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4913500000208

第208章 达·芬奇(4)

这幅画,改变了蒙娜·丽莎的命运,她由一个庸俗的贵族妇女,重返天真无邪的少女时代。她默默地爱上了达·芬奇。但她又不敢表达,心灵承受着封建社会的重压。她不到30岁的时候,竟为爱情忧郁而逝。而达·芬奇,心中永远地爱着她,竟终身未娶。在他晚年病重的时候,画家叫学生把他画架上的绸布揭去。灰尘飘去,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永久的微笑!啊,《蒙娜·丽莎》他的画中人,在她如花年龄时就忧郁而逝了。银行家的后人,将这幅画卖给了法国国王。而国王又把这幅画交给达·芬奇去修复。接到这幅画时达·芬奇全身颤抖,眼泪夺眶而出……

浪迹天涯

油画《蒙娜·丽莎》的美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达·芬奇又一次在故乡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但他的内心却含着痛苦。这时,米兰人也在想念着他,经过法国总督的请求,佛罗伦萨执政官允许达·芬奇请几个月假,到米兰走一趟。

1506年的春天,达·芬奇又一次来到米兰。他带了一幅在佛罗伦萨画的《纺纱圣母》,画的是幼时的耶稣把小脚伸进盛毛的提篮里,他笑着,调皮地抓住纺锤,要把它从母亲手中拿去。这幅作品在米兰引起了轰动,达·芬奇接到了大量的订货。

达·芬奇几乎忙不过来,连总督也请他为自己画肖像。几个月假期很快就到了,总督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佛罗伦萨,信上说:“我们还需要达·芬奇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因此,请给达·芬奇无限期延长假期,使他能在米兰再停留一些时间。”

佛罗伦萨的执政官看到这封信后,大发雷霆,骂达·芬奇是“米兰骗子”。

达·芬奇曾在米兰生活和工作了十多年,佛罗伦萨有些官员对此很不满,说他对故乡缺乏爱恋,现在,更多的责骂声向达·芬奇飞来。

这种情况下,达·芬奇不能回佛罗伦萨,只好继续留在米兰。统治者总是把他当作仆人一样,要他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并且为此勾心斗角,这是达·芬奇晚年漂泊的主要原因。他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1513年9月,由于米兰的局势动荡不安,达·芬奇带着弟子从米兰动身往罗马去,结束了他的“第二米兰时期”。但罗马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不是弗朗西斯科继承了父亲的遗产,拿钱帮助他的话,他可真要揭不开锅了。

第二年夏天,达·芬奇害了一场疟疾,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生重病。他不让徒弟们去请医生,惟有弗朗西斯科在床前照顾他,竟使他的病好转起来。达·芬奇非常喜欢这个小徒弟,他觉得是上帝派了这个孩子给他,做他的最后的朋友,做他的守护天使,安慰他的无家可归的老年生活。

这时,罗马教皇向达·芬奇预订了一幅小画,他却在想着研制一种永久性颜料。他的伟大作品《最后的晚餐》颜色逐渐变暗、发霉,使他决心发明一种色彩鲜艳持久的颜料。他和徒弟们全都投入了这个工作,日夜不停地进行试验。

达·芬奇在罗马陷入困境时,法国国王给他发来了邀请信。法王带兵出其不意地攻下了米兰,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祝会,请达·芬奇去参加筹备工作。

庆祝会举行那一天,一只威武的机器狮子出现在大殿上。它一步一步地走着,走到国王面前停下来,后脚直立,前腿高高地跃起。只听“哗啦”一声,它的胸前开了一个洞,一束鲜艳的百合花落在国王面前。顿时,全场掌声雷鸣,庆祝会达到了高潮。

这个机器狮正是达·芬奇制造的,他的声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有人在谈论达·芬奇和他制造的机器狮。

最后的归宿

法王决定聘请达·芬奇,给他700块金币的年薪,并拨了一个小城堡给他住,达·芬奇接受了。1516年初,他带着徒弟们离开米兰,前往法国,这一年,他已经64岁了。

达·芬奇的身体已经很衰弱了。每天下午,弗朗西斯科扶着师父走出门去,沿着幽静的小路走进树林深处,找一块石头坐下来。弗朗西斯科躺在草地上,读书给他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达·芬奇仍在不倦地思考着人和自然,他说过:

“人不是玩偶,大自然应该躺在他脚下。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同大自然斗争,人得作很多努力,才能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其余的时间里,他仍旧呆在画室里,画一幅《施洗约翰》。他感到了生命的紧迫,抓紧时间作画。

一天,达·芬奇正在画室里工作,听见窗外传来了脚步声和说话声。他对弗朗西斯科说道:“不要放人进来,什么人都不许进来,听到了吗?你去告诉他们,我害病或者出门去了。”

弗朗西斯科来到大门,准备挡住那些不速之客,但他惊呆了,来人正是带着几个随从的法王。他一见国王,就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开门让他们进来了。

