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子学院
14891800000041

第41章 管好你的家庭——孔子智慧与现代家庭的和谐家庭(1)

不只是舒适的住处,还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场所。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根源。

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据很重要地位的一个就是“孝”,这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观。而孝又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人若无孝心,与禽兽何异?

以孝道为根本,管好你的家庭,你的人生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看看孔子是如何教导我们的吧。

1.现代人更应谨守孝道

原文: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大意: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俸他们;父母去世,要依照礼节祭拜他们。”

慎终追远是孝道的体现,按照孔子的说法,也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过去给皇帝的奏议常有“圣朝以孝治天下”一类的话。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总是有“慎终追远”这四个字,表示这是一个讲孝道的家庭。

直到今天,一般中国家庭也没有废弃“慎终追远”。虽然祖宗牌位已没有了,但父母去世的丧事还是要慎重地办一办的,清明时节,很多家庭也还是没有忘了上一上祖坟,烧几柱高香。当然,那种借父母去世而大办丧事,大肆张扬以捞取钱财的做法,已经违背了“慎终”的精神,不仅不能使民风归于淳朴厚道,反而使人虚情假意,陷于商业化的人情算计之中去了。

在《论语》中,孔子还多次论述了“孝”这一主题,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等等。这些论述的一个共同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孝敬父母。如果只有生活上的关心,而无人格上的尊重,那就意味着将人降低为物(犬马)。孔子要求通过“孝”把对人的关系与对物的关系区别开来。

唐宋以后认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也一定是爱国的忠臣。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是说父母只是为孝子的疾病担忧,因为子女其他方面都干得很好,不用父母为他担心了。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尤其现在的独生子女更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一切“唯孩子是从”,大包大揽,做起孩子的保姆。这些在优越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们,往往产生误解,他们脱离真正的社会现实生活,以为社会与家可以划上等号,经不起一点点挫折。尹莎多拉·邓肯曾有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们给子女最好的遗产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奔前程,完全靠自己的两条腿走自己的路。”

日本小说家大江健三郎以其“将现实与神话融为一体的诗”一举夺得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长子却是一位患先天性脑畸形症的痴呆儿。他后来忆及当时的心境时说:“面对这一残酷的事实,我真正意识到以往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友谊,甚至我的作品都不能成为精神支柱。”不过,大江健三郎并未被彻底击垮,他用无私的父爱和耐心把儿子培养成一位具有非凡音乐创作才能的艺术家。同时,又连续出版了《个人体验》和《燃烧的绿树》等多部以他本人如何培养痴呆儿子成为天才音乐家的事迹为蓝本的长篇小说。大江健三郎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作家,更是一位成功的父亲。

现在的父母们不惜一切地致力于把自己的子女培养为艺术家、文学家,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社交能力等身心素质的培养。而且在教育方式上不是一味的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粗暴严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身心都不是健全的。英国查尔斯王子的父亲爱德华公爵作风强硬,他深信,要在这愈来愈复杂的世界当国王并不容易,因此要自幼严加训练。他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中,抓住查尔斯的小错处,加以斥责纠正,甚至作出嘲讽。再加上宫中生活的寂寞孤独,查尔斯自小就是柔弱被动的。因为皇储的特殊身份,性格内向的查尔斯在寄宿学校也没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在打橄榄球赛冲撞之际,查尔斯的同学会故意顺势加上一拳或一脚,然后向同辈炫耀:“我们刚揍了未来的国王一顿。”查尔斯在日记中写道“在绝大部分时间,这里简直是个地狱。”孩童时的忧郁一直影响到他成人后的生活。

现在一些在糖罐中成长的孩子,却忘了自己糖罐是从何而来,更忘了父母也会有年迈需要照顾的一天,似乎自己的一切都天经地义,一切都会有父母来照料。孰不知看到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孩子,父母也会在内心寻找一种依托和港湾,传统的“孝”在经过一些所谓的名人名家的批判之后,渐渐地没有了存在的空间,这实在有些悲哀,至于一些人利用“孝”来捞取非法之财,更是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父母在世时“游”要有方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大意: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要出外游历的话,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连时代,“父母在,不远游”似乎已成了荒唐可笑的言论。

然而,古人交通不便,音讯难通,不像今天从南疆到北国飞机可当天打来回,“大哥大”手机游漫全国,随时可以打一通回家。那时远游在外,少说也是一年半载,万一父母急病或紧迫有事,难以召回,往往误了大事,甚至有错过了给父母送终的遗憾。所以,“父母在,不远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要求做子女的时时不忘孝敬父母的义务,在安排自己的活动时要想一想二老在家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的调整。

何况,即使在当今时代,离家远游的人不也音讯常通,几天一封信,一日一通电话吗?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是为了使家里人放心而已。可见,人之常情,古今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至少“游必有方”在今天还是适宜的罢。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

人别在失去时才知道拥有。

孔子生下来父亲就死了,十几岁时母亲又死了,对母亲的无限追恋,对父亲的无限渴望使他深刻了解父母对人类成长的重要性,这是本源与本原,绝不可舍本逐末,绝不可本末倒置。

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天下,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都无一例外地蹉跎了岁月。他们或因成功而忙碌,“没有时间看父母”;或因一事无成而羞于见爹娘。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而又残酷无比的普遍现象:

他们一去无回,等终于哪一天回到家中一看,父母老了,病了,甚至死了。

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这时才知道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做子女的就应该多爱父母,多想父母,多看父母,“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个“孝”字,将一个人的人品高下昭然揭示。

一个人如果坏透了,无恶不作,但知道孝敬父母,我们仍将他当人看。

一个人如果名声好得不得了,对谁都好,偏偏对父母不好;事业有成,偏偏忘了根本,那么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应该把他(她)驱逐出“人”的概念,让他在痛失所爱时知道什么是悔恨。

