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凶禽猛兽的风采
14922700000014

第14章 原野主宰——森林凶猛动物(5)

老年的亚洲雄象,性情异常凶猛。由于它们有时在野外单独活动,又被称为孤象。但是它们单独出外的情况很少,通常大多是三五成群,或是结成几十只的大群。每个群体都是由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所组成,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与其他群居动物所不同,领头者均为成年雌象,其他成员都按年龄大小、体质强弱排列秩序,不幸受伤的个体常常被伙伴们夹在中间,一起前进。如果有的个体出现死亡,群体成员还会用推倒或卷翻的树枝和小树,一层一层地盖在死者的身上,形成一个很大的倒木堆。领头者在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个群体的行动路线、时间安排、觅食场所、休息地点等日常活动,都由它指挥,它也承担着保卫群体的重要责任。如果领头者死亡,群体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再选出一个新的领头者,继续统一指挥群体的行动。

亚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期,雄象与雌象交配时,总是双双躲进僻静的密林深处进行。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不惧怕任何动物的威胁,但也保持较高的警惕性,连睡觉也是站着。亚洲象的繁殖率较低,大约5~6年才能繁殖一次,怀孕期长达18~22个月。雌象产仔于秋末冬初,每胎只产一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为70~100公斤,大小同小牛犊差不多,鼻子不算太长,也没有长牙,全身为棕红色,没有毛,小象出生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跟随群体四处活动了。幼仔大约需要经过两年的哺乳期,14~15岁性成熟,完全长成则在18~24岁。亚洲象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60~70岁,也有的可以活到100~130岁。

可爱的泰迪——美洲黑熊

中文名;美洲黑熊

英文名;Ursus americanus

分布区域:美洲黑熊在北美有大量分布

美洲黑熊分布范围从墨西哥高原北部,向北至北美大部地区。目前主要生存在北美洲的各个国家公园和山区间。

美洲黑熊体型硕大,全身黑色,仅鼻黄褐色,胸部具白色“V”字型斑纹。毛色有变异,产于加拿大西部的熊呈肉桂色、而太平洋沿岸的熊有白色、蓝色和蜜蜂样的毛色。

美洲黑熊体长1.37~1.88米,体重5~270千克,公熊比母熊大很多。其头宽阔,眼小,耳短圆。颈亦短,背部与肩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四肢粗壮,前足足垫大而裸露。体毛粗糙而长。

有的美洲黑熊前胸还会长出白色的胸斑。它们的口鼻长而宽,毛色稍浅。耳朵颇小,毛发浓密,圆圆的,长在头部比较低的位置,靠近两侧。美洲黑熊每只脚掌都长有5只不能收回的尖利爪钩,这些尖利的爪钩有利于撕碎食物、攀爬和挖掘。当然,有谁要是被它们用前爪扫一下也是够受的。它们的前爪拍击的力量足以杀死一头成年鹿。美洲黑熊有灵敏的嗅觉,相比之下,它们的视觉和听力就要逊色不少了。

按照毛色和体型的不同,美洲黑熊目前被分为16个亚种。这些亚种当中最为独特的当数生活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熊雨林的白色黑熊——白灵熊。此外,亚种当中的东德克萨斯黑熊数量已经很稀少,于1992年被正式列入联邦濒危物种保护名单,佛罗里达黑熊也因为数量急剧减少而受到佛罗里达州法律的保护。

美洲黑熊在北美有大量分布。它们的居住范围北起阿拉斯加,向东横穿加拿大,直至东海岸的纽芬兰-拉布拉多省;向南则经美国部分地区,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的那亚里特和塔毛利帕斯州。美洲黑熊们主要在这些分布地的海拔约900~3000米山区密林中活动。

美洲黑熊也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物包括蚁、其他昆虫、蜂蜜、鹿、鼠、野兔、鱼以及野果、树芽等。美洲黑熊出没于针叶林、阔叶林及沼泽等环境中。善爬树和游水。视力差,听、嗅觉敏锐。巢域范围约125.5平方千米。冬眠时居于山洞、石缝或树洞。

美洲黑熊喜欢独居。在不同的居住地和不同的季节,它们的活动有所不同。在春季,它们常在拂晓或薄暮时分外出寻找食物,到了夏季它们会花大量时间在白天活动。进入秋季,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会出来觅食游荡。

