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01

第1章 孔子:母亲让他知书达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春秋后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中国传统伦理的奠基人。

孔丘的母亲是位贤良的女人,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的身上。有一次,孔丘与另一个孩子相互间拉拉扯扯,母亲看见了,当即制止了儿子。她要求儿子举止要文明,不说粗话,不做粗鲁的游戏,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从此,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追鸡逐狗,在树林草丛捉虫捕蝉时,孔丘玩的是祭拜的游戏。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使孔丘从小就知书达理,具备了成为圣人贤士的最基本素质。

孔丘的父亲是一个力大无比的武官。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的前两个妻子和子女把他们母子赶出家门。母亲带着他回到曲阜阙里的娘家。

孔丘和母亲来到曲阜时,正是周围各诸侯国大兴周礼的年代,因为鲁国懂得周朝礼乐最多,各国纷纷派人到鲁国取经。贵宾来临,就会隆重接待,场面非常热闹。孔丘住在城里,见得多了,对礼乐产生了特别的爱好。

孔丘的母亲是位贤良的女人,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儿子的身上。有一次,孔丘与另一个孩子拉拉扯扯,母亲看见了,当即制止了儿子。她要求儿子举止要文明,不说粗话,不做粗鲁的游戏,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孩子。从此,当别的孩子在大街上追鸡逐狗,在树林草丛捉虫捕蝉时,孔丘玩的是祭拜的游戏。他模仿贵族祭祀时的大礼,把祭祀用的器物,按照礼数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分出等级。摆好后,就练习磕头行礼……

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使孔丘从小就知书达理,具备了成为圣人贤士的最基本素质。

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飕飕,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地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疼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丘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样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见儿子将自己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母亲别提有多欣慰了。

那时候,要进入上层社会,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就是周礼;乐,就是周朝的音乐和乐器;射,是指射箭技能;御,是指驾驭马车的技能;书,是会写字做文章;数,是会计算。孔丘天资聪颖、善于思考,他谨遵母亲的教诲,努力做一个正人君子。此时的孔丘,胸中有丘壑,他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抱负。

为此,他曾向老聃学习周礼,向苌弘学习乐谱,他还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艺。一次,孔丘弹一支曲子,他一连弹奏了十多天也不调换。师襄子建议他换支曲子,孔丘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您已经掌握了弹奏这支乐曲的技术,可以弹别的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一段日子,孔丘仍在弹那支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您已经了解它的用意,可以换换曲子了。”孔丘说:“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又过了一些时候,孔丘终于停下不弹了,他默然有所思,向远处眺望,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要统一四方,好像是周文王吧!”师襄子听了非常震惊,说:“这支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丘孜孜不倦地在求学道路上探索和进取,他向名人学习,也向平民百姓学习。他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殷切期望。

三十而立的孔丘办起了私学,招收了很多学生,据说前后大概有3000多人。孔子招学生不分贵贱,所以入学的学生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子弟;有鲁国境内的青年,也有鲁国以外的学子。孔子培养学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循循善诱。孔丘对待这些学生,就像当年母亲对待他一样,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事实证明,孔丘施教有方,他的学生中,精通六艺的得意门生就有72人。这些学生都成了远近闻名的贤德君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可以说,孔子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他的学术以礼仪为规范,以仁爱为根本,培养出的都是品学兼优的道德君子,这跟母亲当年教育他时的初衷是一致的。

孔子在教育上是成功的,但在仕途上却屡屡碰壁。他曾出任过鲁国的司寇,但终因得罪国君而丢了官,他伤心地带着学生离开了鲁国。

公元前498年,为能寻到一块实现自己抱负的乐土,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期望能遇到一个贤明的国君,以便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他的满腔学问和治国主张,没有人感兴趣,用别人的话来说,犹如丧家之犬,受到驱逐。他游历了整整14年,历经磨难,仍无结果,只得返回鲁国,这时他已68岁了。

晚年,他整理《诗》《书》,并编撰了一部名叫《春秋》的编年体史书。

公元前479年的初春,孔子病倒了。一天清晨,他拄着拐杖,站在门口低声唱道:“泰山要倒,梁柱要断,哲人也像草木一样,要枯,要烂啊!”

他的学生见后赶快扶他上了床。从这一天起,孔子不发一言,不进水米,7天后,他离开了人世。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编成了一部名叫《论语》的著作。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流传并且牢牢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生活。

成功密码: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受益一生。孔子正是在母亲严格的教育下,从小养成了文明的好习惯,并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