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36

第36章 儿童、妇女及特殊病用药(2)

(3)感冒可选用的非处方药

西药:①复方盐酸********缓释胶囊(新康泰克)。适用于感冒初起,鼻塞、咽干、咽痛、流涕、打喷嚏、流眼泪等。②对****氨基酚片剂或白加黑、感冒清热颗粒等。适用于感冒热度虽不高,但有明显的头痛、咳嗽、肌肉痛、关节痛等全身酸痛;必理通还适用于畏寒、发热、全身酸痛,可解除发热及咳嗽等症状。③美扑伪麻片(如康必得)。适用于感冒症状较重,发热头痛、流涕、鼻塞、咽干、咳嗽、咳痰等。④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苯海拉明。易引起嗜睡、头昏,工作时间禁用。⑤小白糖浆、护彤、牛磺酸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感冒清热冲剂等。可供儿童选用。

中成药:①风寒感冒冲剂。②感冒清热颗粒。③感冒软胶囊。④风热感冒冲剂。⑤银翘解毒片。⑥羚翘解毒丸。⑦藿香正气软胶囊。还有感冒退热片、散寒解热口服液、小柴胡颗粒、荆防冲剂、桑菊感冒片、热炎宁颗粒、清开灵软胶囊、三金感冒片、暑热感冒颗粒等可以选用。

(4)流感可选用的非处方药

西药:①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快克)。适用于感冒及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等症状。②复方氨酚葡锌片(康必得)。适用于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多痰的对症治疗。③复方锌布颗粒(臣功再欣、锌可康)。适用于感冒及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④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酚咖伪麻胶囊(力克舒)。⑤如出现高热不退、咽喉肿痛、剧烈咳嗽、吐黄痰等症状,可服用抗菌药,如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等。

中成药:流感病人可选用与治疗感冒相同的非处方中成药。

热伤风要辨明"阴阳",关节炎中西结合治疗效果好

(1)热伤风:亦称夏季感冒,大部分都是身体突然着凉,使血液受到冷却而反射性引起鼻子和喉咙的一时性缺血,致使抵抗力减弱,感冒病毒乘虚而入引起的。它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外,还有口渴、心烦等内热现象。病人初期会不停地流清鼻涕、头昏脑涨、怕冷而汗出、心烦口渴、四肢无力,而且整个过程比一般感冒的症状重。幼儿热伤风容易出现抽搐、昏迷;老年人热伤风则往往会合并肺炎,诱发卒中、心肌梗死等危险病证。

阴暑即夏季感冒,其症状有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体疼痛、心烦口渴、肤热无汗,脉浮紧。这是由于天气炎热,贪凉饮冷,或露卧于瓜棚架下,或纳凉于深堂湿地,或过久地受电扇、空调吹拂,或过多地吃西瓜、冷饮引起。

阳暑即人们所说的"伤暑"或"中暑"。其症状是高热心烦、蒸蒸汗出、口渴思饮、四肢乏力、脉浮洪或数而无力。病人多是因为在烈日下或高湿环境中劳动时间过长或者长途旅行引起。

热伤风因有阴暑和阳暑之分,所以治疗时必须辨清病证。如连翘,其机制是疏风、清热、解毒,对外感风热、热毒之症效果理想。但对于脾胃功能较差,体质虚弱的人随意服用,可导致胃痛、呕吐或腹泻。板蓝根可防治感冒,但因风寒而感冒的人不能服用板蓝根,否则会雪上加霜。清开灵口服液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等,而轻微发热时就用此药,这样不但不能治好疾病,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此外,长期在空调房间生活、工作的感冒患者属于外寒内热,也不适合使用苦寒的清热解毒药,而应使用加减葛根汤、加减小柴胡汤等药发散内热,否则会使内热被包裹得更紧,发散不出。中医认为,伤暑之病,以阴暑最多。而阴暑和阳暑的治法也完全不一样。治阴暑宜用藿香正气散之类;而治阳暑则宜用人参白虎汤等。如果热伤风一见发热就用清热药,当然就不容易治好了,有的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2)关节炎中西结合治疗效果好:①风湿性关节炎。疼痛,且多见于肩、肘、腕、膝等大关节处,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并呈反复游走性发作。可用青霉素、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也可用激光、红外线等理疗。②退行性增生性关节炎。疼痛,且涉及膝、髋、踝、脊柱等负重较大的关节,其特点是以发病缓慢的退行性病变为主。尽量减少关节负重,防止受凉。治疗以推拿、针灸、理疗为主,可改善症状。③类风湿关节炎。可用扶他林片治疗,中药新癀片疗效也较好。此外,还可进行中药敷贴、日光疗(辐射作用可治疗类风湿)、运动疗、食疗等。④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除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外,还可伴有全身性症状如寒战和高热等。可用中药中小金丹、新癀片等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标本兼治:一般以消炎、止痛、抗风湿为主,还要辨证使用中药。如关节红肿者,疏风定痛丸、寒湿痹冲剂、祛风止痛片等温热之剂应忌用。此外,治疗痹证常用制附子、乌头、马钱子等温经通阳之品,也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蜂房等通络止痛的虫类药物,这些药物大多辛温燥烈,作用较猛,且有一定的毒性,故应按说明书服用,孕妇应慎用或忌用。同时可与药酒、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此外,风湿病可用激素类药物控制或缓解症状。

