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14884500000037

第37章 危机来临时的镇定自如——危机管理(2)

恢复

广义的危机管理的范畴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由于危机的侵犯,对企业来说,可能会造成两方面的损害,包括有形的损害和无形的损害。由于这些损害都是由危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因而如何对其进行恢复,属于危机管理中事后管理的范畴。所谓有形的损害,即危机所造成的企业在物资上、人员上、财力上的损坏,比如火灾,可能会对企业的厂房、设备或是员工的身体造成伤害,这统称为有形损害。

相对于无形损害来说,这种损害持续的时间更短,恢复更容易。而所谓无形损害,则会伴随着企业长期存在。无形损害包括,危机对企业形象的破坏、对员工心理上的伤害等等。这一类伤害的恢复是较为困难的。

1.有形损害的恢复。在物资上,危机过后,对设施进行重建,设备进行更新,以保证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危机来临之前的状态。在人员上,应对危机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组织好医疗工作和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工作,并充分满足职工家属的愿望。

2.无形伤害的恢复。关于企业形象的恢复:

(1)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2)善待被害者

(3)争取新闻界的理解和合作

6.发展恢复力

所谓恢复力,是指危机爆发之后,企业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正常状态的能力。企业具有越强的恢复力,其从非正常状态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越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资源也就越少。因而,我们认为,增加和发展恢复力也应该成为危机管理的内容。发展组织和员工的恢复力,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危机影响,并且使危机事件影响企业组织和员工后能得到尽快恢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企业危机管理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危机管理的经典案例

在2003年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着诸多考验和危机,比如SARS、洪水。而作为社会重要的经济体——企业也不能例外,从年头至年尾,公关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关危机,有的企业积极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其实,危机既包含“危险”也蕴涵着“机遇”。引用著名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关专家奥古斯丁先生的一句话:“每一次危机的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公关的精髓。”

鉴于长期浸淫于“危机公关”课题的跟踪和研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2003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包括跨国公司和内资企业具有代表意义的危机公关案例加以汇集和总结。我们试图通过企业与媒体、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投资者、消费者等因素提炼和分析,并给予评价分值,故而形成“十大案例”专题。

案例一CECT手机:“中国种的狗”事件

2003年2月,南京的个别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中电通信CECT928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翻译意思是“你好,中国种的狗”,消费者随即向新闻媒体反映。此事经媒体曝光后,立刻掀起轩然大波,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对民族尊严的伤害,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众多此手机的用户准备向厂家讨个说法。

事件发生当日,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解决此事,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随即,中电通信公司发表公开声明:

1.我公司(中电通信)作为国内重要的手机供应商之一,一直以发展民族企业为己任,公司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绝无伤害国内用户民族尊严的想法与行为;

2.CECT928是我公司2002年8月推出的产品,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强大的功能、时尚的外观、精湛的工艺、合理的价格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Hello Chow”是该手机产品的问候语,意为“你好,可爱的宠物狗”,是该手机人性化的开机界面;

3.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购机用户如不喜欢该界面,CECT可提供免费软件升级,并公布了售后服务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公关得分:40分

理由及点评:

CECT手机“Hello Chow”事件出来以后,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调解此事,并在第一时间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这一点表现了中电通信对公关危机的重视程度和反应及时性,包括中电通信所发表的公开声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则非常简单的声明是很难解决问题并令人信服的,由此可见中电通信对这起公关危机的处理是不到位不成功的。

中电通信这起危机公关不成功之处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中电通信似乎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危机处理过于轻描淡写,过于轻率。当消费者看到自己购买的手机屏幕上竟出现一句问候语“Hello Chow”,即“你好,中国种的狗”时,有过激的反应即使将问题上升到民族尊严和个人人格的高度也不为奇,毕竟人的思维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都按照生产者的思路理解成“你好,可爱的宠物狗”。

如果换位思考,假如你是消费者,当你打开手机时出现这样的画面,你会做何感想?这毕竟不是消费者自愿或主动下载的,而是供应商强加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事态非常严重。而中电通信仅仅和消费者联系后,就草草地出了文章开头的声明。这样以我为中心的声明作用能有多大?能够安抚和平息消费者吗?能够给舆论一个合理的交代吗?

第二,外交辞令并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以我为中心,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而不是在厂家,没有给自己和消费者都留下余地。中电通信在声明中的第二条的意思是说我的手机很好、很受欢迎,开机界面也没有错,是你们理解错了,你们不应该那样理解!声明的第三条中“本着对国内购买者负责的原则”,言下之意好像消费者是在无理取闹。

显然这些声明没有一种良好的公众态度,暗含危机的原由是消费者的误解,责任在消费者。中电通信在此解释并没有给自己和公众留有余地,反而进一步将对立面加大。

第三,中电通信在此次公关危机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危机公关中的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中电通信市场总监飞赴南京解决危机,并与首先发现问题的用户取得联系,但并没有与消费者进行互动,主动让消费者和媒体参与到此次危机的处理之中。

案例二罗氏:“达菲”风波

2003年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几家医院有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

2月9日,罗氏制药公司于广州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罗氏公司的医药代表也以达菲可以治疗该病而敦促各大医院进货。该媒体见面会的直接后果是为正在浪尖上的谣言推波助澜,广东、福建、海南等周边省份的食醋、板蓝根及其他抗毒药品脱销,价格上涨几倍甚至十几倍,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达菲”在广东省内的销量伴随谣言的传播而扶摇直上。2月8日前广东省内仅1000盒,2月9日后飙升到10万盒。曾有顾客以5900元买下100盒“达菲”!

