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跌打损伤奇效良方
14883100000017

第17章 骨折(17)

【经验心得】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伤,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留者攻之。”采用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伤后瘀血停积者正符合这一原则。本方中桃仁味苦性平,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大黄苦寒、气味重浊,直降不行,走而不守,泻火凉血,逐瘀通络,二药配伍,泻热逐瘀、直达病所,使瘀热并除,共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散结,通利瘀滞血结。红花、泽兰活血化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青皮、陈皮取之气行则血行之意,为佐药。牛膝引血下行,并有利水消肿之作用,桂枝辛温,与上述诸苦寒药物相配伍,一热一寒,相辅相成,更好地发挥活血化瘀之功用。

【方剂出处】韩付伟,等.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下肢骨折早期肿胀72例.中医研究,2002;15(3):44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胫骨髁骨折所致肿胀【药物组成】金银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紫背天葵20g。

【随症加减】患部皮温高,瘀斑及肿胀明显,疼痛显著者,加牡丹皮20g,泽兰15g,木瓜10g,益母草15g,牛膝10g。

【治疗方法】先将所有药物用凉开水浸泡20min 后,在文火上煎沸20min,将药汁用纱布过滤后倒入杯中,再加水至250ml,如此煎3次,将煎好的药汁混匀后装杯随时饮用。每日1剂,连服5~8d。服药期间忌食酸、麻、辣及肥、甘、厚腻食品。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2例,受损关节计54个。在54个关节中,显效16个,有效28个,好转6个,无效4个,有效率为92.6%。

【经验心得】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组成。归属于清热解毒药类,一般用于治疗疔毒和痈疮。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通淋,国外研究,该药有利尿作用。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本品苦泄辛散,寒以清热,入心肝血分,而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紫背天葵辛微酸涩,能祛瘀活血,消肿利尿。野菊花苦辛微寒,归肝肺经,对心血管有活性,能增加心排血量。木瓜酸温,舒筋活络,除湿和胃,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凝,抗血栓形成。从中提取出的牡丹酚能使渗透性提高,其利尿作用表现为利尿而不增加钾的排泄量。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有减弱血小板聚集功能,能加快微血管内血流速度,扩张微血管口径。泽兰的主要作用为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其辛散温通苦降,入肝经则活血化瘀,入脾经则芳香化湿,脾气舒则水湿下行。益母草苦辛微寒,归心肝肺膀胱经。入心肝走血分,故可活血祛瘀,入膀胱经走水道,故可行水消肿。牛膝有轻度利尿作用。由于诸药合用,本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有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凝过程,增加血管口径,减轻损伤组织渗出的作用,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

【方剂出处】肖亚平,等.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胫骨髁骨折所致肿胀52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6):536坚骨壮筋膏治疗骨折晚期并发症【药物组成】第1组药用骨碎补90g,续断90g,羌活30g,马钱子60g,当归40g,透骨草60g,硼砂60g,生草乌60g,五加皮30g,生川乌60g,泽兰叶30g,香油5000g,黄丹1500g。第2组药用肉桂60g,血竭70g,冰片15g,丁香30g,白芷30g,甘草60g,细辛60g,没药30g,乳香30g,麝香1.5g。

【治疗方法】第1组药物研细末去渣,加香油、黄丹熬炼收膏后,温烊摊贴。第2组药物研细末去渣,临贴时撒于膏药表面,贴于患处。每日取下1次,加热后再复贴于患处。每周换药1次,4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续筋接骨,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8例。用药时间最长15周,最短5周,平均9周。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优41例,良11例,差6例,总优良率89.6%。由于是外用药物,无明显全身反应,仅少部分患者用药后局部表现出轻重不一的药物过敏性皮炎,给予对症治疗或停用药物后,症状即可逐渐消退。

