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27

第27章 药物不良反应(4)

(3)损害肝脏的药物:①抗生素类药。包括青霉素、先锋霉素、红霉素、吉他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类、盐酸小檗碱(如黄连素)、抗结核类、磺胺类、两性霉素B和灰黄霉素抗病毒类等。②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布洛芬、吲哚美辛、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氨基酚、炎痛喜康和萘普生等,可能引起变态反应,导致胆汁淤滞或肝炎型肝损害。③作用于神经系统类药(抗癫癎药及镇静药)。安定、利眠宁、********、异戊巴比妥、甲喹酮(******)、硝基西泮、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氯丙嗪、苯海索和氟哌啶醇等。这些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而导致肝炎型或胆汁淤滞型肝损害。④作用于循环系统类药。甲基多巴、氧烯洛尔、塞米易等可引起变态反应;氯贝丁酯可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造成肝炎型或胆汁淤滞型肝损害。⑤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类药。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丙硫氧嘧啶、泼尼松、地塞米松、己烯雌酚、雌三醇、甲睾酮、同坦唑醇(吡唑甲氢龙)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炎型或胆汁淤滞型肝损害。⑥维生素类药物也可给肝脏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比如维生素A、烟酰胺等。还有降脂药如安妥明、血脉宁、门冬酸胺酶等;降血糖药如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6-巯嘌呤等;抗甲状腺药;避孕药;某些中药如苍耳子、黄药子、潼蒺藜等10多类200多种。

肝功能不全者不宜选用容易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如确实病情需要,所用药的剂量应酌情减量,并定期检查肝功能,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时,治疗与病毒性肝炎方法相似,主要使用护肝药物如肝太乐、能量合剂、维生素类、多种氨基酸等。

100.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损害

能给肾脏造成损害的药物:①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G、妥布霉素等,此类药物主要在肾脏排泄并积蓄,可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为管形尿、蛋白尿等,严重者可致无尿及氮质血症。②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噻啶等,此为第一代头孢类药物,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肾毒性,表现为肾小管损害、尿素氮升高,而第二代和第三代则肾毒性较少。③磺胺类药。如磺胺异唑、磺胺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等,此类药物易在酸性尿液中析出结晶,对尿道产生机械性刺激和阻塞,引起结晶尿、血尿、管形尿和尿痛、尿少,甚至尿闭等症状。④多肽类。如多黏菌素E及杆菌肽、万古霉素,主要经肾脏缓慢排泄,对肾脏毒性较大,表现为蛋白尿、管形尿等,多次给药可导致血、尿药浓度升高,导致蓄积性中毒。⑤抗真菌类药。如两性霉素B,在存在肝功能损害的同时,也存在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肾小管变性、坏死,以远曲小管损害最为明显。⑥四环素类。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加剧肾功能不全,亦可损害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引起范康尼综合征。⑦喹诺酮类。有引起间质性肾炎的报告。

大多数药物均要经过肾脏排出,药物对肾脏造成的损害同样不可忽失。特别是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一般用药较多,或没有医生诊断的情况下擅自合并用药,会给肾脏的健康带来很多隐患。因此,为了保护好肾脏,应调整好用药剂量或方案,且长期用药的人应当定期到医院接受肾功能检查。

有些药物易引起血脂异常,甚至导致药物性卒中

(1)引起血脂异常的药:①双氢克尿噻。不同的利尿药对血脂的影响各异,且与剂量有关,如需长期使用利尿药,宜每日少于25mg的剂量。②心得安。是β-受体阻滞药,若长期大剂量应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上升51.3%,高密度脂蛋白下降16.8%,如若必用,每日剂量应控制在160mg以下。③氧烯洛尔(心得平)。是具有显著内在活性的β-受体阻滞药,长期使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上升26.6%,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11.5%,因此不宜使用过久。④乙胺碘呋酮。是苯丙呋喃的衍生物,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的非竞争性阻滞药,虽是一种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但如果大剂量应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明显上升。⑤孕激素。可使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使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其中左旋甲基炔诺酮比甲孕酮的升脂作用更强,但口服避孕药均含有雌激素,对血脂的作用与孕激素相反,对人体有利,总体看来,口服该药对血脂影响不大。⑥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等作用,短期应用这两药对人体无明显影响,但若长期大量应用,可使三酰甘油、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上升,对健康不利。同时,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还能使脂肪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⑦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滞药,它能使极低密度脂蛋白上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如高血脂或老年人在治疗胃溃疡时,不宜使用,但可使用西咪替丁。⑧苯妥英钠。是抗癫癎药,同时有抗焦虑、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若连续口服3~6个月,可使血中胆固醇平均增高19%。⑨氯丙嗪。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药,具有治疗精神病、神经官能症、呕吐、呃逆和急性心功能衰竭等功效。⑩胰岛素、干扰素、左旋多巴、维生素D等,也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

