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31

第31章 家庭科学用药(3)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虽然药物在血液中需要维持一定的浓度,才能达到治病的作用,如果忘了服药,用药间隔时间过长就会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会直接导致药物疗效下降。但是,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高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浓度时,疗效非但不增加,而毒副作用会猛增。因此,两次并为一次服用是不对的。所以,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服药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6个小时,万一漏服了,发现时间如在吃药间隔时间的1/2内(即2~3个小时内),可以按量补服,接下来仍可以按照间隔时间服药;二是如果已超过服药间隔1/2的时间,则不必补服,只要下次按时吃药即可;三是漏服药物后千万不可在下次服药时加倍补服,以免因药物过量而引起中毒;四是抗生素类药物务必按时、按量服用,如吃一餐又不吃一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非但消灭不了病菌,反而能增强病菌的耐药性,使抗生素失灵。

抗炎止痛药要慎用,他人的药物不能随便借来用

(1)止痛药要慎用:药物使用不当,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比如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是抑制能引起炎症、发热和疼痛的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人体的前列腺素具有舒张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的作用,经常服用吲哚美辛,会使体内的前列腺素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血管发生痉挛,加重心脏缺血、缺氧,极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血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浓度比常人低,而服用吲哚美辛又进一步抑制其合成,无疑会使心血管病人"雪上加霜",甚至造成血压陡增,导致脑卒中的严重后果。所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伴有关节痛、腰腿痛及其他疼痛时切莫自作主张,乱用止痛药。

对于胃痛患者,因为止痛片不能治胃痛,如若服用非但胃痛不减,反而使疼痛更加严重,有的还会引起十二指肠出血,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激素应用受到限制,因而常用抗炎止痛药。不可否认,抗炎止痛药的确对缓解骨关节炎症状有很大帮助,但必须谨慎使用。有专家建议: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等药物对病情改善效果不佳,并且副作用大,故不宜作为骨关节炎的止痛药物,特别是不能长期服用;双氯灭酸、美洛昔康、舒林酸、阿美西辛等抗炎止痛药比较适合老年骨关节炎的止痛治疗,并且可以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目前已被美国医学会列为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主要抗炎止痛药,但也不能长期服药,一旦疼痛缓解应及时停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他人的药物不能随便借来用: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同一类药品,其作用强弱不一,适应证也不一样,适合于其他病人的药品不一定适合自己。年过60岁的刘某患高血压病多年,自认为症状不严重,因此一直未用药控制。几天前,突觉头痛、头晕,认定血压过高所致。老刘的胞兄也患高血压病并长年服用降压药,老刘便向哥哥借了6片降压药,连服了3次,结果导致脑梗死,经医生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后来查明,其兄患的是重度高血压,服用的是降压作用较强的胍乙啶,而老刘的高血压较轻,服用了胍乙啶后因血压降过了头,诱发了脑梗死。二是别人的药品一般存放时间较长,存在着变质或失效的可能性,盲目使用,不仅收不到满意的疗效,而且毒副作用的发生率还会增高。某8个月的幼儿,因患感冒,上午看过医生,到夜里孩子病情突然加重,见孩子鼻子堵得难受,夫妇俩就找出以前家人患病时用过的萘甲唑啉(滴鼻净),往孩子的鼻子里滴了几滴。没想到几分钟后孩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四肢发冷,出现中毒现象。急送医院经紧急抢救转危为安。这是因为幼儿鼻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而完全,萘甲唑啉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心脏和全身血管,引起中毒。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或其亲属对药品的作用和危害认识不足。实际上,用他人的药物来治自己的病,危害相当大。因此,人们患病后,千万莫图省事或省钱,随便地借用他人的药品来治疗自己的病,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使用头孢菌素应注意安全

