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02

第2章 鲁班:家庭的熏陶使他处处“留心”

鲁班(前507—前444),山东人。我国古代优秀的手工业工匠和杰出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受到后人的崇拜。

有一次,鲁班和大家一起上山砍伐树木。他不小心抓了一把野草,却一下子把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棵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摘下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是齿状的,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这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他立即下山,制作了带有小齿的铁片,一试验,锯起树木来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鲁班家祖辈都是工匠,受家庭的熏陶,使他从小就喜欢上机械制造、手工工艺。他年纪虽小,可是特别喜欢动脑筋,他仔细观察师傅的操作技巧和工具,对别人习以为常的笨重工具,他暗自琢磨进行改进。

有一次,鲁班和大家一起上山砍伐树木。他不小心抓了一把野草,却一下子把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棵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他摘下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是齿状的,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这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他立即下山,制作了带有小齿的铁片,一试验,锯起树木来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锯的发明给了鲁班莫大的信心,大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仿佛打开了发明创造的“水龙头”,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从那以后,他更加相信自己,一边努力提高自己的手艺,一边琢磨改良旧的、落后的工具,渐渐成为土木工匠们的“祖师”。

那时候,人们吃面粉是把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麦粒就蹦出来了。捣麦的人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一点。鲁班觉得这活儿太累人了,得想办法改进。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太太,举不动石杵了,就用石杵研麦粒,也可以把麦粒研成面粉。这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他找来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邻居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上面的圆盘安上木把,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邻居都来试着转转,果然既省力气,效率又高。

传说鲁班还发明了许多木工器械,比如曲尺、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的工匠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鲁班还是制作兵器的好手,他发明的攻城用的“云梯”等,在战争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由于鲁班的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又直接应用于生活,因此受到同时代及后世的敬爱和景仰。木工、瓦工、石工都奉他为“祖师”,在各地为他立庙祭祀。

后代人一直认为,是一把野草造就了鲁班,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成功密码:

鲁班虽说出身工匠世家,对手工制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如果他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不开动脑筋刻苦钻研,同样不会有所作为。联想到现在的一些家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相当不错,但这些孩子却不一定能成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孩子不懂得珍惜生活,没有学习钻研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