有资料表明,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如果血脂下降8%,低密度脂蛋白下降2%,便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下降19%。

(2)易导致药物性卒中的药:①降压药。许多患高血压的病人由于求愈心切,常擅自大量服用降压药物,甚至有人成倍加大用药量,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使流向脑部的血量减少,血流减慢,这样容易形成脑血栓,增加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②镇静药。大多数镇静类药物,如安定、氯丙嗪等都有抑制大脑皮质、扩张血管、松弛肌肉、抗抽搐等作用,如果患者因治疗失眠等病症而长期、大量服用镇静药,容易诱发缺血性卒中。③利尿药。有临床资料表明,长期、大量服用利尿药,可促进体内水分加速从尿中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极易造成体内失水过多,进而使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易于形成血栓而导脑卒中。④止血药。大量医学研究表明,在服用安络血、止血敏、血凝、仙鹤草素等止血药治疗疾病时,可因血液凝固性增加而促使血栓形成,进而发生缺血性脑卒中。⑤消炎药。虽是疗效较好的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药物,但是,消炎药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也随之升高。研究证实,患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血中的前列腺素比正常人低,如服用消炎药,便会进一步抑制其合成,加重病情,甚至会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脑卒中。

102.有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使人"变丑"

(1)影响形体的药物:如果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使大量的脂肪堆积于面、颈、背部,形成"满月脸"、"水牛背",即向心性肥胖,而四肢肌肉则出现萎缩,使整个体形极不匀称;另外,女性病人若长期服用雄性激素或螺内酯(安体舒通)等药物,则会使乳腺不发达或乳房松弛下垂,影响体形的曲线美;相反,患者若长期使用绒毛膜促性腺腺素、雌激素、雷米封、氯丙嗪、利舍平、甲氰咪胍等,则可使乳腺过度发育,尤其会影响男子的形体美。

(2)影响皮肤颜色的药物:许多药物服用后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或出现斑点,如磺胺类,中药蓖麻子、相思子等会使面部和全身皮肤发黄;抗疟疾药氯喹在服用2~3个月后,有25%左右的人出现色素沉着,以颈部最多,有的患者可累及全身;苯妥英钠可使10%左右的患者在服用1年后发生色素沉着,且呈褐色片状,有些在面部表现为黄褐色斑;长期服用氯丙嗪(冬眠灵)及有关制剂,可在暴露部位出现青灰色色素沉着;米柏林(阿的平)、氯喹、促皮质激素及科眠灵等,可引起皮肤出现暂时或永久性的黄色、黄褐色、棕褐色、青灰色等色素沉着;汞制剂也能在人的皮肤皱纹和眼角皱纹等处产生棕褐色色素沉着。安眠药、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药疹,并在恢复期产生黑色素沉着,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褪尽;青霉素、********(鲁米那)、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可引起"药物性红斑狼疮",患者面部会出现十分难看的"蝴蝶斑皮疹"。

(3)影响毛发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代谢制剂以及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呋喃嘧啶、呋喃妥因等都可能导致脱发;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剂也有可能使毛发脱落,且女性多于男性,潜伏期可达2~3个月;服用维生素A剂量过大引起中毒后,头发、眉毛和全身的汗毛均有可能脱落;而氯喹可致头发、睫毛和****变白;雄性激素、酚噻嗪可致多毛症;女性在服用皮质激素过程中,多见胡须生长,并会变粗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