(1)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由于人们的个体差异,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精神性水肿、血清型反应(如气喘、呼吸困难、荨麻疹、面部潮红等),严重时会造成过敏性休克猝死。因此,这类药物的使用必须慎重。对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病史的患者,最好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亦不宜做过敏试验,因过敏试验本身(特别是皮内试验)也极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对无过敏史的患者,在应用青霉素前,一律须做过敏试验,连续给药过程中,如中途间断24小时以上时,也应重做过敏试验,阴性后方可继续使用。在换用不同批号的青霉素时,一般也需重做过敏试验。另外,硫酸链霉素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应用前也需做过敏试验。同时,必须注意药物的质量,且剂量也不是越大越好,过量用药,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

(2)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注意安全:有资料表明,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悲剧不断发生。去年冬天,一名12岁的女孩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发热,个体医生使用头孢唑啉3.0克加在0.9%生理盐水中为女孩进行输液,目的是抗感染,结果女孩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休克,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终因休克时间长,症状重而死亡。

因此,了解头孢菌素使用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在使用前,应该询问过敏史,尤其是对青霉素过敏或对头孢菌素过敏的病人,应该慎用,尽量选择其他抗菌药物;无论有无过敏史,在使用头孢菌素时,都应该做皮试,只有皮试阴性者,方可应用。即使是皮试阴性者,也要注意观察,因为有些患者是假阴性;使用前做好急救准备,备好急救药品。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做静脉注射,如无改善,半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同时对症治疗。

117.有哪些不良用药习惯,它对健康有什么帮助

(1)不定期清理自家药箱:调查发现有43.99%的被调查者家中储备的药物过多,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忽视家中药物的定期检查、整理及药物分类存放等问题。专家指出,家中存放药物不可过多,隔一段时间就应该清理一次药箱,将过期的药物清除掉;一些生物生化制剂如酶类制剂等则需冷藏保存,因为药物在强光、高温、潮湿的条件下会加速变质;药物的放置也要分门别类,如内服药与外用药要分开放置,还有一些特殊药品,也要与常规用药分开放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紧急情况下误服或拿错药物引发危险;同时,还要注意有效期内药物是否出现发霉、粘连、变质、变色、松散、异味等,如果有这些情况出现,药品就不能再用。

(2)选择高价药、新药:调查显示,有54.66%的被调查者在国产药与进口药功效相同时选择进口药物;51.11%的人在低价药与高价药功效相同时选择高价药物;46.7%的人在新药与老药功效相同时选择新药。专家认为,在药物选择上,最好选择药物价格与疗效比最适宜的药物。从理论上讲,同种药物的化学成分是一样的,因此在疗效上不存在好与差的区别;此外,进口药是根据国外人种进行临床试验的,研究表明,种族不同,不良反应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进口药未必就好于国产药。

(3)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查显示,71.13%的被调查者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有20.68%的被调查者用药前不看说明书,26.47%的人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专家介绍,因为我国一药多名的现象很普遍,服药前不认真阅读说明书,很可能造成重复用药或用错药物。

(4)受广告影响用药:据调查,67.88%的被调查者曾受广告影响用药,47.78%的人受他人影响用药,74.35%的被调查者稍有不适就会自行购药。刘女士面部、双手等部位的皮肤开始变白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经医生诊断患上了白癜风,并强调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根治。这令刘女士焦虑不已,因此只要看到能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广告,她都会试一试,结果因滥用药物,导致重金属中毒引发肝坏死。专家认为,某些广告的语言煽动性较强,甚至夸大疗效,因此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慎重。

(5)自行增减药物剂量:调查显示,69.29%的被调查者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71.69%的人曾不按时服药或忘记服药。专家介绍,用药凭感觉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十分危险。李先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他擅自增加******的剂量而引起中毒,导致突然昏迷,好在家人及时送往医院,急救后才脱离危险。另外,有些患者还有频频换药的习惯,一种药没吃几次,见效果不明显,便更换其他药物。其实某些药物真正起效的时间可能需要4~5周,短时间内不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对抗菌药物来说,如果频频更换,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甚至致病。