孔子是幸福的,他享受到了足够的母爱,同时也享受到了他没见过面的父亲给他的无尽父爱。“亲人在天国凝视着你。”

孔子强调“孝”的重要性,这是对父母的尊重,也是对我们人生起源的严肃思考,更是对自我的肯定。爱父母才能爱自己。在哲学家与科学家看来,每个人与他(她)的父母其实比想像的更接近。父母揭示我们的命运,因此对父母好不仅是回报,更是为了做好自己。

3.选择一个好的住宅

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大意: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选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荀子说:“品质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交游一定要选择朋友,这是为了远离歪风邪气而接近仁义道德。”(《劝学》)讲的依然是“里仁为美”的意思。

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里仁为美”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其道理已不需要多说了。

问题倒是在于,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居住条件又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呢?

人满为患,生存空间紧张,能有一个栖身之所(人均八平方米)就不错了,有两室一厅已是谢天谢地,管它是在地下“红灯区”附近,还是在什么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严重污染之处,哪里还谈得上选什么好的小区呢?即便万幸遇到有所选择,那也是首选水、电、气三通,哪里还敢奢望选什么有仁厚风气的地方居住呢?

对于我们来说,“里仁为美”不过是一种向往罢了。

但有一点,我们还是可以选择的,那就是邻居。

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零零存在的,总有左邻右舍。邻里相处,建立在共同住地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领域发生多方面的互助关系,邻里交往是很密切的。每个家庭都愿意搞好邻里关系,于人家方便,对自己也有利。但客观上邻里关系不好的却为数不少,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斗气吵架怒目相视,矛盾又不好直说的就更多了。要减少和避免邻里不和,搞好邻里关系,就不能忽视邻里交往中的公德问题。

有的人只关心自家的事,对邻居的情况不闻不问,或自以为清高,或标榜不多管闲事。一旦自家有事情,便后悔不已。有位大妈边跑边喊:“捉住前面的小偷!”邻居小两口迎面过来却侧身让小偷跑了过去。大妈上气不接下气告诉他们:“偷的就是你们家的东西。”待这两位明白过来,再去追赶时,小偷早已不见踪影了。“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结果,只能是自家门前雪成堆,自家瓦上霜也重。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说与邻居的亲切胜过远亲,与邻居的文住频繁,相互帮助更多。

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南史·吕僧珍传》里有一个“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宋季雅任上卸职回到京城,在辅国将军吕僧珍家旁边,买了一栋住宅。吕僧珍问他买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说花了1100两银子。吕僧珍认为太贵了,宋季雅却说,不贵,这是用100万买房子,用1000万买到了你这个好邻居。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情很多。比如有的邻居工作和学习很忙,时间比较紧,或家中人手少,有孩子拖累,你要是上街买菜,不妨主动问一下邻居需要买什么菜,方便的话就顺便帮邻居买回来。有的邻居有客人来访,而碰巧家中无人,在弄清对方身份的前提下,或请客人留张纸条,或将客人让到自己家中稍候。如果客人给邻居带有礼品,可代为收下,等到邻居回来时,再将纸条和礼品一并交给邻居。如果邻居家有人患病,要表示慰问,并主动帮助请医生或护送住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协助护理,帮助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使邻居能安心治病。假如邻居因公出差,可以适当地应邀帮助照顾他家,诸如买粮、买煤等。邻居若是全家老小远门,也可帮助照看家,还要义务为邻居防火防盗。邻居如果发生了突发性困难,在钱粮和物品方面应主动帮助,以济邻居一时之难。邻居家里吵架生气,或遇到烦恼、伤心的事求助于你时,不应袖手旁观,应主动去劝解和开导。这样当你遇到困难时,大家定会帮助你。邻里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亲密了。

邻里相处,不能只图自家方便,只想自己占便宜。城市居民,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仅一墙或一层楼板之隔,任何声响都会影响邻居。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比如家庭聚会,不要高声喧哗,举办家庭舞会也要尽量避免影响邻居。听广播、看电视应把音量尽可能放小,尤其在午间或夜里的休息时间更应注意。有的邻居上夜班,白天要睡觉,所以白天也不宜音量过大。现在卡拉OK进入家庭,给生活带来了新的色彩,但如果不注意也会成为公害。现在的居民住房隔音能力很差,你尽情歌唱,别人受得了吗?家中装修要事先同左邻右舍打招呼,搬动桌椅也要注意轻拿轻放。有小孩的家庭,不要任他在屋里乱喊乱跳,玩具使劲往地上扔,以免影响邻居。一些楼房质量很差,地板渗水,拖地时不要淋水,也不要在地上洒水,以防渗到楼下的天花板上。住在楼上,不要随意往楼下扔果皮之类的脏物,不要往窗外吐痰,更不要往下泼脏水。在阳台上晾晒衣物或给花盆浇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渗滴到楼下。在阳台放置东西一定要牢固,以防掉下去砸坏楼下的人或物。占用公共面积要与邻居协商好再使用,临时停放自行午或其他物品于公共地方,不要妨碍别人行走。公共卫生要共同保持,不可只是顾自己方便乱扔乱倒垃圾。有的人家屋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有的还很豪华,但在楼道随便堆放杂物,妨碍楼里人们上下楼。不要随意把硬壳物硬往垃圾道里扔,造成堵塞,整楼的人受害。尤其是夏天,垃圾道一堵,蚊蝇满天飞,臭气难闻。要经常主动清扫搂道楼梯,不能只依赖别人去做卫生。城市居民不能养家禽家畜,以免影响邻居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