【经验心得】形成骨折迟缓愈合的原因较多,一是开放性骨折及手术后形成感染,破坏组织结构。二是治疗方法不当,牵引力量过大过小,反复调整,内固定物搭配不合理,形成电解反应,影响骨折愈合。三是手术过程中过多损害骨骼本身及其周围组织,影响血液循环。四是患者素体虚弱,纳呆,便溏,以致气血虚弱或患者长期卧床,脾胃虚弱,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或留瘀未去,外感风寒之邪侵袭,筋脉不通,气血不畅,而致疼痛,活动不利,筋骨未愈之症。本组病例由于骨折对位对线好,且无断端硬化萎缩髓腔闭锁现象,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应加强外固定的确实性和可靠性。本证为骨断筋伤后期,肝肾亏虚,筋骨不健,骨折愈合迟缓;或留瘀未去及外邪侵袭,筋脉不通,而致疼痛,活动不利之症。本药膏第1组方中骨碎补、五加皮、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羌活、马钱子、透骨草、生草乌、生川乌祛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泽兰叶活血祛瘀消肿,和气血,利筋脉,医肢体麻木;硼砂清热解毒,保护皮肤;麻油、黄丹调和诸药,收膏赋形。第2组以活血化瘀,温通血脉、散寒为主,方中血竭、冰片、没药、乳香、麝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散血中瘀滞,开经络之壅遏,引药入筋骨;肉桂、丁香、白芷补肾助阳,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窍,通利血脉;甘草有补气,调和诸药之功。全方诸药相配,有补有泻,温清兼施,使筋骨健,经脉通,外邪去,病症除。坚骨壮筋膏对外伤所致骨断筋伤晚期,仍有疼痛,骨折愈合缓慢欠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出处】赵晨光,等.坚骨壮筋膏治疗骨折晚期并发症58例报道.中医正骨,2004;16(3):47三棱肉桂汤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后继发水肿【药物组成】三棱10g,莪术10g,肉桂10g,干姜10g,茯苓皮30g,土茯苓30g,苏梗10g,甘草5g。

【治疗方法】若气虚明显加生黄芪30g,防己10g;脾胃气虚加生白术12g,薏苡仁30g;肾虚加菟丝子10g。3剂。每日1剂,水煎3次,前2次煎后分2次口服,第3次煎时,水多放1倍,时间多煎0.5h,取药液稍凉后,外洗患部,每日洗数次,配合关节活动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晚上睡觉时尽量抬高患肢。

【功效主治】破瘀行水,温养脾肾。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250例,经上述治疗后,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消肿最快者3d,最慢者10d,平均6d。

治验:刘某,男,40岁。因车祸致“右胫腓骨双骨折“,住院行骨牵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2000年6月骨折临床愈合后,开始下地活动。发现右小腿及右足明显水肿,肿胀不适,皮肤暗红,踝关节伸屈不利。因害怕卧床休息1周,肿胀仍不退。患者精神可,面色稍白,下肢困重,肢偏冷,舌质黯红偏胖,苔白滑,脉沉。拟破瘀行气,温肾利湿。处方:三棱10g,莪术10g,肉桂10g,干姜10g,茯苓皮30g,土茯苓30g,川牛膝15g,苏梗6g,甘草5g。5剂,服后配合外洗,诸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又5剂而愈,嘱继续功能锻炼,水肿未发。

【经验心得】骨折患者,旧伤未去,复因久卧病床,缺乏活动,日久则耗气伤阳,或过用攻伐,挫伤正气,气化不利,疾病多由虚实相杂。骨折临床愈合后继发水肿,邪实(血瘀水肿)和正虚(脾肾阳虚)并存。淤血在内,血不行则水亦难行,加之脾肾阳虚,阳虚不能制水,气化不利而引发水肿。《丹溪心法》:“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凌妄行“,《类证治裁》:“经言膀胱藏津液,气化则能出。所谓气化者,即右肾命门真火也,火衰不能蒸动肾之关门,而水聚焉“之谓。治则主破瘀与温补并重,辅以化气行水利湿。

故方中三棱、莪术活血破瘀,肉桂、干姜温养脾肾为君,破瘀和温补相合而治本。茯苓皮、土茯苓行水化湿除浊为臣而治标。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使以苏梗行气之品,行气化滞以助水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破瘀行水,温养脾肾之效。临床运用时,除应掌握好剂量外,还要随症加减,灵活运用。如上肢加桂枝、厚朴宽中理气,引药直达病所。下肢加车前子利水,牛膝补肝肾引水下行,加强利水之功。

