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33

第33章 家庭科学用药(5)

(1)酒精+******:失眠患者在饮酒后服用******、水合氯醛等镇静安眠药物是非常危险的,由于酒精与安眠药都可以产生强烈的大脑神经抑制作用,病人因此容易长期昏迷不醒或者中毒死亡。

(2)酒精+降糖药:糖尿病病人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如果空腹饮酒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症状为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甚至烦躁、意识混乱、多语,常被醉酒反应掩盖而不易发现,以致即使发生了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而病人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3)酒精+阿司匹林:许多心脏病病人与关节炎病人都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比如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这类药物对胃的刺激很大,容易引起胃肠道出血,如果病人平时有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或凝血功能障碍,服药时还饮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会加重病情,可能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4)酒精+降压药:酒精能够扩张血管,从而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因此,如果饮酒后服用降压药,很容易出现低血压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猝死。肾炎、严重高血压、冠心病与心肌梗死的病人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危象与意外。

(5)酒精+抗癌药:服用抗癌药的癌症病人一定要戒酒,因为即使少量的酒精,也可以完全抵消药物杀灭癌细胞的功效,而且还容易促使癌细胞发生转移与扩散,最终将大大缩短癌症病人的寿命。

(6)酒精+化疗药物:大多数化疗药物有肝脏毒性,并引起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而酒精对这些不良反应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会加重对肝脏和胃肠道的危害。

123.调味品不同对药物的影响不同

油盐酱醋糖对药物的影响:①油。植物类食用油可增强降脂药物的功效,动物油能增加体内脂肪的存储。所以,在吃降脂类药物时,应食用植物油而不宜用动物油。②盐。有可调整体液和细胞之间酸碱平衡的作用,但过多的食用食盐会导致高血压。另外,食盐也可降低降压药、利尿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药物的疗效,因此在服降压药时,应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过咸的食物。③酱。当病人在服用优降宁、闷可乐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或胃肠道疾病时,不可食用酱油、豆瓣酱等酱制调料,否则就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并降低药物的疗效。④醋。易与碱性药物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失去药效。⑤糖。不论服用西药或中药都不能因味苦而随意加糖。因为糖会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干扰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某些健胃药就是靠其苦味刺激消化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糖还可分解某些药物,如马钱子等的有效成分,使其失去治疗作用。

哪些药物不能与醋同服食用醋含有蛋白质、多种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还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具有助消化、增食欲、活血化瘀等功能,对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也有一定作用;醋在烹调时,还能促进食物中的钙、锌、铜、铬等微量元素的溶解和吸收。

但是有些药物是不能与醋同服的,因为醋能改变人体内部局部环境的酸碱度。比如磺胺类药物在酸性环境中溶解度降低,在尿路中易形成磺胺结晶,损害肾脏;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胃舒平等碱性药物则容易被醋酸中和,降低药效;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药效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医认为,醋具有收敛作用,不宜与银翘片之类的解表发汗中药同服,因为醋不但会促进人体汗毛孔的收缩,还会破坏中药中的生物碱的有效成分。

124.正确服药需要注意哪些

正确服药还需注意:①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因此不能由自己随便搭配。如果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切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②服药用多少开水。喝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开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制剂来说,喝完后5分钟内不要喝水。③能用茶服药吗。服药一般用白开水送服,药效最好。对于能否用茶服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茶水中含有******、茶碱等物质,属于偏碱性的水溶液,因此,用来服药会与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发挥。比如在服用含重金属成分的药物、酶类药物、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某些含生物碱的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镇静催眠药(如鲁米那、速可眠、******等)、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双嘧达莫(潘生丁)、人参等不宜饮茶,且服药前后1小时内也应忌茶。但在服用其他药物时用茶一般不影响药效。④用盐开水或果汁饮料能服药吗。在服用保泰松等药物时,不宜饮用盐开水,也不可食过多的盐及含盐量高的咸菜之类的食物,否则容易引起水肿和高血压;在使用降压药和治疗心脏病、肺心病、肾炎及水肿时,饮用盐开水同样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对于用饮料送服药物,果汁饮料中的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溶解,影响胃肠道的吸收;有些饮料中的成分可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使药物失效或毒性增加。比如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另外,服药的时间要与饮用牛奶时间相隔2~3小时。⑤服药时也要注意姿势。

比如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管壁,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所以,最好取坐姿或站姿服药。服药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其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如果服药后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用药不分男女在医学上不论西药或中药,均不分男用药、女用药,但由于男女的体质不同,有些药物可能男女有所偏重,而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与男性特有的疾病在"换"药服用后反而能起到很不错的效果。如中药乌鸡白风丸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阴阳双补的成药,这说明乌鸡白风丸使用范围很广,它并非妇科专用药,还可以用在慢性肝炎、肾炎、男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和恢复上。另外,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也是不分男女的,其实,只要症状相同,对症用药才科学。

