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14913500000140

第140章 马可·波罗(5)

可马他们在大不里士城居住期间,详细地研究了返回威尼斯的路线。由于波斯和埃及正在进行战争,因此向西经地中海的归程不能走;而经特拉布松、伊斯坦布尔的归程却控制在******人的手里,对于威尼斯人来说也是相当危险的。

经过深思熟虑,马可决定化装经伊斯坦布尔回威尼斯。他们把从元朝带来的物品换成了珠宝和宝石,然后又缝在了随身穿的衣服里面。就这样他们告别大不里士城向黑海海滨城市特拉布松走去。

在波斯军队的保护下,马可一行顺利地赶到了特拉布松。然而在特拉布松,马可又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忽必烈皇帝驾崩了!

“忽必烈皇帝陛下!”

马可和父亲尼可罗、叔叔马窦一齐面向东方,跪倒在地。

最后的人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毛衰。

他们重新站在圣马可广场上时,已是1295年了,在离开威尼斯26年之后,终于又回家了。

晨曦中,总督府屋顶上那面巨大的圣马可雄狮之旗在风中飘扬,雄伟的威尼斯大教堂光彩依旧,海风唤起了他们沉睡的记忆。一切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三个人背着行囊,穿街过巷。没有一个人说话,心中的激动全部化成了匆匆的脚步。

家,就在眼前。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旧了些,这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马可上前叩开了房门,里面站着一位年轻人,他吃惊地望着三个面黄肌瘦、穿着破烂的异国服装、操着怪腔怪调的口音的陌生人,愣了好一会,才彬彬有礼而又冷淡地问他们找谁。

姑父已经故去了,芙洛拉姑母已经非常老了,所以,她看了好几分钟,才认出了他们。人们多么为他们难过,最后像叫花子一样回来了……

他们的亲戚和从前的朋友接到他们重返故里举行招待会的邀请,出于宽厚仁慈前来参加。他们看见波罗父子依然穿着破旧、风尘仆仆的衣服,桌上只有面包和清汤。尼可罗、马窦和马可脱掉外衣,露出蒙古帝国王公贵族们穿戴的华贵金衣、银制腰带和宝石项链时,人们真是惊奇万分。这简直像是一个神话。

马可回到威尼斯以后,威尼斯与******之间的战争越来越激烈了。马可出于对威尼斯的热爱,毅然参加了威尼斯的军队,开始与******人展开了战斗。

不幸的是马可坐的战船在亚得里亚海被击沉了,马可落到******人的手里,成了他们的战俘。

随后,马可被关进了******的监狱。在监狱里,犯人们总喜欢听马可讲他的东方之行,直到马可讲累了为止。

与马可同牢监禁的有一个比萨的俘虏,名叫鲁斯梯凯洛。他是一个小说家,尤其对写游记很在行。马可与鲁斯梯凯洛投缘,遂答应了他的要求,一同合作完成东行旅游的记录《东方见闻录》。

******的官方知道了这件事后,也非常支持他们的这一行动,还特意派人从威尼斯马可的家里取来了马可的旅行日记。

马可和鲁斯梯凯洛经过几年的合作,终于完成了闻名世界的旅行日记《东方见闻录》。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东方见闻录》仍然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是研究元朝历史和地理、文化的重要典籍,它为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为欧洲人正确认识东方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真实情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东方见闻录》在社会、地理、自然环境、动植物、民族、宗教、古文明、语言等学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转眼间,马可在******监狱中被囚禁了快一年。

1299年8月,******和威尼斯正式签署了和平协定,所有的威尼斯战俘即将获释。监狱长亲自告诉了马可这一喜讯。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是狱卒,就连这位冷酷威严的监狱长也常常来到马可的牢房听他讲神秘的东方。

几天后,马可被释放出狱。他跨出监狱大门,忽然停下了脚步,抬头望着蓝蓝的天空,贪婪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自由真好。”马可发出深深的感叹。

马可和其他威尼斯人一起坐船回到了家乡。

码头上挤着一小群人,多半是妇女和孩子。他们怀着渴望的喜悦,在船靠岸抛锚的时候,引颈翘望。吉阿凡尼终于看到了他在******夜夜梦想的人。人群的边上,站着一位圆脸、神情欢悦但却饱经忧患的妇女,她领着两个孩子。吉阿凡尼转向马可,好像是要告诉他什么事情,但是他只默默地张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他抓起自己的行李卷儿,就头也不回拼命冲向自己的家人。他的妻子看见他,喊叫起来,他们投入了彼此的怀抱。