美洲黑熊善于爬树。这就是说,如果你不幸遭遇一头美洲黑熊,你最好不要爬树,也不要装死,因为美洲黑熊吃腐肉。它们的这一特长在躲避敌人的时候颇为有效,例如棕熊、狼群,甚至危险的人类。美洲黑熊尽管比较好斗,但也会尽量避免无谓的争斗,省得白白伤到了自己。它们常会使用视觉恫吓法吓退对方,比如张牙舞爪地站立起来,朝着对方呲牙咧嘴,做出攻击状。美洲黑熊的这种斗殴事件多发生在婚配季节,为了争夺心上人,公熊们只得靠武力来解决。另外,为了迫使那些养育孩子的单身母亲早日进入发情期,公熊们会杀掉意中人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母亲们总是非常小心,它们巡视的领地也不会像公熊的那么大。万一不幸遭遇危险的公熊,它们用尽全身的力气进行抵抗,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尽管如此,在幼仔的死亡事件当中,仍有70%是公熊的作为。

美洲黑熊是领地性很强的动物,领地范围也很广,食物的丰富程度和熊的密度也会让它们的领地大小不时发生变化。。母熊的领地范围大概有3~40平方千米,而公熊则达到了20~100平方千米。公熊的领地范围比母熊的范围大,它的领地时常会和不同母熊的领地相交,但不会和同性产生交叠。刚独立的年轻母熊刚开始的几年可能会在母亲的领地内建立自己的领地。但那些年轻的公熊则会被妈妈远远赶开,让它们去寻找自己的领地。

每年的6~8月,是美洲黑熊的婚恋季节。母熊们通常每两年生育一次,当然也有更长,达到3~4年生育一次的。为了繁育后代,恋人们会在一起小聚几日,不过交配成功后,受精卵不会立刻进入子宫,这种延迟着床现象会持续将近5个月,使雌熊孕期长达220天,而胚胎的发育则在孕期的最后十周左右完成。交配成功的公熊可能会在领地范围内尽量多找几个意中人,每年会养育多次后代。

母熊怀有身孕后,就会在储存足够的脂肪后钻入洞中开始休眠。在翌年的一月或二月,熊宝宝们就会降生在休眠的洞穴中,每胎通常有2~3个。这些熊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只有225~330克,全身无毛,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在母乳的喂养下,小家伙们长得很快,到了春季出洞的时候,体重已经有2~5公斤了。这时候的小熊们还没有断奶,直到它们长到6~8个月大。小熊会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为一年半左右,当妈妈再次进入发情期之时,通常会把孩子们强行赶出自己的领地,以便再次生育后代。

熊宝宝离开妈妈时,通常体重只有7~49公斤,丰富的食物可以使它们迅速成长。自然状态下的美洲黑熊是比较长寿的动物,它们最长能活到32岁。但随着人类干扰的加剧,多数黑熊只能活到10岁左右。那些不满18个月就已经死亡的年轻黑熊里,超过90%的是死于人类的枪击、诱捕、车祸或其他和人类有关的事件。

“大力士”——貂熊

中文名:貂熊

英文名:Wolverine

别称:原飞熊、狼獾、山狗子、月熊

分布区域: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新疆部分地区

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地区的森林苔原和针叶林里,生活着一种很稀有的动物,尽管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鼬科,但是因为它相貌特殊,长得似熊非熊、似貂非貂,因而被称为貂熊。貂熊的躯体和四肢长得粗壮,体长65~87公分,肩高35~43公分,体重却达15~27公斤,确乎是一只微缩的“熊”。但它那一条长约15~20公分的粗尾巴,又酷似貂尾。貂熊大脑袋、小耳朵,嘴吻较长,体毛长而有光泽,为深棕色,但是从肩部往后,沿背脊部的两侧长有色泽浅黄的带状纹络,直至尾根部汇合,形状好似月牙,因而又被人们称为“月熊”。貂熊的腹部及四肢的毛色较深,近乎黑色,后肢的毛长于体毛,它的足下也长着毛,足趾上长着十分锐利的爪。

貂熊栖息于寒带、亚寒带的针叶区以及森林中的沼泽地区,除了我国的东北及新疆地区外,北欧、北美、西伯利亚也栖息着少量的貂熊。

独来独往是貂熊的突出特点。每只貂熊都有自己的领地。雄性的领地比较大,雌性的领地较小些。很少有雄性带着雌性共同占有一片领地的。别看貂熊形体不算大,但却凶悍残暴异常。且不说青蛙、野鼠、松鼠、野兔、飞鸟等小型动物,连野猫、狐狸等都不在它的话下,有时驯鹿、马鹿、野猪等大型动物也会惨遭它的毒手。在捕猎食物时,它潜伏在树上,当看到猎物走到树下时,它就迅猛地跳下来,用利爪牢牢抓住猎物。死死咬住猎物的脖子不放,直到咬断猎物的气管方才罢休。貂熊有储藏猎物的习惯,一次吃不完的食物,它就用雪或土块埋起来,或者挂到树上自然风干,以备日后食用。貂熊也吃一点儿素食,松子、菌类、浆果,也是它的食用对象。

