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人员的第一本书
14884500000036

第36章 危机来临时的镇定自如——危机管理(1)

危机管理之道

2003年的春夏之际,突如其来的非典肺炎危机对政府、对企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而在此次非典的侵袭之下,我们的企业往往过多地依靠政府来解决危机,而自身却毫无章法,使得正常的经营秩序遭到破坏。在SARS的阴霾慢慢散去之后,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企业同样也需要建立危机事件的应对机制。

一套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在危机发生后,可以迅速启动,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把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具有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的企业或是平时训练有素,危机意识强;或是早已对一些危机进行了资源上的准备;或是有着传统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面对危机时沉着、冷静……而这一切都属于危机管理的范畴。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被定义为“PPRR”模式。“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四个阶段的工作: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

树立危机意识

对企业来说危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企业必须随时具备危机意识,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与风险,制定种种策略去克服或是降低风险,从而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做到了这点,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在危机爆发前对危机的预防与控制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经济的办法。但不幸的是它往往被忽略,而造成这样的原因正是由于危机意识的薄弱,使人们不能居安思危,不能认识和预见到各种不确定与风险的产生。

正确理解危机管理

1.什么是危机管理

史蒂文·芬克(StevenFink)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对危机管理下过定义,他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罗伯特·希斯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基本的危机管理。对此的通用说法是危机管理“PPRR”模式,即Prevention、Preparation、Response、Recovery。

2.危机永远与机遇并存

危机本身就蕴藏着机遇的成分,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就是要“将危机转化为获得成功的机遇”。每一次危机既可能是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习惯于错误地估计形势,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危机带来的是挑战,也是机遇。

3.防患未然胜过亡羊补牢

危机管理的PPRR原则将危机管理分为了四个部分,预防、准备、应对与恢复。我们不能否认应对与恢复的重要性,但危机过后,再对危机的原因进行调查,对管理的缺陷进行改进,其成本是巨大的。不能说亡羊补牢不正确,但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对企业来说,最合理、最有效率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是对危机进行预防和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危机或是减轻危机对资源的浪费。危机是突发性事件,但并不意味不能预控。因而危机管理者对危机情境要防患于未然,并将危机影响最小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有效的预防和准备,防患于未然才是最有效率的。

资源上的提早准备

要让一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机构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做好思想和资源上的双重准备。在前面,我们已经对心理方面的准备进行了论述,企业应该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并理解危机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成功地处理、消除危机,还必须拥有资源上的准备。这种资源上的准备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种,纯物质上的资源准备和人力资源的准备。

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上的准备更加重要。危机是由人来处理的,人是危机中最有效率的资源。这就需要企业在平时长期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临危应变的救防能力和危机预防与处理的专业知识,以便在危机发生之时,可以迅速找到合适的人员,让其立即进入角色,迅速地对危机作出反应。下面,我们将对怎样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进行分析。

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来源于不确定性,而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建立起合理的危机管理机构和有效的预警系统,对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准备,随时做好应对危机的物质上、精神上和方法上的准备。因而首先我们必须对风险进行评估。对不同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或是排除,或是缩减,或是转移,有的还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和有效的危机管理机构对它进行防范和处理。

2.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要成为一名有效的危机管理者,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危机的来源,要去积极地管理风险,而不是等待风险的出现。因而,我们要预测企业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安排。由于时间和资源的稀缺性,使我们不能对每一种情况和不确定性进行管理,这就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这种优先注意通常是由对每种风险的大小及事发频率的估量来决定的。一旦我们确认了风险或是为它们排列了优先等级,我们就可以考虑用最合理的时间和资源搭配去应对。具体来说,对风险的管理可由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二步: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排除不存在的风险。

第三步:将各种风险列举在管理目录中。

第四步:对列出的风险进行横向分类与纵向分级。横向分类是指将目录中类似的风险进行分类,比如可将企业的风险划分为生产的安全隐患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财产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等等,并对不同种类的风险确定不同的处理办法。而纵向分级则是指按各类风险的大小和威胁程度排序,从而建立起风险管理的某种优先顺序。比如可根据风险对组织业务和风险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或冲击来对风险进行排序,以确定一种先后处理顺序。

接着,我们就应该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

1.对可以预见且时间和资源允许处理的风险,采取排出和缩减。

2.对可以预见但可能发生概率较低的风险,可以进行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3.对现在没有表现出来,但其爆发总存在一定征兆的风险,采取建立预警系统对其监控。

4.对那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比如SARS,则必须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恢复。