125.怎样制作和饮服药酒

(1)药酒种类:①补益药酒。主要有益气补血、温阳散寒、补肾强腰等功能,既可治疗疾病,又可调补身体,久服可益寿延年。②风湿药酒。主要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多用于慢性风湿病人的治疗。③跌打药酒。其功能有化瘀止痛、疗伤续断,主要适用于急慢性跌打损伤和骨折等症的治疗,某些内服跌打类药酒可外用,对治疗关节肌肉扭伤、软组织损伤和劳损等有效。

④外用药酒。有活血化瘀、疗伤止痛和消炎之功效,主要用于运动系统损伤的治疗,如关节肌肉扭伤、劳损以及风湿神经炎的治疗,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组织缺氧、增强局部组织代谢以及消炎止痛有明显的功效。

(2)药酒的制作:自制药酒应根据自己的防治目的,请医生辨证配伍处方,然后将药材打碎或剪短择净,再用冷开水浸湿,这样既可洗去脏物,又可防止药材吸酒太多,然后将处理后的药材放在玻璃瓶或罐里,兑入白酒,一般白酒与药材之比为7∶1~10∶1,至少也应将药材全部淹没,最后将容器口封严,每天摇动数次,使药材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浸泡半个月后即可饮用。将酒饮完后可再浸泡几次。

(3)药酒的饮用:明确用药目的,正确选择药酒品种,讲究饮服宜忌,才能更好地发挥药酒防治疾病的长处,并避免产生副作用。内服药酒宜以温饮为佳,因为药酒性偏温热,温饮能更好地发挥出酒的温通散寒、活血化瘀以及补益等作用;服用量一般每次30~50毫升,每日2次,不习惯饮酒的患者,开始应少饮,可逐渐增至规定的剂量,即使酒量较大,也要注意控制,更不可喝醉。同时,饮服补益类药酒时,最好不吃萝卜和葱、蒜、辣椒等,以免伤胃,影响药效或助热升火。药酒宜在饭前服,不宜在晚上睡眠前服用;不要用其他酒类兑服药酒。另外,还要注意发热、感冒病人、肝肾疾病、过敏性疾病、高血压病人、肺结核病人、出血病人、胃病、皮肤病病人、孕妇、经期妇女、儿童均应忌服药酒。

中药也有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会更甚

(1)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①当西药使用。中医治疗的特点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具体地说,就是辨证论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有针对性的治疗。将中药当作西药来使用,则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就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如遇到高血压就用钩藤、草决明、夏枯草;见到细菌性感染,则施以黄芩、银花、地丁。但若是虚阳上越型高血压,或是虚寒性细菌感染者,用了这些药不但无效,还易引致不良反应的出现。②不合理配伍。

中药方剂和复方的区别就在于组成该方的群药是有序的配伍还是简单的相加。丰富多彩的配伍方法和理论,是中医方剂的优势、特色和技术关键,也是保证方剂高效低毒、增效减毒的基础;反之,不注重配伍则可能产生减效增毒的作用或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如金匮肾气丸与通宣理肺丸共用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因为******类与麻黄合用时,会增加对心血管的毒副作用,麻黄可加剧******类的毒性反应;而和含朱砂的制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共用则可导致互不相溶的汞碱中毒,引起肾脏损害和消化道不良反应。③疗程太久。药物有毒无毒,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剂量和疗程。剂量不但直接影响疗效,而且还关乎安全。有人曾做过统计,122例中药中毒者中,服用药物超过正常剂量数倍至数十倍者有107例。除了剂量过大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外,疗程不合理更是一个常见而且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比如一男士因患慢性胆囊炎,长期服用清肝利胆、苦寒解毒的中成药,日久病人逐渐出现了头昏身重、神疲无力和腹胀食纳不佳等症状,这是因苦寒过甚,损伤脾阳所致。因此,即使慢性病,病程延绵,需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也要在药物的选择及配伍上谨慎思考。另外,凡中药或制剂中含有有毒的物质,都不宜久服或多服,如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丸等。④需精心护理。如服发汗药后需安卧;服辛温发表药宜盖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凉发表药则不宜捂被等。观察疗效,如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是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中药除了煎服得法,用量得当外,热冷服用也应注意,当然大多数中药宜呈热服用,但也有例外,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改为冷服为好。

(2)中药针剂不良反应更甚: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有着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使用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近阶段不断有丹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其产生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中药注射液的质量不高,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提取方法不够完善,大部分产品是中药材的提取物,一些大分子的杂质未能完全除尽,经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色泽发深、混浊、沉淀等现象,导致澄明度不合格。二是中药针剂与西药针剂的不合理配伍,中药针剂与一些西药针剂配伍后容易发生配伍禁忌,产生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严重者产生毒副作用。三是病人的个体差异,病人因体质、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耐受力不一样。

因此,使用中药针剂时应把好质量关、配制关、输液关,并在输液过程中要控制好滴速。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半小时至5小时之内,应注意监护,并准备好抗过敏及抗休克的药物,以便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