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小知识大健康
14920400000024

第24章 药物不良反应(1)

89.药物能治病,但也有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有害的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是通常所指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等,另外还有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等。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接近全球平均值(2.9%~5.1%)的最高点,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

同样的药品,由于人们的个体遗传、生理代谢有差异,体内药物代谢酶的含量及代谢水平各不相同,作用在人体的反应也大不相同。很多药品在绝大多数人身上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在极少数人身上一旦发生就可能十分危险,例如别嘌醇(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就十分危险。有些罕见、迟发,或者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只有在药品大面积长期使用后才能被发现:比如发现四环素影响骨骼生长用了约10年的时间,认识非那西丁造成肾损害则花了长达70多年的时间。长期大剂量使用同一种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就拿维生素来说,若大量服用,同样造成很多不良反应。如维生素AD摄取过多会引起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还会出现骨痛、血钙增高、软组织钙化等现象;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E,可导致血管栓塞、高血压、视力模糊、乳腺肿大、腹泻、头晕、头痛、恶心、胃痉挛、乏力软弱、免疫功能下降和性功能减退等,此外,还可能诱发女性****出血和内分泌失调;维生素C服用过多会减弱人体免疫功能,甚至还会使病菌和癌细胞得到保护,另外,维生素C摄取过多可能引起胃痛和肠功能失调,有时还会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形成深静脉血栓、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大剂量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可出现烦躁、疲倦、食欲减退等。

90.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比其他药物更

统计结果表明,不良反应发生趋势为:注射剂高于其他剂型;处方药远高于非处方药。在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中,其中化学药品数量最多。

分析表明,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与患者病史、年龄、体质因素及药品固有的副作用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有下列原因:一是药品的质量状况和杂质含量的动态影响,特别是生物来源的注射剂,各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原料、质量控制指标都有差异,所以不同批次、不同厂家产品质量都有差异。二是使用说明书的局限和超范围使用药品。众所周知,中药和西药在用途和使用选择上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临床上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现象却很普遍。另外,用药超出规定的剂量,也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三是混合用药,特别是输液过程中的混合用药。除可能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外,各制剂的热源累加可发生较重的热源反应(副作用)。

因此,有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不要追求新药、贵药;一旦发生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必须尽早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尽快向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求助,严重的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对症治疗;多饮水,多吃水果类食物等,以加快将其毒物排出体外;看病时应向医生说明以前是否发生过用药后有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哮喘、严重的溃疡等不良反应,因为曾经发生的不良反应一旦再次引发,其危害会更加严重,并认真按医生或说明书上的副作用等警示,按时按量服用药品。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使原发病加重,甚至使人提前衰老

(1)可使原发病加重的药物:①平喘药致喘。大多数止喘气雾剂久用会刺激咽喉,引起支气管痉挛而致喘,异丙肾上腺、沙丁胺醇(舒喘灵)、复方氨茶碱等气雾剂,长期反复使用,亦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使支气管内径变窄而致喘。②镇静安眠药引起兴奋失眠。利眠灵、安定类等镇静安眠药一般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较长,久用、连用,大量使用会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可引起反跳性兴奋失眠,肝肾功能不全者和老人尤易发生。③抗过敏药引起过敏。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皮质激素类等大量应用或反复间断应用,可使过敏加重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哮喘或药疹等,肾上腺素原是抗过敏、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常用药物,但亦有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道。④退热药导致发热。退热药如水杨酸钠、对乙酰胺基酚、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乃近、保泰松等,可因药物本身毒性、特异性反应而引起发热。⑤溃疡药引起溃疡加重。久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可引起溃疡加重或致胃穿孔,这与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有关。⑥抗癫癎药引起癫癎加重。过量使用抗癫癎药物苯妥英钠、安定类、********,能使病情加重。⑦抗生素引起双重感染。久用某种抗生素,如红霉素、氯霉素、各类青霉素等,可使体内菌群失调,引起难以治疗的双重感染,如真菌性或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口腔炎、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一般发生在连续用药2~4周,其他广谱抗生素如先锋类、沙星类久用亦可发生双重感染。

如果用药后久不见效,反而使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则应立刻去看医生,并逐渐减少用药量或停药,另换新的有效药物。

(2)长期用药会使人提前衰老:人体逐渐衰老除自身无法改变的先天因素(如遗传、先天发育障碍等)外,还有外在环境因素,但药物对衰老的促进作用极易被人们忽视。特别是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器功能衰退现象,经常服用药物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甚至加重某些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如解热消炎镇痛药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长期服用可引起眩晕、耳鸣、低血压等与老年病有关的症状,进一步促进人体的衰老;抗胆碱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托品、链霉素等,用量不当或长期服用,可引起视力障碍,如眼压升高、青光眼、昏花、视神经及听神经障碍等,并由此使视力和听力加速老化;性激素、壮阳药、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抗组胺药长期服用可通过对前列腺的影响而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长期服用强心苷类(******等)药物可诱发老年人眩晕或忧郁;肾上腺皮质激素、噻嗪类(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可引起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从而促进衰老。

因此,用药必须谨慎,明确所用药物的作用,了解其毒副反应,以少量(治疗量)、短期(治疗期)服用为原则,特别是对目前充斥市场的"补药",更应提高警惕,否则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有可能加速衰老。

92.用药不当易引发新病,"心药"有时会"伤现在很多人患病后,自认为有经验,便自我诊断自行用药,或借鉴他人经验用药。殊不知人体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可导致不同人用药,药理作用也会不一致。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身体状况下用同一种药,所产生的疗效也会截然不同。因此,科学用药才是避免发生药物损害的有效方法。