国王走进画室,达·芬奇也吃了一惊,差点来不及遮盖立在《施洗约翰》旁边的那幅画了。以往每次有人来,他都仔细地把那幅画遮盖起来,还没有其他人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国王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达·芬奇要依照礼节下跪,国王伸出手阻止了他,自己反而向达·芬奇鞠躬,还友好地拥抱了他一下。

“好久不见了,达·芬奇先生,您好吗?有什么新画吗?”国王问道。

“身体不大好,还没有画完。”达·芬奇指着那幅“约翰”像说,同时伸出一只手想把旁边那幅画推走。

“这是什么?”国王指着这幅画问。

“一幅旧画,没什么,陛下。”

“让我看看,您的画,每一幅都是好看的。”

达·芬奇犹豫起来,这时国王的随从走上前,把遮布揭开了,露出蒙娜·丽莎夫人的肖像。达·芬奇的眉头皱起来了。

“真神奇啊!”国王叫人拿过一把椅子坐下,看了半天,终于像从梦中醒过来一样,说道:“这个女人真美,我恐怕还没见过这样美的女人,她是谁呀?”

“蒙娜·丽莎夫人,佛罗伦萨人,她……已经去世了!”

“陛下,”旁边一个随从插话道,“听说达·芬奇先生这幅画画了许多年,还没画好,至少他自己说还要继续画下去。”

“什么?还没画好?”国王吃了一惊,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还有什么没画上去的?她就跟活的一样,只差会说话了。”

国王又打量了一番画,对达·芬奇说道:“这两幅画我都要买,《施洗约翰》和《蒙娜·丽莎》,您开个价吧。”

“陛下,”达·芬奇小声地说道,“这两幅画确实都还没画完,等我……”

“不对,《施洗约翰》还没画完,我可以等着,可这幅《蒙娜·丽莎》,您再不要碰了,她已经很美了,我要马上带走,你只管开价,放心吧,我是不还价的。”国王大声说道。

达·芬奇沉默着,《蒙娜·丽莎》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无论如何也不肯卖出去,可他怎样向国王解释呢?

国王以为达·芬奇不开口,是怕开出的价钱不合适,就自己开了个价钱:

“四千块金币怎么样?达·芬奇先生,大概够了吧?”

几个随从一阵头接耳,露出非常吃惊的样子,在这以前,还没有人出这样高的价钱来买一幅图画。

达·芬奇更加说不出话来了,慌乱得几乎要给国王跪下去,但国王却以为达·芬奇同意了,就站起来要走,还再一次拥抱了达·芬奇。

到了夜里,达·芬奇叫上弗朗西斯科,举着火把,匆匆赶往国王落脚的地方。他已经下了决心,不能让这幅画离开自己的身边。

见到国王后,他直截了当地说道:“陛下,我请求您一件事,不要从我那里拿走《蒙娜·丽莎》。我答应您,这幅画是您的,钱嘛,我不要,只请求您准许它再跟我一段时间吧,直到我死的时候……”

留住了《蒙娜·丽莎》,达·芬奇松了一口气。他终生没有结婚,进入晚年后,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心中的她,一个有着神秘的微笑的女人,一个或许会在天国等待着他的女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达·芬奇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他继续工作着,思考着。他的一生探索了人类知识的许多领域,尤其是在科学和艺术方面做出了空前的成就,现在,他像一个哲学家一样思考着:

“白天过得好,夜里睡觉也安稳;同样,一生活得充实,死时也平静。”

现在,他感到平静吗?不,他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事没做完,连《施洗约翰》都还没最后完成,更别说从前的许许多多事情了。要是还有精力,他一定会日以继夜地工作,思考宇宙间的一切秘密。

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还没有死便被人埋葬了,在地下醒过来,不能呼吸,拼命地拿双手去推棺材盖。第二天,他叮嘱弗朗西斯科,他死后要在床上放三天,才可埋葬。

他生病了,他知道,自己最后的归宿就要到来了。

他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那里面记录了他一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他知道,里面写下的发现可以缩短人类几百年的研究工作,可以改变人类命运,同时他又明白,这项整理工作自己也无法完成了。他觉得自己好像永远在开始,又永远无法完成。

达·芬奇的绘画是他留给后人的主要成就。在科学方面,他一生勤于思考和探索,有过无数的发现和构想,都记录在他的笔记里,在当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直到19世纪达·芬奇的笔记公诸于世,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达·芬奇,才知道他在人类科学的许多领域里都有杰出的发现。近代科学上的许多发明,其实在达·芬奇那里都得到了预见,并有了一定的研究结果。

他开始立下遗嘱,他的一切书籍、科学仪器、机器、手抄本,以及王室欠他的薪水,都赠送给他最亲爱的徒弟弗朗西斯科;城堡里的家具和半个葡萄园赠送给跟随他多年的老仆人,还有半个葡萄园赠送给他的另一个徒弟。1519年5月2日,达·芬奇躺在病床上,头枕在徒弟弗朗西斯科的手臂上,停止了呼吸,享年67岁。

达·芬奇这个名字,将在世界艺术史和科学史上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