2月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的署名文章,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同时,罗氏制药还将面临严重的市场危机,直接的后果是“达菲”销量的直线下跌。《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发出后第二天,广州某医院“达菲”的销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费者提出了退货要求。

公关得分:5分

点评及理由:

“非典”是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跨国公司更不例外。跨国公司的中国公司同样是中国的“企业公民”,在获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当“非典”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借机公关型,承担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扮演富有诚信、爱心、有责任感的“本土化”企业;另一种则是利益熏心,无商不奸型,最终陷入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中。罗氏在这场危机中,无疑扮演的是后者。像罗氏这样一个全球性的集团公司,信誉是其在世界各地扎根的保障。很难想像一个百年企业使用如此短视的营销手段来开拓市场是怎么做出来的。“达菲”事件对罗氏(中国)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罗氏为什么没想到在这种时刻开展公关活动呢?试想,如果罗氏不是召开媒体见面会,而是向广大市民赠药呢?危难之中见真情。如果罗氏宣称的是“现在病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请广大市民不用惊慌,达菲对抗病毒有很好的效果,罗氏将免费向广大市民赠药”。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案例三长虹:海外“受骗”风波

3月5日,《深圳商报》刊载《传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受骗金额可能高达数亿》一文。文章称:长虹在美国遭遇巨额诈骗的消息在业内传播甚盛,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且称长虹受骗已惊动了外经贸部。

该报记者对此传闻还进行了多方求证,感觉事态确已严重等等。尽管在3月5日晚长虹进行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对《深圳商报》的“报道不实”进行了“澄清”。但危机还是来了,让人措手不及。3月6日股市开盘刚一个小时,四川长虹就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巨量抛售,股价上演高台跳水,到收盘时股价下跌4.22%,成交2600多万,创出了2002年7月以来的巨量,甚至影响了大盘的走势。此后数天内,国内各媒体开始了对“长虹在美国遭巨额诈骗”事件的各种角度的追踪报道,形成一边倒的声音。

公关得分:60分

点评及理由:

长虹在这次看似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中反应的速度是比较快的。该公司在寻找到公关危机产生的根源后,于3月5日晚即展开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举措。这些措施体现了危机公关处理应该具备的及时性、全面性的原则。

综观对此次公关危机所采取的措施,长虹基本是围绕着防止负面消息扩散——提供正确的消息——发表权威说法——改善形象——提升形象这一条主线进行,脉络比较清晰。

首先,在危机爆发的当天,长虹就及时提供给各大媒体一份声明,虽然这份声明有一些简单和模糊,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负面信息的扩散。

其次,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展系列的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公众公关,使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同时并尽可能地重塑企业形象。尤其是长虹依靠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展开政府公关,让绵阳市委出面说话,使《深圳商报》在显要位置就《传长虹在美遭巨额诈骗》一文进行了澄清,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而长虹公开声称将保留采取法律途径解决“被诈骗”事件,同时邀请律师通过网站和其他途径向股民说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误报”媒体索赔损失等,则是稳定股民信心的一个手段。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长虹在处理公关危机方面也存在不少败笔。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危机管理不到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由于长虹内部管理的混乱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公司没有全员公关意识等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

其次,同行关系不融洽。长虹公关危机事件直接反映了长虹与竞争对手关系的恶化程度。长虹董事长倪润峰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直接指出,这次危机是由基地设在广州的一家香港上市企业所放的暗箭,目的是打击长虹的声誉。可见长虹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第三,媒体关系不和谐。长虹作为国内知名的大企业,但是在媒体的沟通上却没有与大企业的身份相匹配和协调起来。实际上从1999年开始在媒体面前就显得非常被动。长虹“遭诈骗”被披露出来后,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媒体开始了大规模跟风和炒作,除了给沉寂已久的家电市场增添几分热闹,给人们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之外,更重要的是反衬出长虹与媒体的关系不和谐。尽管一些媒体对长虹“遭诈骗”事件听取了长虹方面的意见,并就此做了分析,但就总体而言,大部分媒体在对长虹的报道上对长虹本身是不利的。

案例四富士:“走私”丑闻

2003年关于“富士走私和富士施乐走私”的传闻在坊间流传,而后关于“富士走私”新闻不断被传媒曝光,问题的焦点又更多的集中在珠海真科身上。富士一直以沉默作答,仅有的一份“与自己无关”的声明更显示出其大有逃避中国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企图蒙混过关之意。在媒体公关上,富士更多的是“义正词严”,试图使媒体屈服。

富士“走私”丑闻更是遭到同行的诟病。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乐凯也表达了“极为不满”的情绪,并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上报国家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