(1)消炎不当引发不育症:研究发现,多种药物可导致不育症。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使****细胞的有丝分裂频率减少,精子被杀伤、杀死,存活的精子活力明显减弱。大量使用庆大霉素可使男子精细胞内的DNA浓度降低,致使生精停止。四环素、新生霉素、呋喃类等药物,对性腺有毒害作用。

(2)空腹服药致胃出血: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最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就是胃出血或胃穿孔,但只要服药方法得当还是可以避免的。专家认为,这类药应当尽量安排在饭后或吃饭的中间服药,服药后多喝水,以降低药物在胃肠道的浓度,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还可以服用一些保护胃的药物,如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并及时调整用药种类和剂量,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3)滴眼药会引起哮喘:滴眼液噻吗洛尔对青光眼和眼压高的病人有明显疗效。但因哮喘病人对滴眼液中的β-受体阻滞药十分敏感,易使病情发作。故对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应禁用,否则会引发哮喘。

(4)"心药"有时会"伤心":比如胺碘酮(乙胺碘呋酮)是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好药,疗效明显,但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急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品,但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等中毒症状;苯妥英钠可缓解心动过速,但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维拉帕米可恢复窦性心律,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否则会造成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

用了退热药为何还发热,安定类药物为何不"安定"

(1)用了退热药还发热: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药不对症;二是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热"的原因。药不对症是指药用错了,热当然不可能退下来。某2岁的小女孩,因喉里卡住了一小片瓜子壳,引起咽喉发炎而导致小孩发热。由于医生诊断错误,误以为感冒引起的肺炎,因此,用青霉素注射消炎退热,断断续续用药近1个月,结果是继续发热不退,小孩病情越来越重,生命危在旦夕,经人指点,才赶紧送往大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咽喉卡有东西,立即做手术取出,仅过2天发热全退,体温恢复正常。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即用某种药物后,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药物热与感染所致的发热有类似之处,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但药物热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发热热度较高,并伴有关节痛、皮疹等药物过敏症状,但病人一般状况(如精神、体力等)尚可,中毒现象也不严重,停用致敏药后两天内退热。如某女士发热达39℃,被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先后用了几种抗生素,又使用了几种退热药,5天后,基本痊愈了,精神、体力都恢复了,只是体温居高不下。后经医生诊断为药物热,立即停用了所有的退热药和抗生素,两天后体温就下降至正常了。药物热不容忽视,药理研究表明,几乎半数以上药物可导致药物热。较常见的有:抗生素类(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磺胺类药;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PAS等);许多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布洛芬等)也会引起药物热。

其实,药物热是药物过敏反应和病人对药物的个体反应。许多药物都可作为抗原使病人体内产生抗体,引起发热;此外,药物中的杂质或药物的毒性也会引起药物热;病人的特异的体质也是引起药物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患者缺乏红细胞6-GPD酶,或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前者引起的药物热除高热外,还表现为贫血、背痛和血尿,后者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发热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也有过敏者可在5~60分钟内发生药物热。如用退热药后不见退热或热度更高,应考虑到是药物热。因此,给体弱者或老人退热,最好用物理降温法。如果怀疑是药物热,应及时去看医生,并停用致热药物。若原有疾病必须再用该药物,应加用激素等其他药物,以减轻发热及其伴随症状。若药物热伴发严重皮疹和其他脏器损害,应酌情使用抗组胺药、抗过敏药、激素类药物和维生素C,可以加速康复;如有过敏史在选择药物时有所警惕,在自我药疗时,一定要严把药品质量关,千万不要使用过期的和被污染的药品。

(2)警惕安定类药物不"安定":安定类药物又称安眠药,短时间使用,是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长期使用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①产生依赖性。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患者就离不开安眠药了,否则就难以入睡,失眠比用药前更严重,不仅可因缺药而高度紧张,而且有全身难受的感觉,出现生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综合症状。②导致睡眠异常。服用安眠药后的睡眠与正常睡眠不完全相同,病人往往有噩梦多、定时早醒或白天嗜睡现象,对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均不利。③记忆力减退。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使人认知能力降低,记忆力和智力减退。④呼吸抑制死亡。某些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对安眠药特别敏感,有时一般剂量也可引起过度镇静作用而发生意外,呼吸功能不全的人,即使服用小剂量的安眠药,也有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加重,甚至因严重呼吸抑制而死亡,若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人,往往因睡眠差而被当作失眠症,错误地给予安眠药治疗,结果可能使病情急剧加重,甚至发生睡眠中呼吸暂停时间过长而死亡。

失眠症要综合治疗,如消除不良睡眠习惯,采用中药、穴位刺激及行为疗法等其他方法。

94.复方与复合,西药合用不当会产生不良

(1)复方:几种不同类别的药物混合而成的制剂,其后的药名是指处方中的主药。比如复方碘溶液,由碘和碘化钾组成,而起治疗作用的是碘,碘化钾只是在配制过程中增加碘的溶解度。又如复方甘草片是由甘草流浸膏粉、阿片粉、樟脑等几种成分组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甘草流浸膏粉,所以以甘草命名。

(2)复合:指由几种同类别的药物组成的制剂,当然也允许有其他类别的药物,但仅有同类别药物组成已构成复合之意,如复合维生素B片,它由维生素B1、B2、B6复合而成,并以此为主,还含有烟酰胺、泛酸钙等,故以复合维生素B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