【方剂出处】张卫新,等.三棱肉桂汤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后继发水肿250例.河南中医,2003;23(1):38散瘀清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药物组成】乳香12g,没药12g,炮穿山甲15g,蜈蚣1~3条,皂角刺12g,天花粉20g,野菊花12g,金银花12g,蒲公英12g,蚤休12g,紫花地丁12g,知母12g,黄柏9g,甘草6g。

【治疗方法】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内服。上方每剂加清水500ml煮至300ml去渣取汁,每次150ml,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祛瘀散结,清热解毒。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骨伤科术后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第1~3天能下降者属于吸收热,是手术本身的创伤反应。但超过第4天仍然不降者,可能有如下原因:其一是瘀血过多,引流不畅,吸收缓慢;其二是感受外邪(局部细菌感染),邪留肌腠,虽不见伤口红肿热痛,但是此类型的伤口消肿时间漫长,伤口暗红,按之疼痛较甚,常常伴随肢体的肿胀,此为瘀热搏结,未曾成脓的迹象;其三是免疫功能低下。前两种情况可以见到伴有头痛不适,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舌尖有瘀斑,脉细涩;或汗出不爽;或伴有阳明腑实证。两者的关系密切,本组有的术后发热的患者,虽不合并典型感染的红肿热痛之伤口,其局部伤口肿胀瘀血的情况也较明显。时间较长者,其伤口伴有或多或少的渗液,伤口按之仍较疼痛,愈合缓慢,实则是伤口愈合障碍。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去瘀散结之功,其中,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具有抗菌和提高免疫功能;而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去瘀、生肌等改善循环和促进吸收的作用。共同解决单纯西药未能解决的发热问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本方之炮穿山甲、蜈蚣、皂角刺、天花粉等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能防止疮疡的形成。因此本方立足治本,防患未然。

【方剂出处】刘武.散瘀清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36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309伤科洗药熏洗治疗骨折并发症【药物组成】当归20g,红花10g,丹参20g,乳香、没药各1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桑枝(上肢用)10g,牛膝(下肢用)20g,秦艽30g。

【治疗方法】对于采用坚强内固定患者,术口及针眼愈合良好,术后16d开始熏洗;对于采用非坚强内固定患者,术后3~4周开始熏洗;非手术治疗患者于外固定4~6周后开始熏洗。将上药置于瓷盆中,清水浸泡1h 后加热,煎煮15min 后,从火上挪开或用低位文火,将患肢置于瓷盆上方,距瓷盆40~50cm,上放毛巾以保暖进行熏蒸,注意勿烫伤皮肤,熏蒸20~30min,待药液温度降低至60℃左右可用毛巾包裹药渣置于患肢关节处,同时浸洗关节20~30min,熏洗同时即进行关节的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以主动功能锻炼为主,熏洗每日2次。

【功效主治】活血通经,舒筋活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50例,痊愈108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

【经验心得】四肢骨折、跌打创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伤性疾病,患者经石膏托或夹板处理后,四肢往往出现淤血、肿胀等症。伤科洗药遵循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原则,通过皮肤直接给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方中当归、红花、丹参、乳香、没药、牛膝活血通络,化瘀止痛,透骨草、伸筋草、桑枝舒筋通络,秦艽祛湿散寒止痛,桑枝、牛膝引药直达病所,全方共奏活血通经、舒筋活络之效。综观本方药物,大多含有挥发油、树脂等成分,药性易多走窜,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能。

【方剂出处】刘小莉,等.伤科洗药熏洗治疗骨折并发症150例.吉林中医药,2004;24(12):22生姜敷脐法治疗损伤性腹胀【治疗方法】将生姜(鲜姜)捣碎或切成细丝或末,填满脐眼,外敷伤湿止痛膏,以5cm×5cm 或6cm×6cm 为宜。亦可因人而异。如对伤湿止痛膏过敏者,可用塑料纸覆盖后以绷带固定,然后给予腹部热敷,可用热水袋或热敷灵等,同时配合轻柔的顺时针腹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药物的吸收及肠内气体的排出。一般每12h更换1次,腹胀明显者每6h更换1次。

【功效主治】行气散结,活血化瘀,温经散寒。