治疗关节炎可选用中成药:①疏风定痛丸。适用于关节肌肉疼痛,且遇寒加重、屈伸不便、肢体沉重、四肢麻木、腰膝酸软者。②寒湿痹冲剂。适用于肢体冷痛沉重或肿胀,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沉迟者。③寒热痹冲剂。适用于肌肉关节肿痛,触之发热,但喜暖畏寒,或肌肉关节肿痛,触之不热,但自觉有热者。④湿热痹冲剂。适用于肌肉关节酸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禁,得冷则舒,伴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滑者。⑤淤血痹冲剂。适用于痛处不移、拒按,局部肿胀有硬结或淤斑,或面色晦暗,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者。⑥祛风止痛片。适用于关节疼痛重或麻木,遇阴寒疼痛加重,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者。⑦独活寄生丸。适用于腰膝酸软而痛,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喜暖恶寒,肢末欠温或麻木,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

高血压的治疗用药要慎选,联合用药降压疗效明显高血压病的治疗:诊断高血压病人,既要查清病因,又要明确病人心脑肾的情况,严格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在降压药的选用上,既要对症治疗,又要防止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当有并发症时,对降压药更有特殊要求。研究表明,血压下降6毫米汞柱,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将减少34%,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有下降趋势。当然,血压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因为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体对此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所以治疗高血压也不能以简单的数值下降了多少为标准,而重要的是看预防效果和控制对某些器官的损害。一般而言,低、中危病人用非药物方法进行治疗;高危和极高危病人以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为原则。治疗目标为收缩压及舒张压<140/90毫米汞柱;老年人的治疗目标<150/90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肾病病人的治疗目标<130/80毫米汞柱;合并蛋白尿病人的治疗目标<120/75毫米汞柱。降压可使30%~60%的病人治疗达标,而两种降压药合用的达标率可达到70%~80%,并可以减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首选一线降压西药

(1)ACEI(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药):主要药物有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多普利、西拉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及福辛普利。适用于各种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其单用有效率为70%,尤其适用于伴心室肥大、心衰、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病人。该类药物人体吸收后经肾脏排泄,故双侧肾动脉狭窄、肾功能严重损害、妊娠高血压症病人不宜使用,另外卡托普利还有可致干咳的副作用。

(2)CCB(钙离子拮抗药或钙通道阻滞药):长效药主要有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硝苯地平控释片(心痛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压氏达)或拉西地平(三精司乐平)、尼群地平、莫尼地平(二氢吡啶类)。该类药物既有强有力的降压作用,又有很好的保护心脏及血管效果。适用于各种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还适用于重症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肾脏病变等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

(3)利尿药:主要药物有氢氯噻嗪、速尿及吲哒帕胺(寿比山)。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老年或合并心衰、水肿的高血压病人。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人慎用,痛风者禁用。

(4)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主要药物有氯沙坦钾(科素亚)、依普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以及替米沙坦等。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治疗。降压疗效与ACEI大致相近,但阻断升高血压渠道更全面,引起咳嗽等不良反应更少,系新型降压药。另外,ARB(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有保护肾脏的作用,可减少尿微量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进展。ARB的适用与禁用对象与ACEI相同。

(5)α1受体阻滞药:主要药物有哌唑嗪(降压新、脉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等。适用于高脂血症、前列腺肥大、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人。使用该类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后递增用量,以免发生首剂效应及直立性低血压。

(6)β受体阻滞药:主要药物有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美多心安)、比索洛尔。主要用于较年轻的高血压病人及治疗劳力型心绞痛,尤其是静息时心率较快的中青年病人或合并心绞痛的病人。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外周血管病的病人不宜使用,而且因其能减少胰岛素分泌、干扰糖代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最好不用此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