(6)给孩子灌药:调查发现,42.59%的被调查家长曾经给孩子灌药;48.79%的家长曾自行为孩子购药。专家认为,为孩子灌药的行为是很危险的。张老太两岁的孙子患病后不肯服药,于是她就捏着孙子的鼻子灌药,结果孩子先是一阵剧烈咳嗽,紧接着面色发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据医生检查后说,患儿是因为药液误入气道呛咳造成窒息死亡的。因为灌药时,鼻子被捏住,只能靠嘴呼吸,加上孩子又哭又闹,极易使药液呛进气管和支气管中,轻者引起剧烈咳嗽,重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7)服药不注意有效期:有25.85%的被调查者服药时不看药物的有效期,19.78%的人留下外观完好的药物,准备继续服用,11.49%的人直接服用过期药物。专家介绍,药物的有效期是有关部门经过严格实验测算出来的,过期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会逐渐降低,原来的药效也会因此而降低,甚至某些药物的化学成分会随着时间延长而改变,服用过期药物会对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如过期的磺胺类和青霉素类等药物容易导致过敏反应,甚至造成休克。

使用验方要因人而异,应用偏方需要注意安全

(1)验方:经临床经验证明的确有疗效的现成的药方,或经许多人实用过的确有疗效的药方。它在人们治病防病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验方的使用上也应因人而异,谨慎应用,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例如,王某因为喉咙肿痛,而且发热,经诊断为急性咽炎。注射了3天的青霉素和吃了3天的头孢氨苄后,病情大有好转。咽部只剩一点点不适,他就没有按医嘱再去复诊。此后,如果咽部症状明显,就吃点消炎药,一年多以后咽部症状突然严重起来,声音嘶哑、咳嗽,有明显异物感,好像喉咙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吐不出,吞不下,很是难受,经医生诊断为慢性咽炎,并开了阿莫西林、先锋4号、克林霉素等消炎药和华素片、西瓜霜、草珊瑚等口含片,吃药时症状有好转,可停药后不久症状又恢复原样。为此非常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得知王的病情与自己过去的病情惊人的相似后,便向王推荐了一则验方,此验方朋友服用仅半个月就痊愈了。王某便照方买药,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他连续服用了10剂,症状反而加重了。

同样是慢性咽炎,为何对别人有效的药方,却让王某火上浇油呢?中医专家检查结果出来了:朋友的验方多为滋阴降火药,对由阴虚火旺引起的慢性咽炎,如口干舌燥、咳嗽无痰或少痰等症状且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比较适用;而王某的症状是咽部哽塞、异物感明显、舌苔滑腻,脉滑,当为痰气互结咽喉所致,治则为行气解郁化痰。医生重新开了药方,王某服用该药方后,疗效显著,连连感叹,用药可不能轻易靠经验,随便借用他人验方。

(2)偏方:就是流传民间的一些单方、验方,也称土方。它具有简便易行、省钱省事的特点,在人们的防病治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青蒿抗疟疾、大蒜治痢疾、苦楝树皮驱虫、头发烧炭止鼻出血等,其中好多是经过现代药理研究得以证实的。但在偏方的应用上,我们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①病症要明确。不要不问病情的原委,也不管偏方是否科学、合理,就滥用一气,须知许多疾病表面症状似乎差不多,但实质上却截然不同。②药名、用量要把握。偏方多数是经口传耳闻而来,而在民间,不少药物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因此在药名、用法、用量、适应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各有差异;另外,偏方大多为中草药,这些药物在采集季节、炮制方法等方面也有讲究。因此,对偏方中的药物在用量上也应格外注意。偏方中不少是含有剧毒的药物,像麻黄,中医有麻黄不过钱(3克)之说,如果麻黄用量大了,会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即使是从一些媒体上看到的偏方,也要慎重甄别,不可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