马可为朋友的幸福感到高兴。当吉阿凡尼抱起他的孩子,尽力地吻着他们,想要消除他们对他离家的思念时,马可扭过头去。久别重逢的欢乐情景,只能使他感到格外地孤独。他没有妻子和孩子来迎接他。当他回过头来,目光扫过圣马克广场时,他看见威尼斯一如往昔,熙熙攘攘,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的归来。

他要凭吊的下一个地方,是那个被废弃不用的船坞。它现在似乎完全荒芜不用了,但是仍然可以认出,这里是他童年常常嬉戏逗留的地方。朋友们的笑声,一如遥远的往日,似乎在空中绕着。他几乎又听见了笑声。接着,他注意到了那条旧的长凳,吉里奥常常喜欢蹲在上面。他追忆着昔日的竹竿战和街头巷尾的嬉戏,回想着那只大家一起修补的、后来沉没在大湖中的船。他思念着绝望的、气喘吁吁、发着高烧死在自己怀抱里的朋友。

壁画大部分剥落了,已经模糊不清。然而,所保留下来的巴托洛米欧的艺术,就足够点燃起对上百件历历往事的回忆了。当他仔细观察他朋友画的一些神话人物时,他回想起,巴托洛米欧曾多么相信这些神话般的人物都是存在的,因为那都是他的想象力所能召唤出来的。当马可过去细细看一幅画时,他顷刻之间着了迷。那是一幅画着一个小小的,像鱼样的生物,有着美丽的流线形体态,和一副可以蛊惑和引诱圣者的花容月貌。

他发现自己又一次处在广场的喧闹生活的漩涡中了。生活在他的周围沸腾着,而他如此长久地客居他乡,人们完全忘记了他的存在。马可对此毫不介意。当一小群土耳其贵族走上广场,向巴塞里卡大公官邸前进时,马可没有跟上去和人群一起看热闹。他突然忆起了战败的南宋的一行行旌旗,他在注视着向大汗前进朝拜的伯颜,他在倾听着雷鸣般的万众欢呼声。

马可·波罗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广场中央。他就是从这里出发,离开故乡,踏上了持续将近1/4世纪的旅程。这些旅行把他带进了西方从未听说过的异国他乡和不同的民族中。他本身的一部分已经留在了那些地方,和旅行者一起被埋葬在异乡了,送给真金了。

他是威尼斯的公民,但又是全世界的儿子。

马可和鲁斯梯凯洛共同著成的《东方见闻录》很快地风靡了欧洲,并被译成了多种文本,流传于世界各地。

一年后,尼可罗去世了。临终前,他紧紧拉着马可的手:“漂泊半生,赶快安定下来,也免得我挂心。”马可含泪答应了。

遵照父亲的嘱咐,马可很快结了婚。妻子多娜是小户人家的女儿,沉静而文雅,马可第一次享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很快,马可就有了凡蒂娜、贝莲拉和莫雷塔三个女儿。

因为大部分财产在特烈比宗被抢,装备战舰又花去了一大笔钱,现在一下又添了四口人,马可陡然觉得拮据起来。1318年,长女凡娜嫁给了马可·布拉格登;两年后,二女儿贝莲拉也出嫁了。两次婚礼虽然让马可破费了不少,但他的负担也有所减轻。

1323年冬,一场罕见的寒潮击垮了马可。病魔折磨着他。马可感到自己越来越虚弱,看样子熬不了多久了。他把妻子喊到床前:“多娜达,你去请公证人贾凡尼·尤斯迪尼亚先生来,我想立个遗嘱。”

“马可,会好的。你经历过那么多磨难,这一次也会挺过。”马可的一些好友得知他重病在家,纷纷前来探访。他们不约而同的要求他为了灵魂的安宁,务必取消他游记中的一些似乎不可相信的事情。马可看看这些好心而无知的朋友们,苦笑了一声,但他的回答是坚定的:“很可惜,我还没有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半。向上帝发誓,我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1324年,马可70岁的时候,在众亲朋的陪伴下,安然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马可死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东方见闻录》。《东方见闻录》显然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是研究元朝历史和地理、文化的重要典籍,它为欧洲知识界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为欧洲人正确认识东方世界,特别是中国的真实情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东方见闻录》在社会、地理、自然环境、动植物、民族、宗教、古文明、语言学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可以说,马可·波罗在当时架起了欧亚两大文明之间的桥梁历尽劫难话沧桑,赢得不朽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