跑到意大利罗马的地下墓道,考察哥特大教堂和壁画的起源,到巴黎的卢浮宫观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原作,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这幅世界名画,是他一生“最快意的事”。
经过如饥似渴地学习之后,朱光潜终于有所成就,成为一代美学大师,而回想起他的父亲,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那箱书来,“真是些好书!”朱光潜不无感叹。
成功密码:
常言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借来的书似乎会更加珍惜,也会在最快的时间看完。而对于童年时期的朱光潜来说却是“书,非禁不能读也”。父亲的“禁书”促使他偷尝“禁果”,给了他一个脱胎换骨的冲击,他的人生也从此走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