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生于上海,毕生致力于介绍西方科学,同时注意总结中国的固有科学遗产,编成巨著《农政全书》,成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大师。
一次,在翰林院供职的徐光启认识了利玛窦。从此,他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知识。他跟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历法、水利等学科。这使徐光启成为明代少有的学贯古今、兼通中外的科学家,是当时理解西洋文化并掌握西洋文化的第一人。
徐光启于1562年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他出生时家境就已开始日渐衰落。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送他进了私塾,私塾先生整天让他诵读四书五经,徐光启对此厌烦透了,有一次他一生气就把经书扔进了水缸中。父亲为此火冒三丈向他怒吼说:“你怎么能这样不敬先贤的经典呢?”
“我实在是看烦了。”徐光启说。
“你这个样子怎么能科举中榜呢?”
父亲一怒之下就把他关进一间房子中作为惩罚。徐光启被关在了房中,他看到屋中的书架上有书,随手翻看起来。他越看越高兴,原来这都是一些诸子百家和历史方面的书。于是他就经常高兴地接受父亲的惩罚,以便能在那间房中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
在读书之外,他还经常跑到田里去帮父亲干农活,每次父亲都拦着他说:
“你快去读书吧,这里也用不着你帮忙。”
徐光启说:“做农活也是学习,我正好可以调节调节。”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对农学有了兴趣。他经常去田野向农民了解情况,收集了很多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以后的科学研究很有好处。
由于他兴趣广泛,厌恶科举,所以只考中了秀才。1581年他乡试不第,就在家乡教书养家,有时为了糊口,他甚至不远千里到外地去教书。
虽然厌恶仕途,但他还是别无选择,经过了多次的努力,他终于在1604年考中了进士,跻身于仕林。当时正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一次,在翰林院供职的徐光启认识了利玛窦。
从此,他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知识。他跟利玛窦学习天文、数学、历法、水利等学科。这使徐光启成为明代少有的学贯古今、兼通中外的科学家,是当时理解西洋文化并掌握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在与利玛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徐光启深切地感到西方的科学对我国非常有用,于是他开始动手翻译这些科学知识。他的治学范围很广泛,包括数学、天文、历法、水利、地理、火器制造等各方面,著述有60多种。他认识到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他和利玛窦两人合作共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六卷《几何原本》,这也是西方数学在我们国家得以传播的开始。后来,他还陆续翻译写成了《古算器释》等很多数学著作,从而使得我国传统的数学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除了翻译著作,徐光启还十分注意改进天文观测仪器,他曾提议建造三架望远镜用于观测天象,还曾主张用西方的大炮来抵御清兵。但是这些建议都未能被采纳。徐光启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在农业方面,他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经验,同时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编写成了鸿篇巨制《农政全书》。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农业方面的百科全书,反映了明代农业的最新发展。书中介绍了农本、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等农业的各个方面,集中和保存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验,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正是在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徐光启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他依靠自己的博学和敏锐,在中国尚未落后于西方太远的时候就感到了一种危机的存在,他向世人大声疾呼学习西方文化。但是他的梦想最终也未能成真,他的很多主张并没有得到当时帝王的采纳,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成功密码:
徐光启的一生中,意大利传教士对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关于西方的科学知识都是从传教士那儿学来的。难能可贵的是徐光启将西方科学知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在学习“舶来”知识的同时,理应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