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23

第23章 李时珍:落榜给了他一个崭新的世界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

李时珍14岁时考取了秀才,可是他实在厌倦那些八股文,考举人时他名落孙山。他要求父亲让他学医,写下“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的诗句,父亲只好答应他学医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试想如果李时珍不是因为落榜,也不可能厌恶科举而选择医学,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祖父是“铃医”,经常背着药箱,手摇铃铛,不管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走村串乡给人看病。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位声名远播的名医。生长在这样的人家,李时珍耳濡目染,从小就对医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那个年代里,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医卜星相”,医生和那些占卜、看相、算命测字的人一样,被当作“下九流”对待。父亲希望儿子参加科举考试,将来取得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祖,改换门庭。

李时珍14岁时考取了秀才,可是他实在厌倦那些八股文,考举人时他名落孙山。他要求父亲让他学医,写下“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的诗句,父亲只好答应他学医了。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试想如果李时珍不是因为落榜,也不可能厌恶科举而选择医学,更不可能有后来的《本草纲目》。

其实,李时珍很小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药,什么草药治什么病,他都知道,他还偷偷地把家中的医书全部看完了。在父亲的指导下,他的医术有了很大进步,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外出游医。

有一次他到武昌,听说楚王7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喜欢吃蜡烛的灯花,已经昏迷不醒了。李时珍进了楚王府,楚王一看是个年轻人,就有些不信任。李时珍问过病情,确认是肚里的虫子在作怪。他看了其他医生开的药方,多是用一些补药,越吃补药,那些虫子当然就养得越壮。他大胆地使用了一般医生不敢用的催吐药和泻药。

小王子吃了药,上吐下泻,还发烧、说胡话。楚王急了,要拿李时珍问罪。

李时珍心里有数,他说:“我用的是驱虫药,虫子肯定要挣扎,王子呕吐、发烧、说胡话,说明虫子快死了,王子再服两服药就好了。”小王子再次睡醒以后,果然恢复了精神。

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医术越来越精。很快,他的医术就远近闻名了。

有个知书达理的乡绅被李时珍治好了多年的顽疾,又听了李时珍放弃科举学医的故事,不无感触地说:“其实当一个一流的医生比当一个末流的进士更受人尊敬。”李时珍微微一笑,他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走上了行医的道路。

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李时珍并没有就此而满足。一次,李时珍的一位病人吃了他开的一服药以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李时珍相信自己的药方没有开错,就去检查病人的药渣,发现药铺配错了药,原因是药铺使用的本草书有错误。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李时珍,使他萌生了编写《本草纲目》的念头。

33岁时李时珍经人推荐到楚王府里去主管医务。他在这里继续研究医药学。第二年,正式动手编写《本草纲目》。过了几年,朝廷选太医,李时珍被选上了。当时太医院被道士把持,李时珍修本草的愿望无法实现,他暗暗觉得好笑,自己当年就因为不想走仕途才学医的,为何到这份儿上,还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呢?不到一年,李时珍就辞职回家了。

李时珍回家后继续修订《本草纲目》。他带着学生和儿子一起外出考察,行程上万里,历时27年,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52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每种药物都详细记载了产地、外观、性味、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书中还附有1160幅插图和11000多个药方,书中的植物分类法比西方早了100多年。最可贵的是,书上记载的绝大部分药物都经过了李时珍的反复验证。

为了验证这些药物的功效,李时珍常常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一次,有人用门板抬来一个摔伤的病人,李时珍发现他的大腿骨断成了三截。为保险起见,李时珍让徒弟去请当地著名的正骨专家徐医生来治疗。徐医生和两个助手给病人进行腿骨复位时,病人连声惨叫,最后竟疼得昏死过去。看到病人如此痛苦,李时珍心里十分难受,决心找到一种有效的麻醉方法。他听说曼陀罗花有麻醉作用,就决定在自己身上试试它的功效。但曼陀罗有一定的毒性,弄不好会有生命危险,徒弟劝他在病人身上试,但李时珍不肯,他要亲自体会服用这种药的感觉。

李时珍吩咐徒弟,在药力发作时,用针扎他的穴位,然后用刀划他的手。李时珍秤出一些曼陀罗花粉,用黄酒冲服后,觉得有些头晕,就让徒弟扎他。徒弟一针下去,李时珍感到手上一阵钻心的疼痛,他知道是药的剂量不够,又服下一些药。过了一会儿,他慢慢丧失了意识,昏睡过去。徒弟用针扎他,用刀划他,他一点儿感觉也没有。用这种方法,李时珍弄清了曼陀罗花的服用量。

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读遍了他能读到的所有古代医书,并且到各地考察,行程上万里。开始写这本书时还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书写成时他已经成了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了。可以说,这本书凝聚了李时珍一生的心血。

然而在他完成《本草纲目》之后,却没有钱把它印出来。为了让这本书尽早和世人见面,李时珍在南京城奔波了很久,但那些书商认为刻印这种书不赚钱,没有一个愿意刻印。—些急需《本草纲目》的人见书迟迟没有印出来,就动手把它抄下来。《本草纲目》最早的时候就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开的。直到1596年,一位喜欢藏书的人认识到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才出钱把它刻印出来。遗憾的是,李时珍在三年前已经离开了人世。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科学精神与科学实践的结晶,是他倾注毕生心血的成果,全书共52卷,是中国医药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成功密码:

落榜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不幸的事儿,可是对于李时珍来说却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他讨厌八股文,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不善于走仕途。落榜后,他终于发现医药事业才是自己的最爱。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所以说,成长的道路上遭受点挫折没有必要一蹶不振,说不定这就是你成功的预兆,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