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名人成功密码
14942100000016

第16章 苏轼:老翁的点拨让他幡然醒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宋代著名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医药等方面都有卓越建树。

一天,这位老爷爷手拿一本书,登门对苏东坡说:“本人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不但这本书没听说过,而且还有许多字不认识,顿时脸红了。老翁捋着白胡子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

苏东坡惭愧极了,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向老师求教。

苏轼出生在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苏洵饱学诗书、通今博古,可是苏洵在年轻时并不刻意追求功名,而是喜欢远游。

母亲程氏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出门远游的时候,母亲就督促两个儿子读书上进,经常教导孩子应从小立下报效祖国的大志。有一次,她给苏轼讲解《后汉书·范滂传》,当讲到范滂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捕,范母大义凛然,临刑前还教导儿子以气节为重时,苏轼感动得哭了,他天真地问母亲:“我也要做范滂,母亲您会支持我吗?”母亲把苏轼抱在怀里,坚定地说:“那我就学范母,支持你。”

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发奋努力,苏轼学业大有长进,别看年纪小,读的书可不少,也能出笔成章了,亲友都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

在一片赞扬声中,他不免有些飘飘然。挥笔写下“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前。有一天,有位白发老爷爷路过,看到这副对联,感到这位苏公子过于自信了。

第二天,这位老爷爷手拿一本书,登门对苏东坡说:“本人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接过书一看,不但这本书没听说过,而且还有许多字不认识,顿时脸红了。老翁捋着白胡子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

苏东坡惭愧极了,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向老师求教。那时候的文章都没有标点符号,而要全篇背诵,先要学会断句,这样可以检验学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含义。背诵是一个苦差事,为了加深理解,便于记忆,苏轼把整本书都抄下来,边读边抄边理解其中的妙处。等到把整本书抄完,其中的寓意典故已经了然于胸。

苏轼的文学造诣日见深厚,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对于当年的那位老爷爷,苏轼始终心存感激。他常旧事重提,提醒孩子,也提醒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懂得谦虚上进,不可骄傲自满。

成功密码:

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苏轼当年的那副对联明显有点儿少年轻狂的味道,幸好,一位老翁的点拨让他幡然醒悟。知错就改,虚心求教,这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学习态度。现在的一些孩子由于过分受到家长的宠爱,而变得骄纵狂妄,不可一世。他们通常听不得别人的善意提醒,甚至“老虎屁股碰不得”,这对自身的健康成长相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