貂熊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它傍晚开始活动,在活动、觅食几个小时后,就休息一下,休息的时间大体与活动的时间相等,然后再活动,再以同等的时间休息。但是大白天它是不怎么活动的。貂熊可称为动物中的“大力士”,它能抢走比自己大好几倍的猎获物尸体。

貂熊非常狡猾,当它自己遇到险情时,它就使用鼬科动物的绝招,从肛腺中放出奇臭无比的臭气,熏得对方不得不暂停下手,然后借机逃跑。情况紧急时它还会排出臭液,然后在臭液上打滚,滚得满身恶臭,使敌兽想吃也无从下口。猎犬对此也常常显得无能为力。

貂熊还常与猎人们“斗智”。猎人们,长途跋涉,进驻森林打猎,但是当累了一天,回到驻地时,常发现自己的食物被偷盗了;猎人们的生活用品有时被咬得破破烂烂,有时猎获的珍贵毛皮兽也会不翼而飞或被咬得千孔百疮、不值分文;有时辛辛苦苦安放好的捕套猎物包括捕套貂熊的猎具被破坏失灵……作案者就是貂熊。

貂熊每年11月前后开始发情,雌性貂熊如果受孕了,将怀胎一百余天,第二年3月前后产仔,每胎可产2到3只幼仔,哺乳期3个月左右。幼仔长到3岁左右,开始成家立业。一只貂熊的寿命,可达15至18年。

貂熊的皮毛长软密致,保暖性强,皮面坚韧耐磨,适于制作衣物,其珍贵程度不亚于貂皮。当然它的珍贵不只在于质优,更在于貂熊是一种极为珍稀又极难捕获的动物。在我国,貂熊已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陆上“巨无霸”——犀牛

中文名:犀牛

英文名:rhinoceros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非洲和东南亚

犀牛有庞大的身躯、坚韧的皮肤、突出的触角,这些使得人们一看到它们,就容易将其和恐龙家族而不是随后出现的哺乳动物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也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因为犀牛确实有着古老的祖先。

犀牛和大象以及河马都是那些幸存下来的曾经繁荣且多样化的巨型草食动物的代表性物种。40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有很多种犀牛,而直到1.5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川期,欧洲才出现了羊毛犀牛。尽管那些灭绝的犀牛有着不同数量和排列类型的触角,但它们都是很庞大的。目前在5种幸存下来的犀牛中,2种处在灭绝的边缘,另外3种也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犀牛因为它们那与众不同的身体特点而被命名。和羚羊、牛、绵羊的触角不一样,犀牛的触角没有多骨的核,其触角由位于头骨上粗糙区域集中起来的角蛋白纤维组成。黑犀、白犀(两种非洲种类)和苏门犀有一前一后2个触角,前面的通常大一点;印度犀和爪哇犀在其口鼻部末端只有1个触角。

犀牛有短而结实的四肢,以支撑它们巨大的身体重量。每只脚上的3个趾常使它们留下特殊的梅花状的印迹。印度犀皮肤上有着突出的褶皱及块状物,所以看起来有装甲板的感觉。白犀颈背有着突起的肉块,使得韧带可以支撑住其巨大头部的重量。成年雄性白犀和印度犀比雌性要大很多,相比之下,其他种犀牛的雌雄大小很相似。黑犀有着适于抓取东西的上唇,可用于握住木质类植物的枝梢,而白犀则有着延长的头骨和宽大的唇,来获取它们所喜爱的短草。这两种犀牛的颜色没有多大的改变,它们得到的通用名字很可能起因于当地的土壤颜色渗到了那些首先被发现的样本个体身上。

犀牛的视力很差,在超过30米的地方就无法侦察到静止不动的人。它们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所以,为了看清正前方的东西,它们首先用一只眼凝视,然后用另一只。它们有着很好的听觉,通过转动管状的耳朵,收集细微的声音。但它们几乎都是凭借嗅觉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它们嘴中嗅觉管道的容积超过了整个大脑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