3.预警系统的建立

危机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大量存在而引起的,具有相当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机突然爆发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从端倪到爆发的变化过程,总会表现出来一些征兆。这时建立起一套规范、全面的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就显得极其重要。当预警系统发出警告后,企业可以及时地采取防范或补救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

(1)一套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是很必要的,这可以保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真实的传递,也便于监管者及时做出反映。而按照不同的部门对信息进行收集,可以充分利用不同部门的长处。

(2)当信息收集完成后,下一步工作是对信息进行判断和处理,即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3)预警系统是否有效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另一个方面是具体执行的员工。有效的预警系统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与之相配合,具体执行的员工也应该提高对预警正确反应的能力,配合管理者做好工作。

4.危机管理机构的建立

“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移到紧急情况(或是从常态到非常态)的能力”(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对速度的要求是很高的,反应的时间越短,越能证明企业处理危机的能力。

我们对国际上广泛受到支持的管理组织模式,事故控制体系进行说明。

ICS是对危机进行现场管理,这就要求有一位管理危机的事故管理者,即指挥。其组织结构分为四项职能,操作、计划与情报、后勤、财务与行政。ICS体系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简单和灵活,必要时,每一部分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更细的分支。

指挥官在危机事件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国外大公司一般都由总裁,或是指定本公司内最富有危机管理经验的领导者来兼任。操作部门对危机发生后公司的正常运转负责,并对突发危机的各种情况进行处理;计划与情报部门则负责收集、分析和记录有关危机、危机处理及可利用资源状况的信息;后勤部门为危机处理提供多种必需的设备物资及服务等。财务部和行政部负责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财务及成本分析,提供其他三个部门没有提供的职能。

这样的组织结构比较平等,有利于部门之间的迅速沟通和互相激励又相对独立地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机制进行总结,建立一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这是危机管理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在具备了这一危机处理系统之后,才可能对危机进行预警、反应和恢复。接下来,我们将对危机爆发后,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机构如何对危机进行反应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个R:对危机的反应

在前文中曾经谈到,对一些完全不可预测到的风险,比如SARS,必须事先建立起一个有效、完善的危机处理机构对随时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恢复,这是突发性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所担负的责任是巨大的,当不可抗的危机或是预警系统失效所造成的危机爆发时,它必须立即发挥作用,对危机进行积极的反应。前面,我们已经对这一专门的危机应对机构ICS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下面,我们将对第一个R,即反应,作进一步分析。我们先来看看应对机构对危机进行反应的工作流程。

危机的评估

危机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响应策略。当危机爆发之后,由于信息不明、时间紧迫或是不能确定哪些物资或人员处于危机之中,这时,对危机的评估显然格外的重要。而恰当的危机评估建立在对危机事件的准确掌握之上。这时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进行危机事件的信息收集,应当成为最为关键的一步。

第一步,ICS的计划与情报部门应及时、积极地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危机应对机构的指挥者。

第二步,根据获取的信息,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

第三步,对危机的起因进行调查,找到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并确定主要危机。

危机反应计划的制定

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之后,我们找到了危机的起源,找到了主要危机,并对危机的规模以及自身对危机的处理能力有一个认识之后,就应该着手制定危机反应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导下,对危机做出积极反应。

危机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1.在现有的可利用人员水平上,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小组。并保证其他非危机部门能够正常的运转。

2.谨记变化应比计划快。危机事件中,不确定性很高,类似于“做什么”、“如何做”的教条似的计划是不可取的。

3.将危机指挥和协调部分写入计划当中。在制定适当的危机反应计划之后,应遵循计划的大原则、大方向,在危机应对机构的统一调度、安排与协调之下,对危机事件进行迅速、果断的处理。

第二个R:危机后的恢复

危机的背后,有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危机暴露出了企业存在的众多弊病、缺点和问题。而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存在于企业当中,危机过后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要去研究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们去研究危机,是为了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危机的巨大破坏性,使得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人的心理上,不可避免地对企业造成了冲击。这一系列的问题,可能会在危机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危机过后,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研究与怎么才能恢复正常经营秩序的研究,共同构成了危机事后管理的第二个R—recovery。

5.不要两次掉入同一个陷阱

正所谓正本清源,其实质在于找到问题的本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危机的爆发,将企业的脆弱面无情的显现出来。也正是如此,过去盲目自大的企业才可能看到自身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去弥补、去修正。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接二连三地犯同样地错误。因此,危机过后,对危机本源的调查,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并对危机的根源以及管理工作上的缺陷进行改进,是不可忽视的。

1.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的调查,避免可预防危机的再次爆发。

2.对预警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为何预警系统没能对危机的爆发做出反应,并对其进行改进。

3.对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详细列举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

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利用本次危机处理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来改进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